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血液循环1_第1页
第六章 血液循环1_第2页
第六章 血液循环1_第3页
第六章 血液循环1_第4页
第六章 血液循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

第一节心脏第二节血管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心脏一、心脏的解剖

位于胸腔中纵膈与身体长轴成45°毗邻:前方胸骨体、2-6肋软骨后方平对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出入心底的大血管下方邻膈(一)位置:(二)心脏的外形:

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左缘、右缘、下缘心尖cardiacapex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近;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l~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心底cardiacbase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前面(胸肋面):朝向前上方约3/4由右心房、室,1/4由左心室构成。肺动脉干行向左上方,升主动脉向右上方走行。膈面(下面)几乎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斜向后。约2/3由左心室,l/3由右心室构成。下缘:锐利,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右缘: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斜向外下方,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三)心脏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瓣膜瓣膜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规律: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Rightatrium房室口右心耳上、下腔静脉口脉管系统--心右房室口肺A口肺A瓣三尖瓣右心室Rightventricle左心房Leftatrium

肺静脉口

左房室口左心室Leftventricle左房室口二尖瓣主动脉口、主动脉(半月)瓣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特点:瓣膜都是单向开放作用:阀门作用,保证血液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四)血液循环途径:(五)心传导系窦房结:长梭形,界沟上1/3心外膜下。结间束:前、中、后束房室结区:

房结区、房室结、结束区房室束:

His束、左、右束支Purkinje纤维网

心肌类型: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自律细胞(特殊分化的~):P细胞、浦肯野细胞

二、心脏的生理(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电位值:-90mV

形成机理:K+的向外扩散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K+浓度差②膜对K+通透性较高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平衡电位。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300-400ms)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特点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相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历时:1-2ms原因:

Na+内流使心肌细胞膜在短时间内去极化和反极化。0期去极化的形成快速复极化初期历时:10ms原因:Na+通道失活后,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下降。复极化1期平台期历时:100-150ms原因: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mV左右。复极化2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历时:100ms-150ms原因: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复极化3期复极化4期:恢复期原因:3期后,K+外流停止,膜上K+-Na+-ATP泵活动,将Na+、Ca2+泵出,泵入K+,使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0期——Na+内流1期——K+外流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3期——K+外流4期——离子恢复

五期0-90-70+20+40除极过程:复极过程:012340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2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静息期)0-90-70+20+400期:Na+快速内流Na+

1期:K+外流K+

2期:Ca2+内流K+外流平衡K+Ca2+3期:K+外流

K+

4期:Ca2+-Na+交换Na+-K+交换Na+Ca2+K+Na+

比较骨骼肌和心室肌的AP异同复极复杂、时程长,有平台期0-90-70+20+403、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特点:4期自动除极

基础:4期出现一种逐渐增强的净内向电流(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AP形态机制同心室肌细胞)

4期内向电流(起搏电流):Na+内流。

浦肯野C的Ap01234-90-7004期自动去极化,余者同心室肌。特点:(2)窦房结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AP特点:(1)0期慢,幅度低。(2)无明显1期和平台期(3)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5倍(4)4期主要是Ca++内流

窦房结C的Ap403-60-4004030-90-70+20+40-60-40①有0,3,4期,无1,2期②最大复极电位、阈电位小③0期去极速度慢、幅度低④4期自动去极化快特点:0期:Ca2+缓慢内流3期:K+外流4期:三种形成机制:403K+外流进行性↓Na+内流进行性↑Ca2+内流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兴奋性(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lity)血液循环(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定义: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100次/分50次/分40次/分25次/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潜在起搏点:安全因素(备用)危险因素(异常节律)异位起搏点: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4期自动去极速度—正变(3)阈电位水平上移→自律性↓(2)最大复极(舒张)电位水平—反变42、兴奋性:

是指心肌细胞对适宜刺激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刺激的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有效不应期0期~-60mv绝对不应期0期~-55mv0Na+通道失活局部反应期-55~-60mv极低少数Na通道恢复②相对不应期-60~-80mv低部分Na+通道恢复③超常期-80~-90mv高大部分Na+通道恢复分期时间兴奋性原因-90-700mVERPRRPSNP变化特点:意义:

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脏的充盈和泵血。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期前收缩(prematuresystole)或额外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pause):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3、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是指心肌的兴奋(动作电位),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外扩布的特性。传导方式:

局部电流。

0.06s0.10s0.06s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传导时间: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0.10s)(0.06s)特点:心房、心室传导速度快意义: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使心脏高效泵血。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房-室延搁:生理意义: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兴奋传导速度与心肌细胞直径的粗细有关: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4、收缩性:

心肌工作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再由电变化引起机械性收缩。这一特性,称为收缩性。

心肌细胞收缩性的特点:(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⒈兴奋性⒉自律性⒊传导性⒋收缩性心肌的生理特性(四大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