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0第页(共31页)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2.有一块正方形玻璃砖,其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必须()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4.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 B. C. D.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8.如图,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物质沸点/℃液态氨﹣33.5酒精78水100煤油150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9.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0.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11.如图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1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不可见光时将他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13.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D.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14.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下图是某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二、填空,每空1分15.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疑水浅”是光的现象,该现象是光从中进入中所形成的.16.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的原因.17.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18.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19.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全部选填“大”、“小”).20.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的像.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21.一位小学生戴着红领巾,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蓝裤子,脚穿黑皮鞋在教室里做作业,一位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在观察他,则这位老师会看到这位小学生戴着领巾,上身穿衬衫,下身穿裤子,脚穿皮鞋.若此学生身高为1.65m的小明同学,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来实际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则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m,像距离平面镜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m,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CD是,空气在界面侧,入射角的大小是度,折射角的大小是度.23.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24.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cm.三.作图题25.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中域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2)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3)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4)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26.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四、实验27.图(a)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凸透镜,当一束太阳光平行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出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请你进行以下探究:(1)图(b)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棱镜,请在图(b)中画出光线O1O2从空气进入玻璃后折射光线O2T的大致位置;(2)根据你所画的光路图,可以猜想:图(a)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3)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2)中的猜想是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这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猜想.2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29.小吴等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发光的灯泡朝上.手拿来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方几厘米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面移动的过程中,小吴他们观察到这样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放大镜向上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第二种现象,将放大镜继续向上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的.根据上述短文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眼睛、望远镜之中和这套装置物理原理相同的是:.(2)好动脑筋的小吴同学发现,在上述装置中只要再添加一个器材,就能让天花板上的像移到竖直墙壁.小吴添加的是.(3)请将此装置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相比较.灯丝相当于烛焰的A.第一种现象B.第二种现象C.两种现象都是D.两种现象都不是.30.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1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3)如图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4中的32.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33.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有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合理、不合理)的;(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1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是否有关,你选用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可靠、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特点进行分析,即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根据光的折射的概念进行分析,光在不均匀或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即可以看到平面镜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看到前面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而看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故选D.2.有一块正方形玻璃砖,其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解: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选B.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必须()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本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说明此时满足u=2f;所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则u>2f,物距要增大,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故选:B.4.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漫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同时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需要发生漫发射.【解答】解: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以A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越向上移动,所以B说法正确.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所以C说法错误.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确定光的传播方向,并看是否符合光的折射规律.【解答】解: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图示的四点与焦距的位置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其成像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具体应用,即可确定各选择项的正误.【解答】解:A、物体在c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故A正确.B、物体在d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照相机.故B错误.C、物体在a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放大镜.故C错误.D、物体在F点时,此时的物体在焦点上,此时物体不成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D错误.故选A.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A、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B、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C、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D、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解答】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c前先将其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8.如图,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物质沸点/℃液态氨﹣33.5酒精78水100煤油150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水沸腾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故选D.9.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分析点S在不同位置时,像点的位置及与凸透镜两倍焦距处的距离分析.【解答】解:将点光源S运动的轨迹看成一个物体,在物体上找出四个点:上、下、左、右各一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像点,可以发现,四个点正好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且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所以像点运动图象是选项D的形状故选D.10.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解答】解:(1)甲图,看到小明的眼睛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并且虚像在物体和透镜以外的地方.成像情况如图.所以A、B不符合题意.(2)乙图是正立的缩小的像是凹透镜成的像,如下图,物体无论在任何位置得到的像都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所以眼镜是凹透镜是近视眼镜.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如图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解答】解:由于物距远远大于像距,故小孔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像.故选C.1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不可见光时将他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考点】声与能量;物理学方法.【分析】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通过观察它弹开的幅度,来显示音叉振动的幅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实验方法,特别是应用在一些不易观察的实验中.【解答】解:A、研究不可见光时把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分类法,不符合题意;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研究响度和振幅关系时,控制钢尺的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蜡烛火焰的摆动,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13.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D.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手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没有物质反射,从侧面无法观察,但是会聚这个像的光线到像的位置不会停止,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眼睛会看到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4)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原理工作的.【解答】解: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手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4.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下图是某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A、用木棒敲过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每空1分15.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反射现象;“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该现象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所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分析“水中月”和“镜中花”现象;光的折射由于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是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形成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而“镜中花”是由于花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现象;“疑水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反射,折射,水,空气.16.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冰棒熔化吸热的原因.【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水蒸气遇强冷时会直接变成小冰粒附着在冰块上,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块时也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液滴;冰棒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快些;故答案为:凝华,液化,冰棒熔化吸热.17.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音色.【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所以能够听到口技声;不同的小鸟音色不同,所以演员是模仿了黄鹂鸟的音色.故答案为:空气,音色.18.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0℃.【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体现在熔化图象中就是有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在熔化图象整段过程温度都是在升高的.对于同一种晶体来说,它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解答】解:从图中可见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这是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这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故所对应的温度0℃就是此晶体的熔点,所以它的凝固点也为0℃.故答案为:晶体;0℃.19.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大,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小(全部选填“大”、“小”).【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灯光射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变得更发散,从而在纸上形成一个光斑.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凹透镜与电灯的距离越来越小,灯光照向凹透镜的光线越来越发散,白纸上的光斑就会越大.【解答】解: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电灯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故答案为:大;小.20.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丙,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甲.【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胶片,倒立,缩小,实,丙,甲.21.一位小学生戴着红领巾,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蓝裤子,脚穿黑皮鞋在教室里做作业,一位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在观察他,则这位老师会看到这位小学生戴着黑色领巾,上身穿蓝色衬衫,下身穿蓝色裤子,脚穿黑色皮鞋.若此学生身高为1.65m的小明同学,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来实际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则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1.65m,像距离平面镜2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6m,镜中的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物体的颜色;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它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全被物体吸收了;白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透明的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全被物体吸收了.(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成的像是虚像来解释.【解答】解:(1)蓝色玻璃只能通过蓝色光.红领巾只反射红光,所以红领巾反射的红光被蓝色玻璃吸收了,红领巾反射的光线不能达到老师的眼睛,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看起来红领巾是黑色的;白衬衫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白衬衫反射的七色光只有蓝色光透过蓝色玻璃射入老师的眼睛,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看起来白衬衫是蓝色的;蓝裤子只反射蓝色光,蓝色光透过蓝色玻璃射入老师的眼睛,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看起来裤子是蓝色的;黑皮鞋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黑皮鞋没有光线反射出来,就没有光线透过蓝色玻璃射入老师的眼睛,老师通过蓝色玻璃窗户看起来黑皮鞋是黑色的.(2)小明身高为1.65m,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m;当他后退1m时,他距平面镜距离变为2m+1m=3m,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也变为3m,则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3m+3m=6m,小明不变,所以他在镜中的像不变;故答案为:黑色;蓝色;蓝色;黑色;1.65;2;6;不变.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界面,CD是法线,空气在界面左侧,入射角的大小是60度,折射角的大小是30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以及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确定界面和光线的方向.【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从图中可以看出,AB左侧的两条光线与CD的夹角相等,因此AB为界面,CD为法线,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30°=60°;AB右侧的光线为折射光线,并且折射角等于3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故答案为:界面;法线;左;60;30.23.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都是实像(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甲透镜2倍焦距之外,成了物体缩小、倒立的实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乙透镜的2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而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所以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故答案为:都是实像;小于.24.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放大(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倒立(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20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根据成像特点和物距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并且要了解平面镜的作用: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解答】解: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凸透镜的作用就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所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f<40cm<2f,所以20cm<f<40cm.故答案为:放大;倒立;改变光路;20.三.作图题25.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中域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2)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3)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4)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2)首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再画出两端点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4)光射入玻璃砖后,发生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进入玻璃;第二次是从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两次光的折射光路图.【解答】解:(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等于90°﹣60°=3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2)先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3)入射光线是会聚的,经过透镜折射后,变的推迟汇聚,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该是凹透镜.(4)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画出第一次折射的光路图;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画出第二次的折射光路图.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和最初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只不过偏移了一下位置.如下图所示:26.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应靠近法线.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光线垂直于界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四、实验27.图(a)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凸透镜,当一束太阳光平行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出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请你进行以下探究:(1)图(b)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棱镜,请在图(b)中画出光线O1O2从空气进入玻璃后折射光线O2T的大致位置;(2)根据你所画的光路图,可以猜想:图(a)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3)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2)中的猜想是不正确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这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猜想.【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根据(1)中的图,可得到光线是怎样偏折的.(3)当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猜想是不正确的.【解答】解:(1)如图所示(2)由(1)知,当光线通过空气凸透镜时是发散的;(3)用实验验证时,当空气凸透镜能把太阳光会聚为一点时,说明猜想是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发散;不正确.2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4)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解答】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故答案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4)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故答案为: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29.小吴等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发光的灯泡朝上.手拿来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方几厘米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面移动的过程中,小吴他们观察到这样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放大镜向上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第二种现象,将放大镜继续向上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的.根据上述短文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眼睛、望远镜之中和这套装置物理原理相同的是:投影仪.(2)好动脑筋的小吴同学发现,在上述装置中只要再添加一个器材,就能让天花板上的像移到竖直墙壁.小吴添加的是平面镜.(3)请将此装置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相比较.灯丝相当于烛焰的AA.第一种现象B.第二种现象C.两种现象都是D.两种现象都不是.【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分析】(1)实验中天花板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中的光屏,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光屏上能承接到像是实像,实像又是放大的、倒立的,根据成像情况,判断应用.(2)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灯丝经凸透镜成在天花板上成像,灯泡上的图与文字也能在天花板上成像,分析这两种情况的装置和凸透镜成像中各器材的对应情况,然后做出判断.【解答】解:(1)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天花板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工作的.(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放大镜和天花板之间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倾斜放置,可以在竖直的墙上得到一个像.(3)第一种情况:灯丝经凸透镜在天花板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灯丝相当于凸透镜成像中的烛焰,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天花板相当于光屏.第二种情况: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经凸透镜在天花板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相当于凸透镜成像中的烛焰,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天花板相当于光屏.所以第一种情况灯丝成像相当于实验中烛焰.故答案为:(1)投影仪;(2)平面镜;(3)A.30.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2)根据题目中: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3)解答此题主要需掌握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此题的实验探究的就是“三线共面”的规律.(4)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解答】解:(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答案为:漫.(2)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不能;在.(4)①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故答案为: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1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如图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4中的C【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掌握利用太阳光测量焦距的方法.(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答.(4)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是互换的,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对本实验的评价,要从小明的实验操作: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分析;还要从光具座上的刻度尺来分析.【解答】解:(1)如图,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源移至4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源移至8cm刻度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小明在实验中: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光源比较稳定;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可以根据像与物大小相等时测出像距和物距,此时u=v=2f算出焦距.故D错误.(5)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