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的宇宙,想想这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伯特兰·罗素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读音释义1、濒(bīn)临:接近;靠近。2、俯瞰(fǔkàn):俯视,从高处往下看。3、遏(è)制:制止;控制。4、肆意:任意。(一)朗读课文,说说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1、这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同情心”让罗素更执着、更痛苦。从“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可以看出。

2、认真朗读第2段,说说寻求爱情的原因?(1)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2)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3)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3、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1)了解人的心灵;(人)(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4、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5、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爱和悲悯,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没有爱和悲悯,那么我们片面追求爱情、知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二)文前面讲生活的苦难,结尾却说“我觉得我活的值得”,应该怎样理解?

结合罗素的人生了解(1)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2)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3)苦中伴随着乐,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4)虽然罗素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三)结构总结全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精读课文,感悟精彩句子

(1)对于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这一长句可以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这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甚至绝望。(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四、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2)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直接说理,简洁明了。

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立意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课堂小结

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作业

学习了这一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