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2篇)_第1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2篇)_第2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2篇)_第3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2篇)_第4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帮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一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认真倾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消失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同学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二

教材说明:

《海滨小城》是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写景的文章主要写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抒发了喜爱家乡的感情。

情感目标:从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教育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家乡。

学问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学习本课按地点转换的挨次记叙的方法。

力量目标: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观看景物的方法,提高观看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叙述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的词句;学习按地点转换的挨次叙述的方法。

课前预备:

1、布置同学搜集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沟通课前收集的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并表扬仔细收集的同学。

2、激趣:同学们,从我们刚才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海滨很美、景美……)

3、现在,大家想不想去观赏更美的海滨小城?

(想)那老师带大家去。(板书课题)

(培育同学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力量,这样既可以激起同学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增加对课文的感性熟悉。)

二、观赏画面,激发探究欲望。

1、放录相观赏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

(想给静态的学习内容注入生命,让其变得鲜活,让同学在观赏鲜活的景物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三、观赏语言,感受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

1、共性朗读,自主观赏,感悟质疑。

(1)读第一遍,把课文读通,并思索: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下来,用自己喜爱的符号表示,并想想是按什么挨次写的。

(2)读其次遍,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爱。

(3)读第三遍,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2、合作观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把你刚才读的收获在小组中沟通,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再争论,组长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不用紧急,待会儿我们就会读懂的。

(我留意用自己的语言感情去感染同学,鼓舞同学,让他们尝到自主同学的甜头,乐此不疲)

3、读细赏,再现海滨小城的漂亮、干净。

(1)各小组汇报读、思、议的结果。可以选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如画画,朗诵或以小导游的身份。

(2)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结合语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全班争论、沟通。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争论沟通,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消退了阻碍制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使同学的学习爱好盎然,学习也更主动、乐观、畅所欲言。)

a、“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抓住“镀”来感悟。课件出示相应的景物感受其美。

b、“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喧闹。小城似乎覆盖在一片红云中。”

引导同学抓住“喧闹”“覆盖”来理解。

请同学们想象这情景怎样,请同学描述,出示课件感受。

c、“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指导朗读,感悟。

(3)指导读课文。

a、师范读一段。

b、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

(鼓舞读得不太好的同学再读读,如“你情愿再读吗?老师信任你行的。”对读得好的同学加以确定、表扬,如“你真棒,让大家感受到了小城的漂亮、干净,感谢你。”我信任这些关切的话语定会让同学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盼,从而提高同学的朗读水平,使三维教学融为一体,有机渗透。)

过渡:海滨小城这么漂亮、干净,谁带大家再去游一游?

四、观赏技巧再造想象,拓展延长。

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以小导游的形式带大家游,情愿当游客的同学跟在导游后面。

(创设激趣的情景,这样不但能激起同学的爱好,而且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延长,同时也培育了同学的想象和表达力量,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要求,“选择你喜爱的……”能让同学的自主性、自信念得到很好的张扬,内心的情感得到自由放飞。)

五、总结全文,巩固方法。

1、同学们,刚才真了不起啊!将来秀的导游会在我们同学中产生,你们真有悟性啊!很快就会用文中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空间的变换挨次记叙。

2、同学们,汕头也是一座海滨小城,如何把我们的家乡汕头建设得更美呢?(自由发言)

(鼓舞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也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结合教材特点,准时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培育同学喜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爱美的情感。)

六、作业。

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家里人听。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三

(一)、启发谈话。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很多幻想和实践,传奇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闻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筑。李春在拱桥建筑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他制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筑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很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沟通:“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筑年月久远,结实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亲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关心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认真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著名的石拱桥。

3、争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石拱桥?

年月久:隋朝李春建筑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著名的另一个缘由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知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四

-->学问、力量目标:

1、熟悉本课的6个生字。

2、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神笔“神”在哪里,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

3、能正确快速的朗读课文,并能一边读,一边想,学会思索问题。

4、能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人文目标:培育孩子名辨是非的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懂得辨别善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敬重的道理。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揭题

今日,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神笔马良》(老师板书)。神笔“神”在哪里呢?好我们来看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指导朗读。老师适当范读,让同学留意语气。

三、探究性学习。

引导同学找出哪些段落是描写马良为穷人画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马良与大官做斗争的。

(鼓舞同学大胆的说)

引导同学争论,说说马良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淳朴和善)

四、总结课文

提出问题:马良的笔“神”在哪里?

(马良的神笔能出神入化地画出他想得到的东西。其“神”。就在于马良对待画画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他经过刻苦的熬炼才会有那样的结果。

(要学习马良的这种精神,而不是只艳羡那只笔。)

五、说说假如你有马良那样的一支笔,你会怎样用?

(引导同学用“神笔”来描绘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将来美妙的生活,或为人们、为社会、为转变环境做更多的事情。)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以及对比辨析、近义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别、吩咐、歌韵、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声音,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声韵美、景色美,激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达对秋天的宠爱。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中的新词,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诵读法、迁移引导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阅读想象法。

老师预备:教学课件

同学预备:自读课文

课时支配: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指名同学发言,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爱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斓。今日,让我们来听秋天,听秋的声音。

(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读出静心,读出沉醉,读出号召。)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读好它就是最美的语文课。

二、学习新课:

1.自己读一读,留意带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每人一节,检查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检测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

(2)词语认读检测。

4.分节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第一、二节:

老师也想来读,请你认真听,这样读好吗?

(老师范读第一节,同学点评,指导同学读好象声词,读出秋天的幽静。同学练读其次节。)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节放在一起读吗?

(引导同学发觉诗节语句结构的相像性,第一节写秋风吹树叶,其次节写蟋蟀鸣叫。)

当你找到了规律,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现在请你在诗中找一找,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引导同学发觉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的近似语句,指导读出节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吩咐;

一阵阵秋风拂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指导读好“暖暖的吩咐”“拂过”“歌吟”。)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指导读出排比句的起伏变化。)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忙地来,向远方匆忙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指导读好“远方”“匆忙”。)

还有一节,谁能来试着读读?其他同学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再出示:听听,走进秋,走进这宽阔透亮     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想象朗读,读出趣味:

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眼中的秋天里。

(1)出示第一、二节:老师读,同学闭上眼睛听听,你能看到那幅画吗?

(引导同学想象秋风吹黄叶、蟋蟀擦翅的场景,补充语言训练:黄叶会说什么?蟋蟀会唱什么?)

(2)我们把诗歌变成了图画,你能把图画变成诗歌吗?

(出示秋雨图和诗歌架构,让同学尝试填空式表达。)

(3)出示第三小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再来说说吗?

(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听到的雨声。)

(4)试着自己读读,还能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和同桌说一说。

(5)组织全班沟通,让秋天的漂亮共性化呈现。

6.一咏三叹,读好结尾: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忙地来,向远方匆忙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声音渐小,秋去秋来。)

三、小结:

听听,秋的声音——看看,秋的风景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创造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育喜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鼓舞同学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识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创造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育喜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地震电影片断,问同学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刚才播放的就是地震,这是一种令人非常恐惊的自然现象,它对自然界的破坏相当厉害。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们还不能正确的熟悉它,(出示地动仪图片)张衡经过讨论,创造了一种用于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熟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梳理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标诞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方法记住他们。

出示生词、生字,检查沟通。沟通识字方法。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育同学自学力量、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

本课写张衡创造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我们就先来学习地动仪。

1、学习地动仪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这一部分后,汇报沟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思索,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挨次。再读这一段。

[设计思路]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精确     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育同学爱科学,有着乐观的作用。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

2、体会创造的过程。

这么精制的地动仪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读第2、3段。

当发生地震时,当地的人们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做?

[设计思路]通过让同学走进文本,在阅读时,把自身沉醉到文本的情景中,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让同学设想当时人们对张衡的看法,体会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做法,正确熟悉张衡,体会他对科学的`态度。

3、学习地动仪的作用。

在这样的状况下,讨论出来的地动仪管用吗?人们对这个地动仪有什么看法?

是什么转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7自然段。这个时候大家会怎么说?

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设计思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悟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到自己,将张衡的爱科学的思想转化动力,使同学真正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四、从读到写,提高力量。

1、回顾第四段的写作方法。

2、仿写自己熟识的东西。写完后沟通。

[设计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写物的好例子,文章根据先介绍样子,再介绍作用的方法来介绍,在介绍样子时根据先总体后部分,从上到下的挨次来写,特别值得我们来学习。因此把这个训练放在这里,有利于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七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索: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争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消失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其次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精确     、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开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同学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郁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拦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精确     。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气。)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飘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飘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欢乐的心情。)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飘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气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漂亮的,迷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课前预备:

将同学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久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爱的缘由。

3.默读思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爱的段落,沟通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沟通,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爱的段落,沟通喜爱的缘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比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连续收集神话传奇故事。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喜爱光明目标

追逐太阳决心

追寻光明信念

新人教版三班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九

1.熟悉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惜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妙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爱护环境,爱惜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熟悉“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特别要好的伴侣”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预备:课件。

课时支配: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熟悉“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旅行经受,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爱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终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同学共享生活趣事,唤醒同学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同学探究可稳定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简单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2.同学自读后沟通反馈,老师指导认字词。

(1)沟通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便利保藏和打印

推举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寻文档

三班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尝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精确     。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沟通争论自己的自学状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同学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其次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尝: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开放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讨论精神。

2、情景演示,培育同学的表演力量及品字析句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沟通。

2、全班沟通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看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看习惯。

3、相机指导同学读好对话。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认真看,认真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肯定的提示语。

4、指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最终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同学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