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知识精讲+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知识精讲+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知识精讲+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知识精讲+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知识精讲+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中外历史纲要上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贰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叁王安石变法肆南宋的偏安课程标准:

了解北宋中央集权加强,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陈桥兵变—-代周建宋时间:960年定都:开封先南后北——基本统一壹

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后梁太祖朱温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庄宗李存勖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高祖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太祖郭威邺都留守将军

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五代与宋朝开国君主有怎样的共同点?思考:宋初为何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都是武将出身,因战功与权术被任命为地方节度使或将军等职位。

思考:继五代十国而起的赵宋王朝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是宋朝统治者,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藩镇跋扈、地方权重分裂割据、边境危机权臣篡逆、皇权失威削弱地方权力统一、收复失地加强皇权、削弱武将与宰相的权利前代之弊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二)措施: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文官)通判知县(或县令)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夺其权制钱谷收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实行更戍法收精兵作用:中央控制地方之军、政及财权,基本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加强了中央集权。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更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2、君弱臣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特点:分化事权、职责明确、互相制衡北宋:二府三司行

政军

事盐

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

(宰相)参知政事(副相)

(执政)枢密使枢密副使

三司

二府

枢密院财政台谏御史中丞监察知谏院度

皇帝①政务: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②军事:枢密院与“三衙”分割军权,调兵权、统兵权分离。③监察:设置御史、谏官等官员。1、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权力分割过细,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效率低下。3、武将专权—崇文抑武,文人治国(1)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唐朝660312322两宋45640135111(2)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杯酒释兵权文官掌枢密(统兵与调兵权分离)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杯酒释兵权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朝廷负担沉重,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军队多而不精,管理混乱,战斗力低下。三冗两积创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造就了北宋文化的繁荣,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局面。思考: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有何影响?材料一: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

——范祖禹《范太史集》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北宋童歌材料三: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募兵导致军队数量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将帅和士兵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凝聚力,每遇战斗,各级将领往往议而不决,……自然无法取得胜利。

——林航《北宋兵制的特点及其消极作用》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上》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③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造成严重的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针对地方文官任知州、四监司、通判制约设转运使、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定期换防针对中央①削弱地方军事、行政、财政权力;②通过四监司进行控制,利用官员间的相互限制,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枢密院、“三衙”针对文武提倡文治政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监察:御史、台谏扩大科举①增设新的中央机构,削弱中书门下的权力,②机构间相互牵制,加强皇权。以文驭武崇文抑武,提倡文治,扩大科举,提高文官地位,用文官来抑制武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课堂小结贰

北宋的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赵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王朝,用宋人的话来说,“天下大势分为南北”,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相对于宋朝来说,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邓小南辽契丹族(907-1125年)西夏党项族(1038-1227年)北宋汉族(960-1127年)二、北宋的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宋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惨败。1005年辽宋和议“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二、北宋的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古者未失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宋夏影响:边境获得安定,北宋内部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但也带来了财政危机。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1044年“庆历和议”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二、北宋的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北宋战略调整:积极进攻变为消极防御;先内后外变为守内虚外。冗官宋太祖:“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晁说之《元符三年应诏封事》(二)财政危机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积弱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北宋中期改革:王安石变法三、变法图强、事与愿违1、改革先驱: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发起者:范仲淹支持者:宋仁宗改革宗旨: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庆历改革虽然失败,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任事精神,他们对于政策法规的锐意改革,无不冲击着长期以来固守现状的循默政风……揭开了宋代历史上富于生气的篇章。——邓小南《祖宗之法》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改革十项内容: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045年正月,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积弱“三冗两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积贫④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⑤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⑥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及对变法的支持。2、王安石变法(1)变法的背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改革条件熙宁变法领域内容结果富国强兵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均输法)目的:调控经济,开辟财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富国强兵;原则:国家管制;开源节流

增加收入充实府库(作用)编制保甲、兵农合一准备以征兵取代募兵(保甲法)效果不佳宋夏僵持(2)变法的目的(3)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保马法等取士科举改革整顿太学减轻人民负担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培养变法人才宣传革新思想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叶适《水心别集》积极: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消极:1、强兵效果不明显,宋夏战争失败。2、理财变为聚敛,便民化为扰民,加重人民负担。3、朝野新旧党争,统治集团分裂。(4)变法的评价

熙宁六年(1072年)散发的青苗钱回收13,965,459(贯匹石两),利息钱为2,920,000(贯匹石两)…熙宁九年全国共收免役财赋10,414,553(贯匹石两)……熙宁五年(1071年)军队改革,军队总数较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裁减了八十万人,相应的,军费也节省下13,000,000贯有余。——《以富国为目的的王安石变法为何没能使北宋强大?》

元丰四年、五年,宋夏之间两次大战,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失败原因结合“学思之窗”1、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2、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3、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有些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手续还麻烦,给衙役交“好处费”,各地下定贷款指标,硬性摊派。——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肆

南宋的偏安南方与边防问题(一)北宋灭亡(960-1127)——靖康之变(1)背景: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衰弱(2)标志: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