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首先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应本单元的要求以及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和丛书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汇报。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该如何提升?部编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一概念,而这个语文要素,也就是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应的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第一,识字与写字方面,学生独立识字,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在阅读方面,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标准对应的一年级下册的阅读要求时这里是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而不是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是三四年级阶段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出这一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也是从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开始。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本单元教材的解读。本单元教材的解读从单元教材结构、单元重点分析和语言训练点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这是本单元的教材结构图,本单元围绕着伙伴这个主题安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和《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在三篇课文当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道理,而是让孩子们在朗读和感受中去细细品味。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本册课文中第二次出现,他是以请求别人帮助为主题设计的。语文园地三则安排了查字典、日积月累与和大人一起读三个板块的内容。《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告诉学生伙伴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树和喜鹊》也是一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有朋友才会快乐。《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怎样玩都快乐,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从人文性方面来看,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去关爱他人,关爱老师同学家长并且和他人友好相处。结合着课程目标对应的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我们对于教材的研读,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语文素养点:第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词语的积累,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归类意识;第三,练习读好角色对话。这三个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三个基础目标:1.认识33个生字,3个偏旁和4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好课文的内容,读好“不”的变音。3.初步读出诗歌的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各位老师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第三单元的这三篇课文在识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方法和要求。那么这些语文素养点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回到教材中去,《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当中课后练习题中的第一题: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读好对话在这一篇文章中直接指向于练习读好角色的对话这一目标,对于练习读好角色的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此时这一目标并不是零基础,在一年级上册当中《雨点儿》这一课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练习,在这一课当中让孩子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两个角色的对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角色的意识,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当中的《棉花姑娘》中有一个教学要求:多角色之间的对话,《小公鸡小鸭子》也能为此做一个铺垫,在这一篇课文当中,还有两个语文要素点,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词语的积累,在课后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中对比着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想一想,“偷偷地”“飞快地”是什么意思,从联系上文来想:“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你会淹死的!”这是小鸭子所说的话,小鸭子不让小公鸡跟着下水,从而理解“偷偷”地是不让别人发现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飞快地”,也是来联系上文中小鸭子听到小公鸡喊救命的声音,以最快的速度去救小公鸡。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以同样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还有“吃的很欢”、“急得直哭”这两个词语,联系上文“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因为找到许多虫子,所以可以尽情吃,开心吃,“欢"在这里就有开心高兴的意思。因此,用联系上下文来了解词语的意思,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去积累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树和喜鹊》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则是用泡泡语的形式提了出来,迁移学习的方法。在这一篇文章当中联系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来了解孤单表示只有一个,没有人陪伴。在第三课《怎么都快乐》中通过前两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在这篇课文当中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知道“独自”就是一个人,没有他人打扰,一个人折船、折马,一个人去听音乐……这种安静从而去理解“独自”和“静悄悄”。在这一单元的文章当中,除了《小公鸡和小鸭子》联系上下文了解的词语的意思来积累词语,在《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的课后练习题中还出现了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说一说的题目,这也是词语积累的内容。并且在泡泡语当中还出现了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还能说几个,我还能说这样的词语,这两道题直接指向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且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积累词语的意识和词语归类的意识。接下来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这是本册的第二个口语交际。学会请别人帮忙时把话说清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是本课的一个训练重点,他也直接指向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于一年级下册三单元所提出的一个要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主要的就是学会查字典。在本册的第一单元的字母表也就是为本单元学会查字典的方法,具有独自识字的能力打下一个铺垫。借助于汉语拼音学会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再来回顾本单元的教材结构,本单元的教材从三篇课文到语文园地里的查字典、日积月累与和大人一起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贯穿的学习体系。那么了解了教材的特点,也确定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再依据课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重新整合,以达到让学生大量阅读的目标。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本单元这几课对于丛书的整合,《小公鸡和小鸭子》我们整合的是语文主题丛书第76页《池塘边的叫声》,在这一节课当中的训练点是分角色读一读,感受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情。还可以整合同步悦读第30页《小鸭子回家》从人文主题设问:小鸭子遇到了哪些朋友,它的朋友都是怎样帮助它的?在《树和喜鹊》这一课当中我们整合的是语文主题丛书第98页《我喜欢你》,从这一篇文章当中训练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的意思并且积累“静静地”这样的词语,再让学生去理解文中的朋友是怎么互相陪伴的。《怎么都快乐》整合主题丛书100页《朋友》,在这一篇文章的整合中我们将让学生积累本节课出现的量词,继续练习并且积累动宾结构的短语。在整合阅读课我们整合了三篇文章,分别是《小鸭子回家》、《三个伙伴》、《藏好了吗》,其中《小鸭子回家》在语文主题丛书和同步悦读中均有,因为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当中已经整合过这一篇文章,所以在整合阅读课当中将《小鸭子回家》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来进行整合课阅读。所有整合的文章都遵循了本单元教材人文性的特点和语文要素的提升点,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也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会慢慢地提升。精读引领——《5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教材解读《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并互相帮助的故事,告诉我们伙伴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还要指导学生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积累词语。从识字重点看,本课的七个生字中三个带有同样部件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指导,先写好“也”字,再观察“也”在“他、地”这两个字中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字形,初步掌握左窄右宽字的书写特点。课后习题第一题是练习读好角色对话,可以联系《雨点儿》和《棉花姑娘》来进行多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指向的是积累,可以通过先联系上下文理解“偷偷地”和“飞快地”意思,从而引导孩子更好的进行词语的积累。丛书整合:主题丛书76页《池塘边的叫声》和同步阅读30页《小鸭子回家》二、教学目标:1.
认识“块、捉”等13个生字和提土旁,会写“也、他、地”等7个字。2.
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4.
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2.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三、教学过程学习这一课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来入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孩子们,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板书:小公鸡小鸭子2.你们看,他们俩都长着黄色的绒毛,那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区分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是分开的,小鸭子的脚趾是连着的,有脚蹼)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板书“和”)(读课题:轻声、范读)设计意图:小公鸡和小鸭子,学生比较熟悉,借助图片,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短暂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既让学生养成勤观察、会对比的习惯,也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好铺垫。(二)自读感知,巩固识写1.提出自读要求2.多种形式检查朗读⑴在读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这个句子时要强调“一块儿”是个儿化音,同时“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引导孩子掌握提土旁(土变成偏旁的时候下边的一横变成提),拓展带有提土旁的字(地、坡、场……),想想“一块儿”还可以怎么说?(一起、一同)。⑵出示“不”的不同读音,让孩子们读一读以下几个词来感受“不”这个多音字。(捉不到、不行、不会、不信)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一方面是对学生初读的检测,另一方面也是生字的复现,目的在于巩固生字的识记。3.指导书写“也、他、地”,引导学生观察横折钩的变化。也:独体字,横折钩向右上方倾斜,竖弯钩的弯要长一些。可以借助儿歌认识“他、地、池”:小小也字变魔术,人来交谈好称呼,土来能够长万物,水来荷花一处处。他:左窄右宽,“也”字的竖弯钩起点要低,弯要拉长。地:左窄右宽,“也”字的横折钩要穿插到提土旁横和提的中间,要斜一点;提土旁:第二横变成提。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师提示书写姿势)。学生描红,临写,展示点评并修改。设计意图:“也、他、地”放在一起指导,先写好“也”字,在观察“也”在“他、地”这两个字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字形,初步掌握左窄右宽字的书写特点。(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⑴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①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设问:如果你是小公鸡,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②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用“吃得________”和“急得________”感受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心情。③那这个时候小公鸡做了什么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公鸡看到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体会到了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人文素养。)⑵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①当小公鸡也要到河里的时候,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这时小公鸡是怎么做的呢?a.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b.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对比感受“偷偷地”)②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他飞快地游到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a.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b.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通过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飞快地”体现出了小鸭子紧张、激动的心情。)③通过“偷偷地”、“飞快地”体会加上表示动作情状的词语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也体现出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乐于帮助朋友、关心朋友的情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例如用“假如你是小公鸡,你现在心情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在有了感受的基础上读好句子,在读中积累词语,感悟.互帮互助"的人文主题。(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整合内容:主题丛书《池塘边的叫声》同步悦读《小鸭子回家》1、《池塘边的叫声》同桌讨论:小鱼和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2、《小鸭子回家》同桌讨论:小鸭子遇到了哪些朋友,它的朋友都是怎样帮助它的?3、读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和《池塘边的叫声》你知道了什么?(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别人有困难,我们要懂得帮助他们,别人帮助了我们,要真诚的感谢对方。)设计意图:整合文章《池塘边的叫声》再次深化教学目标中的“分角色朗读”,感受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小鸭子回家》一文同样让学生体会朋友间的友情,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要素。精读引领——《树和喜鹊》教材解读《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讲述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了我们有朋友才快乐。从《小公鸡和小鸭子》迁移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本课中有三个多音字:只、种、乐,通过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来积累词语,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词语积累的意识。丛书整合:主题丛书98页《我喜欢你》,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的意思,积累“静静地”这样的词语,还可以设问:文中的朋友是怎么互相陪伴的?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体会到朋友的情谊。教学目标:1.认读“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2个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安安静静”这类词语。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节奏,知道有朋友就快乐。教学重点:1.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2.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讲解有关喜鹊的知识: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二、自读感知,巩固识写自由读课文要求:1.标出自然段2.读准字音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⑴学习生字①出示“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指导多音字“只”的读音。②出示“十一、第一、一个鸟窝、天一亮、一棵树、一只喜鹊、天一黑”巩固“一”的发音。(变成数字的时候读yí,放在后面的时候读yī,后面的字是第四声的时候读第二声,一后面的字不是第四声的时候它偏要读第四声。)③出示“孤”和“单”,讲解子字旁和倒八,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带有这样偏旁的字(孩、孙;总、关……)④出示zhǒno(几种、种子)zhòng(种地、种树)lè(快乐、欢乐)yuè(音乐、乐曲)学习多音字“种”和“乐”。⑤进行多音字辨析鸟窝里只(zhǐ)有一只(zhī)喜鹊。果园里种(zhòng)了很多种(zhǒng)果树。音乐(yuè)课上,同学们都很快乐(lè)地歌唱。⑥编写小歌谣巩固字音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单单。许多树,许多窝,许多邻居真快乐。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⑦指导书写“居”提示:“居”半包围结构,左上部分的撇要舒展,下面部分“古”的横要长。还可以让孩子们用“居”字组词,进行词语的积累。二、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感受变化(一棵树→好多好多树一只喜鹊→好多好多喜鹊孤单→快乐)2、理解“孤单”出示“从前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喜鹊和树都没有朋友,它们都很孤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个时候你最想怎么办?(找人来陪)那树和喜鹊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伤心、孤独)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1、2自然段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三、找一找、读一读1、看到树和喜鹊这么孤单,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己找一找,读一读)①三四段内容(3.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4.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②五六段内容(5.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6.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2、你觉得喜鹊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来)晚上他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安安静静)3、学习AABB式的词语⑴出示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让学生总结特点。⑵对比不同出示安静与安安静静对比,设问:教室里很安静,你会怎么说?有什么不同?)⑶词语积累①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认认真真高高兴兴整整齐齐平平安安)②词语归归类出示:ABAB式词语:收拾收拾开心开心打听打听ABB式词语:黑乎乎绿油油水汪汪乐呵呵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得意洋洋大雪纷纷白发苍苍AAB式词语:点点头帮帮忙汪汪叫哈哈笑ABAC式词语:一心一意不多不少大吉大利十全十美4、听、喜鹊们正在叽叽喳喳,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呢?(小组交流,并说一说)喜鹊和树的心情怎么样呢?(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5、那请你带着这种快乐的语气再来朗读一下3—6段吧,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情感的变化。四、拓展学习整合内容:主题丛书《我喜欢你》《捏泥巴》1、《我喜欢你》⑴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的意思。⑵积累“静静地”这样的词语⑶文中的朋友是怎么互相陪伴的?2、《捏泥巴》⑴《树和喜鹊》与《捏泥巴》有什么不同?⑵现在这首诗中的小动物们还孤单吗?精读引领——《怎么都快乐》一、教材解读《怎么都快乐》这是一首儿童诗,全文总共有四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以及许多人玩儿不同的乐趣。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儿很好,接着说他这样玩儿的特点,最后几行进行了具体的玩法解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独自,静悄悄,有劲等可以联系上下文来了解词语的意思。诗歌语言通俗,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每小节列举的游戏都是以相同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第一小节的折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等等,第二小节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也都是以相同形式的词语来出现的。本课认读的生字大部分是融入在这些词语当中的。课文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对快乐的理解。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与他人着想更是一种快乐,游戏中是快乐的,学习中也是快乐的,告诉孩子们处处都有快乐、事事都有快乐,怎样玩儿都有快乐,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目标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会写“玩、很”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等词语;认识多音字“得”。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教学流程本篇文章整合的内容主题丛书一《朋友》。基于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对本课教学流程做以下汇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读感知,巩固识写、抓住关键,品读感悟、反馈巩固,扩展延伸。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游戏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主旋律!因为游戏,我们的童年丰富多彩!平时课间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游戏?通过谈话来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共鸣。同时出示孩子们课间经常玩儿的一些游戏。图片,让孩子们去思考自己在玩游戏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走进课文。在指导朗读课题的时候,重点指导好怎这个字的朗读,并且通过多种方法来识记怎这个字。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回忆课间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动宾结构的词语,为下文的词语积累做了一铺垫。自读感知,巩固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拼音边读边圈化出本课的生字词,把诗句读通顺。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本课比较有代表性的六个字。让孩子们来想一想这六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以此来渗透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接下来给孩子们渗透来这个字为什么是竹字头?以此从汉字的形式上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另外给孩子们增加了一种识字方法。接下来讲解多音字的,可以把这个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情景中读不同的音。第三出示本课的词语,并且让孩子们思考画横线的字有什么样的特点?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词是动词加名词,动宾结构的词语,为下文的积累,进一步做好铺垫。本课需要指导书写的两个字是许和讲,提醒学生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线要写在横线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渗透形声字的识记方法以及字的起源,让学生形成归类识字的意识,增加识字的兴趣。认读的词语仍然是动宾结构的词语,并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为词语的积累再次做好铺垫。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2.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联系上文理解“独自、静悄悄”。在孩子们联系上文,自己一个人玩很好,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独字,静悄悄在文中的意思,让孩子们思考一个人可以玩什么?老师来张贴附板书。完成小制作的同时还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思考。1.齐读二三小节。想一想:两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三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把可以玩的游戏张贴在副板书上。哪个游戏可以两人玩?哪个游戏也可以三人玩?(孩子们很容易发现这是讲故事)在读这两小节时,引导学生发现两人讲故事和三人讲故事的区别?再一次通过联系上文理解有劲的意思。第三拓展积累:适合两个人或三个人玩的游戏还有哪些?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师引读:原来,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五个人玩(很好);许多人玩(更好)。思考:许多人玩,好在哪儿呢?自由读第四小节。师引读:原来,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张贴副板书)5、对比读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体会一个人玩和很多人玩有不同的快乐。引出人文目标:生活中处处有快乐。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动宾词语;并且通过拓展延伸,积累课文以外的动宾词语。从而达到突破本课重难点的目的。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朋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2、全班交流。3、拓展:朋友还是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积累量词)师引读:是呀,和朋友在一起,可以……(生读副板书中的动宾词语)。接下来简介作者任溶溶。推进阅读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等。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积累量词,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有积累词语的意识。同时以一首小诗歌的形式再次深化人文目标:生活中处处有快乐。《表达训练课》与《达标训练课》请你帮个忙是本册第二次口语交际。关于这个话题教材分别提供了三种情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拿东西,包含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文中还提示了6个基本的礼貌用语。本课的重难点也是礼貌用语的积累与运用。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2.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3.学会请别人帮忙时把要求说清楚,态度诚恳。4.懂得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第三条和第四条。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难点,我们对于教学流程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景体验,明确话题二、尝试表达,探究方法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四、拓展延伸,引向生活下面就这四个环节进行分享第一、情景体验,明确话题。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例如老师上课走得比较急,忘记了拿课本,请小朋友帮忙去拿。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能够唤醒学生交际的动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尝试表达,探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1.情境模拟,师生评议。2.词语积累,恰当运用。3.方法总结,指导实践。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在情境模拟这一环节里面设计春游爬山这一活动作为话题,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可相机指导学生发现对话中的问题。比如请求帮助的小朋友在表述困难时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吗?他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向别人请求帮助呢?在评议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中的六个礼貌用语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将礼貌用语分为以下几类:问候语、请求语、感谢语和致歉语。那么这些礼貌用语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呢?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比如说你好与您好二者意思相同,但是称呼的对象却不同,您好多用于长辈和尊敬的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的区别运用,那么我们还可以出示下面的一首小儿歌。在方法总结,指导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环节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在请人帮忙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1.把困难和需要讲清楚2.说话态度要诚恳3.要使用礼貌用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环节在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积累礼貌用语,注意在不同情景下礼貌用语的使用,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请人帮忙的方法。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运用总结到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出示课本中的插图选择一个案例,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并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常用句式的练习,例如下面:我能______________吗?请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吗?请问________________?等句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的潜能。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引向生活。根据本册教学用书的建议,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提出请求人的语言,还要关注提供帮助人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说清楚不能帮助的原因。所以我们设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无学生单位信息化项目联合研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融资担保保险合同范本2篇
- 党建知识讲解
- 维修维护委托合同三篇
- 医疗器械工程师研发医疗设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活动策划个人劳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补贴专项资金使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出租公寓合同(含社区文化活动参与)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产养殖产品出口代理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版商场物业管理合同范本(绿色能源利用规划)3篇
- 环卫工节前安全培训
- 2025蛇年春节放假通知假期温馨提示模板
- 2024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 《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反悔应对机制研究》
- 投资项目评估管理制度
-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四
- 氦离子化色谱法测试电气设备油中溶解气体的技术规范
- 内燃机车钳工(中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学习课件
- 高中英语外研版 单词表 选择性必修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