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南省新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B.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C.若F1测交,后代的黄色:绿色=3:1D.F1自交获得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答案】D【分析】分析表格:图示是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YY)和绿色豌豆(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Yy),F1自交获得F2,其中①和②的基因型均为Yy,均表现为黄色,而③的基因型为yy,表现为绿色。【详解】产生F1的亲本可能是YY(♀)和yy(♂),也可能是YY(♂)和yy(♀),A错误;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若F1测交,Yy×yy→1Yy:1yy→黄色:绿色=1:1,C错误;F1自交获得F2,Yy(黄色)×Yy(黄色)→3Y_(黄色):1yy(绿色),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D正确。故选D。2.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的家兔种群中,白色和黑色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同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基因频率下降到1/3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2:1【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原本种群中,A%=a%=1/2,随机交配过程中淘汰黑色个体,会导致a基因频率下降。淘汰后,F1中AA:Aa=1:2;F2中AA:Aa=1:1;F3中AA:Aa=3:2。【详解】A、淘汰前,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2,黑色个体的数量是(1/2)×(1/2)=1/4,因此白色个体更多,A正确;B、淘汰后,F1中AA个体占1/3,F2中AA个体占1/2,F3中AA个体占3/5,故纯合子比例增加,B正确;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a=1/3,即a基因频率=1/3,C正确;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答案】D【分析】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2、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套袋【详解】豌豆花瓣开放时,豌豆已经完成授粉,所以应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异花授粉,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白花和紫花,这种现象是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则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故选D。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根据测交结果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C.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只能用测交D.根据自交结果不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答案】C【分析】1、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2、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详解】A、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后代出现分离比为3:1和1:1,即可证明,A正确;B、根据测交结果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因为后代性状分离比就是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以及比例,B正确;C、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用自交或测交,若为纯合子,后代只有一种性状,C错误;D、根据自交结果不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如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无法做出判断,D正确。故选C。5.豌豆的高茎D对于矮茎d为完全显性,但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现有基因型为DD∶Dd∶dd=3∶2∶1的亲代豌豆种群,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子一代,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则其长大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为(
)A.1/4 B.1/3 C.1/2 D.2/3【答案】D【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亲代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3/6DD、2/6Dd、1/6dd,子一代中,3/6DD自交还是3/6DD,2/6Dd自交后为2/6(1/4DD+2/4Dd+1/4dd),1/6dd自交还是1/6dd,合并后子一代各基因型的比例为7/12DD、2/12Dd、3/12dd。【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子一代各基因型的比例为7/12DD、2/12Dd、3/12dd。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3/12dd长大后有一半表现为高茎,一半表现为矮茎,即3/24为矮茎,3/24为高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7/12÷(7/12+2/12+3/24)=2/3,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B.两纯合子杂交一定能获得纯合子C.可由杂合子交配产生 D.正常情况下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答案】B【分析】纯合体又称同型合子或同质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子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均是相同基因而没有等位基因。【详解】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性状能稳定遗传,A正确;B、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获得杂合子,B错误;C、杂合子交配可产生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可产生纯合子AA、aa,C正确;D、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正常情况下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正确。故选B。7.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中黄色圆粒植株随机受粉,的性状分离比是()A.15∶5∶3∶1 B.25∶5∶5∶1C.24∶8∶3∶1 D.9∶3∶3∶1【答案】C【分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有9种,表现型有4种,且数量比是9:3:3:1。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详解】ABCD、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则子代中黄:绿=1:1,圆:皱=3:1,则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F1中黄色圆粒是1/3YyRR、2/3YyRr,利用配子法随机受粉,其产生的配子是1/3YR、1/3yR、1/6Yr、1/6y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Y-R-(黄色圆粒)=1/3+1/9+1/18+1/18+1/18+1/18=24/36,绿色圆粒是8/36,黄色皱粒是3/36,绿色皱粒是1/36,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已知某种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红花性状,a基因控制黄花性状,但B存在时植株不能合成花瓣色素而开白花。纯合白花个体与纯合黄花个体杂交获得的F1均为白花,F1自交获得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亲代白花基因型为AABB,则F2白花中纯合体可能占1/4B.若F2白花∶黄花=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F2白花∶红花∶黄花=12∶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白花∶红花∶黄花=12∶3∶1【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基因控制红花性状,a基因控制黄花性状,但是B存在时细胞中色素合成机制受阻不能合成花瓣色素,所以红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_bb,黄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_B_和aaB_。【详解】由题意知白花的基因型为A_B_、aaB_,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黄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亲代白花基因型为AABB,且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则F2白花中(A_B_、aaB_)中纯合体占1/6,A错误;若F2白花∶红花∶黄花=12∶3∶1,是9∶3∶3∶1的变式,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可确定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或白花∶黄花=3∶1,B、D错误。故选C。9.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有茸毛、红果为显性B.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C.F1中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黄果:红果=l:3D.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后代中红果占25/36【答案】C【分析】根据F2性状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红果与黄果的比值大约是9:7,有无茸毛由一对基因控制,果实颜色是由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设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是B、b和C、c,有茸毛红果F1的基因型为AaBbCc【详解】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F1有茸毛红果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无茸毛、黄果,则有茸毛、红果为显性,A正确。F2中红果与黄果的比值大约是9:7,是9:3:3:1的变形,因此可以确定控制果实颜色是由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有茸毛:无茸毛=2:1,一对基因控制,其中显性纯合致死。又因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因此确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F1中有茸毛红果是三对基因的杂合子,根据F2中红果与黄果的比值大约是9:7,则F1中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黄果:红果=3:1,C错误。F2中的红果基因型及比例有1/9BBCC、2/9BbCC、4/9BbCc、2/9BBCc,分别自交,后代中红果占1/9+(2/9×3/4)+(4/9×3/4×3/4)+(2/9×3/4)=25/36,D正确。【点睛】因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可按着分离定律一对对的考虑分析。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会分析9:3:3:1的变形,以及特殊比例形成的原因。10.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地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A基因、B基因分别控制黑色素、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研究表明,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多对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细胞中的基因A和基因B均表现为能转录而不能翻译B.若A与a、B与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中会出现2种表现型C.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黑色∶褐色=10∶3∶3,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若让F1测交,通过观察后代表现乘及比例也能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答案】B【分析】纯合的黑色(AAbb)和纯合的褐色(aaBB)亲本杂交,F1为白色(AaB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AB、Ab、aB、a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交叉互换F1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Ab、aB。【详解】】A、F1基因型为AaBb,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致使不能进行翻译,因此,F1细胞中的基因A和基因B均表现为能转录而不能翻译,A正确;B、若A与a、B与b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1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与其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褐色:白色=1:1:2,不会出现2种表现型的情况,B错误;C、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黑色:褐色=10:3:3,该比例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F2表现型比例9:3:3:1的变式,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D、让F1测交,若后代出现黑色:褐色:白色=1:1:2,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若后代出现黑色:褐色=1:1,则A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11.选择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A.1/4 B.0 C.5/8 D.3/4【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所以YY、Yy表现为黄色,yy表现为绿色;RR、Rr表现为圆粒、rr表现为皱粒。【详解】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逐对分析:第一对基因YY与y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都是Yy,表现型均为黄色;第二对基因RR与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RR和Rr,表现型均为圆粒。因此,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子代都是黄色圆粒,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0,B正确。故选B。12.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错误的是(
)A.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答案】A【分析】1.测交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用于检测杂合子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关系。题意分析,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则玉米籽粒的有色可能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表现为有色,否则表现为无色。测交实验可能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为有色,Aabb、aaBb、aabb为无色,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如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该是1∶1,而不是1∶3,A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测交后代的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与X基因型相同,C正确;D、测交后代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三种,D正确。故选A。【点睛】1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表现为红绿色盲的男孩,原因可能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出现了异常(图中b为红绿色盲基因)。该异常过程的示意图是(
)A. B.C. D.【答案】A【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正常的夫妇能生下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且表现为红绿色盲,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男孩基因型为XbXbY,男孩的患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详解】A、男孩的患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说明其母亲次级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二次过程中含有Xb的两条染色体都分配到卵细胞中,该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生出XbXbY的男孩,A正确;B、应是男孩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B错误;C、应是男孩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C错误;D、应该是男孩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以及减数分裂过程,熟识减数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难点。14.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B.甲、乙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答案】D【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题图分析: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而左侧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a基因,右侧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a基因,可见,左侧次级精母细胞中a是A基因突变形成的。左侧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均正常,右侧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但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详解】A、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而左侧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a基因,右侧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a基因,可见,左侧次级精母细胞中a是A基因突变形成的,A错误;B、甲和乙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乙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一个多一条染色体,一个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15.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第一次分裂前期和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A【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在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B。16.下列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A.小麦根尖细胞 B.受精卵C.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答案】C【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详解】A、小麦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7.现有一果蝇的精原细胞,测得其染色体DNA有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a个。将该精原细胞所有染色体DNA用32P充分标记后,放入无放射性培养液中培养,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个细胞有16个DNA含32PB.若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到第二次分裂中期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3(m-a)个C.若该精原细胞产生8个子细胞,则分裂过程中细胞最多存在2个染色体组D.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都检测到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过程【答案】B【分析】现有一果蝇的精原细胞,测得其染色体DNA有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a个,则该DNA分子中T=A=a个,C=G=(2m-2a)÷2=(m-a)个。【详解】A、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一次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则子细胞中,每个细胞有4个DNA含32P,A错误;B、若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到第二次分裂中期,DNA共复制2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22-1)×(m-a)=3(m-a)个,B正确;C、若该精原细胞产生8个子细胞,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此时染色体组数是精原细胞的2倍,即4个染色体组,故若该精原细胞产生8个子细胞,则分裂过程中细胞最多存在4个染色体组,C错误;D、因为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都检测到32P,则进行的不一定是减数分裂过程,也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B。18.一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异常,且有如图所示的变化(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形成的异常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其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另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开。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图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细胞均为初级精母细胞B.图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且两者出现在同一时期C.细胞继续分裂下去,仅考虑上述基因,将得到四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D.细胞继续分裂下去,将可能出现基因型为RrH和rrh的精细胞【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图中左侧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所以是MI前期,右图细胞开始缢裂,但并未完成缢裂的过程,仍是一个细胞,处于MI后期,因此两个细胞都是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根据颜色和基因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左侧细胞中H-h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MI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R-r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细胞的任意时期,所以二者发生时间不一定相同,B错误;C、细胞继续分裂,只有一条染色体的细胞形成H和h精细胞,另外一个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但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Hh所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开,所以会形成RrH和rrh精细胞或者是Rrh和rrH精细胞,但是一个细胞只能存在-种情况,所以继续分裂可以得到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C正确;D、细胞继续分裂下去,将可能出现基因型为RrH和rrh的精细胞或者Rrh和rrH精细胞,D正确。故选B。19.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A.①为假说,②为推理,③为验证B.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推理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验证D.①为推理,②为假说,③为验证【答案】C【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和总结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详解】①白眼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是提出问题;②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作出假设;③让F1进行测交是验证过程。故选C。20.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摩尔根在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法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要相等⑤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囊性纤维病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⑤ D.②③⑤【答案】C【分析】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①错误;②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色觉正常(XAY),母亲患红绿色盲(XaXa),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AX-Y)患者,根据亲子代基因型可判断,该异常孩子的出现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XA和Y未分离所致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XAY)的精子参与受精导致的,②正确;③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过间期复制后基因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尽管可表示为AAaaBBbb,但仍然是二倍体细胞,③错误;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每只小桶中两种彩球数目要相等,但甲、乙两桶的彩球数不一定要相等,④错误;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⑤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下列关于摩尔根及其同事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摩尔根是在观察到“果蝇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有关”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B.“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假说内容C.与孟德尔不同的是摩尔根等人没有使用测交的方法验证实验D.该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答案】C【分析】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摩尔根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为什么“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的问题,A正确;B、摩尔根提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假说的内容,B正确;C、摩尔根和孟德尔都采用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C错误;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2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C.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D.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同时来自于母方【答案】C【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A错误;B、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错误;C、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C正确;D、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基因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D错误。故选C。2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D.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雄性全部是白眼【答案】B【解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具有该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点睛】24.摩尔根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雌雄交配,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数量之比为3:1,且白眼均为雄果蝇。若让F2果蝇自由交配,则F3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9:7 B.13:3 C.15:1 D.3:1【答案】B【分析】分析题文:(1)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假设果蝇眼色中红眼由B控制,b控制白眼,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的基因型为XBXb、XBY,F1雌雄交配,F2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XBXB∶XBXb∶XBY∶XbY=1∶1∶1∶1。【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XBXB∶XBXb∶XBY∶XbY=1∶1∶1∶1,则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3/4XB、1/4X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种类和比例是:1/4XB、1/4Xb、1/2Y。若F2雌雄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F3的基因型是:(1/4×3/4=3/16)XBXB、(1/4×3/4+1/4×1/4=4/16)XBXb、(3/4×1/2=6/16)XBY、(1/4×1/4=1/16)XbXb、(1/4×1/2=2/16)XbY,所以理论上F3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13∶3。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外耳道多毛症基因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则该基因最可能位于()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C.X、Y染色体上均有可能 D.Y染色体上【答案】D【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外耳道多毛症基因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可见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因此该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故选D。2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答案】B【分析】1、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短小,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长。2、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性染色体为X,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性染色体为X或Y。【详解】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果蝇,A错误;B、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B正确;C、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D、由于性染色体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分离,所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B。27.一正常男性与一红绿色盲女性婚配,生下一女孩,该女孩的基因型是()A.XbXb B.XBXb C.XBXB D.XBY【答案】B【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正常男性(XBY)与一红绿色盲女性(XbXb)婚配,生下一女孩,其基因型为XBXb。故选B。28.果蝇产生眼色素B和D的反应如表:酶X酶Y底物A→色素B底物C一→色素D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体)有B和D两种色素,眼为红褐色,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缺色素B和色素D的果蝇为白眼。研究发现,控制色素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将一白眼雌果蝇与一野生型雄果蝇杂交,有关子代果蝇体内酶存在的情况及性状表现描述正确的是()A.雌雄果蝇两种酶都没有,白眼 B.雌雄果蝇两种酶都有,红褐眼C.雌果蝇只有酶X,褐眼 D.雄果蝇只有酶Y,鲜红眼【答案】D【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控制色素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显性纯合)基因型为DDXBXB、DDXBY,表现为红褐眼,即同时存在B和D就表现为红褐眼;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即D_XbXb、D_XbY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即ddXBX-、ddXBY为褐眼;缺色素B和色素D的果蝇为白眼,即ddXbXb、ddXbY为白眼。现将一白眼雌果蝇(ddXbXb)与一野生型雄果蝇(DD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XBXb:DdXbY=1:1。其中,雌果蝇(DdXBXb)含有两种酶,红褐色;雄果蝇只含有酶Y,为鲜红眼。ABC错误,D正确。故选D。29.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基因R/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体色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蝇的灰身和黑身有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灰身:黑身=3:1,其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身,雄果蝇黑身:深黑身=1:1,说明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基因R、r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基因r。因此,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详解】现有的雌雄果蝇:亲本:BBXrY、bbXRXR;子一代:BbXRY、BbXRXr;子二代: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其中能使一次交配子代雌雄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有以下3种:bbXRXr与BbXrY、BbXRXr与bbXrY、BbXRXr与BbXrY,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一定患病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一定改变D.M表示伴X显性遗传父亲患病,N表示女儿不一定患病【答案】B【分析】1、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样条染色体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但是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母病父子病,男子母女正。【详解】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它们遵循基因分离规律,但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B、若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致病隐性基因一定传给儿子,则儿子一定患病,B正确;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D、若M表示伴X显性遗传父亲患病,致病显性基因一定传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31.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如B和b是等位基因,b和B1是等位基因,则B、b、B1互称为复等位基因)。某二倍植物的抗逆特性由4个复等位基因A、a1、a2、a3控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本质是,A、a1、a2、a3的根本来源是。(2)为探究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生物实验小组将两种纯合子a1a1、a2a2进行杂交实验,以判定a1、a2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实验原理:通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的类型,可以判定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步骤:①将两种纯合子a1a1、a2a2进行杂交得到F1。②再将F1自交得到F2。③统计F2的表现型的种类。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3)研究得知该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非蛋白质类物质有关,请据所学知识推测基因控制该植物抗逆性性状的方式是。(4)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已知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为伴X染色体的遗传病,请分析回答:①甲病的遗传方式是。II2的基因型是。②若II3和II4婚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女孩的几率是;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答案】(1)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2)若F2表现型有2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F2表现型有3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表意接近且清晰且可)(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表意接近且清晰即可)(4)伴X隐性遗传BBXaY或BbXaY03/8【分析】1、基因的本质: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控制生物性状。2、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2)一个基因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A基因可突变成a1基因,也可突变成a2基因。3、题干分析: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由于4个基因控制为同一性状,且互为等位基因,因此彼此之间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4、遗传图谱分析:II3患乙病,而其父亲正常,说明乙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那么甲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新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2)两种纯合子a1a1、a2a2进行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1a2,F1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有三种a1a1、a2a2、a1a2,若F2表现型有2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F2表现型有3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关系。(3)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物质有关,这些物质都不是蛋白质,故基因控制抗逆性状的原因是能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①分析系谱图,II3患乙病,而其父亲正常,说明乙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那么甲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的基因型为BBXaY或者BbXaY。②分析遗传病类型,可以推知I1的基因型为BbXAY,I2的基因型为BbXAXa,II3的基因型为bbXAXA或者bbXAXa,其中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为1/2,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为1/2,而II4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基因型为BBXAY的概率为1/3,基因型为BbXAY的概率为2/3,故女儿不可能同时患两种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4=1/8,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1/2=1/3,那么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8×(1-1/3)+(1-1/8)×1/3=3/8。32.已知某种动物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取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和黑身无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试验,F1雌、雄个体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①如果F1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符合定律;让F1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交配,在F2的所有灰身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②如果F1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偏多,重组类型偏少,则F1同时出现上述四种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果蝇。(2)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则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6灰身有眼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雌染色体(数目)变异13:53:1【分析】1、基因重组包括基因的作用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3、可以假设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看结果如何,再假设基因R/r不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看结果如何。【详解】(1)①由于选取了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雄果蝇和黑身无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雌果蝇进行杂交试验,F1代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1:1:1:1,说明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代中灰身有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之间相互交配,在F2代的所有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_B_和A_bb,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9+3)=1/6。②如果F1代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偏多,重组类型偏少,则F1代同时出现上述四种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灰身有眼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①据题意可知: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雌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②亲本应是rrr和RR,子一代中雌雄各有1/2Rr和1/2Rrr,对于雌性个体都是可育的,所产生的配子有4/12R、2/12Rr、5/12r、1/12rr,而在雄性个体中2/12Rr和1/12rr是不可育的,因此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是4/9R和5/9r,自由交配后卷尾是:5/12×5/9+1/12×5/9=5/18,因此正常尾:卷尾=13:5,说明是在10号染色体上。如果不是位于10号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应是雌性000rr,雄性是00RR,子一代中有雌雄各有1/200Rr和1/2000Rr,雌性产生的配子有3/8OR、3/8Or、1/8OOR、1/8OOr,在雄性个体中不正常的配子不可育,所以自由交配后卷尾是3/8×1/2+1/8×1/2=1/4,因此正常尾:卷尾=3:1,说明不在10号染色体上。33.野茉莉在自然条件下可呈现出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依次加深的花色。关于花色的遗传,存在两种推测。推测一:花的颜色可能由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用C1、C2、C3表示);推测二:花的颜色可能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作用相同,且作用效果可以累加(用A、a,B、b表示)。研究人员选择了一株开粉红花的植株与一株开白花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不止一种表现型。请分析下面的问题。(1)若推测一成立,则野茉莉的花色共有种基因型,三个基因之间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若推测二成立,则粉色野茉莉共有种基因型。(2)当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推测一成立;当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推测二成立。(3)若推测一成立,则让两株粉红花野茉莉杂交,子代的表现型除了全为粉色外,还可能是:。【答案】(1)6不完全显性3(2)粉色:白色=1:1粉红:浅红;白色=1:2:1(3)粉红:白色=3:1【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1)如果野茉莉花的颜色由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则野茉莉花色的基因型共有3种纯合体、3种杂合体,共6种基因型,6种基因型表现五种花色,因此三个基因之间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不完全显性。如果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作用相同,且作用效果可以累加,则白色无显性基因,浅红1个显性基因,粉红2个显性基因,粉色野茉莉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2)如果推测一成立,粉红花的植株与一株开白花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不止一种表型,相当于测交实验,后代表型比例是粉色:白色=1:1;如果推测二成立,粉色野茉莉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野茉莉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比例是粉红:浅红:白色=1:2:1。(3)推测一成立,假定C1决定深红色、C2决定粉红色、C3决定白色,且显隐关系为C1>C2>C3,让两株粉红花野茉莉杂交,即C2C2与C2C2、C2C2与C2C3、C2C3与C2C3杂交,如果是前两种情况,子代的表现型除了全为粉色,且C2对C3为完全显性;如果是C2C3与C2C3杂交,子代C2_:C3C3=3:1,即粉红:白色=3:1。34.果蝇为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依据所学的遗传变异的知识,结合所给出的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果蝇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其中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A和B都不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白眼,其余情况表现为朱砂眼。现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1/8.F1雄果蝇和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3)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对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定律中“”这一基本条件。【答案】(1)AaXbY和AaXBXb2/3(2)不可行D基因纯合致死,逐代随机交配,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3)4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基因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A和B都不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白眼,其余情况果蝇表现为朱砂眼”,即红眼的基因型有__XB_,白眼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Y,其余均为朱砂眼。【详解】(1)现将一只白眼雌果蝇(aaXbXb)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1/8,1/8=1/2×1/4,说明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F2中杂合雌果蝇所占比例为1/2×1/4(AaXbXb)+1×1/4(__XBXb)=6/16,F2红眼杂合雌果蝇占1×1/4(__XBXb)=4/16,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2/3。(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由于D基因纯合致死,在基因型为Dd个体随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 朱自清教育课件
-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科素养能力训练(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 11 A受迫振动 共振 基础版2025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第1册(21讲)
- 电商代运营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高效能复合外墙外保温材料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课件
- 现代生产运营管理
-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课件
- 【初中地理】海陆变迁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 《甲基化与肿瘤》PPT课件.ppt
- 中国电信渠道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 海水比重与盐度换算表
- 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作用探讨
- BIM等信息技术的使用
- 西方发愿文是一篇圆满的作品它包括了初中后三阶段最
- 檩条规格选用表
- 图形推理100道(附答案)
- 俄语视听说基础教程1
- 群青生产工艺过程
- 集团审计指令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