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时空坐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3培养·史学思维课程标准学习要点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0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2.演变战国时期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秦朝户籍实行__________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①汉朝____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②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③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分类登记丞相隋唐时期①隋朝:命州县官“_______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②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______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按______将户口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__________”,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①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②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大索貌阅主户职业诸色户计清朝①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②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__________,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认知升华

户籍制度在政治和社会控制方面的功能(1)封建国家通过户籍制度克服自然经济造成的地方离心力,维持国家统一。(2)封建国家通过基层组织编制户籍,并据之征发赋役维持统治结构运转,户籍制度成为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手段。(3)封建国家对各类民户所从属的政治社会地位的划分与维持,便利政府调节利益结构和激励机制。(4)封建国家通过户籍制度限制人们自由迁徙和职业变更,实现对社会的集中控制。永停编审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2.社会治理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演变秦汉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北宋实施保甲制明朝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历代社会救济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特点

①主体:政府掌握大量资源,救济的重点在____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

②辅助: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______。救灾赈济

(3)发展汉朝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宋朝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2.古代优抚政策认知升华

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总结(1)整体保障水平较为低下,覆盖面较广。(2)具有规范化法律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3)保障待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点在养老保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4)社会保障水平与综合国力相互影响。概念阐释编户齐民西汉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推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对全国人口进行登记。户籍是政府收取租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主要依据。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西汉田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较重,这对无地和少地的编户是不利的。拓宽教材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根据材料,东晋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有何重要意义?提示

有利于吸收北方大量人口,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概念阐释乡里制度乡里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乡里制度是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结合,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些特殊性。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按比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与社会优抚情境再现“(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董煟《救荒活民书》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提示

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图解历史1.古代中国赈济的种类2.观察“东汉彩绘木鸠杖”。(见教材第三子目)鸠杖在秦汉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是汉代敬老养老的标志。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鸠杖是我国古代敬老爱老养老方面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实物资料之一。0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的演变问题探究视角1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及特点

材料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①。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已相当完备。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②。——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教你读史①自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登记制度日益严格②秦汉时期形成了户籍制度,并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提示

趋势:制度日益周密,对百姓的控制日益严密。特点: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与刑法、征发徭役、赋税紧密联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视角2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①。唐朝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②。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③。——摘编自唐鸣、刘志鹏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教你读史①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兼有基层政权和半自治的性质②唐朝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官方控制逐步增强③从北宋到清代,乡里制度转为职役制,乡村自治色彩越来越弱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提示

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史论史识

1.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征

2.乡里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法性中国封建时代乡村居民聚居是从原始公社制和奴隶制时代延续下来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关系,溶于乡党邻里关系之中,昔日的宗子、族长、家长变成了宗法地主,成为乡里行政编制的宗法性特征行政性乡里制度作为乡村的行政编制,本质上是封建专制国家地方政权中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里头目是乡村的行政长官,管理乡村的一切事务连带性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的,“什伍相保”或“什伍连坐”就成为乡里制度的一个基本组织原则观点辨析1.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

√2.

东晋时期的黄籍是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侨居人口的户口登记;白籍是对南方本土居民的户口登记。(

)

×3.

中国古代的户籍长期推行分类登记制度,如元朝的“诸色户计”等。(

)

√4.

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如秦汉的乡里制、明朝的里甲制。(

)

√5.

清朝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

√答题术语1.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化情况,以便征发赋役。2.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主题二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问题探究视角1

中国古代福利体系的发展趋势

材料

朝代福利体系的内容及措施西汉初期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收养孤儿、赈恤鳏寡、尊老养老、基础教育、医药救助、放赈救灾、丧葬抚恤、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①朝代福利体系的内容及措施唐宋时期把“劝富豪以助济施”作为重要国策,但只是作为一种补充,主要用于特定的灾难救助、军事支出和水利工程。政府主要通过给予宗教团体一定量的土地,用此后的地租来兴办一些常规性福利机构,为社会提供养老、医疗、救济、丧葬等基本公共服务②明清时期虽然把一些慈善机构收回,由官府自办,但还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社会福利事业,推动公私合作的公共设施建设。在赐爵筹资方面,进一步制度化,确立一系列的标准,并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和资金参与地方架桥修路、挖井建池等公共设施建设③——摘编自贾康等《中国财政思想史》续表

教你读史①西汉初期,政府通过社会福利支出进行社会救济②唐宋时期,政府与宗教团体合作进行社会救济和公共服务③明清时期,政府为主,但也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和资金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思考:

根据材料,找出至少两个中国古代福利体系的发展趋势。提示

趋势一:公共福利由政府举办到政府举办、劝富豪助济,再到官府自办,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公私合作。趋势二:宗教团体、僧人参与社会福利实施和救济,并逐渐成为福利救助的重要形式。趋势三:由西汉初年单纯的福利救助,到唐宋、明清时期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趋势四:社会福利逐渐机构化、制度化,体系日益完备。视角2

中国古代救济体系的特征

材料

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①。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救济、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②。——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

教你读史①中国古代政府举行大规模的赈灾活动,日常的贫困救助则由民间社会负责②北宋范仲淹开设的“义庄”、南宋朱熹提议创办的“社仓”、明清商人和佛寺的参与均是民间救济的重要表现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提示

政府救济与民间社会救济相结合(或以官府救济为主,以民间社会救济为辅);救济形式多样;注重可持续性;注重救助与经济手段的结合;施助主体多样(或以前以官绅为主,明清后商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佛寺发挥重要作用;宗族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儒家思想。史论史识

1.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制度

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特征政府主体、民间辅助政府在其中起到主体的作用,民间慈善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这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保持社会安定有很大关系,民间慈善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发展和形成体系带有宗教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受宗教影响较深,道教、佛教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中国古代慈善两大主体是官府和民间,虽然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两者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没有形成资源的融合以推动更好的发展制度缺乏、监督缺失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达到鼎盛,注重的仅仅是措施和制度本身,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度观点辨析1.

我国古代社会救济最主要的思想基础是儒家仁政学说、民本思想和佛教观念。(

)

√2.

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

√3.

社会救济的作用是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

√4.

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

√答题术语1.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2.在古代社会,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