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教学设计_第1页
无题教学设计_第2页
无题教学设计_第3页
无题教学设计_第4页
无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课时《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3、录音范读,指名仿读,学生自由朗读。三、细读品味:(一)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明确: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明确: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明确: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2.概括颔联内容:爱情忠贞。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明确: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明确:"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四)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明确: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四、合作探究: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讨论后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五、教师小结:《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六、学生自主复习整理。七、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八、板书设计:无题首联:惜别之苦抒情写景颔联:爱情忠贞谐音对偶忠贞爱情,至死不渝颈联:思念之苦借物言愁尾联:表达愿望托鸟传情篇二:《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诗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情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师:"夜吟"的"夜"指?(夜里)。"吟"在古诗中一般指?(众:吟诗)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浪漫风雅的事啊,为什么诗人还觉得"月光寒"呢?生:因为思念,诗人思念朋友,就觉得夜里吟诗都寒冷了。师:是啊。根据律诗的知识,这两句诗对仗。"夜吟"指夜里吟诗,那么"晓镜"指的是?生:早上照镜子。师:早上照镜子看到"云鬓改",说的是?生纷纷:头发都白了师:为什么头发都白了啊?生:相思苦啊。师:哦,相思令人老。如果说"早上照镜子发现因相思白头,晚上吟诗又因寂寞孤独而觉得夜凉如水。"那么这两句是不是从诗人这角度说的。都是说男主人公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前一句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说的。因为一般说到照镜子,都是女生。而且前一句说女主人公相思白头,后一句说男主人公吟诗寂寞。师:更说明了两个人心心相应,感情深厚。师: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思念至深,就升腾起了会面的渴望,而会面又没有希望,就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诗的内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神化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用"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不是实指,师:"无多路"指的是不是没有多少条路呢?生:不是,是没有多远的路。师:他们俩相距没有多远的路,但是还有什么殷勤的传递消息?(青鸟)"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师:也许有人会产生怀疑:既然不远,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还需要青鸟来传递消息呢?师:李商隐做了很多无题诗,都是接男女恋情来寄寓身世之感的。他身处牛李两党的党争夹缝之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当痛苦。这首诗也是一样的。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样一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这首诗从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缠绵着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有这种情感状态的反映,但又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反映了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连绵往复5、小结全诗主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6、结束语(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李商隐《无题》教案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一.导入: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三.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四.赏析理论:1.悲剧定义:a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的冲突?。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死亡?。c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说:?悲剧是把人生最崇高和最富于诗意的因素集中起来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d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2.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3.结论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李商隐《无题》的说课稿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大家好!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诗歌文本说明:《无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无题》是李商隐情诗中的名作,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之丝和蜡矩之泪这两个象征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唐诗精华"诗歌朗诵部分,《无题》一诗的教学还是以诗歌的朗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1、播放《别亦难》导入: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其实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展示原诗:(1)、欣赏诗歌朗诵(2)、学生散读、自读、巡视过程中正音、正字(3)、抽学生朗诵诗歌(4)、全班齐读二、品读诗歌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形式上:七言律诗内容上:离别诗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怎样理解?相见难:困难别亦难:痛苦、舍不得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从那里可以看出?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春风,4、板书:相见难别亦难离别之难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恋人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双关:"丝"谐音"思""烛泪"亦是"相思泪"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8、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似之苦,那么颈联和尾联同学们是否明白?9、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因为思念对方。"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因为孤单、寂寞、思念板书:彼此牵挂10、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青鸟传书"11、小结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12、再次齐读《无题》13、这首诗有内容吗?又,既然有,为什么又叫"无题"呢?--1、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以"无题"三、拓展学习1、李商隐的无题诗有10多首,有时为了区别,我们就取诗的首句放在后面,再比如下面这首〉《无题》《无题》(昨夜星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2、教师朗诵诗歌3、学生朗诵解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相隔距离又元,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早已齐赫、沟通。四、补充李商隐资料(幻灯片提示)篇四:《无题》教案《无题》李商隐一.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二.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达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2.比兴手法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四.赏析理论:1.悲剧定义: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对爱情的向往,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2.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3.结论: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篇五:《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