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一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一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3页
第一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4页
第一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心理学》重点《心理学》重点重点篇章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第六章智力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八章人格第十章心理健康《心理学》重点第一章概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第二章意识与注意:意识的定义和状态;注意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注意的种类;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认知过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第四章记忆与学习:记忆的概念与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系统;遗忘的原因;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分类与策略《心理学》重点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思维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定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第六章智力:智力与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智商;智力的差异;智力发展的特征;多元智力理论;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重点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的概念与功能;动机的产生和种类;工作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区别和种类;功能第八章人格: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的结构;场独立性与场依次性;气质差异;性格的定义;人格理论;人格成因(先天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际沟通的定义和功能;群体的特性;社会影响(从众、群体思维、群体极化)第十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压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影响压力的因素;挫折的概念;挫折后反应;应对策略;焦虑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毕生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行为);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阶段《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一、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实验室。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另一个代表人物是铁钦纳。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自我观察法、主观经验法)——“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研究意识的结构《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2)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用机体适应环境)《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刺激—反应(S—R)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4、格式塔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德文gestalt的译音,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全体并不完全等于局部相加的总和。全体由局部构成又改变了局部。

《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5、精神分析学派1)产生于19世界后期的欧洲,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7、认知心理学1)标志: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2)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3)主要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的研究《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2)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客观真实;缺点:观察者被动《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测验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要有统一标准。《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不同在于实验情境不同。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谈话法: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部分复习题: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0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16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P174、名词解释:心理学P3;认知P12;实验法P17;谈话法P18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P18《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性质1、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二、注意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4)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二、注意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联系: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不同意识状态下与注意分配的关系)《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1)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①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分为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其中日周期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大②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③飞行时时差造成的身心困扰绝非产生于旅途疲劳,而是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的结果。《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2)睡眠与失眠①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脑电波为β(Beta)波,冥想状态为α(Alpha)波,轻度睡眠为θ(Theta)波,深度睡眠为δ(Delta)波。②睡眠的5个阶段:过渡期;轻睡期;沉睡期;快速眼动睡眠图2.1睡眼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2)睡眠与失眠(万能的大脑29:00)③失眠的表现④失眠的类型: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失律性失眠。《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3)梦①梦主要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②意识——无意识——前意识③梦的特征:自我中心;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梦的内容受睡眠中外在或内在刺激的影响《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四、意识的特殊现象1、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1)苏格兰医生布瑞德提出“催眠”一词2)催眠原理:受暗示性(信任和个性);催眠诱导3)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4)角色扮演理论;意识分离理论2、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心理学》重点第二章意识与注意复习题:1、名词解释:意识P22、注意P25、生物节律P29、日节律P30、无意识P35、催眠P372、简答;1)注意有哪些主要功能?P252)简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P263)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324)简述失眠的表现及其类型。P335)梦有哪些基本特征?P366)简述催眠的基本原理。P377)催眠状态下有哪些心理特征?P38今天是陈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陈老师显得镇定自如,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陈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的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陈老师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刻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陈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一般概念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远距离、近距离、内部感觉)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4)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5)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色调亮度饱和度《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二、视觉2、视觉的机制1)明适应:又称光适应,P522)暗适应:P52。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3)电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正后像,使快速呈现的一组断续的图像被看成了连续的动景。4)拮抗原理又称四色说,既能解释颜色对比现象,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心理学》重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三、听觉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1、基本的听觉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