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xyz_第1页
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xyz_第2页
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xyz_第3页
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xyz_第4页
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xyz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薛云珍医学心理学教研室xueyunzhen@学习目标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历史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意义理解心理治疗的性质与适应证学会应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则案例王某,女,31岁,原某公司职员,后来因丈夫的建材企业越做越大,家庭经济收入颇丰,女儿仅6岁,而作了全职太太。近半年多来,发现丈夫有许多反常现象,身上有一道道的抓痕,前胸有嘴咬痕,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夜不归宿。从网上查了丈夫的手机通话记录并核实后,发现是年轻女性的声音。多次向丈夫询问甚至与丈夫发生口角,丈夫均予以否认,但其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并未改变,性生活依旧尚可。来访者十分痛苦,寻求帮助。经进一步的询问,不考虑抑郁症的诊断,属于夫妻关系问题。主要采用有针对性的认知矫正与支持疗法。其中抓住几个关键点:心理咨询中心不是司法机关(针对其要医生搞清其丈夫的事实);她遇到的情况是目前许多国内或国外家庭均有发生的现象(针对其“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婚姻也是个学习的过程(针对其要一下子什么问题都解决);每个人均会有自己的隐私(针对其询问“要不要跟踪其丈夫?’’);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底线(针对其“有没有自己最后的选择?”)。从多个角度的咨询与帮助,来访者高兴地离开了咨询室。第一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意义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性质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简史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范围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一、精神分析学派主要方法二、行为主义治疗的主要方法三、人本主义学说主要方法第三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程序与技巧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式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技巧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五、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原则六、对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要求思考题(1)什么是心理咨询与治疗?(2)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什么性质?(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程序是什么?(4)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是什么?(5)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三大学派的方法有哪些?(6)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总原则是什么?

谢谢!什么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咨询(consultation)即商量、征求意见的磋商,治疗就是一种处理。心理咨询与治疗(psychological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特定的心理学方法,影响或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个概念十分相近,过去的一些教科书常分别讨论。本章节试图多从两者的共性进行讨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是心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指导的常用手段,从学科角度看,是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意义缓解矛盾紧张与压力改善心身疾病的状态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性质1.主动性:助人自助2.学习性:自愿主动;利于其改变的环境;克服学习的内部阻碍。3.有效性:生理、生化、免疫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简史2000年前,《黄帝内经》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所以医生要对患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任何治疗均应从“治神入手”,并以“治神为本”,这里的“神”就是指人的“精神”或“心理”。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就已经使用暗示疗法来治疗疾病。l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流行麦斯麦(F.A.Mesmer)的催眠疗法。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Freud)首创的精神分析法得到广泛的传播。20世纪50年代末,行为疗法开始迅速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心理科学研究的深入,不但原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而且很多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帕森斯(F·Parsons)在1909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提供了帮助个人如何选择职业的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需要对招募的士兵进行分类,以便淘汰智力不足者,因而开始发展心理测量技术,这为职业咨询与指导提供了科学的技术。美国人Beers在20世纪初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获得了很大发展,主旨是保护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研究和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明尼苏达大学在Paterson和William的领导下,开始了对学生的心理咨询。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个性与学习理论及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罗杰斯1942年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是重要的代表作。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同年,由二十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l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1963年,美国通过了《有关设置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法案。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后,成立了人事与指导协会(简称APGA),在美国心理学会下也成立了咨询学指导分会,这一分会在1952年改名为咨询心理学会。各类学校、产业界及社会福利机构也纷纷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日本于1965年制定了在各县市设立“精神卫生中心”专业的法令,规定其在社区推行心理卫生保健与咨询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对心理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莫斯科设立了“家庭心理咨询中心”。近年来,在德国的医院门诊机构中普遍建立了各种咨询中心,加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目前,有关心理咨询的刊物有两种:一种是l954年由美国俄亥俄大学创办的双月刊《咨询心理学杂志》;另一种期刊《咨询心理学家》。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没有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l978年以后,心理学开始复苏。此后,四川的何慕陶、福建的彭有方分别在精神病医院建立了最初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随着医学心理学工作的逐步开展及全国医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班的举办,不少医生从临床各科转来从事医学心理学工作。1982年4月初,陈佩章在当时的西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公开对外挂号的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1983年3月、1984年3月,赵耕源在广州及胡佩诚在北京分别开设了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1987年以后,全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发展迅速,不但在综合医院、精神病院,而且在大学、中学均不断开设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对外服务。

1990年10月,在中国心理卫生学会指导下成立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同时召开了全国性的第一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学术会议。l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该杂志一开始就关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给心理咨询以较多的篇幅,大量的心理咨询论文获得了发表。

现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前半叶,当时仅限于精神病学领域,又由于主要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与方法,效果不理想。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心理治疗工作者李心天等对神经衰弱的心理治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悟践心理疗法”。我国学者钟友彬结合我国实际创造了中国式的心理治疗法,也称“认知领悟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外,湖南医科大学张亚林等在20世纪末提出的“道家心理治疗”、胡佩诚提出的“漂浮治疗”等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举办了多期心理治疗学习班,从美国、德国等国家请来了一批心理治疗的大师,将沙盘游戏治疗、眼动心理治疗等方法介绍到国内,引起了全国的心理学学术界很好的反响,从而掀起了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大发展的局面。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范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可用于各种应激或挫折后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自身难以解脱、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诊断与辅助治疗;心身疾病、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等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关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恋爱、婚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与指导;神经症、儿童与成人的行为障碍,包括性心理障碍的治疗;重型精神病的恢复期的辅助治疗;个性及人格障碍问题的治疗等。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psychotherapy)是由奥地利神经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的,也被称为深层心理学的方法或精神分析方向的心理治疗。(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unconscious)(preconscious)(conscious)“深层无意识”“动力无意识”“被压抑的无意识”(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id)(ego)(superego)快乐原则(principleofpleasure)至善原则(principleofperfect)现实原则(principleofreality)各种欲望和冲动(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本我(Id):生物层面。自我(Ego):心理层面。超我(Superego):社会层面。

人格是在企图满足本我欲望和争取符合超我标准间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即“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1.口欲期2.肛欲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性心理发展阶段(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时期的基本经历、未解决的冲突和精神创伤,在成年期重新活跃起来,对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

人的心理疾病,大部分是6岁前自我意识没得到健康发展留下的隐患。(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egodefense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1.压抑(repression)2.反向作用(formationreaction)3.置换作用(displacement)4.退行(regression)5.投射(projection)6.升华(sublimation)

(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当本能的冲动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躯体性语言”。

1.自由联想经典的精神分析(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仍在采用)的会谈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馨的室内,让患者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患者身后。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freeassociation

经典的方法:受治疗者躺在沙发椅上完全放松,使其内心体验及想法任意地涌出。正在想什么,包括突然出现的念头,不考虑逻辑关系和道德标准,是否有意义或恰当。治疗师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了解到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发掘出无意识之中的症结所在。“自由地联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准则。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3~5次左右。治疗过程需半年,甚至1-3年之久。2.梦的分析

“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①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如房间太冷,会梦到身陷冰天雪地的山谷中。②日问活动残迹的作用,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在梦中继续完成白天的智力活动。③潜意识内容的反映,这是最重要的。“显梦”:指梦境中所显示的具体内容。“潜意”:指这些梦境内容所代表的潜意识含义。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dreaminterpretation

释梦是精神分析疗法的重要手段,梦的研究不仅能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和内容,而且能了解那些被压抑、被排斥于意识之外的、在自我防御活动时才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和内容。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

睡眠时,自我稽查作用↓,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趁机混入意识,形成梦。梦境是潜意识冲突与自我稽查力量对抗的一种妥协,不直接反映现实。运用自由联想等方法进行释梦,揭示梦境的真正含义。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梦境本身杂乱无章,无意义体验到的情绪,要另当别论找不到自己的家门、走在荒漠上迷失了方向、考试题目答不出来、临上飞机时突然找不到机票现实事件——焦虑——被理性控制或化解——睡眠——焦虑情绪再度活跃——激活部分皮质细胞——梦境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1.焦虑梦:早上上班,房门打不开,凉台铁梯子,两手扶着栏杆向下滑,脚碰不到梯子,惊醒2.紧张——解脱梦:海南出差,有人追赶,跑到海边,开枪未中,急——飞起来——突然身体下降——惊醒3.紧张——退缩梦:幼儿园和小朋友玩,阿姨喊自己的名字,仔细一看是经理,面目十分可怕,再仔细一看,妈妈站在他身后,想扑向妈妈,但经理双臂阻拦,大哭,并喊妈妈。工作待遇高,但都是事物性的,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调出,暂又无处可去。出差一个月,经理纠缠,跑出。想离开此公司。一忙忘了,彼此接触也没再提此事。宿舍在一层,司机连着两次敲窗户,要聊天。被拒绝。心理不安。人们通过“梦的工作”中的那些规律或心理机制而表现为各种离奇的梦境,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①象征即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可减少或避免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②移置指在梦中,将某个对象的情感(爱或恨)转移和投向另一个对象方面去。③凝缩指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④投射指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与意念,投射于他人,而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⑤变形指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⑥“二次加工”指做梦者在梦醒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对自己的梦进行修改加工,使它比较有次序或合乎逻辑一些;或将梦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反而置于次要或不显著的地位。这时,精神分析医生在进行释梦时,就要去伪存真,抓住要点。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始于1950年代末。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Theoryofclassicconditionedreflex)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conditioning),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PavlovIP(1849-1936)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1)食物(US)唾液分泌(UR)非条件反射(3)铃声(CS)唾液分泌(CR)条件反射(2)食物(US)铃声(CS)唾液分泌强化非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学习而获得的,是习得行为,由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来实现。条件作用过程:

1.强化(reinforcement)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US与CS反复结合的过程。2.消退(extinction)如果US长期不与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3.泛化(generalization)某些与C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F.Skinner

(1904-1990)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conditioning)。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在斯金纳箱中,安放有一个食物盘。把一只饥饿的鸽子放入箱中,它在寻找食物时可能啄红灯的窗户而获得了食物。如果这种操作偶然重复若干次,鸽子就会主动啄红灯的窗户。也就是说它学会了获得食物的行为,食物是对啄红灯的窗户的奖励,因此也称为“奖励性的学习”。

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消退(extinction):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惩罚(punishment):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

+行为增强,RS(积极)↑的关系。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

+行为增强,RS(消极)↓的关系。消退extinction: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RS(积极)↓的关系。惩罚punishment: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减弱RS(消极)↑的关系

米勒(MillerNE)提出了“内脏学习”的理论,认为疾病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他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个体的一些生理变化(例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增多或减少、呼吸加快或减慢等)在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存在时成为习得性反应。MillerNE三、社会学习理论Albert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等。心理学家沃帕(J.Wolpe)1958年从治疗动物实验性神经症获得成功而创立的。实验:在猫吃食物时给予电击,多次进行后,猫不仅见食物就恐惧,且泛化为对猫笼与实验室环境的恐惧,形成了实验性神经症。随后将猫放入自然环境,给猫食物时不予电击,待它能正常进食后,再逐步将猫放入笼中与实验室中,只要不再重复电击,最后猫能恢复到在实验室笼中也能正常进食的状态。沃帕认为,人的神经症与动物相似,也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那么也同样能够通过去条件作用而治疗。的确,这一疗法在临床获得了成功。实例9个月男孩(致病即强化、泛化的过程)猛击铁棒(不悦的噪声)白鼠白鼠+猛击铁棒(不悦的噪声)泛化到白兔等有毛的动物惧怕白鼠的3岁小孩(治疗即消退的过程)实施的程序如下:1、制定焦虑等级(suds)值根据引起症状的体验与生理多导记录仪或生物反馈治疗仪的监测数据综合判断,将引起症状的相应情绪由弱到强的排序。如恐蛇症者的恐惧情绪是l~4级,相应的情景是安静时看到“蛇”字、听到谈论蛇、见到真蛇、触及真蛇。2、放松训练学会使自身保持轻松,有多种方法,如对照放松法等。

3、脱敏治疗根据两种相反的情绪或行为不能同时并存,且可相互抵消的交互抑制理论,学习用放松的心身状态去克服恐惧、焦虑。关键是由轻到重、有顺序(系统)地进行。4、现场脱敏从门诊脱敏成功后,还要在实际生活中脱敏。2.冲击疗法冲击疗法(floodingtherapy)又称满灌法。它与脱敏法虽都是将患者置于他所惧怕的环境中,但前者是采取缓和的、逐步消除的方法,而本法是治疗开始即使患者处于他最怕的情景中,如果并没有真正可怕的事情发生,紧张、焦虑不安便会明显减轻。一般来说,患者只要在其所怕的情境中呆上2小时,症状就会明显减轻,故要劝说甚至命令患者坚持。为防止过度强烈的心身反应对原本有心血管疾患者的危害,故应用此方法前应做必要的耐力检查,且征得患者同意。医生应在现场严密观察与适时终止。本法也可多次应用,逐渐延长暴露时间。3.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是将令患者厌恶的刺激与对他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电击法、橡皮筋法、氨水法、阿扑吗啡法、厌恶想象法等。由于此法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是痛苦,因而应将此疗法作为其他疗法无效后的选择。应征得患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及配合。4.标记奖励法标记奖励法又称代币法(tokeneconomics),是采用奖励的方法增强所期望的行为,并用不强化(不鼓励、不注意)使已建立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应用时注意下列事项:①目标明确:按具体对象订出具体的、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行为要求,如训练智残者生活自理能力时,根据已有能力提出稍高一点可能达到的行为作为获奖标准。②奖励标记:根据对象的喜好可用红花、插红旗、彩色图片、代币券、真正钱币等以鼓励其获得的兴趣。③坚持兑现:应允的奖励标记兑换方法一定要坚持实现,不能为迁就个别人、个别情况而随意变动,以此来促进坚定的趋向行为动机。5.放松训练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又称松弛训练,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的机能。古今中外属于此类的方法很多,其共同特点是松、静、自然。以下仅就其中的两种介绍:

一是渐进性放松(progressiverelaxation),本法又称渐进性的肌肉松弛疗法。这是生理学家杰伯逊于20世纪20年代根据在有意识松弛肌肉的同时,情绪亦感轻松的心身感应现象,创立的一种通过对肌肉反复的紧-松循环练习,促进肌肉放松和大脑皮层唤醒下降的一种放松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循着躯体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秒,同时深吸气和体验紧张的感觉;再迅速地完全松弛5~10秒,同时深呼气和体验松弛的感觉。如此反复进行,也可只进行某一部位或是全身肌肉的紧松练习。练习时间从几分钟到20分钟,可根据训练肌群范围灵活运用。

二是自主训练(autogenictraining),本法也可称为自律、自生训练。它是德国脑生理学家格特(0.Vogt)1890年根据自我暗示可以得到类似催眠的效果提出的。后经舒尔茨(J.H.Sehultz)1905年确立,卢兹(W.Luthe)1969年修订,现已广泛应用。自主训练有6种标准程式,即沉重感(伴随肌肉放松)、温暖感(伴随血管扩张)、缓慢的呼吸、心脏慢而有规律的跳动、腹部温暖感和额部清凉舒适感。训练时在指导语的暗示下,缓慢呼吸,由头到足,逐部位体验沉重、温暖的感觉,即可达到全身放松。也可根据病情选做某一部位某一程序:如对高血压患者加前额清凉感训练;对心动过速者加心脏训练;胃肠不适者可加温暖感训练(溃疡病活动期例外)。6.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therapy)是人借助于仪器认识自身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被感知的生理的微弱信息变化,并学会有意识地调节控制的一种治疗。简言之,是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内脏反应。它是一种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技术,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学习理论、信息论,控制论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本法是米勒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创立的。目前,利用生物反馈仪,通过认识、塑造、强化、条件反射等过程,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律、血压、皮肤温度、胃肠蠕动、脑电波、肌肉活动、情绪紧张、汗腺的分泌等几乎包括所有的身体机能活动情况,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生物反馈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对医患双方都是挑战。患者要一改过去被动接受治疗,而为主动积极地学习矫治自己的疾病。在治疗中,反馈仪是学习的工具,医生是教练的角色。医生不仅会用仪器,还要帮助患者学会自身调节,使其在紧张的现实生活中也能保持治疗效果。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人本主义学说主要方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者的作用就是促进患者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潜能的发挥和实现。治疗者要创设一个真诚、积极、尊重和设身处地的理解氛围,患者就能认识、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问题,并开始自我成长和改变。该疗法注重的是治疗者的态度,治疗者提供的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要点如下:

1.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接纳

2.共情式理解

3.建立信任的关系1、门诊在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卫生保健部门均可设置心理咨询门诊,接待来访者。这种方式所接待的来访者直接见面,能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故咨询较深入,效果较好。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式2、信函多为外地要求心理咨询者,或本地要求咨询者出于暂时保密或试探心理。这种形式,只能初步了解情况、进行安抚和稳定情绪工作,却无法面对面深入磋商。3、电话多为处于急性情绪危象、濒于精神崩溃或企图自杀的人。拨专用电话向心理咨询专家救急、诉苦和求援。在某些发达国家,这种电话心理咨询往往专业化,成为热线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接到电话呼救后,立即派出人员赶至当事人家中,处理急性情绪危象,安定情绪,防止自杀。此外,对一些不愿面谈和怕暴露身份的人,通过电话咨询也比较方便。目前,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