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_第1页
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_第2页
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_第3页
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_第4页
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

01引言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目录030502040607实验步骤结论与展望展望和建议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参考内容目录0901108010012引言引言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采煤工作面的煤柱合理宽度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和煤炭资源回收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条件下,合理控制煤柱宽度对于提高煤炭采出率和预防采空区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研究旨在探求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为矿井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本实验主要使用了以下设备:1、液压挖掘机:用于采集煤样并进行破碎、筛分,以备进一步实验使用。实验设备2、煤岩分析仪:用于测定煤样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含水率等。3、液压支架:用于模拟采煤工作面的支撑情况,确保实验安全进行。4、巷道掘进机:用于模拟沿空掘巷的施工过程。4、巷道掘进机:用于模拟沿空掘巷的施工过程。5、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掘进过程中的压力和位移情况。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了来自某矿区深部厚煤层的煤样,其厚度为3.5m,煤层顶底板均为砂质泥岩。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以下方法:1、现场调研:了解矿区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实际情况,为实验设计提供依据。实验方法2、理论分析:根据矿压理论,对煤柱合理宽度进行初步计算。3、模拟实验:通过模拟采煤工作面综放沿空掘巷过程,观测不同煤柱宽度下的矿压显现情况,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本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现场调研:对某矿区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质条件、采煤工艺等特点。实验步骤2、理论分析:根据矿压理论,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对煤柱合理宽度进行初步计算。3、模拟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液压挖掘机采集煤样、煤岩分析仪测定煤样物理性质、液压支架和巷道掘进机安装调试、压力和位移传感器监测等步骤。实验步骤4、数据记录与分析: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不同煤柱宽度下的压力和位移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找出煤柱合理宽度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1、当煤柱宽度为1.5m时,掘进过程中顶板位移较大,但支撑压力变化较小;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2、当煤柱宽度为2.0m时,掘进过程中顶板位移和支撑压力均有所减小;3、当煤柱宽度为2.5m时,掘进过程中顶板位移和支撑压力进一步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4、当煤柱宽度为3.0m时,掘进过程中顶板位移和支撑压力变化不明显。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条件下,煤柱合理宽度应大于等于2.0m。此结论可为矿井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提供参考依据。结论与展望结论结论本试验通过对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得出了在实验条件下,煤柱合理宽度应大于等于2.0m的结论。试验结果对提高煤炭采出率和预防采空区灾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展望和建议展望和建议尽管本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实验过程中未能完全模拟实际采煤工作面的复杂环境,如地层赋存条件、采煤机具型号等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展望和建议2、本实验仅针对单一煤层进行探究,未能考虑多煤层间相互作用对煤柱合理宽度的影响;3、实验中未能对不同煤柱宽度下的气体压力、渗透性和瓦斯抽放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展望和建议针对以上局限性,提出以下建议:1、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和模拟环境,尽可能模拟出实际采煤工作面的复杂条件,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指导意义;展望和建议2、可对多煤层条件下的煤柱合理宽度进行探究,为实际生产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3、在实验中增加对气体压力、渗透性和瓦斯抽放效果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为采空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参考内容引言引言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采煤工作面开采强度不断增加,采煤机具也在不断升级。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开采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采煤方法,在煤炭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窄煤柱的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一直是采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以期为采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窄煤柱的稳定性、破坏机理和支护技术等方面。部分研究成果表明,窄煤柱的破坏主要受到采煤机具、支护形式、采煤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控制机理方面,学者们认为窄煤柱的稳定性与内部应力分布、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有关。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室模拟和数值分析上,现场实际监测和工业试验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为了深入探讨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的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本次演示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模拟采煤过程中窄煤柱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窄煤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法2、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应变片、位移计等仪器对窄煤柱的变形和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实验数据。研究方法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绘制窄煤柱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曲线图。研究方法4、实验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对窄煤柱的破坏规律和控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窄煤柱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煤岩交界面附近,且破坏程度与采煤机具类型、采煤工艺、支护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控制机理方面,我们发现增加窄煤柱的宽度、采用高强度支护材料以及优化采煤工艺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窄煤柱的稳定性。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本次演示通过对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结论与展望1、窄煤柱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煤岩交界面附近,且与采煤机具类型、采煤工艺、支护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与展望2、增加窄煤柱的宽度、采用高强度支护材料以及优化采煤工艺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窄煤柱的稳定性。结论与展望尽管本次演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物理模拟实验中,未能完全模拟现场实际采煤条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与展望2、未对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环境下的窄煤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与展望展望未来,我们提出以下研究方向:1、对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环境下的窄煤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窄煤柱破坏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