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笔记_第1页
健康管理学笔记_第2页
健康管理学笔记_第3页
健康管理学笔记_第4页
健康管理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管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一、健康管理的演变医学模式:认识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人类认识健康与疾病等问题的基本方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以后由美国Rochester大学Engel(恩格尔)提出的,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长寿方面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对患者所患疾病经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要求医疗工作者提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被誉为21世纪医学发展新方向。其核心是将预警、预防、个性化治疗及强调个体和群体参与性有机结合为一体,全面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二、 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健康管理由健康体检发展而来,由健康保险推动而发展,由健康信息技术支撑而普及,由世人不断增长的健康物质和精神需求牵引而壮大,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三、 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一) 人口现状人口数量、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二) 疾病现状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病和相关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不健康生活方式(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人口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经济负担(三) 医疗保障现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二节健康基本概念一、健康管理相关概念(一) 健康与健康观健康:WHO提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二) 疾病疾病:广义上来说,不符合健康状态的便是疾病。狭义上来说,是指疾病分类手册上有的有一定诊断标准、具体的疾病名称。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三)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知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二、 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及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健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健康管理学的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是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监测、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途径、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与健康保险的结合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三、 健康管理学的科学基础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个体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再到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有一个时间过程。急性传染病过程短,慢性病过程长。在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属于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蔬菜及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关的慢性病在目前医学发展情况下难以治愈,但其危险因素确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四、 健康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健康管理学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之一。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医学创新体系、预防医学创新体系、临床医学创新体系、特种医学创新体系,健康管理学创新体系。(一)健康管理学科体系构架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问题。包括国家立法、公共促进与健康政策及策略、公共或(和)公益性健康管理与卫生服务机构、机制与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研究制定等。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包括家庭)的健康促进与维护、改善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素质与能力管理,健康体适能监测与促进管理,健康与劳动力资源管理,营养、运动与健康管理,主动性整体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等。健康风险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诸多风险因子的检测、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问题。健康信息技术学科体系: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服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健康保险险种设计与应用问题。健康教育培训学科体系:主要研究针对健康管理者的理论、技术与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面向广大健康管理需求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等。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如何将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理论、技术及特色产品适时应用到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中,并在健康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传承及发展。五、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劳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患病危险性的评估,也被称为疾病预测,可以说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改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人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六、 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健康体检以需求为基础,以早发现、早干预为原则确定体格检查项目健康评估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问卷获取的资料,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包括用来反应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个人健康管理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或电话,内容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根据个人或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监督随访,健康教育课堂等。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专项的教康管理服务,如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个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咨询等。七、 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八、 健康管理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智能健康管理一、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念智能健康管理:是整合医疗与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全面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研究健康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等技术,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健康服务,建立高品质与高效率的健康监测、疾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经行健康评价、制定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常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最终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二、智能健康管理的必要性智能健康管理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必然选择智能健康管理是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智能健康管理是进一步推广全民健康事业的需要三、智能健康管理的研究内容数字健康移动健康我的健康(iHealth)健康管理三部曲:健康管理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形态与功能概述一、 人体是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的统一二、 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与分部人体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人体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受器人体按部位分:头部(颅、面)、颈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后四部分为躯干部)、上肢、下肢(上下肢合称四肢)三、 人体各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关节、肌肉组成。共206块骨。由神经系统支配完成各种运动,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脑、髓、周围神经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感受器:感受器及其复制装置的总称。第二节临床医学一、 临床医学的概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直接面对疾病、患者,对患者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二、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研究服务对象是人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检验医学成果三、 临床医学发展趋势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学科体系的分化与综合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第三节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一、病史采集(一)病史采集与问诊(二)病史采集的内容全面系统的问诊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和家族史,月经史和生育史(女性)重点的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一)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二)主要内容三、实验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从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的客观资料。(一)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三)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和评价(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四)参考值范围四、影像学检查(一) X线成像普通检查、造影检查(二) CT检查平扫、造影强化扫描、造影扫描(三) 超声成像超声示波诊断法、二维超声显像诊断法、超声光点扫描法、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四) 磁共振成像平扫、强化扫描五、其他辅助检查(一)心电图(二) 内镜检查(三) 核医学检查第四节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二、手术治疗三、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技术非血管性介入技术内镜下的介入技术四、放射治疗五、物理治疗电疗,超声波疗法,光疗,高压氧疗第五节预防医学概述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以个体和(或)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二、预防医学的主要特征

(一)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社会和行为科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二) 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物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建成环境:牛人曲先JE掃陆\:牛人曲先JE掃陆\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卫生服务(三)健康生态学模型三、三级预防的策略疾病自然史: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结局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T疾病T健康(或死亡)<个体>,健康高分布(健康问题低分布)T健康低分布(健康问题高分布)一■健康高分布(健康问题低分布)(一)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针对健康个体:个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妊娠和儿童期预防保健,高危人群化学预防针对社会和环境:从全球战略、各国政府策略和政策角度,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公共健康教育。(二)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宣传,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设立专科门诊等)传染病:五早(三) 三级预防防止疾病恶化、预定并发症及伤残,康复第六节临床预防服务概述一、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二、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一) 求医者的健康咨询(二) 筛检(三) 免疫接种(四) 化学预防指对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进行病因预防,属于第一级预防,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五)预防性治疗三、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维护计划第七节康复医学概述一、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康复医学对象: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老年人群二、康复医学的组成一、康复预防(三级预防)二、康复评定三、康复治疗三、康复医学的发展(一)社会和患者的需要(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应对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四)医学越进步对康复的需求越大第三章相关基本知识第一节流行病学基础一、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概念的四层含义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主要研究内容及三个阶段: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事件分布的影响因素——找出改变事件分布的原因、策略和措施——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爆发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病理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二)实验法(三)数理法三、流行病学的应用(一)流行病学的用途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分布探索疾病的病因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疾病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来源常规的工作记录各种统计报表专题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研究资料四、常用指标(一)疾病的分布和流行强度疾病的分布(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又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历年一般水平),流行(超过历年),大流行(跨省、国、洲),爆发(局部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大量相同患者)(二)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发病率,羁患率,患病率,续发率,感染率,病残率,病死率,存活率五、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的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一)研究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疾病监测其他(二)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六、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特点:①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③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病例对照研究作用:①初步检验病因假设②提供病因线索③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分为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病例对照的统计分析比值比(OR)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七、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途: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分类: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统计分析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标准化死亡比八、筛检和诊断实验(一)概述(二) 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1.评价方法真实性(效度或准确性):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实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实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实验被错评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实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约登指数: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一粗一致性:是实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者人数的百分比。可靠性变异系数:(测定值均数的标准差-测定值均数)x100%,用于作定量测定实验的可靠性分析符合率:用于作定性测定实验的可靠性分析。两次检测结果相同人数占受试者总数的百分比。Kappa值:适用于定性资料的可靠性分析,该值表示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批结果的判定和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批结果的判定的一致性程度。符合率评价实验的效益预测值似然比确定试验判断标准(三)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优化试验方法、联合实验应用(并联实验、串联实验、并联与串联混合应用)、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作为受试对象第二节初级卫生保健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一) 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与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二)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机会均等公平性政府责任基层倾斜缩小差距社区参与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区参与主动健康预防为主成本效益充分利用资源适宜技术科学易推广适合经济发展水平大众接受、适用综合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营养、教育、饮水、住房等(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社区康复(四)初级卫生保健8项要素①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②保证合理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③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针对主要传染病开展预防接种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常见病和意外伤害的妥善处理基本药物的供给增加⑨使用一切可能得办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与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二、21世纪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一) 21世纪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二) 21世纪的初级卫生保健(三)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目标第三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 社区与公共卫生服务二、 公共卫生体系及职能三、 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人群、地域性<包含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结构、同质性)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healthservices,CHS)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社区的具体实践,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主体,在上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为导向,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载体,实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机构、提供者、服务对象)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三、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征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综合性服务提供协调性服务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团队式服务五、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卫生信息的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①① 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四节循证医学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循证医学:临床医学面对具体患者时,在收集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针对决策,在患者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评价效果。二、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和医疗质量第五节相关法律法规一、健康管理相关的人格权与身份权二、健康管理相关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制度公共卫生监督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三、健康管理相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预防、报告、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危害前期预防、防护与管理、监护、职业病管理、监督执法)四、健康管理相关的相关产品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监管、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生产经营许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召回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五、健康管理相关的医疗服务管理法律制度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职业医师与乡村医生管理法律制度健康管理师管理制度六、健康管理相关的劳动法与合同法劳动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第六节医学伦理学一、健康管理伦理的定义和基本原则(一)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和应用原则基本原则尊重与自主②有利与不伤害③公正④互助应用原则①知情同意②医疗最优化③医疗保密④生命价值原则(二)健康管理中的伦理原则①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②保护健康服务对象的隐私③公平原则④避免过度诊疗原则有利原则二、健康管理的规范及权利义务第四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第一节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一、 中医治未病的基础知识“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一) 未病先防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措施:调摄情志,适当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气功导引,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调理方法。(二) 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早诊早治,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调理阴阳气血脏腑(三) 愈后防复疾病初愈调理,防止疾病复发。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意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二、 治未病是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一)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治未病”的方法(二)有针对性地指导后续的干预服务第二节体质与治未病一、中医体质的相关概念(一)体质的概念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不同的体质表现了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二)体质的特点遗传性,稳定性(相对),可变性(年龄、后天因素,环境),多样性,趋同性,可调性(三)体质的形成先天因素后天因素(饮食,起居,精神情志,地理,疾病、针药)(四)体质的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二、中医体质辨识与分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ABCDEFGHI型)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二)9种常见体质类型特征1.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续饮、肿胀泄得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常见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咸邪易从热化。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不耐受署、热、燥邪。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暑、热燥邪。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日黏,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湿热质(F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醫,色素沉者,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癥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8•气郁质(H型)形体特征,如机郁清,以神情神你、优虑胞粥等气郁表现为主要转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教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9•特禀质(I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若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舶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三)体质类型的判定方法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三、9种体质的调护措施1•精神调养:体系特点,情绪,琴棋书画旅游,音乐,节制性生活2•生活起居:环境,规律,睡前,"夜卧早起",午睡,衣着,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高温,戒烟酒饮食调养:食物多样,食物举例,食物禁忌4•体育锻炼:中等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游泳,慢跑,气功导引,适当出汗,3-5次每周,每次25-30分钟5•药物调理:"滋阴清热,滋养肝肾",枸杞,玄参,菟丝子,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玉屏风散等第三节中医养生与治未病一、 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中医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是人类为了自身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量、质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一) 顺应自然(二) 形神共养(三) 动静互涵(四) 辩证施养二、 传统养生方法与技能(一)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怡神、积精全神、调志摄神等,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通过节制、疏泄、移情、开导、暗示等措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达到情志和调、心安神怡的养生方法。帆・童w饮食养生:简称"食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食物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加工利用食物,从而滋养精气、平调阴阳、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全面膳食:五味,食物多样审因施膳:因人、因地、因时饮食有节:饥饱适度饮食宜忌:卫生、清淡、疾病,服药饮食(三)行为养生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衣着适度房事有节(四)功法养生太极拳:特点,中正舒展、轻巧灵动、圆润连贯、开合有度、刚柔并济八段锦:柔和连贯、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五禽戏:虎鹿熊猿鸟,头身正直、体态自然、精神放松,意随形动,气随意行(五)时令养生昼夜养生四时养生节气养生(见中医养生学笔记)(六)药物养生药茶:辩证药酒:滋补类、活血化瘀类、抗风湿类、壮阳类药膳:辩证,三因制宜膏方:注意宜忌(七)针灸推拿养生针刺:足三里、关元、曲池、三阴交,注意禁忌艾灸:艾柱灸(直接、间接),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三阴交,膏盲穴,注意禁忌推拿养生常用手法:一指禅法,揉法,摩法,抖法,捏法,拿法,注意事项拔罐养生:火罐法,抽气法,取罐法常用部位,注意事项刮痧养生:刮痧板(水牛角,木鱼石),润滑剂(红花油,液体石蜡,活血剂)第五章健康信息管理第一节健康信息管理概述(一)信息源的定义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二)健康信息源的类型与特征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三)信息源的功能人类发展资源知识和智慧的源泉组织管理的基础与保证决策与控制二、健康信息管理的范畴(一)健康信息资源的含义健康信息资源:是指人类在医疗卫生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以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①健康信息或数据②健康信息生产者(健康或医学研究者、医务人员、数据收集与处理人员等)③设备、设施(仪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等)(二) 健康信息资源的功能医学研究的基础临床医疗依据全民健康保障卫生事业管理支柱(三) 健康信息资源管理意义信息资源管理(IRM)强调信息资源对组织机构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益。强调以数据为核心,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强调资源共享性。侧重于事实性知识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体检机构绩效解决卫生部门数据收集存在的无效和混乱的问题卫生部门数据利用差的问题4为确立信息资源在在卫生医疗行业中战略地位提供新思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 健康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建立健康信息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康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制定健康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重大项目投资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卫生信息管理的人才队伍。三、健康信息技术(一) 健康管理信息技术类别健康信息技术:是用于支持健康信息的采集、储存和交换的软件、硬件和基础设施的产品、并构成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支撑平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总称,其目的是提升质量、减少差错和提高效率,从而改善人类的医学服务提供。涵盖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所有内容,包括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各种医疗和促进健康的设备仪器,各种诊断、治疗、评估、促进的软硬件技术。(二) 健康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医疗健康信息技术(HIT)移动医疗健康美国HIMSS将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如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进行远程医疗,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显著减少医疗差错。云计算和虚拟化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将云计算定义为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储存,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核心技术是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指的是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虚拟化是一个宽泛的技术术语,是指将各类资源如计算资源加以抽象,并对具体的技术特性加以封闭隐藏,对外提供统一的逻辑接口。虚拟化是云计算的重要支撑技术,常见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储存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大数据与临床数据分析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或者说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具有“4V"的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alocitu、多样variety、价值value4.统一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进行分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第二节健康信息采集健康信息的管理过程由一系列环节组成主要包括健康信息资源的采集、特定健康信息的组织和传递、健康信息的利用等过程。健康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的有关信息采掘和积聚起来的过程,它是健康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一、 健康信息需求分析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问题所产生的信息需要,是引发信息行为的原动力。(一) 信息需求分析的类型根据信息用户类型不同,卫生信息需求分为个人信息需求(生活信息需求、职业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卫生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高层、中层、基层)。(二) 健康管理信息需求的特征信息需求的广泛性人都需要不同的信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信息需要的产生和发展由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联结形成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决定。信息需求不仅是个人体的特性,而且是一种社会需求。信息需求的发展性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社会发展一方面促使人们的总需要不断扩大,并使需要层次走向更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信息需求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需求的大量化和高级化。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也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二、 健康信息的采集内容与范围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健康信息采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公共卫生等层面,及内部和外部两大系统,涵盖了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生技术指导等卫生服务活动的各过程产生的主要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居民健康状况、健康行为、环境状况等方面内容。内部信息主要包括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卫生产出、卫生管理等方面内容。采集的信息为特定的目标服务,卫生信息采集也是有范围和时效性的,卫生信息采集的范围一般有3种类型,即内容、时间和地域范围①内容范围内容范围是指在信息的内容上,根据与信息采集目标和需求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一般分本体内容的范围和环境内容的范围。本体内容范围是由与事件本身具有相关性的内容组成的范围;环境内容范围是由处于事件周边,又与时间相关的内容组成的范围。②时间范围时间范围是指在信息发生的时间上,根据与信息采集目标及需求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这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③地域范围地域范围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地点上,根据与信息采集目标与需求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这是由信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信息采集的相关性要求所决定的。三、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一)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信息采集途径是指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不同的信息用户,经常利用不同的信息采集途径;不同类型的信息,其获取渠道也有所不同。对任何组织来说都应该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采集信息。内部途径从卫生领域内部信息流来看,主要内部信息采集途径主要包括管理部门、专业部门、内部信息网络外部途径是指本单位或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文献部门、外部信息网络、大众传播媒介、社团组织及学术会议、政府部门、个人交往、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二)健康信息采集方法①常规数据采集方法,通过与医疗保健对象进行接触,由卫生医疗单位负责收集数据,可以在卫生单位内进行或通过巡诊、社区、人口登记等方式实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数据由卫生医疗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日常卫生医疗保健时进行记录,包括保健对象管理、卫生保健管理、监控资源使用、卫生医疗服务、疾病监测等。缺点:收集的数据质量不高,不同医疗机构的标准不同。可通过专门训练和监督,统一标准来提高质量。非常规数据采集方法试验或调查四、健康信息采集方式问卷采集、健康档案录入、电子病历提取①问卷采集分类:单因素问卷(如肥胖与糖尿病问卷)及多因素问卷(综合问卷。整体健康状况或多影响因素调查,如生活方式与健康)信息收集是健康风险评估的第一要素,问卷调查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形式和常用方法。问卷调查的分类问卷调查分为单因素问卷及多因素问卷两类。单因素问卷:如肥胖与糖尿病问卷;性行为与艾滋病问卷。2)多因素问卷:为综合问卷。整体健康状况或多影响因素调查,如生活方式与健康。问卷调查的设计原则主题和变量明确:语言精炼,浅显易懂,避免专业术语、俗语、缩写词,适用不同层面调查对象。题目数量适中:过于简单则信息量太小;过于复杂则扰乱思路且依从性降低,一般以15-20分钟内答完为宜避免双重装填:一个题目混杂两个问题,如“你父母是否患高血压”、“你是否嗜好可乐及油煎食物。符合伦理,保护隐私。选择中性提问法,避免人为诱导产生信息偏差。问卷调查表的结构引言(介绍语说明承办调查单位、目的、意义、填写注意事项、回收时间)方式、是否匿名或保密、答谢语。一般不超过300字一般资料:姓名(或编号)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