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2.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②Fe3+;③;④SO3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分子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3.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镁条燃烧 B.钢铁生锈C.酿谷成酒 D.干冰升华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5.学习化学应学会准确记录实验相关信息,以下实验信息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碳酸氢铵固体加热时质量逐渐增加 D.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雪碧中变红6.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把氢氧化镁加入到无色的酚酞试液中,无色酚酞不变色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有白烟出现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最后得到浅绿色溶液D.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放热、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塞紧胶塞C.倾倒液体D.氧气验满9.医学上常用“冷冻法”治疗咽喉炎,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A.液态空气 B.液态氧(O2)C.液态氮(N2) D.液态二氧化碳(CO2)10.下列关于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价D.非金属单质化合价可能显正价也可能显负价1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B.C.D.12.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液氧 B.高锰酸钾 C.一氧化碳 D.碳酸钙1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15.“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美好幸福射阳”是我们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是()A.爱护校园花草 B.禁止秸杆燃烧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工厂废水达标后排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可以做保护气和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有关化学反应(1)木炭可以作燃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时须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实验时须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或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反应学方程式是________。(4)铁丝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反应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18.(8分)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查阅资料)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与氧气不反应。(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mL。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3)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此时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实验反思)(5)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其原因是______,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题分析】

A、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1:2:1,故错误;C、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不是40%,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符合题意;故选D。2、D【解题分析】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①中的数字“3”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3,故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中的数字“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③中的数字“3”表示铝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3,故错误;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④中的数字“3”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正确。故选D。3、D【解题分析】

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酿谷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题目点拨】一般有“燃烧”两字,为化学变化。4、A【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题目详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题分析】

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故不符合实际;B、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实际;C、碳酸氢铵加热,放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减少,故不符合实际;D、雪碧为碳酸饮料,溶液显酸性,故符合实际。故选D【题目点拨】易错点: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6、B【解题分析】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B。【题目点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A【解题分析】

A、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在水中不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有白雾出现,不是产生白烟,故B错误;C、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最后得到黄色溶液,故C错误;D、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放热现象不明显,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可溶性的碱才能使酚酞变红色。8、A【解题分析】

A、当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原图正确,故符合题意;B、塞紧胶塞时,试管不能挤压桌面,避免用力塞胶塞时,将试管挤压碎,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试管口要紧挨试剂瓶口,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9、C【解题分析】

空气中氮气经过降温或加压可以形成液态氮气,液氮的温度极低,医疗上可再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液氮冷冻治疗是近代治疗学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它是通过极度冷冻的状态下,将病区细胞迅速杀死,使得病区得到正常的恢复。“冷冻法”治疗咽喉炎,说明所需物质必须能够提供低温环境且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根据物质的用途,只有液氮具有此用途。故选:C。10、D【解题分析】

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正确;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正确;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4,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电子,故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价,故正确;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故错误。故选D。11、C【解题分析】

A、,反应物中二氧化碳是分子,不能进行离子交换,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符合“化合物+化合物=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反应物可以进行离子交换,生成物中有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12、D【解题分析】A、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正确;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正确;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D、烧杯上的液滴是由于水液化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D。13、C【解题分析】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中同时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选C。14、B【解题分析】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题目详解】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15、C【解题分析】

A、花草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爱护校园花草利于环境保护;

B、露天焚烧秸秆、树叶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禁止秸杆燃烧利于环境保护;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

D、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氮气(氦气)【解题分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其化合价为+3,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其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可以做保护气和填充探空气球的是氦气。故填:氮气;;(氦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O2CO2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吸收有毒气体,防止空气污染S+O2SO2化合反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防止红热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Fe+2O2Fe3O4银白色铁丝表面有亮红色固体生成,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Fe+CuSO4═FeSO4+Cu【解题分析】

(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也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O2SO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固体,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反应的化反应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4)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实验的现象是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18、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甲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