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_第1页
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_第2页
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_第3页
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_第4页
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治国之策逃废债的新演变及银行业对策

债务公司的“自愿债务”是银行缓解不良资产的最大障碍。“逃废债”均试图披上“合法”外衣。在一些欠债企业通过改制“逃废债”、通过行政直接干预“逃废债”、通过法院枉法裁判“逃废债”、以及通过多头开户“逃废债”等逃废债的主要形式之外,还会演化和滋生出一些新花样。这提醒我们在打击“逃废债”的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识别各种新型“逃废债”,加强管理,及时跟进,有效应对。为此,笔者结合实例,试分解几类新型的“逃废债”。一、一些新的“逃离债务”(一).支付令执行期间是“不做”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为逃废在某银行的5000万元债务,与关联企业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B合谋(其实A、B两个公司的老板均系一人),假称两者之间有债权债务纠纷,假造债务单证,由前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法院“责令B支付7000万元,以归还B所欠A的债务”。法院据此下达了支付令。B企业15天内未提出异议,支付令遂生效。当债权银行向A催讨5000万元债务时,A就拿出支付令进行搪塞。随后执行该支付令,将A公司价值7000万元的有效财产“合法”转移到B公司,从而造成A公司“已无有效财产”,债权银行的5000万元债权落空。两个企业之间“打官司”,一般总是有不小的矛盾。不料这也可以成为欠债企业逃废债的新手段。有的债务人为逃废金融债权,就与关联企业串通,自编自导自演一出相互“打官司”的好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通过“打官司”,使欠债企业的有效财产得以“合法”转移,先行一步,使银行债权落空。“打官司”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或申请支付令,而申请支付令是成本最低的。对于此类逃费债方式,银行应当及时掌握借款人的情况,对一些异常情况要做到快速反应。要加强贷后管理,把握收贷时机,积极跟进,及时清收,必要时要做到当机立断,该谈判的谈判,该处置的及时处置,该诉讼的诉讼,该强制执行的及时申请强制执行,防止此类逃废债现象的发生。(二).权利行使代理权的滥用某银行与某民营贸易公司10000万元的债权债务诉讼中,该银行委托某律师事务所某律师代理诉讼,代理权限为“全权代理”。因证据确实充分,该银行胜诉无疑。可是,由于债务人与某律师达成默契,在诉讼过程中,该律师擅自主动放弃了对债务担保人(连带责任)某销售公司和某实业公司的诉讼请求。在法院查封借款人部分财产后,该律师又怠于行使权利,导致这些财产被债务人转移和处置。另有一例。某银行为维护其对某工厂的巨额债权,经过艰苦的诉讼,还垫付了大量的案件受理费,终于全面胜诉。有关执行事宜,该银行委托某律师代理。该律师与债务人接触后,被该工厂“做通了工作”。在6个月的执行期限内该工厂未还款,该律师也不申请强制执行,造成该笔巨额债权永远失去了公力救济途径,成了一笔名副其实的“废债”。债权银行委托律师,无非是指望其维护银行的合法债权。可是,在某些新型的逃废债现象中,欠债企业却通过债权银行的律师来逃废债。从上述实例得出什么教训?债权银行应当多考察律师以及其它中介机构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委托的律师要能够真正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出现此类“逃废债”的风险。在律师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债权人不能放任不管,发现有损银行利益的行为,应当立即制止,挽回损失。对律师越权代理行为,如不利,则要及时表示不予认可。(三)骗银行核呆帐某银行在近期的一次呆帐核销检查中,经实地核查发现,某支行申报核销的呆帐,申报材料显示某欠债企业现已关闭,法院“因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裁定终结执行,但企业实际上却照常运转。银行核销呆帐,本是银行内部的帐务处理程序,是银行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损益,本应由银行自主认定、审核。但由于现行核呆制度片面强调外部机关的证明力,反使逃废债企业有机可乘,一些欠债企业就通过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院出具有关假证明,或干脆自行制造假证明,证明欠债企业已“关闭”、“无财产可供执行”、“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骗取银行核销呆帐,以达到“逃废债”目的。防范此类逃废债的关键是审查呆帐核销材料的真实性,除了审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之外,还应当进行实地核查。(四).免责免责减免利息政策,为银行通过谈判清收不良贷款提供了可能,运用得好往往会比通过漫长的诉讼、艰难的强制执行的代价小,时间短,收款多,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这往往是面对现实的明智做法。但是,有的逃废债企业对国家有关政策和银行内部规章很有研究,债务人(或含担保人)在有偿债能力时,却利用某些银行清收任务紧迫的状况,急于求成和委曲求全的心理,在谈判中使用蒙蔽和要挟等手段逃废贷款利息等合法孳生债权。因此,对通过“减免息”促清收的现象,要辨证地看待。“减免息”政策的作用,从实际来看,总体上是积极的。然而那些能还却不还所欠利息的债务人,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蒙蔽和要挟债权人减免利息,实为“逃废债”行为,这是金融机构应当警觉的。银行在减免息谈判中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牢牢把握减免息谈判的主动权,充分了解欠债企业的状况,调查和掌握欠债企业的有效财产,不要轻易作出无谓的让步。只有在充分论证较其它(诉讼、强制执行等)清收手段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情况下,方可签署减免息协议。(五).欠债企业的逃避和销售行为某开发企业A,通过关系与一家国企联合成立新公司开发某市市区的一块土地,A以现金出资,国企以土地出资。A联系的评估公司B评估每亩120万元,即出地的国企按总估价1300万元出资,而A以1700万元现金出资对新公司控股。新公司成立后,评估公司即对该土地评估出每亩860万元,总估价9000余万元,以这一估价的土地作抵押,新公司向一家银行借款5000万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A将自己的现金出资以工程款支付的方式套出,在施工单位垫资的情况下,以在建工程一万平方再次估价4000万元,向另一银行贷款1000万元,建至15层楼时,再以部分在建工程估价1.1亿,向银行贷款3600万元,并向客户预售,收回预售款800余万元。后几经折腾,成为烂尾楼。共欠银行贷款9600万元和利息。经诉讼,后以5000万的价值低债给银行,时隔不久,银行委托拍卖,最后以2700万元卖出,而成交者的实际控制人竟然是原开发企业A。银行损失巨大。欠债企业的实施此类逃费债行为,作为中介机构的评估和拍卖公司,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善于识别评估和拍卖活动的造假行为。今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贷款的发放将加强控制,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会因后续资金吃紧,立感捉襟见肘,违规操作和逃费债的意愿势必更加强烈,银行更应严格防范。特别要谨防放贷时被高估抵押物,低债时也高估抵押物,处置时却低估抵债物,以及拍卖活动的暗箱操作。二、银行是处理逃费行为的基本对策(一)建立健全“逃避”企业的仲裁、申告制度,联合制裁逃避银行应当积极建立全国性的银行行业协会,由银行监管部门牵头,各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参加,各行总行(总公司)共同签署协议。实行各家银行轮流主持例会的严格制度。设立日常办事机构和信息中介机构。以银行协会为依托,建立强大的征信网络,发挥共同遏制“逃废债”的作用。制订相关行业规定,建立仲裁、申告制度。如:对支持逃废债企业的违规银行,全行业将联合对其进行制裁。如果某一家银行对某一逃费其他银行债务的企业予以支持、包庇的,各行均可以向银行协会举报,申请仲裁。经核实后由银行协会对这家银行进行制裁,并对该逃费债企业由各家银行联手予以制裁。对逃费债企业,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公报制度。对“逃费债”行为,银行协会成员应当联合制裁,包括在存款、贷款、结算等方面的联合制裁手段,各行均不接受其存款(或告知法院执行),不发放任何贷款,不予办理转帐、票据、结算业务,使“逃费债”企业的资金,无法在银行体系中运转,无处可逃。即使出逃于银行体系之外,如现金、房地产、设备、实物等,也要共同施以不间断追索。对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企业“逃费债”整体严重的地区,银行协会应将其定为“金融高风险区”,收缩在该地区的相应金融业务,联合制裁。同时积极沟通,直至该地区改变错误的态度,纠正错误做法。(二)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全国网络,企业资信信息应当充分,包括改制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存款信息。信息应当及时更新,与政府、民间网络和中介机构协同发挥作用。银行业应当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各级人民银行清算系统的每日票据交换进行制裁措施的信息传递。银行业不仅应当充分掌握借款人的有关信息,还应当充分掌握担保人、关联企业和主管单位的情况,包括企业的出资人、子公司、分立后的相关企业等单位的有关信息,为充分实现债权提供有力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全国范围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需要硬件与软件的跟进,需要央行、银监委和商业银行的协调、配合。目前信贷登记系统已在大陆300个城市建立起来,但由于登记系统的信息来源是各家商业银行,而享用信息的却将包括各中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因此,商业银行认为付出多、收益少,缺乏热情。要使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必须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使义务与收益相对称。(三)增强法律体系对逃避风险的支撑目前,有关遏制“逃废债”密切相关的有关企业改制和破产等问题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和完善,如: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债权能否与未到位的注册资金抵销问题的复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紧急通知等。特别是今年初出台并于2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企业改制中有关债务承担问题,作出了有利于公正维护银行债权的司法解释,其中包括改制中相关企业连带责任方面的规定。这些法律体系越来越成为银行遏制“逃废债”的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显然仍存在刑法方面的欠缺,以及相关配套法规尚不健全)。这一法律体系,逐渐有利于体现债的存在和承接。银行业应当联手充分地使用代位权、撤销权、追究企业改制中关联企业的相应偿债责任、追究提供虚假信息的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追究企业注资人相应偿债责任等方式,以及相互委托实施抵消权,有效地遏制逃废债,维护银行债权。遇到在某方面存在法律模糊的情况,如界定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等问题,银行业(银行协会)应当主动提出和形成专业性的行业认定和行业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