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

你穿越回秦朝,成为了秦朝的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面对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局势和未来发展,你心中早已有数,如今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课本材料,归纳出一份秦朝建立形成发展图,上供给秦始皇。任务完成后,便可穿越两汉。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开疆拓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速亡的原因。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病逝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西汉建立击破六国秦朝楚汉之争时空观念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1.统一的条件一、秦的统一2思考:上图是《秦灭六国形势图》与《秦朝疆域图》,说明秦是如何完成统一并建立了广阔的疆域?一、秦的统一北抵长城南濒南海东达大海西到陇西2血缘分封天下共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变法图强群雄兼并◎根据以上信息说明社会为何会走向统一?(1)客观条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一、秦的统一1.统一的条件(2)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3)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4)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太行山脉秦岭大巴山◎根据以下信息说明为何秦能够完成统一?一、秦的统一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8年灭赵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扩大疆域北起阴山至辽东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2、统一的过程一、秦的统一

皇帝高居国家机器的最顶端,是一切统治权力的象征和执掌者,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秦始皇时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在奉上皇帝的名号时,就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保证皇权的行使,这就是名位制度的滥觞。名位制度在汉代得以确立和充实,当时规定:“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此可见,这些内容都是皇帝至尊至贵身份地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亦为皇权行使至尊权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秦始皇到汉高祖,不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中间还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皇帝名位制度就得以确定,并且基本上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足见这套制度是多么适应皇权专制体制的需要。

——摘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结合教材、材料及已学知识,分析思考并阐述秦朝成熟国家确立的表现及其深刻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一、秦的统一3.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君主专制秦代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示意图秦代地方制度郡县制示意图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皇帝地方特点: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意义: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一、秦的统一3.巩固统一的措施探究: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思考:相对于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什么影响?分封制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地方有行政权、财权、军权,独立性强世卿世禄制只有行政权◆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1)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推动了中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官员产生职权与中央关系政权特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向较于古代早期国家,大秦帝王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到文化刑律教化监察等全方位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官制和地

方行政的规范创新,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统一。普建郡县制,地域管辖取代血缘分封;行政权力从宗法世袭向专职官员流动;社会管理从礼乐制向刑罚制转变;宗法天下向吏治天下转变;贵族政治集团向官僚政治集团转变,这些意味着古代中国从早期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向相对成熟的民族国家方向过渡固化并演进发展,推动了古代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令”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等,规定皇帝按照世系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有限君权﹣君主专制诸侯世袭﹣郡县任免宗法天下﹣吏治天下贵族集团﹣官僚集团早期国家成熟国家

主要措施军事

政治经济思想法律社会管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法律,以法为教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南方:征服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方:击退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万里长城。➽知识归纳:秦的巩固、维护统一的主要措施一、秦的统一“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一、秦的统一4.统一的意义①统一局面: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状况,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②疆域奠定: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③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④国家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⑤制度格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一、秦的统一4.统一的意义16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阿房宫泰山封禅修建长城秦陵兵马俑秦朝肉刑二、秦的暴政1.表现

修弛道,筑长城,戍无岭,全国征发徭役总数至少在300万人次以上。秦朝总人口数约2000万,按古人通常的计算方法,其中壮丁不超过400万,可谓是举国就役。——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阅读教材,概括秦暴政的表现。(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动众巡游。(2)繁重赋役: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3)文化专制:焚书与坑儒,钳制思想自由。(4)严刑峻法:人民摇手触禁,社会阶级矛盾

严重激化。始皇初即位(前246),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前221),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秦的暴政1.表现

影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二、秦的暴政2.影响陈胜吴广,张楚政权楚汉战争,约法三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史记·高祖本纪》三、秦的速亡秦朝迅速败亡的原因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贾谊•过秦论》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二世而亡的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重要原因: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3)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