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1_第1页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1_第2页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1_第3页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1_第4页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教师的爱”能打几分批改一则学生日记,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清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眼睛含笑+2分晨会表扬同学时诚恳真挚+2分课堂上耐心启发后进生+3分课余关心某某同学(他父母离异)+3分午睡时为同学们关好门窗+2分讲试题时发火一次-3分走廊内同学问好时老师神情冷漠-3分同学们反映作业太多时老师不予理睬-2分加加减减,老师今天爱我们得4分

案例二:教师的影响

一天,孩子们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小柳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多了一个字”?我听了,感到有些疑惑,便追问说,“多了一个什么字?”“多了一个‘铁’字,”他很自信地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班长斩钉截铁地说……’班长名叫斩钉截,后面不是多了个‘铁’字吗?”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小柳见大家这么一笑,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十分尴尬。当时我却火上加油,也冲了他一句:“哦,你的意识是班长姓‘斩’,名叫‘钉截’?”经我这么一说,大家笑得更是厉害了。这时,小柳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他再也不愿举手发言了。

案例三: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课铃响了,教师快速走上讲台。]董:上课!班长:起立![全部学生都站起来,稍离座位站在行间]董:动作不太整齐,手不要扶桌面,再来一次。上课!班长:起立![所有学生又站起来,动作已明显整齐了,小手都放腿侧]董:同学们好![老师向学生一鞠躬]SS:老师好![学生还礼]董:请坐!开始上课了,刚刚看到最有礼貌的同学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特别高兴!案例四:一位语文老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百年前,梁启超:“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一千年前,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两千年前,《圣经》:“教孩童走他当行的道,即便到老,也不偏离。”人是什么?“人是万物尺度”(普罗塔格拉)“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斯多德)“人不过是自然界中有思想的脆弱的芦苇”(帕斯卡)“人是一根系于兽与超人间的软锁“(尼采)“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狄德罗)“人的本质是探求生存的意义”(沃克)“人是由劳动创造的”(恩格斯)“人的唯一性、人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事实”(赫勒)……人具有——发展性;自主性;创造性;历史性;多样性;差异性;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含义: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广义:一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持续一生的变化)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把握儿童发展的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教育不等于发展。把握人的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个人和集体交往)。(实践教学)(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能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3)人的个体社会化不是单纯的生物普适应行为,而是不断改造的发展(4)人的个体社会化一定要生活在某种社会生活条件下跟社会条件相互作用二人的发展的特点(一)未完成性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可塑性等(二)能动性表现在能动,自觉,自主,自我塑造等多方面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身体和心理)2、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3、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4、个别差异性(性别、身心构成)5.整体性及互补性(感官互补,心理和生理机能互补—精神和疾病,在教育中要求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和谐全面发展,培养成完整和完善的人.)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身体方面的发展遵循自中心至边缘、由上而下的原则;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原始情绪到高级情感的变化;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相邻两个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已经做好了向后一个阶段过渡的准备。每一个阶段内部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而阶段之间表现为质变。我国对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0—1岁乳儿期;1—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6—11、12岁学龄初期(童年期)11、12—14、15岁学龄中期(少年期)14、15—17、18岁学龄后期(青年初期)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

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前运算(preoperational)具体运算(concreteoperational)形式运算(formaloperational)皮亚杰儿童守恒实验皮亚杰“三山实验”揭示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即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世界、想问题。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psychosocialstages艾里克森(1902—1994),生于德国的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trustvs.basicdistrust)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autonomyvs.shame&.doubt)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vs.guilt)勤奋对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vs.roleconfusion)亲密对孤独(intimacyvs.isolation)繁殖对停滞(generativityvs.stagnation)完善对绝望(integrityvs.despair)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现为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即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施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可是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

(Lorenzandtheimprinting)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见右图---尾随反应人生中的两次生长发育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从成胎开始至出生后2周岁,短短的2年零9个月,重量足足增长22亿倍。以大脑重量为例,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此时重量只占成人的5%),到24个月时,增加到1050-1150g,(约占成人脑的75%)第二次生长高峰青春期不知道是10岁还是11岁?

这种捉摸不定、忽热忽冷的变化,正是青春期少年的总貌。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特殊的年龄段,它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从经验冲突的生活方式中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机会。

要特别重视饮食和营养

一定要吃早餐;三餐定时;

多补充钙质,帮助骨骼成长;女生要多补充铁质以防止贫血;青少年正当成长发育的阶段,不要随便节食;每天要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不要偏食;多运动,有助成长发育

保障充足的睡眠我为什么没他高?《京华时报》2011年1月25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共同开展了“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孩子每天22点钟之后才能睡觉,50.1%的家长认为,睡眠时间不足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长发育。而本应上床睡觉的时间,56.8%的学生在学习。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武万水称,学龄儿童睡眠时间减少,对神经系统发育带来影响的同时,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儿童行为问题。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和学习,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情绪不稳定、多动症等,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育,还会导致孩子因精力恢复不充分而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甚至精神萎靡不振。2005年中国男女儿童超重与肥胖调查学习太多,运动太少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孔子的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还有礼仪:子华;农事:子迟;教师:曾点;经商:……军事:……闻斯行诸?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不解,问孔子。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人的智力的多样性1943年出生,197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创建多元智力理论,被誉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学习的差异个性偏好差异—或喜宽松或喜严谨;知觉通道差异—或视觉或听觉或动觉;承载能力差异—或载量大或载量低;知觉风格差异—或部分认知或整体认知;抵抗干扰差异—或多通道或单一通道;教室座位差异—前面与中间现象;智力发展差异—或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智力构成成份差异—不同的孩子走不同的筋学生感知学习信息的通道视觉—80%以上学习信息的来源;听觉—50%的在校时间所从事的事情;触觉—影响注意集中的源头;嗅觉—干扰学习过程;本体觉—疲劳感的预报;平衡觉—掌管空间关系;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为机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损失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另一方面机能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某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