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部编版必修1_第1页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部编版必修1_第2页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部编版必修1_第3页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部编版必修1_第4页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部编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素养•目标定位目标素养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石,明确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必然性3.概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事实,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4.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知识概览课前·基础认知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

社会主义思想

得以产生和发展。

(2)进步性: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

弊端

,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

揭露和批判

,同时表达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3)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

理性、正义

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

阶级调和

,反对

阶级斗争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

无产阶级

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

强大力量

,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

正确途径

微思考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之所以是“空想”,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的时代,法国还没有机器大工业,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1)阶级背景: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2)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空想到科学

的伟大飞跃。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

社会主义

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微思考2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示:时代需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起义的失败也迫使工人阶级去寻找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文化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实践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流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深刻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特别是在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而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总结。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1)成果: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

资产阶级

的统治,建立了

无产阶级

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

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互助合作

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

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

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微拓展

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1)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的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

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

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课堂·重难突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问题探究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写道:“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材料二

天才思想家马克思的人生一样是交织着苦乐爱憎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思索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人类的未来,他“被真理的旋律迷住”,并且对真理有着不可撼动的信念。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

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他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结合材料,选取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任一条件,谈谈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提示:两大学说①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归纳总结1.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比较类型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变革途径改良阶级斗争社会变革力量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认识到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相同点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从理论到实践)典例剖析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④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错误。学以致用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同样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②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飞跃④马克思主义能够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错误;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受了考验,而不能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④错误。随堂训练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通过以上表述可知(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②空想社会主义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③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无产阶级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①正确;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历史的进步,排除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④。2.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②符合题意;《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与题意不符;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与题意不符。3.下边是《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这一论述的理论价值在于(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节选A.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B.论证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A解析: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斗争,B项排除;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排除D项。4.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这说明(

)①随着时代变迁,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②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③随着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④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完善自身,充满生机与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说法明显错误,①排除;“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其对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