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学习笔记-金元部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世称元遗⼭论诗主张表现真,提倡刚健质朴之分,⼯诗、词、散⽂,以诗的成就为最⾼,是⾦代最杰出的诗⼈有《遗⼭先⽣集》《岐阳》精读一、主题思想这⾸七律通过对岐阳城破之后惨象的描绘,表达对国事艰危、⼈⺠受难的焦虑,以及对战争的极度厌恶二、内容分析【纪乱诗】⾸联:追溯历史,说明⾦兵有险不能守,致使蒙军⼀再进犯秦地颔联:写诗⼈对岐阳战事的关注颈联:写岐阳城破之后的惨景,是诗⼈的想象辞,并⾮实地⻅闻,乃紧承上句⽽来尾联:以责问上天的语⽓,揭示全诗的主题三、艺术特色1、此诗下字⽤语精警凝重,恰当地表达了诗⼈泞沉悲郁的感情“草不横”说明⾦兵毫⽆战功“⼗年”说明战争旷⽇持久“暗秦京”形容战争危之烈“野蔓有情萦战⻣”既准确形容了⽩⻣遍野的惨酷情景,⼜⽤反语揭示内⼼的沉痛,令⼈有惊⼼动魄之感四、典故出处【陇⽔东流闻哭声】古诗《陇头歌》“陇头流⽔,鸣声幽咽”【野蔓有情萦战⻣】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拱⽊敛魂”五、历年真题【201910】概括元好问《岐阳》一诗的主旨《壬⾠⼗⼆⽉⻋驾东狩后即事》泛读一、主题思想诗⼈在国破家亡、⾃身沦为敌囚这些重⼤变故的刺激下,写出⼀系列纪乱诗,堪称⾦元易代之际的“诗史”诗篇对国势倾危、⽣灵涂炭的现实不是⼀味地哀叹悲泣,字⾥⾏间仍充溢着⼀股慷慨壮烈之⽓,意境苍凉雄阔二、内容分析⾸联:慨叹战事频繁,⽆辜百姓被杀戮殆尽颔联:承上,进⼀步渲染战争的残酷,惨不忍睹颈联:抒发怀抱,表明⾃⼰虽有救国之志,却⽆⼒回天,只有徒唤奈何尾联:指责驻守北⽅的将帅不以⼤局为重,贻误战机,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已经濒临绝境三、艺术特色1、⽤典极贴切颈联连⽤两个典故【精卫填海、包胥哭庭】表明息愿意⽮志求国,⾄死靡它,但现实严酷,⽆处可以求援尾联⽤刘知远典故,抨击有关将领坐视不救,任凭蒙古军队猖狂肆虐,表现出诗的悲愤交加,痛⼼疾⾸四、典故出处【精卫】《山海经·北山经》炎帝的女儿溺死东海后冤魂所化,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包胥】《史记·伍子胥列传》邓牧字牧⼼,⾃号三教外⼈,⼜号九鉴⼭⼈,世称⽂⾏先⽣有《洞霄图志》《伯⽛琴》《君道》泛读一、主题思想选⾃《伯⽛琴》,本⽂激烈地抨击历史上的暴君,指出皇帝是最⼤的掠夺者和剥削者,从⽽对秦及以后的君主集权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二、内容分析第⼀段:揭示远古之⼈不乐为君,君主是不辞⾟苦为⽼百姓办事的第⼆段:对秦及以后君主视天下为⼀⼰之私进⾏了⽆情鞭鞑,明确提出“天⽣⺠⽽⽴之君”的核⼼观点第三段:⼤胆地颠覆帝王之尊,认为这才是⽌乱求治之道三、艺术特色1、采⽤对⽐论证的⽅法从君主制的发展来说,远古之⼈不乐为君,君主不辞⾟苦为⽼百姓办事,受到百姓的拥戴,秦及以后则相反从⼈的⼼态来说,远古之⼈是“以位之不得⼈是惧”,⽽秦及以后君主则是“惧⼈夺其位”归结到⼀点,即是否以⺠为本,不谋私利,两相对⽐,泾渭分明,清楚地显示出问题的症结所在2、⽂章观点鲜明,⽓势充沛,语⾔表达上颇具特点善⽤排⽐:称颂“⾄德之世”的⼀段,运⽤⼀系列排⽐,描述上古之君饮⻝、⾐服、宫室的朴素,以及“分未严”“位未尊”的状况,不容置疑多⽤反诘句式:第四⾃然段的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极董解元不详,有《⻄厢记诸宫调》⼜名《弦索⻄厢》《⻄厢掐弹词》为区别王实甫的⻄厢记⼜称《董⻄厢》,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诸宫调是宋、⾦讲唱⽂艺的⼀种新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散⽂,唱⽤韵⽂,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相间的⾔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厢记诸宫调·⽩⻢解围》精读一、主题思想⽩⻢解围是莺莺、张⽣爱情发展的⼀个关键环节,董解元将⽩⻢将军与杜确合为⼀⼈,增加了许多情节,⼤⼤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使得⼈物形象更为饱满二、艺术特色1、本节选部分,侧重塑造了⽩⻢将军杜确的形象运⽤烘托、夸张的⼿法,有层次地展现⽩⻢将军的性格特征正⾯描绘了其堂堂相貌和⼤将⻛度以孙⻜⻁的闻⻛丧胆、不战⾃乱,突出将军过⼈的神勇最后以官军的兵不⾎刃、以⼀降⼗,将将军的神威渲染到极点,产⽣了强烈的艺术效果2、语⾔极富特⾊,把诗词和俗语、⽅⾔加以糅合,使⺠间⼝语和诗歌语⾔⾃然地融为⼀体,形成⼀种具有⺠间⽂学⾊彩的⽣动活泼的语⾔3、语⾔清新流畅,表现⼒强,散发出浓郁的⽣活⽓息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杂剧的奠基⼈之⼀暴露抨击⿊暗现实,表现社会底层⼈⺠⽣活,特别是表现普通妇⼥苦难与抗争,同时也塑造⼈⺠⼼⽬中的英雄形象,情节紧凑合理,⼈物个性鲜明,语⾔本⾊⾃然,具有⻓久的舞台⽣命⼒⼀⽣共创作杂剧六⼗多种,现存⼗⼋种,散曲现存⼩令五⼗余⾸,套曲⼗余套有《窦娥冤》《单⼑会》《窦娥冤·第三折》精读一、主题思想通过叙述窦娥的遭遇,其负屈含冤,叱天责地,对⿊暗的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控诉,她的思想发展体现着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它以⼀个平凡善良、安分守⼰的⼥⼦的觉醒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吏第⽆⼼正法,使百姓有⼝难⾔”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窦娥这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二、艺术特色1、三桩誓愿撼人心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使得刑场笼罩在“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的阴惨气氛之中三个誓愿一一实现,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产生的感天动地的力量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张正义的迫切要求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体现了剧作家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三、人物形象窦娥: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又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四、典故出处【苌弘化碧】《拾遗记》周代忠臣苌弘,无辜被害,传说流血化为碧玉【望帝啼鹃】《寰宇记》古代蜀王杜宇,号望帝,为其相所逼,隐居山中,魂化杜鹃,啼声凄厉,百姓哀之【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太平御览·淮南子》战国时邹衍是燕国忠臣,燕惠王被谗下狱,时值夏天,他仰天大哭,感动上苍,竟然降霜【东海曾经孝妇冤】《汉书·于定国传》汉代东海郡寡妇周青,为侍奉婆婆矢志不嫁,婆婆不愿拖累她而自缢,被其小姑告以杀人之罪,判死后东海三年大旱五、历年真题【202010】分析《窦娥冤》第三折所表现的窦娥的性格特征【201810】概括《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论述【201710】论述《窦娥冤》中窦娥思想变化对于深化主题的作用【201604《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是什么?这些誓愿实现,包含何种思想意义,有何艺术效果?【201404】试概括《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论述南吕《⼀枝花·不伏⽼》精读一、主题思想这篇散曲套曲是关汉卿的⾃我写照,⾃我调侃,也是⾃我赞赏,⾃我肯定,以铜豌豆自喻,充分展现了自己丰富的阅历、倔强的性格、不可一世的才情,以及九死不悔的决心二、内容分析【全篇围绕“不伏⽼”展开】【⼀枝花】写⾃⼰少年⻛流,⾄⽼不变【梁州】写⾃⼰⽆忧⽆虑,“你道我⽼也,暂休”【隔尾】以⼦弟每对⽐,显示⾃⼰的⽼当益壮【尾】全⾯展示⾃⼰的才华,表示坚持初衷,⾄死不渝三、艺术特色1、成功运⽤了“赋”的⼿法,极⼒铺排,洋洋洒洒,令⼈⽬不睱接2、句式多⽤排⽐,势如排⼭倒海线,⼀⽓呵成3、语⾔⽼辣,毫⽆忌惮,嬉笑怒骂,皆成妙趣四、典故出处【⾦缕】唐曲调名,《⾦缕⾐》【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园林【章台柳】唐代许尧佐传奇《柳⽒传》,指妓⼥五、历年真题【201610】简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呈现的主人公自我性格特征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厢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成就最⾼的作品之⼀擅⻓抒情,曲词,写⼉⼥⻛情⼀类的剧本现存杂剧《⻄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说关汉卿》三种;《贩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折《⻄厢记》精读一、主题思想本折是常演出的《长亭送别》,老夫人不满张生和莺莺的结合,逼迫张生上京求取功名,使热恋中的有情人分别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具有动人艺术魅力二、艺术特色1、对莺莺的⼼理描绘极为细腻“⻓亭送别”这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内涵,交织着对亲⼈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限悲戚,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榜题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的深深忧虑,也揭示了这⼀复杂⼼理内涵所体出的灵魂纯净之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依恋、悲戚、不满、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莺莺对张生的爱,是互相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珍视爱情,蔑视功名2、本折曲词,既⽂采斐然,⼜不乏本⾊,两种⻛格⾃然协调,浅深浓恰到好处“滚绣球”颇具诗词的委婉,⼜体现出⼝语的爽利“脱布衫”前两句写莺莺眼中的秋景,暗含诗词的笔致,后两句写莺莺眼中的张⽣,则是纯⽤⼝语的⽩描,⽽转换之间,不露痕迹,愉如天⾐⽆缝,做到了雅俗共赏,两皆相宜三、典故出处【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比喻夫妻互敬【蜗角虚名】《庄子·则阳》,空虚的名誉【红泪】《拾遗记》,女子伤心的眼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伯劳东去燕西飞】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喻离别【青鸾】青鸟,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五、历年真题【202008】《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曲词文采斐然,又不乏本色,两种风格自然协调,试以【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萎迷。酒席上斜y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为例,简要说明【201804】《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崔莺莺在与张生分别时,表明了对爱情与功名怎样的态度?试举例说明【201604】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冰、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为例,简析《西厢记》写景的特色和作用【201410】试分析《西厢记》中心理描写对于塑造莺莺形象的作用⻢致远号东篱,所作杂剧今知有⼗五种有“曲状元”之誉,后世将其与关汉卿、⽩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家”,曲词清俊豪放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有辑本《东篱乐府》,现存⼩令百余⾸,套曲⼆⼗三套《汉宫秋》精读一、主题思想本剧是散曲套曲,在史实和⺠间传说的基础上进⾏了艺术的再创造,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族⽓节和对故⼟的深切依恋,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能和国⼒的衰微,具有⼀定的借鉴意义取材于《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葛洪《西京杂记》二、艺术特色1、以诗笔写剧,准确、细腻地揭示了汉元帝送别王昭君时的⼼⾥活动[双调新⽔令]⾄[殿前欢]五⽀曲⼦中,汉元帝直抒胸臆,追忆往⽇的欢娱,尽情倾吐离别的哀伤,依依难舍[雁⼉落]⾄[川拨棹]三⽀曲⼦,斥责⼤⾂的⽆能,嗟叹⾃⼰的软弱,失望之极⽽⼜⽆可奈何[七弟兄]⾄[收江南]三⽀曲⼦中,汉元帝既想象昭君在塞外⻛霜中⻓途跋涉的艰⾟,⼜想象⾃⼰独返皇宫后彻夜难眠的凄凉,表现了离愁未已、相思⼜继的缠绵思绪[鸳鸯煞]⼀曲,通过汉元帝凝神痴想中错把北去毡⻋声当作南归⼤雁的错觉,深⼀层透视了元帝内⼼深处的震颤,完成了这⼀悲剧2、曲辞优美,⽂采斐然曲辞具有意境美:描绘的塞上秋景辽阔、⼴远、粗犷、苍凉,⽉夜深宫则幽静、朦胧、深邃、凄清,两种意境特⾊鲜明,令⼈难忘具有⾳律美:对仗⼯整,韵脚响亮“梅花酒”“收江南”⼆曲运⽤短句顶真重复的修辞⼿段,节奏短促,往复回环,产⽣了荡⽓回肠的艺术效果三、典故出处【⼀曲阳关】王维《送元⼆使安⻄》“⻄出阳关⽆故⼈”【今⽇汉宫⼈,明朝胡地妾】李⽩《王昭君》诗【忍着主⾐裳,为⼈作春⾊】宋陈师道《妾薄命》诗【俺可糟糠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故事【携⼿上河梁】《⽂选-李少卿与苏武诗》“携⼿上河梁,游⼦暮何之”【⾼烧银烛照红妆】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双调《夜⾏船-秋思》精读一、主题思想此作是散曲中的秋思名篇,表达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心志,曲中不免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情绪,但其坚持独立人格、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二、内容分析【夜行船】由花开花谢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虚幻【乔木查】【庆宣和】对帝王豪杰的富贵无常寄予感慨【落梅风】对守财奴的执迷不悟给予嘲弄【风入松】【拨不断】对乡村的自然风光和隐居的宁静生活表示由衷的赞叹【离亭宴煞】再次通过名利之徒与山林高士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表达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心志三、艺术特色1、感情激愤强烈,意象独特鲜明,色彩斑斓绚丽,有很强的感染力2、语⾔豪辣动宕,明爽流畅,快⼈快语,⼀泻⽆余这种语⾔⻛格的形成,得⼒于其中多处运⽤的鼎⾜对【三向对】,对得⼯整⾃然,⽓势酣畅3、还结合运⽤博喻【众多的⽐喻】,反复设喻,增强了感情表达的⼒度四、典故出处【百岁光阴一梦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裴公绿野堂】唐宪宗宰相裴度【陶令白莲社】东晋诗人陶渊明【北海】指“建安七子”孔融《后汉书·孔融传》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追封滨国公,谥⽂忠诗、⽂兼擅,以散曲著称,关⼼⺠⽣疾苦的情怀,格调较⾼有《云庄休居⾃适⼩乐府》中吕《朱履曲·警世》泛读一、主题思想这⾸⼩令依据历史经验,告诫⼈们仕途险恶,不要迷恋官场,应该急流勇退,全身远祸,执迷不悟,悔之晚矣二、艺术特色1、⽴意深刻,表达颇为成功开头连⽤“胶漆”“参商”两个⽐喻,⼗分贴切,对⽐鲜明中间引⼊范蠡、张良两位古⼈作为对照,⾮常恰当,“笑⼈痴”⼀笔点醒,便将全篇的意思贯穿起来末尾⽤“抻着胸”形容初登“要时的神⽓”,⽤“睁着眼”形容⾯临危机时的愚蠢,都极其形象,使⼈深感可笑⼜可悲三、典故出处【胶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喻情投意合【参商】参星和商星,喻彼此对立,关系不睦【捵】挺【要路】《新唐书-崔湜传》表示重要道路睢景⾂⼀作舜⾂,字景贤,或作嘉贤杂剧有《莺莺牡丹记》等三种,散曲《睢景⾂词》,现存套曲三套般涉调《哨遍·⾼祖还乡》精读一、主题思想本篇从⼀位熟知刘邦⽼底的乡⺠的视⻆来写主祖还乡的种种情况,故意抹去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揭起“麒麟皮”而专写”马脚“,显示了刘邦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表明刘邦还乡实际是生事扰民,对故乡百性并无任何好处二、艺术特色1、虽是散曲,却采⽤了戏曲的代⾔体形式以⼀位熟知刘邦⽼底的乡⺠视⻆来写⾼祖还乡的种种情况,看似嘲笑乡⺠“有眼不识泰⼭”,其实是障眼法,⽬的便是肆⽆忌惮地表现对皇帝的⼤不敬,通过乡⺠眼睛的折光,“真⻰天⼦”失去了庄严的⾊彩,变得极其滑稽可笑,因此产⽣了强列的讽刺效果2、节奏前半舒缓,后半急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乡⺠起初不知底⾥因⽽懵懵懂懂,诚惶诚恐,继⽽识破真相,⼤呼上当,⼜⽓⼜恼的神情变化3、语⾔泼辣⽽⼜尖刻,具有⼊⽊三分的针砭⼒量四、历年真题【201704】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虽是散曲,却采用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张可久字⼩⼭,存⼩令⼋百多⾸,套曲九套,是传世作品最多的元散曲作家致⼒于散曲创作,以清丽⻅⻓,亦有本⾊之作有《⼩⼭乐府》南吕《⾦字经·春晚》泛读一、主题思想这是⼀⾸伤春伤别的⼩令,伤春是因为落红满地,春意阑珊,伤别是因为⼼上不归,⾳讯杳然,两重伤感的叠加,使抒情主⼈公难以为情,潸然泪下曲中的“春”既反映⾃然景物,同是⼜是⼥⼦⾃喻,语意双关,余味深⻓二、艺术特色1、情语、景语⽔乳交融以秀美之景,抒纤细之情,末两句化⽤宋⼈诗句,与全篇意境也很谐和,中间⼏句写登楼望远、泪湿罗袖的情态,简传神⼀个“弹”字更如画⻰点睛,使全篇增添了动感,也染上了⼀层散曲特有的⾊彩贯云⽯⾃号酸斋,晚号芦花道⼈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齐名,后⼈合辑《酸甜乐府》,现存⼩令七⼗多⾸,套数⼋套⻛格豪放,清逸,俳谐兼⽽有之,诗、⽂、书法并有可观双调《殿前欢·楚怀王》泛读一、主题思想这是⼀⾸凭吊屈原的⼩令,作者对屈原的⾼尚⼈格极为崇敬,对他忠⼼耿耿却横遭陷害的悲惨命运深感痛惜,曲中故作旷达,内⾥却隐藏着难⾔的⾟酸和悲愤二、内容分析开头两句就揭示出忠臣与昏君的矛盾接下来写屈原的精神和品格光照千古,但先贤的悲惨命运却使人惆怅不已,悲愤化为一场苦笑三、艺术特色1、“伤心”与“笑”搭配,看似荒诞不以,实孙上正反映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末几句笑屈原倔强而不放达超脱,是将悲愤花为一番反语,糊涂中透露出精醒,诙谐中包含着苦涩,寓意深长四、典故出处【⽇⽉同光】《史记-屈原贾⽣列传》评价《离骚》“推此志也,虽与⽇⽉争光可也”【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孟⼦-离娄上》“有孺⼦歌⽈:沧浪之⽔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我⾜,孔⼦⽈:⼩⼦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矣,⾃取之也”刘时中:号逋斋,钟嗣成《录鬼薄》称其为“刘时中待制”正宫《端正好·上⾼监司》精读一、主题思想作者以写实的创作态度,反映元代⺠众在灾荒中的苦难,作者情感炽烈,对灾⺠的悲悯,对奸商的憎恶,对贪官的愤恨和对⾼监司的由衷感激,渗透于整篇作品,随时随地⾃然流露,充分体现了作者悲天悯⼈的情怀以及爱憎分明的强烈正义感由于此套曲深度触及了重大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被誉为散曲中的“新乐府”二、内容分析第⼀部分:[端正好]可视为全套的序曲,交代写作的缘起,⼀为揭露现实社会的痛苦和不平,⼆为感谢⾼监司对黎⺠的救济第⼆部分:[滚绣球]与[倘秀才]六⽀曲⼦,具体描绘天灾⼈祸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是全曲的重点第三部分:[滚绣球]⾄[叨叨令]四⽀曲⼦,揭露官吏昏庸,与劣绅勾结,加重了百姓的痛苦,感叹幸⽽⾼监司及时采取措施,给百姓带来⼀线⽣机第四部分:[煞][尾]曲,歌颂⾼监司的功德三、艺术特色1、艺术上最引⼈注⽬的特点,就是不加任何粉饰的⽩描和鲜明的对⽐对天灾的严重,粮⻝的匮乏,饥⺠的困苦,社会的混乱,都有⼗分⽣动细致的描绘对奸商的⻤蜮伎俩,官绅的勾结⼿段,也有豪不留情地揭露[叨叨令]⼀曲以两组“有钱的”,“⽆钱的”反复对⽐,以下“⼩⺠好苦也么哥”的感叹,便从内⼼深处迸发⽽出四、典故出处【甑⽣尘】《后汉书-范冉传》“甑中⽣尘范史云”【鹄⽴】《后汉书-袁绍传》“今整饬⼠⻢,瞻望鹄⽴”【填沟壑】《孟⼦-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弱转乎沟壑”【发政施仁】《孟⼦-梁惠王下》“⽂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花衬⻢蹄忙】孟郊《登科后》“春⻛得意⻢蹄疾,⼀⽇看尽⻓安花”【⽟笋朝班】《新唐书-李宗闵传》“典贡举,所取多知”【⾦瓯姓⽒⾹】《新唐书-崔琳传》“⼀⽇书琳等名,覆以⾦瓯,会太⼦⼊”【绣⾐郞】《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绣⾐直指,出讨奸滑,治⼤狱”【粒我蒸⺠】《尚书-益稷》“蒸⺠乃粒五、历年真题【201710】简述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监司》触及重大社会问题的特点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习程朱之学,以受徒著述为业诗宗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有《静修集》《观梅有感》泛读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因观赏梅花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悼二、内容分析⾸联:意为经历⻓期战争,现已尘埃落定,南宋王朝已经灭亡颔联:由梅花⽽梦想⻄湖,流露出对江南⻛物⼈⽂的向往颈联:提⼼江南春意衰减,实际上是担⼼⻓期战乱给华夏⼤地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尾联:点明主旨,表达故国之思,情感含蓄委婉三、艺术特色1、情感含蓄委婉赵孟频字⼦昂,号松雪道⼈、⽔精宫道⼈博学多才,书画为⼀代⼤家,书法对后世影响尤⼤,⼜能诗善⽂有《雪斋⽂集》《岳鄂王墓》精读一、主题思想这⾸七律是瞻仰岳⻜墓时所作,作者对宋⾦对峙的历史进⾏了反思,对岳⻜蒙冤屈死表示极为沉痛的哀悼,对南宋君⾂苟且偷安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表示强烈愤恨和深深的遗憾二、内容分析⾸联:写⻄⼦湖畔岳⻜墓前苍凉肃穆之景,暗寓伤痛之意颔联:与⾸联形成对⽐,⼀⽅⾯是南渡君⾂苟安淫乐,醉⽣梦死,将社稷完全置之脑后,⼀⽅⾯是岳⻜等爱国将⼠浴⾎奋战,收复失地,为中原⽗⽼翘⾸期盼颈联:接写抗⾦关键时刻岳⻜被害,造成千古遗憾,从此中原收复⽆望,偏安难以维持,令⼈扼腕⻓叹尾联:收结全篇,有往事不堪回⾸之慨,从⽓氛上说呼应⾸联,从情感内涵上说绾合中间两联三、艺术特色1、语⾔平易,不假典故⽽含蕴丰满,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历年真题【202104】说明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两联对比的运用及其效果【201310】简述赵孟頫《岳鄂王墓》一诗的主旨和语言特色李孝光字季和,号五峰,有《五峰集》⼆⼗卷《⼤⻰湫记》泛读一、主题思想本⽂记述了两次游览⼤⻰湫瀑布的情景,描绘了⼤⻰湫⾬季和旱季的不同景象二、艺术特色1、根据景物特点,适当地调整⻆度,变换笔法,是这篇游记写作成功的关键写⾬季:先写震⽿欲聋的⽔响,然后移步换景,写⼤⻰湫前的⽴⽯,接连⽤了连串⽐喻,极写⽴⽯之奇,千回百折,⼤⻰渊瀑布“千呼万唤使出来”,以下写其迸落如震霆,余沫如暴⾬,⽆不重在表现其⾮凡的⽓势写旱季:重在表现其虽“乍⼩乍⼤”却仍然“勃勃如苍烟”的特点,⽔的激射下红如是砂的洼⽯,⽯间碧滑如翠⽻凫⽑的树⽊,都笼罩在氤氲的⽔汽之中,展现出⼀派秀丽的景象2、写景不忘写⼈,写⼈的感受和联想⾬季⼤⻰湫旁,对语但⻅⼝张,相顾⼤笑,烘托出景象的壮观旱季⼤⻰湫旁,除了家僮取⽔引起的笑声以属于⼈的活动,写斑头⻥、⻩猿,还有宛如故⼈的⼀轮明⽉,都显示出⼈与⾃然的和谐,表现了⼈内⼼感受到的大自然情趣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铁笛道⼈其诗时于称“铁崖体”,影响颇⼤,⽵枝词饶有⺠歌⻛味有《东维⼦⽂集》《铁崖先⽣古乐府》《题苏武牧⽺图》泛读一、主题思想这是⼀⾸咏史题画诗,歌颂了苏武崇⾼的⺠族⽓节二、内容分析【五⾔律诗】⾸联: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览场地租赁合同
- 租赁小区场地合同
- 停薪留职合同协议
- 美术作品展览权责免除合同
- 股份制企业合同签署流程规范
- 环境咨询服务合同
- 淘宝店装修服务合同
- 养老服务合同发布
-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和监理服务合同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现代电力生产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FZT 14035-2017 棉与涤烂花印染布
- 2024版《公司法培训讲义》
-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邮政储蓄银行-客户经理(个人消费贷款)-试题+答案
- 2024年3月10日国考公务员税务局面试真题及解析
- 旅店会客登记制度
- 市政造价员道路工程预决算入门讲解(零起步培训课件)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低温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 《管理统计学》课件
-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绪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