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
)A.345mm B.180mm C.165mm2.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宇宙飞船 D.地球3.某物体在4s内运动了20m,对此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每秒运动5米 B.物体在第1.5s的速度是5m/s
C.物体在4s4.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声呐探测海深
B.“水母耳”监测地震、火山爆发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
D.B超检查胎儿状况5.《红楼梦》里是这样描述凤姐出场的。刘姥姥、黛玉、宝玉及一些三姑四姐们正在屋里谈得高兴,这时门外走廊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她们都在这儿啦。”宝玉一听这声音便道“凤姐来了。”宝玉一听见声音,便知道是凤姐,靠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音乐的节奏6.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在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8.如图所示,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乙图中停表的示数是______s,丙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s。
9.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______h,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10.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_;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______;
(3)1节课的时间是0.75______。1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______不同。12.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为1.2m。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______。
(2)为了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需将______移至斜面的中部。
(3)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是1.2s,则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13.一根装有水的500m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1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15.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上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完成目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低于______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HZ之间。1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3)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甲图中的小球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乙图中的小球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18.一列火车长200米,用20s的时间穿过了一条100m长的隧道,该火车的速度是多大?如果以这样的速度通过长3.4km1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20.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介质v介质v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空气(35℃)352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铅(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1)在15℃空气中,声速是
m/s,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68m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
、
。
(4)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
(5)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发现,在锣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锣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向远处传播的。同学们的助威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超声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率范围从20Hz至2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液。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一一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一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短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材料二
雪花落水也有声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某年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颜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材料三
人与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说明声能传递______;超声波还可以进行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这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原因______。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超声波在10s内被潜艇B反射回来,并让潜艇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
因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后,雪坑的深度为165mm,
所以,踏实后冰的实际高度为:h冰=180mm-165mm=15mm,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ρ水V水=ρ冰V冰,即ρ水h水S=ρ冰2.【答案】D
【解析】解: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动卫星也怎么转动,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以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为参照物,卫星与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理解“同步”是本题的关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答案】C
【解析】解:一个物体4s运动了20m,v=st=20m4s=5m/s,所以不管做什么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任何单位时间里的速度都相等,本题没有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4.【答案】B
【解析】解:A、声呐探测器探测海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母耳”检测地震预报仪器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故C不符合题意;
D、医院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B。
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据此逐项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是解题关键。5.【答案】B
【解析】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6.【答案】A
【解析】【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解答】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B。
(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8.【答案】2.10
397.5
135
【解析】解:(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cm刻度线对齐,读作3.00cm,右侧和5.1cm刻度线对齐,读为5.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10cm-3.00cm=2.10cm;
(2)由图乙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7”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秒针读数范围为30~60s;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t=6min37.5s=397.5s;
由图丙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9.【答案】2
静止
【解析】解: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v=500m/s=500×3.6km/h=1800km/h;
根据v=st可得,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
t=sv=3600km10.【答案】cm
mm
h
【解析】解:(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160cm。
(2)一般纸张的厚度约为100μm=0.1mm。
(4)1节课的时间是45min=0.75h。
故答案为:(1)11.【答案】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解: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2.【答案】v=st
金属片【解析】解:
(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t;
(2)为了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需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才能正确测量上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3)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中部通过路程s=12×1.2m=0.6m,
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st=0.6m1.2s=0.5m/s13.【答案】铁管;水;空气
【解析】【分析】
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解答此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另外注意题意中所说的管子里面是否装水,如果装水听到三次声,如果没装水听到两次声.
【解答】
解:在一根有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14.【答案】甲
丙;
乙
【解析】解:
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s甲t甲=20m5s=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15.【答案】AC
频率
振动
振幅
钢尺
响度
20
20~【解析】解: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能完成目的;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能完成目的;
D、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因为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
(1)AC;频率;
(2)振动;振幅;
(3)钢尺;响度;20;20~20000Hz。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6.【答案】40.0
25.0
小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40.0cm1.6s=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0.0;25.0;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17.【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会
不会
【解析】解:(1)由图甲所示可知,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
(2)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却能发生振劝,说明空气能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若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做,甲图中的泡沫塑料球能被弹起,因为只要音叉振动,小球就会被弹起;
乙图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生振动,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会;不会。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
(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没有介质了。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需要学生们注意。18.【答案】解:
(1)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1=L隧道+L火车=100m+200m=300m,
火车的速度v=s1t1=300m【解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隧道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2)火车过桥的路程是桥长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求火车过桥的时间,知道火车过桥(或隧道)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桥(隧道)长度之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9.【答案】解:(1)由v=st可得,在t=2s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农业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酸碱平衡调节药项目建议书
- 2025全面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龙门式加工中心或龙门式卧式铣床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视窗防护屏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广安画线施工方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综合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
- 无人机失控应急事件处置预案
- 驻厂协议书模板
-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课件
- 树木清除合同协议
- 2024年韶关市始兴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尽职调查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2025年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 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