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状况下血液质量保障措施探讨_第1页
地震灾害应急状况下血液质量保障措施探讨_第2页
地震灾害应急状况下血液质量保障措施探讨_第3页
地震灾害应急状况下血液质量保障措施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地震灾害应急状况下血液质量保障措施探讨关键词:地震血液质量保障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由于地震等灾害的突发和紧急性以及高度不确定性,造成地震期间采供血工作与常规不同[1]。如何根据灾害期间采供血工作的特点,在保障血液供给的同时确保血液质量,是每一个采供血机构应该关注的问题。雅安市中心血站在“4.20”芦山地震期间采取的一系列血液质量保障措施,以及对应急采供血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探讨,可为采供血机构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1加强对震后采供血工作的过程控制。“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不到30分钟,以站长为代表的雅安市中心血站管理人员迅速到岗,对应急采供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在保障应急工作能迅速开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采供血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是委派质管科、业务科管理人员在采血现场驻点,就采血关键控制点,如消毒时间、标签一致性检查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以避免出现因工作量骤增而导致关键环节控制不严的情况。二是加强对成品血液的抽检。除强调制备、入库等各环节的目视检查以外,另由质管科于次日对应急采集的血液按采集量30%的比例进行外观检查。用以了解和监控应急采血、制备、储血各环节工作的质量。三是加强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储血指导。安排储血发血科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储血状况和用血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派出人员到各医疗机构就储血管理进行沟通和探讨,避免医疗机构因设备设施受损、人员情绪不稳等因素造成对临床储血、用血的监管不严。2加强对震后采供血关键设备的确认。《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6.2条款规定:“必须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第12.3条款规定:“对新的或者有变化的过程、程序、设备、软件、试剂或者其它关键物料进行系统检查,以保证在正式使用前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地震灾害发生时,设备受到震动或者高处坠物的打击,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蒙尘、外部及内部构造的损害等变化。在即将开始的满负荷的应急采供血工作前,确认关键设备的能否正常使用至关重要。“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我站迅速组织各业务科室对采血秤、储血冰箱、检验仪器等共计54台关键设备进行了自检,排查出因震动位移造成的一台成分制备离心机离心转子不平以及一台采血秤称量不准,及时进行了调整或停用。继而在工作中密切监控设备状态,并积极向检定机构申请检定校准。雅安市计量测试所在一周内对我站使用的关键计量设备按轻重缓急进行了分批检定校准。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我站在“4.20”芦山地震应急采供血工作期间,未发生由于设备问题而造成的工作延误,保障了采供血工作的质量。关键设备按检测设施在检测中是否有数据要求分为计量设备和非计量设备。关键设备中很大一部分设备属于计量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的结果,更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2]虽然对于有变化的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是最好的检查手段,但在有关检定机构灾后人员不足、业务繁忙等客观条件制约下,试图在设备使用前完成检定校准是不切实际的。此时由设备的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并在使用时严密观察设备状态,继而在检定机构能够安排出人手时及时检定校准,也可满足关键设备的使用要求。3加强应急供血的质量控制由于输血是医疗救援的重要措施,第一时间紧急向灾区医疗机构运送血液以保障急救用血的需求,这是采供血机构必须采取的首要措施。“4.20”芦山地震后,我站当天立即组织向震中芦山县医院运送了红悬138.5U,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一是严格的冷链运输:采用合格的血液运输箱,预先放置冰块降温至符合血液装箱条件,并迅速装箱。考虑到震区路况不明可能造成的运输时间延长而放置足量的冰块,运输车开放冷气以降低血液运输箱周边环境温度,延迟升温时间。二是严格的温度监控,血液运输箱内配置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由经验丰富的送血人员定时和不定时进行温度记录。三是严格的交接程序:血站发血人员与送血人员、送血人员与芦山县医院接血人员之间在交接时均严格核对血液的数量、温度等情况,双方确认无误签字认可。在出库、装箱、入库每一环节均严格目视检查每一袋血液外观情况。在芦山县医院临时血库建立后,监控温度稳定至符合血液储存条件时方进行血液的移交。四是加强对灾区临时血库的监控与指导:对于运送的血液管理控制必须关口前移、短路相接、直接掌控才能确保安全、及时、有效[3]。考虑到灾区医院受损,人员不够、经验不足等情况,我站特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随车送血,到芦山县医院指导搭建、管理临时血库。灾区医院临时血库在有限的条件下,采取了对储血冰箱上锁、外环境温度过高时用风扇降温、使用计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进行温度监控并记录、人员日夜轮换值守观察储血状况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灾区储血的质量安全。当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震区通讯暂时中断,灾区伤情不明,用血量无法精确估计,一般首先保障应急供血量的充足。此次救灾过程中重伤员全部转移至雅安、成都等医院救治,震中芦山县医院用血量较少。为避免血液过期报废,在地震发生6天后,我站成立专项血液质量评估小组,对运送血液的冷链设备、运输、储存各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进行了血液质量抽检,确认无影响使用的质量问题后,对芦山县医院剩余的血液实施收回,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对芦山县医院库存血液进行了适当更新补充,确保灾区救治伤员的需求。通过以上措施,“4.20”芦山地震的应急供血既没有血液质量问题的发生,也没有造成血液过期报废。4重视对进入灾区医疗队所带血液的监管为了抢救伤员工作的需要,部分抗震救灾医疗队随队携带有血液进入灾区。抗震救灾结束后少数援助医疗队,未经批准而将所带的血液留在灾区医院,对这些血液的监管可能成为一个盲点。《血站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科研或者特殊需要而进行血液调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开展医疗救援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进入灾区的医疗队强调,各医疗队紧急救援时带入灾区的血液,应该告知灾区所在地的采供血机构(或者省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涉及到国家对灾区总体血液调度,准确计算血液供应量,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对这些血液的监督管理。中国是多地震灾害的国家,地震等灾害可能会频繁发生。如何进一步做好应急血液质量控制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通过探讨雅安市中心血站在“4.20”芦山地震期间采取的血液质量保障措施,各采供血机构可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针对地震等突发灾害的应急血液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参考文献[1]傅雪梅,高加良,杨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