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农村信息化建设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既关系国家的经济繁荣,又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如果没有农业与农村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一、前言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助推xx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力争xx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xx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国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农村信息化问题不仅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消灭贫困,也是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纵观整个农村信息化进程,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多数的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滞后的,生活仍是较贫困的,因此,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了当今政府的一件大事。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欧美等国大约20年。早期农村信息化建设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现在城市的许多小学生都习惯上网获取信息,但这种方式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梦想。这里不仅有难以承受的电脑价格和上网费用,有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有传统思维定势的羁绊。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搭造不同层次的传播平台,促使信息化能下乡,能进村,能人户,能让广大农民大量、廉价地获取有效信息。“农业信息它包括农业资源信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区划等)、农业政策信息(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教育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人才信息、农业推广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因此,如何促进和推广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如何使农民在21世纪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飞跃?就是要使信息化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广大农民步人信息社会创造条件。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产业信息化、行政管理信息化、生活消费信息化、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信息化和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是国民经济社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可以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实现对镇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二、项目概述建设农村信息化示范镇是xx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最终目标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编制信息化建设方案,合理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措施,扎实推进信息化乡镇建设,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技能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型现代农民,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发展,推动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项目具体包括:建设两个多功能培训室、会议室和远程教室,购置专业服务器一台,电脑30台、投影机套、大屏幕背投三套、专业数码相机和摄相机各二台,专业打印机四台。购置二台48线和一台24线的网络交换机,集话视频、语音、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10m光纤专线)、定制终端服务、信息应用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综合信息终端(农民一点通)20台、田间小气候监测站20部、“村村能”大喇叭广播网工程一套、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基地一处,由安徽省气象局提供安徽农网系统平台。乡(镇)机关办公楼共安装宽带网点150个,提升乡(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进电视、电话和互联网向村组延伸,项目完成后,全乡(镇)电视覆盖率达100%,电话用户自然村普及率达100%,互联网用户提高70%,普及到每个村民组,镇内各类企业和种养殖大户都已实行了电脑管理。为适应信息化乡(镇)发展的要求,确定各村一名兼职信息员,及时将基层信息向乡(镇)反馈。针对信息员业务不熟,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现状,专门对信息员进行培训,提高了信息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服务“三农”,定期发布惠农政策、农技和法制知识、农产品供求以及招工、劳务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徽农网进一步加强对xx信息化乡镇建设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切实加大技术指导和项目帮扶力度,推动双方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推动xx信息化乡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三、国内处农村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国外农村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从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饲料问题的研究至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农村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生产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虚拟现实、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发达国家的农村信息化正在步入新的阶段,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发布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其技术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1)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模型库,特别在财务会计、业务分析,计划和税务准备,以及账目记录;(2)作物、畜牧、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财政经济与市场分析、农业工程等方面的专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3)精确农业(主要是3s技术)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热点课题,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已广泛地被农业生产者应用,“3s”技术在农业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迅速发展;(4)在发达国家,internet网络发展迅速,信息高速公路正在迅速伸向农村。美国、德国、日本等农村信息化程度较高,internet的应用较普遍,其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提高了农业精细化水平,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利用3s技术发展精确农业,农户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上发送过来的田间遥感影像判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利用生长模拟模型估计今年的农作物产量。(二)国内农村信息化研究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全国约13亿人口中有74471万是乡村人口,占57.01%,城镇人口只有56157万,占的42.99%,〔1〕城乡人口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是我国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农业强国。20xx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1:3.23,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人口比率大,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医疗卫生条件差是我国目前农村的现状。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已不仅仅是三农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11亿,网民普及率达8.5%,其中城市网民9168.6万。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2%,却占有网民总数的82.6%,普及率达16.9%。农村网民的总规模1931.4万,占全国58%的人口中却只有17.4%的网民,普及率仅为2.6%。而根据传播学家松伯格关于“信息沟”的假说,大众传播虽然对信息富有者和贫困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前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就会产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老沟未平、新沟又起的现象,拉大了贫富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通过实施广播电视及电话“村村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和固定电话普及率,20xx年底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9.9%;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市场供求等信息,以及农民生活的各类信息初具规模,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终端较方便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所需信息;各有关部门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开始形成,农业、气象、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涉农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相当落后。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20xx年底乡村固定电话用户为10159万,不到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1085万的1/2,还有10.1%的行政村不通电话。全国广播和电视尚未覆盖到的5.9%和4.7%的人口都集中在农村。20xx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9400万,从用户的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行业的用户仅占1.3%;从用户的职业分布看,从事农、林、牧、渔的工作人员仅占1%,这表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水平是很低的。〔3〕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十分明显,而且仍然呈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国内外对比来看,美国20xx年有58%的农场使用过电脑;31%的农场运用电脑经营农场业务,9%的农场通过互联网购买农业投入品,4%的农场通过美国农业部网站开展业务,3%的农场通过其他联邦政府网站开展业务。20xx年,日本有34%的农户拥有pc机,其中12.2%接入互联网。而与日本、美相比,中国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到20xx年底,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话95.41部,移动电话90.07部,彩色电视机130.5台,而同期农村居民上述设备拥有量仅分别为城镇居民的51.4%、26.3%和52%。互联网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仅占1.9%。截止到20xx年6月30日,我国已建成涉农网站17000多个。全国97%的地(市)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我国农村通过网络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仅占19%,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0.8%。农村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0.8%,通过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不足0.5%。(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一是,农业生产信息的获取渠道多样化。如今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可方便地获取更多的农业生产信息。农民可以及时了解中央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的方针、政策、措施。还可以获得并掌握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信息,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增加收入,此外还有气象变化和疾病防治信息,农民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地位,而是可以主动地选择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随着掌握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提高,农民的创造力得到显著增强。不少农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作物,而是增加了名、特、优的高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信息获得与沟通的便捷将逐步引导农民走上专业化生产道路,并促使各种专业生产合作社、农会、专业技术协会、各种龙头企业产生、农民可以系统地得到生产和市场信息,当农民个体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由组织代理个人与交易方谈判,从而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与产后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农民从个体经营走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成为真正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四是,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开始启动农民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娱乐服务,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五是,使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拓宽了农民从业渠道。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便利了农民的生活。信息的通畅,使农民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需求,走出乡村进城务工,挣取更多的钱,同时也极大地支援了城市的建设。四、立项的背景和意义农村信息化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上我国信息化起步完、发展不平衡等一些现状,农村信息化服务面临许多问题。1、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而我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2、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目前,普遍存在的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还不够科学,覆盖面不够,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等,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此外,还存在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问题。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农业信息的有机集成以及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3、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效性差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部分乡镇不注重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而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跟着概念走,跟着技术走,结果投入巨大,收效甚微。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中的最高端、最实用部分,也没有找到网络信息技术与本地实际的恰当结合点,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乡镇尽管有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但内容长时间不更新,功能单一,交互式不强,更没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功能,点击率极低。4、高层次的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开发应用需要高科技人才,既懂农业又懂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非常缺乏。目前是懂农业的,不懂信息技术,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又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因为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的匮乏,所以难以进行大项目的攻关。5、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从各乡镇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一方面信息资源存量偏低,信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又导致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传统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使部门之间信息封锁,大量的信息资源封闭在单位、部门内部,无法实现社会共享。许多单位和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大都停留在低级阶段,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贮和传播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低,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效益差。6、农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工作的逐步开展,xx农民群众开始需求信息服务,有的还比较迫切。但是,从整体、全局上来看,增强信息意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7、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实体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明显的不足,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政府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认识不深入,把信息化建设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不全面的认识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8、区域发展不均衡目前,在农村信息化进展中,也存在严重的区域性的发展不平衡。比如城关镇等的农村信息化就比较发达。而距县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信息仍然闭塞。立项的意义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创建信息化示范乡镇为载体,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新农村亮点工程,全面提高我县农村信息化水平。五、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内容(一)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提高,实现“村村通”。一是通信网络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及移动电话等交换机容量再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二是广播电视网络设施要不断扩大。将要形成互联网与有线结合、有线与无线结合等多种形式覆盖的网络体系。三是乡镇电子政务网迅速发展。打造安徽农网成为三大主流媒体之一,县、乡(镇)两级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100%,横向连接各级党政部门,纵向覆盖市乡、镇的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建设格局初步形成,农村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加速向乡镇延伸和发展。积极建设新农村综合信息“村村通”大喇叭广播工程。(二)农村综合信息终端建设全面推进。一是农村信息化乡镇终端提速工程加快推进,要完成各级行政村有信息站工程,建立便民综合信息服务站,配置1名农村信息员。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桥梁作用和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学网、用网、建电子邮箱以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信息在农村的直接应用。(三)加强农村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依托安徽农网,创建功能更强的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xx新农网”信息平台,网站全面提供农林牧副渔及特色奇石、旅游等各个领域的政策、信息、科技、咨询等服务,在乡镇建立起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并配置了农村信息员;基层党建信息系统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并完成相关数据库建设和开展网上交易。(四)加速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远程教学平台和信息实验室,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覆盖市内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100%的乡镇中学建成各类功能教室和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网络教室,90%以上的乡镇中心小学接入了宽带网,80%的村小学建立了接收站;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五)农村公共事业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普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数字化文化资源逐步走进乡镇社区和农户;乡镇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新农保工作全程信息化全面推进。(六)气象为农服务“二个体系”建设。建设农田小气候监测站、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基地,扎实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在提升内涵上下工夫。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促进“两个体系”建设由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提升转变。要面向农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以提高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预报能力为着力点,使乡镇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与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村的实际需求相适应;面向农业气象服务,以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为着力点;重视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业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在县、乡(镇)两级气象业务单位建立起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支撑体系。六、项目的预期实现目标(一)加大农村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力度。一是每月针对农业生产组织开展一次“科技•信息乡村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走村入户宣传推广农村信息化,面向县、乡(镇)、村各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种养农户等进行广泛宣传,现场培训指导,送宽带光纤下乡、送农村信息化应用知识及宣传资料下乡。二是每天实时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的宣传和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利用网络信息和掌握电脑操作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每季节组织实施一次“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培训”,重点加大对乡镇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农村信息员等教育培训力度,依托有关大专院校、职业学校、通信营运商、it企业等现有场地开展定点培训,利用“信息化流动服务车”开展现场培训,同时利用多媒体系统开展网上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立争使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便民综合信息服务站,配置1名农村信息员。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桥梁作用和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学网、用网、建电子邮箱以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信息在农村的直接应用;充分调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本地的信息采集和上传,以及为农民提供帮农、富农、强农、兴农、惠农方面的实用性信息。2、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在示范乡镇的行政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计划在每个务站配备一台电脑、一条宽带、一个触摸屏智能信息终端(安徽省农网开发的“农民一点通”)和一名兼职信息员。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里,让“农民一点通”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它将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手段,整合了农业系统的农业生产管理、土地墒情、气象信息、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销售等资源,还有远程农村党员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外部资源,以及和农业专家直接视频对话,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它就像是一位驻村的全能技术员,使村民不出村就能‘简单问题查信息、较难问题打电话、疑难问题再请专家’。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触摸屏智能信息终端有效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形成一个集专业知识查询、动态信息浏览、现场咨询解答、农副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平台体系,逐步构建农村网上宣传、网上政务、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交易的“网上社会”。健全和完善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设置,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技术手段,实现网上信息共享,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农业经济发展。3、启动建设新农村综合信息“村村通”大喇叭广播工程。启动建设综合信息“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农事生产、农业气象等综合,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广农村广播气象预警系统,将为“三农”服务信息和气象应急预警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自动打开农村“村村通”广播系统,进行实时播报,让田间地头劳动的农民可以直接通过村头广播大喇叭,实时收听到农业科技指导意见、天气预警信息及气象灾害防御指南。让服务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个老百姓,更好地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并能加强防御各种农村灾害,及应急事件的处置。具体功能有:1、通过短信发布平台自动控制农村广播网的设备开启。2、将短信的文字内容转换成语音信息通过农村广播网播出,并实现普通通话和方言的双语广播。3、应急时实现对广播网的直接人工语音广播。4、对广播网的操作,确保信息安全和服务的可靠。具体建设内容有:1、建立一套气象预警信息管理平台,负责预警终端的管理和信息发布。2、建立一套短信/gprs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进行与终端的数据传输服务。3、终端布点,在各个乡镇广播站进行终端布点。4、气象信息接入农村广播网预警设备,它包括外壳和供电设备。(1)处理模块,用于运行设备程序、数据处理、进行信息解码、编码,并控制设备中其它模块;它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由所述供电装置供电;(2)存储模块,用来保存处理模块运行的程序、设备信息、设备设置信息;它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3)gsm模块,用于短信息的接发、gprs通信和通话;它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4)输入模块,它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把数据输入到所述处理模块;(5)输出模块,它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把经过所述处理模块处理的信息输出。未来的大喇叭广播网工程,真正实现不但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灾害预警信号、如何防御,还给把农业生产技术、农情信息、怎样科学种田的知识送到田间地头。4、启动农田自动化小气候观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现在xx农村农作物的种类繁多,分别处于不同的农业小气候系统内。构成农业小气候系统的实体不同,如农田小气候系统、田园小气候系统、保护地小气候系统、温室小气候系统、地形小气候系统等。农业气象观测的目的在于通过观测,揭示各种小气候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如时空分布、能量收支和输送等,为利用、调节和改善各种类型的小气候特征提供依据。小气候观测按其测定方式可分为定位观测和流动观测、垂直梯度观测和水平分布观测等。观测内容: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湿度、蒸散量、叶面温度,以及由这些农业气象要素所决定的农业环境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二氧化碳输送和水汽输送等,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环境条件,对作物的气象鉴定,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分析和开发,农田技术措施效应的评定,病虫害发生滋长的预测和防治,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以及农田环境的监测和改良等,均有重要意义。建设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消雹工程,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等促进了人工增雨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为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5、制定规范标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三农”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存储、共享、管理的流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分乡镇、分级、分类整合集成农业、水利、气象、农村能源、农村环境、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医药卫生、村务公开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起市、县、乡(镇)三级农村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体系,实现“三农”信息资源共享。6、打通气象防灾减灾进程最后的一公里。xx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淮河水系和海陆气候的共同影响,xx天气复杂多变,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末夏初多强对流天气、汛期降水集中、秋冬春季节又易出现干旱,在复杂的大气环流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下,龙卷风、冰雹、大风、强雷电、短时强降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气象灾害还经常引发洪涝、农林病虫害、传染病等次生、衍生灾害,并且易诱发威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变得更为频繁,从而导致xx县雷电、暴雨、高温、龙卷风和冰雹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农村是气象灾害的重灾区,“咱们农民最关心天气了,毕竟靠天吃饭啊!”;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必将成为防灾减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第一时间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到家家户户、传播田间地头,也就打通了气象防灾减灾进程最后一公里。据研究,xx的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3%。七、项目建设分年度计划安排建设项目计划分3年完成,具体计划安排如下:年度计划内容20xx“村村通”大喇叭广播网工程,集话视频、语音、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10m光纤专线)、定制终端服务、信息应用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综合信息终端(农民一点通)20台2013建设两个多功能培训室、会议室和远程教室,购置专业服务器一台,电脑30台、投影机套、大屏幕背投三套、专业数码相机和摄相机各二台,专业打印机四台,购置二台48线和一台24线的网络交换机,2014田间小气候监测站20部、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基地一处,安徽省气象局提供安徽农网系统平台。乡(镇)机关办公楼共安装宽带网点150个,提升乡(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电视、电话和互联网向村组延伸,项目完成后,全乡(镇)电视覆盖率达100%,电话用户自然村普及率达100%,互联网用户提高70%,八、现有建设基础、条件和主要人员简况199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农网,作为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的服务网,12年来安徽农网走出了光辉历程,成交额达每年15亿元,日均访问量20万次,农业部网站第一名,安徽农网达第二名到第三名。目前,网站安全、信息量大、运行良好、特色鲜明、内容丰富。20xx年9月23至25日,20xx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成功举办。9月22日下午,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到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巡视合肥农交会布展工作。在视察安徽农网展台时,听取了省气象局副局长刘月成关于安徽农网自主开发的大型触摸屏展示系统的汇报,现场演示了系统的服务功能。9月24日下午,省长助理邵国荷在省农委主任张华建陪同下,莅临农交会展馆检查,部署农交会后期工作。在查看安徽农网展台时,邵国荷听取了安徽农网关于农交会官方网站运行情况和展馆大型触摸屏信息展示系统的汇报,现场操作了展示系统的服务功能,详细查看了农交会官方网站的栏目内容,对安徽农网不断创新农展信息服务和宣传报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xx农网是安徽农业构成的一部分,安徽农网开通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0xx年省政协举办的信息化为农服务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协领导对安徽农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在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副书记关于把安徽农网建成全国一流涉农网站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xx农网发展,要在突出“三性”上下功夫:一是突出权威性。xx农网要在信息化为农服务中突出特点,体现个性。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三农”政策和“三农”工作信息的发布,要体在这方面的权威性。要把农网当作《xx农民日报》来办,让广大农民、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主动地浏览xx农网。二是突出市场性。xx农网要积极走向市场,以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农民。三是突出统筹性。xx农网要关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加强城乡互动,使之不仅农民爱看,市民也爱看。(二)高举“为了农民办农网,办好农网为农民”的大旗,争做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排头兵。为了进一步推进安徽农网建设,做好为农服务,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是“为了农民办农网,办好农网为农民”。网页设计原则为:一是内容丰富;二是特色鲜明;三是简洁明快;四是功能齐全。版块有:新闻栏目、本地新闻、农业科技、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市场行情、招商引资信息、务工信息、价格行情、重要天气快报每周一期、市场供求信息、灾害预警信息等,有效地促进全县农村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我局在建农网时也购置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和防火墙及通讯设备,集硬件设备好、防火墙能力强、资料库安全、软件设计和维护实力雄厚,网站运行安全的特点。自农网运行以来,系统稳定,数据库安全可靠,没有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现行农网平台最大优点在于整合了全省农业信息资源。维护管理方便、操作系统简单明快、发布平台多元化,即发布系统直接可以为本地信息网进行平级发送,又可以在县级平台直接发布,还能向上省级平台直接报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站的互联互通,达到了及时、准确、快捷的目的。极大地调动了各级网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为在维护本级网站的同时,就快捷地为省、市二级报送子信息,避免了因工作繁忙而只维护本级网站而不报送上级网站的漏洞,从而,实现了信息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农网实现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综合信息采集、发布互动的网络体系。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为种养殖大户提供及时详细信息咨询;为农民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为种植、养殖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农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排头兵,并多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良好反映。坚持气象为三农服务不动摇,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对于信息的及时发布至关重要。xx县拓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电视、手机短信、“96121”信息电话、气象大喇叭等多种渠道传递气象服务信息,做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每个村组,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科学安排生产。xx县虞姬乡小徐庄乡蔬菜示范园区有大棚面积1100余亩,亩产值达2万余元,亩均利润9000元左右。今年7月11号出现了大风天气,县气象局提前准确发布预警信息,菜农及时采取措施防风,蔬菜大棚没有遭受损失。蔬菜合作社经理王福生感激地说:“县气象局真是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啊!”(三)大力热情服务地方政府,为政府办公自动化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网络支撑。在农网平台上,增加了多项二级栏目,设有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县委、县政府、各县直机关单位及乡镇办公提供的一个安全、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如:县政府办于9月27日登录次数为7048人次,县组织部9月27日登录次数为3058人次,县人大9月27日登录次数为8093人次;可见登录次数和浏览次数之大;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之大。每天我局特派专职人员管理及维护安徽农网办公系统,为我县农网用户提供平台账号账户的管理,更新我县各机关和部门的信息及账户;及时按服务要求开通新用户,全力用心服务老用户。(四)遍布全省的高密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络及高速、河流监测网安徽省气象局建设有全省各个乡镇的加密气象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设备处置合同
- 物业环境部培训课件
- 股权合同模板汇编
- 17 难忘的泼水节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1
- 支持性心理治疗
- 美术培训班小班课件
- 年产xxx筑养路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
- 接口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x羊毛毛线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高校实验室安全通识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4中国通信服务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精神科并发症处理
- 医废暂存处管理制度
-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
- 2024-2030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2022秋)(附参考答案)
-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分数的大小练习七|北师大版(共17张)
- 登泰山记-教学课件
- 电路分析基础(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