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_第1页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_第2页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_第3页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_第4页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前言(5')传统汽车的几大构成部分当代汽车技术重要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主体,而扩及到其它领域中的当代新型技术。本书重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位中电子技术控制的多个当代新型装置和设备。二、教学内容(75’绪论一、当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第一辆汽油四冲程汽车的诞生年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50年代,汽车上初次采用电子装置:收音机60年代,晶体管应用在汽车上并逐步集成化,同时,也有其它电子装置不停出现,但重要是替代机械部件的作用。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普及,微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成为解决汽车动力、油耗、排污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汽车电子控制最早从发动机(点火时刻)开始,从单一控制到多功效(排气再循环、空燃比、怠速等)控制,称发动机集中控制。进展到汽车上全方面应用,如制动防抱系统、自动变速系统、信息解决系统。在发达国家,汽车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二、现今汽车上采用的新技术1发动机部分最佳点火提前角(ESA):在不同转速、进气量下,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出最大功率或转矩,油耗和排放降到最低。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爆震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点火时刻精度比开环高,但排气净化稍差。最佳空燃比:电控燃油喷射的重要内容,在多个工况及有关因素的影响下,空燃比达最佳值,提高功率、减少油耗、减小排污。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由微机根据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修正燃油量。排气再循环(EGR):可由发动机工况,适时调节排气再循环的流量,减少排污。怠速控制(ISC):由水温及其它参数,如空调开关、动力转向开关等,使怠速处在最佳。其它:电动燃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电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自我诊疗。2底盘部分制动防抱系统(ABS):避免制动时和转弯时产生侧滑,提高制动效能,确保行车安全,国外作为原则装备采用。电控自动变速器:由节气门开度和车速条件,按换档特性,精确控制变速比,提高传动效率,减少油耗,改善换档舒适性。电控动力转向:有电控前轮、后轮、四轮转向系统。电控前轮较普及,控制转向力,使停驶或低速时转向轻便,高速时确保安全。小轿车重要是四轮转向,转向上轻微操作及缓慢转向时,或变化行驶路线而又高速时,后轮与方向盘转动方向基本一至,从而行车摆动小,稳定性好。在车轮出入车库,左右转弯行驶及大转弯或U型调头时,后轮与方向盘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有较小的转弯半径。电子控制在这里多是由驾驶工况,调节后轮转向角的大小。电控悬挂:由不同路面和驾驶工况,控制车辆高度,调节悬挂的阻尼特性及弹性刚度,改善行驶稳定性、操纵性和舒适性。巡航控制系统(CCS):恒速行驶,高速路时,打开该开关,其装置可由行车阻力自动增减节气门开度,车速保持一定。3行驶安全方面安全气囊系统(SRS):被动的安全装置。撞车时,电控元件用电流引爆气囊中的氮化合物,快速燃烧产生氮气,瞬间充满气囊,全部动作在秒内完毕,形成一缓冲软垫,须与安全带配合。防撞系统:有多个形式,两车距离不大于某一距离时,自动报警,继续行驶,在即将相撞瞬间,自动将车停止;有的在倒车时,显示车后障碍物的距离。驱动防滑系统:在制动防抱的基础上开发的,两系统有共同的组件。在驱动轮上的传感器感受到驱动轮打滑时,控制元件通过制动或油门降速,实质相称一速度调节器。可在起步和弯道中速度急变时,改善附着力,在雪地或湿滑路面上,较能发挥作用。安全带控制:撞车时,可瞬间束紧安全带。前照灯控制:可在前照灯照明范畴内,随方向盘的转动而转动,能在会车时自动启闭和防眩。其它:自动车窗装置、车门自动闭锁装置、防盗装置、车钥忘拔报警装置、语音开门装置等。3信息方面信息显示与报警:可显示水温、油压、车速、转速、车外温度等。而对于燃油温度、水温、油压、充电、尾灯、前照灯、排气温度、制动液量、手制动、车门未关等,可由声光报警。车用导航:在都市或公路网范畴内,定向选最佳行驶路线,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地图,表达汽车行驶中的位置,达成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4舒适性方面全自动空调:由车内外多个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大气温度、日照温度、蒸发器温度、发动机水温)的信号,由微机进行平衡温度演算对进气转换电扇、送气转换电扇、混合风门、水阀、加热继电器、压缩机、鼓风机等进行控制。自动座椅:使座椅适应乘客不同体型。音响、音像:三、课堂小结(5’汽车新技术的发展现今汽车上普通采用的新技术四、课后作业(5’现今汽车上普通采用的新技术。一、复习提问(5’1传统汽油发动机混合气的形成装置是什么2化油器如何形成混合气二、教学内容(75’汽油发动机的有关知识(空燃比、排污)发动机电子控制重要控制空燃比、点火时刻等,使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等达成最优。一、空燃比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1.空燃比R2.影响R=12-13,功率空燃比;R=16,经济空燃比。二、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规定1.稳定工况规定的混合气(怠速、小负荷、中负荷、大负荷)2.过渡工况规定的混合气(冷起动、暖车、加速)冷起动:燃油蒸发很小,R=2:1。暖车:浓混合气,并逐步减小至稳定工况。急加速:节气门突开大,进气管压力增加,因燃料流动惯性和压力增大后燃料蒸发减少,出现瞬间过稀,车速下降甚至熄火。应增加燃料。急减速:节气门突关,因惯性,发动机转速仍很高,进气管真空度急升,管内压力下降,使附在管壁的燃油加速汽化,在空气量局限性时进入气缸而过浓。应减少燃料供应。三、汽油发动机排放的有害气体四、影响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因素1.空燃比对CO的影响:R<时,排出的CO随R的增加而急升;R=16附近,趁于稳定且数值很低。即用稀混合气可减小CO的排放,事实上,CO的排放基本决定于R。其它的影响因素都很小。对HC的影响:R<17时,随R的增大,HC下降。但过于稀时,火焰不能传输。对NO的影响:R=时的稍稀混合气时,排出的NO浓度最高。2点火时刻推迟点火:燃烧室内燃烧时间缩短,由于后燃,排气温度升高,排出的HC和CO减少。但牺牲了燃料经济性。提早点火:燃烧温度升高,NO增加。点火时刻对CO的影响不大。五、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内容空燃比和点火时刻的影响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气净化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精确地控制空燃比和点火时刻是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的重要内容。1.重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避免。2.辅助控制怠速、废气再循环、发电机、变速、燃油泵、加速踏板、巡航、极限转速、发动机闭缸、自诊疗等。三、课堂小结(5’1.空燃比对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内容四、课后作业(5’1.空燃比对排放的影响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内容一、复习提问(5’1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内容2化油器对汽车的不好影响是什么二、教学内容(75’第一章汽油机燃油喷射装置§1-1概述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混合气配制:直接或间接检测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以按设定的空燃比供应相适应的汽油量的过程。办法:化油器式和汽油喷射式。电控汽油喷射式:以电控单元(ECU)为控制中心,由不同部位传感器测出的发动机多个工作参数和车辆运行状况,按照生产厂在电控单元中设定的控制程序,拟定最佳喷油量。喷油量由喷射时间来控制。喷射时间由电控单元通过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的信号来计算进气量,根据进气量和转速计算基本喷油持续时间,然后进行温度、海拔高度、节气门开度等多个工作参数来修正,通过控制喷油器,精确地控制喷油量。一、汽油机燃油喷射装置的发展与应用从研制到应用约四个阶段,机械控制燃油喷射、真空管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晶体管分立元件控制燃油喷射和微机控制燃油喷射。1.机械控制燃油喷射系统1930年针对航空发动机因浮子式化油器冰点过低而研制燃油喷射。因成本高,当时只用在赛车上。1957年,飞驰公司在四冲程发动机上首先采用机械燃油喷射装置;1958年飞驰200SE型汽车上采用分组喷射方式。并确立了当代汽车燃油喷射技术的应用基础。2.真空管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1957年BENDIX公司研制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并向世界公布。机械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要在原发动机上加装喷油泵,需对发动机进行改造,虽有效提高了功率和扭力,但对空燃比的控制较低。1957年前,晶体管刚发明很快,在车上应用的可靠性较低,当时只能用真空管,也只能在赛车上使用。3.晶体管分立元件控制燃油喷射系统1950年后汽车排污开始引发人们关注,美加州政府根据1957年和1960年有关汽车排污的调查报告后制订了世界上第一种排放法规,并于1965年7月开始施行,各厂均谋求解决排污对策,而当时的二次燃烧,废气再循环都难达成原则,不得不重视电子燃油喷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962年,晶体管从锗管向硅管发展,价格和可靠性也适宜应用于汽车上,1962年德国波许(BOSCH)着手开发晶体管分立元件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并于1967年推出D型电子燃油喷射装置。其良好的空燃比控制极大地减少排污并达成实用化,随即又制成L型并取代D型。4.微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70年代,电子技术由晶体管向集成电路发展,并迎来微机时代。197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公布运用微机进行汽车电子燃油控制技术的成果,并推出体积小、控制精度高、质量可靠的产品。从此,开创了微机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二、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EFI系统可根据燃油喷射位置和空气流量测量方式进行分类。缸内喷射(现在已经不用)喷射位置不同进气管喷射单点喷射多点喷射空气流量计(L型)空气流量测量方式不同进气压力传感器(D型)空气流量测量方式直接检测(质量流量方式):根据进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计算出每个工作循环中吸入气缸的空气量。间接检测:有两种。速度密方式:根据进气道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推算吸入的空气量。节流速度方式:根据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推算空气量。三、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1.良好的使用性能:冷起动性能、加速性能、动力性能、工作稳定性能2.良好的燃料经济性能3.环保性能充足改善四、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构成:按控制原理可分为电控单元、传感器、执行器。按部件功效可分为燃油供应系统、空气供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根据下面流程图进行介绍三、课堂小结(5’燃油喷射系统与化油器的区别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电控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四、课后作业(5’EFI系统的构成EFI系统的工作原理一、复习提问(5’1柴油发动机的喷油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传统汽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有哪些构成二、教学内容(75’§1-2燃油供应系统一、燃油供应系统的作用向发动机及时供应多个工况下所需的燃油量三、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喷油器——进气歧管油箱——油泵——滤清器——缓冲器调压器——油箱汽油经电动汽油泵从油箱泵出并加压,在汽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下,使油压与进气歧管内气压值保持恒定,然后由输油管配送给各个喷油器和冷启动喷油器。二、燃油供应系统的构成汽油箱、汽油滤清器、电动燃油泵、压力调节器、缓冲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1.汽油箱作用:储存汽油。2.电动汽油泵作用:电动汽油泵的功用是向燃油供应系统提供所需的含有一定压力的汽油。构造与原理:由小型直流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油泵,普通电动机与油泵连为一体,密封在同一壳体内。电动汽油泵大多安装在汽油箱内,其安装简朴,不易产愤怒阻及漏油。类型:滚柱式和叶轮式。3.汽油滤清器作用:滤去汽油中的杂质,避免污物阻塞喷油器针阀等密封机件。安装在电动汽油泵之后的输油管路中。可去直径不不大于0.01mm的杂质。普通为纸质滤芯串联一种纤维过滤网制成,4万m更换一次。4.汽油压力缓冲器作用:减少汽油管路中的压力波动,并克制喷油器或汽油压力调节器在启动与关闭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脉冲和脉冲噪声。5.汽油压力调节器作用:根据进气岐管压力的变化来调节进入喷油器的汽油压力,使两者保持恒定的压力差(约250-300。针阀式:不易堵塞。孔式(1-2孔):雾化较好,球阀较轻,且有较高的燃油密封能力。7.冷起动喷油器作用:为提高严寒时发动机起动性能而设立的一种燃油喷射装置。工作:冷起动时,电磁线圈通电,由热敏控制开关限制最长喷油时间。双金属片受热一定时,触点断开。200C下列时,最大持续时间为。随温度上升,持续时间减小,达350C现在,某些发动机简化控制系统,取消该装置,由电控单元根据温度和起动信号来加大喷油脉冲宽度。三、课堂小结(5’燃油供应系统的构成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四、课后作业(5’燃油供应系统中汽油的流向是如何的一、复习提问(5’传统汽油发动机的空气供应系统是由哪些构成的二、教学内容(75’§1-3空气供应系统一、空气供应系统的作用测量和控制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所需的空气量二、空气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歧管——气缸三、空气供应系统的构成构成: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怠速空气阀、进气岐管1.空气滤清器作用:避免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随空气被吸入气缸,同时还能够避免发动机回火时火焰传到外面。工作原理:同普通空气滤清器相似。2.空气流量计作用:用于直接测量发动机运转时吸入的空气流量。常见型式:翼板式、量芯式、热丝式3.进气压力传感器作用:采用速度密度方式间接地测量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常见型式:膜盒式、应变典礼、电容膜盒式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作用:用于检测节气门开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电控单元,作为电控单元鉴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根据。构造与原理:有几个型式(开关式、滑动电阻式、综合式)运用书上内容和图例介绍以上几个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怠速空气阀作用:在低温起动时增加发动机冷态时的进气量以提高怠速转速,缩短预热过程,提高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常见的有双金属片式和石蜡式等几个。6.怠速电控阀作用:通过调节旁通气道的进气量使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以最佳的怠速运转。取代了怠速空气阀,而使工作更精确。常见的有步进电机式和脉冲电磁阀式等几个。三、课堂小结(5’空气供应系统的构成空气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空气的流向四、课后作业(5’与传统发动机的空气供应系统相比,电子燃油喷射装置的空气供应系统与之有什么区别预习具体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复习提问(5’1电子燃油喷射装置的空气供应系统存在哪些优点2计量空气的量的多少有什么意义二、教学内容(75§1-3空气供应系统(续)空气量测量方式有两种:一是质量流量方式,二是速度密度方式质量流量方式重要有翼板式、量芯式、卡门涡流式、热丝式等速度密度方式是运用进气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空气量。四、空气流量计(L型)1975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开始采用,靠空气流量计向电脑提供空气流量信号(空气流量计可直接产生压降信号,不需换算),同时由车速传感器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电脑整顿、计算后向喷油器提供可变脉冲时间,控制喷油量。1.翼片式空气流量计构成:翼片部分、电位计部分、接线插头。工作:空气通过主通道时,翼片受吸入空气和回位弹簧的控制偏转至某平衡位置,电位计中的滑臂与翼片同轴偏转,使输出电压随之变化。并以信号输入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再由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即可测验出实际的进气流量。缓冲室可在吸入空气量急剧变化和气流脉动时,减小翼片的脉动。旁通气道上CO调节螺钉,可调节怠速混合气浓度。空气流量计上尚有电动汽油泵开关,翼片偏转时,触点闭合接通。2.量芯式空气流量计工作:吸入的空气推动量芯沿气道移动,通过其移动量来测出空气量的大小。特点:量芯呈子弹形,进气阻力小,计量精度高。3.热丝式空气流量计构成:铂丝(热线)、温补电阻(冷热)、线路板、壳体。形式:主流测量式、旁通测量式。构造:热丝在取样管内的支承环内,阻值随温度变化,是惠斯顿电路的一种臂RH,支承环前塑料套内有一白金薄膜电阻器,称温补电阻,是惠斯顿电路的另一臂RK,另有两个电阻RA和RB。工作:运用空气与热丝间的热传递进行空气质量流量测量。将热丝与吸入空气温度差保持在10004.热膜式空气流量计将发热体由热丝改为热膜,热膜由发热金属铂固在薄的树脂膜上构成,使发热体不直接承受空气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力。提高可靠性。五、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D型)1974年,德国博世与大众联合推出,靠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提供进气压力信号,靠霍尔传感器提供转速信号给ECU。该方式改善后,奥迪、飞驰、沃尔沃、大众、宝马等采用。1.膜合式进气压力传感器构成:膜合、铁芯、感应线圈、电子电路。构造:膜合内抽成真空,外通进气歧管,膜合的膨胀与收缩使感应线圈的铁芯移动,感应线圈有两个绕组,一接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在线圈中产生磁场,另一为感应绕组,产生信号电压。工作:当进气管压力变化时,膜合带铁芯移动,感应线圈产生的信号电压随之变化,该信号经整形、放大送至电控单元。2.应变典礼进气压力传感器构造:硅膜片的外围厚中间薄。一侧是真空室,另一侧导入进气管压力。四周有四个传感电阻,以惠斯顿电桥方式连接。工作:进气管内压力变化时,膜片随之变形,传感电阻的阻值也变化,运用惠斯顿电桥将变形变成电信号。进气管内绝对压力越高,膜片变形越大,3.电容膜合式进气压力传感器构成:二片用绝缘垫圈隔开的氧化铝片。构造:构成电容的铝片内表面贴有极薄的硅片,分别用引线引出,内为真空。工作:运用电容依膜片上下的压力差而变化的性质,获得与压力成比例的电容值信号。进气歧管压力变化时,铝片变形,电容量变化。三、课堂小结(5’D型与L型空气流量计的区别。四、课后作业(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一、复习提问(5’1传统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装置有哪些2电子燃油喷射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二、教学内容(75’§1-4电子控制系统一、电子控制系统的构成要建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必须含有对的反映发动机状态的多个传感器,由传感器输入信号计算发动机最佳控制成果的微机控制装置,即ECU,以及直接操纵发动机的执行机构。构成: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执行器二、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将各传感器的工作状况转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到电控单元,经实时解决和计算后,由执行器执行对应的指令,并有自诊疗功效。三、电控单元电控单元(ECU)的基本构造重要是微型计算机,它是由中央解决器(C3000C5’5’5’75’3005.全电子点火控制与普通桑塔纳相比,桑塔纳无单独的点火模块,其点火模块集成在ECU中。ECU由发动机转速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进气压力信号,从其ROM中查取对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再由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进行修正,以确保任何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分电器内的霍尔传感器输出曲轴转角信号给ECU,用来拟定相对于每缸上止点的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ECU由曲轴转角信号产生点火定时信号给其内部的点火模块。当点火定时信号电压变低时,点火线圈的初级线路被截断,次级产生高压;同时,点火模块也产生反电势触发信号(确认点火),以给电控单元提供喷油信号。缸体中部有爆震传感器,其敏感元件为压电晶体。发动机振动时,压电晶体两侧产生电压信号,ECU由此判断有否爆震。6.自诊疗功效被检测的传感器或执行器发生故障,则故障以代码形式存储在ECU中,必要时可通过专用仪器读出。三、课堂小结(5’桑塔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形式桑塔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构成四、课后作业(5’桑塔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构成一、复习提问(5’1桑塔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构成2桑塔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简朴工作过程二、教学内容(75§1-6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故障诊疗常见办法:专用仪器测量;自诊疗;人工经验。一、自诊疗系统概述1.发展及应用当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发生故障时,判断越来越难。自诊疗应运而生。70年代末,出现专用检测仪,但对操作人员技术规定高;80年代初,出现随车诊疗系统,但要车辆以一定调试规范运行。精确率较差;90年代初美、日某些厂家研制多功效车外诊疗仪;但不能通用,1994年美汽车工程师协会提出第二代随车自诊系统OBD-11的原则规范,用一台仪器可对多个车辆进行检测。2.自诊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正常运行时,ECU输入、输出信号的电压值都有一定的变化范畴。当某一信号的电压值超出了这一范畴,并这一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ECU便判断为这一部分出现故障。ECU把这一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存入RAM,同时点亮故障检查灯。此时,该信号不能作为控制参数使用,ECU即从ROM中调出某一固定值,作为应急参数,使发动机维持运转。(1)传感器故障诊疗与解决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超出规定范畴,即鉴定为故障。如水温传感器设定工作范畴在-300C—1200C,输出电压值在—内变化。当ECU检测到的信号超出范畴并持续一段时间,则判断其有故障,此(2)执行器故障诊疗与解决需增加专用电路来监测执行器的工作信息。如点火器控制,点火器每一次点火,点火器内的点火确认电路将点火执行的状况以电信号形式反馈给ECU,若收不到反馈信号,则认为点火器已不能正常工作。ECU采用方法,停止喷油。(3)电控单元的故障诊疗与解决微机工作与否正常由监视回路的电路进行监视。监视电路中安有独立于微机系统外的计数器。微机正常运行时,由微机的运行程序对计数器定时进行清零解决,当微机不正常运行时,微机即不能对这个计数器进行定时清零,致使发生溢出现象。监视计数器溢出时输出的电平由低变高。即判断为故障,此时,该高电平将直接触发备用回路。备用回路只按照起动信号和怠速触点闭合状态,以恒定的喷油持续时间和点火提前角对喷油器和点火器进行控制。二、自诊疗系统故障代码的读取1.运用随车自诊系统第一代自诊系统OBD-1故障代码的读取(1)运用仪表板上故障警告灯的闪烁规律读取(皇冠轿车2JZ-GE发动机为例)蓄电池电压高于11V;节气门全关;(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内的怠速开关闭合);变速器空档;自动变速器10Km/h5’55’5’5’75’-4mm5’5’5’5’5’5’75’5’5’5’5’5’75’-800C-1mm5’5’5’75’5’5’5’75’5’5’5’75’1mm5二、安全气囊重要零部件的构造与工作原理1.碰撞传感器作用:碰撞时检测碰撞强度,并将信号送电控单元。位置:左、右翼子板或保险杠内,侧向在车门或门柱上。分类:粘性阻尼式:由永磁铁、滚筒、球体和触点构成。正常时,永磁铁将球体吸在滚筒内,碰撞达一定强度时,球体克服吸力和球体与滚筒间空气粘性阻力移至外端,触点闭合,输出信号。惯性机械开关式:由壳体、偏心转子、偏心重块、固定触点、旋转触点、盘状弹簧构成。正常时,偏心转子和偏心重块在盘状弹簧作用下顶靠在与外壳相连的止动块上,达设定碰撞强度时,偏心重块在惯性力下带偏心转子克服弹簧力使旋转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产生信号。电子式:由重锤、阻尼片、安装座构成。碰撞时信号经数模转换、高通滤波和放大,送入电控单元。2.气囊组件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两者作为一整体更换。气体发生器按气体产生的办法分高压贮气式和燃烧式。高压贮气式:将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压缩在压力容器内,用电气雷管破坏容器使气体充入气囊。燃烧式:由外壳、滤网、点火器、燃烧剂、气体发生剂构成,点火器通电后点燃燃烧剂,火焰传到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经滤网和冷却后从气体发生器喷口进入气囊。气囊由高强度尼龙布制成表面涂有氯丁橡胶作为敷层,背侧有泄气孔,驾驶员侧容积为60-90L,前乘员侧为150-300L。3.电控单元接受信号,判断并控制气体发生器点火电路的通断。自诊。4.故障批示灯在仪表板上,标有SRS或SIR。打开点火开关,灯亮6S后熄灭,为正常。不亮或行驶中闪烁,为有故障,在诊疗时,可闪烁出故障码。二、安全气囊的使用1.只能用一次,发生事故后要全部更换。2.维修时,应拆下蓄电池搭铁线90S以上,以防备用电源使其误爆。3.传感器、电控单元、气囊组件、转向盘衬垫等均不可修理,出现故障应换新件。4.应用高阻抗(10K欧)万用表,不允许测量点火器的电阻。5.车辆上焊接时,先脱开气囊组件连接器才干进行。三、课堂小结51什么是安全气囊由什么构成2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四、课后作业(5’试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一、复习提问(5’1试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2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二、讲授内容7§4-2中央门锁和防盗装置一、中央门锁作用:集中控制汽车门锁,全部车门门锁均可由驾驶员铡车门钥匙和锁钮同时关闭和启动。除中央控制装置外,乘客仍可运用各自车门的锁钮控制门锁的开闭。构成:门锁执行器(有电磁式的门锁执行器和电机式门锁执行器)、门锁控制继电器、连接导线、连杆操纵机构等。工作:电磁式由启动线圈、关闭线圈、活动铁芯和连接杆构成。两线圈为关联线圈,其电流的通断受中央门锁继电器的控制。当启动线圈通电时,活动铁芯外移,带动连接杆打开门锁;当关闭线圈通电时,活动铁芯内移,带动连接杆关闭门锁。电机式由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齿轮齿条副构成,电机正反两个方向旋转,由输入电流方向控制。电机轴端有驱动小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齿条直线移动,使门锁产生开闭动作。门锁继电器控制电磁式执行器的电流通断或电机式的电流方向。二、防盗装置作用:在停止锁定后,如有人不用钥开车门、发动机罩、行李仓盖或蓄电池补拆开又装上等,能使喇叭响、前灯和尾灯闪烁发出示警信号。同时切断起动电路。工作:门锁开关、行李仓盖开关、发动机罩开关向电控单元输入闭锁信号,振动传感器向电控单元输入振动信号,蓄电池向是电控单元输入电压信号。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电控单元向防盗喇叭、尾灯、信号灯以及起动机发出批示,用声、光示、并切断起动电路。防盗装置的设定:关闭点火开关并抽出钥匙,关闭全部车门、行李仓盖及发动机罩,用钥匙或遥控器锁上全部车门。防盗装置的解除:用钥匙打开任意一道前门,或用遥控器打开全部车门。三、课堂小结51电磁式和电机门锁执行器的工作。2防盗装置的工作。四、课后作业(5’1.中央门锁的作用和构成2.防盗装置的使用一、复习提问(5’1中央门锁的作用和构成2防盗装置的使用二、讲授内容7§4-3电子调节悬架一、作用与构成概述:悬架用于车身和车轮间传力、缓冲和减振。传统的悬架各元件特性不可调节,称被动式悬架。作用:能由行驶条件,自动对弹性元件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及车身高度和姿势进行调节,使汽车的有关性能始终处在最佳状态。称主动式悬架—采用电子控制方式,弹性元件选用空气弹簧或油气弹簧。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执行元件。二、电子调节器重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电子调节悬架传感器重要有车高传感器、转向传感器、主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车高传感器(每个悬架上1个)作用:检测汽车高度和因道路不平引发的悬架移位。构成:四对遮光器和圆盘。遮光器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构成。构造:开有槽的圆盘在遮光器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间,其转轴通过连杆与悬架的摆臂相连。工作:车身高度变化时,连杆随摆臂上下摆动,从而带动转轴和圆盘转动,槽口或圆盘部分会通过两二极管间,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到光敏二极管时,产生“通”的信号;否则为“断”的信号;随车身高度不停变化。遮光罩输出通/断脉冲信号检测车身高度,并换成串行数据送电子调节装置的电控单元。转向传感器作用:检测转弯方向和转向角度。构成:外壳、两对遮光器、沿圆周方向开有等距离槽的圆盘。工作:与车高传感器相似,圆盘随转向转动时,两对遮光器的输出端输出通/断的信号检测出转向轴的速度;同时两对遮光器的通/断变换相位错开900,判断哪个遮光器首先转为通状态,即可检测出转动方向。2.悬架控制执行器作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力和弹簧的刚度。位置:空气弹簧与减振器的上方。构成:驱动电机、传动齿轮、小齿轮、两根输出轴。构造:两输出轴分别驱动减振器回转阀控制杆和空气弹簧空气阀控制杆。各减振器内设有回转阀,回转阀在控制杆的带动下旋转。工作:当回转阀转角发生变化时,减振器的阻尼力随之发生变化,空气弹簧的空气阀在控制杆的驱动下打开或关闭空气弹簧气室与高度控制阀的通道,使压缩空气进入或排出,从而变化空气弹簧的刚度及车身高度。3.高度控制阀和排气阀作用:调节车身高度和空气弹簧的刚度。构成:电磁线圈、柱塞、活动铁芯。区别:安装位置不同。高度控制阀有四个,安在空气管和空气弹簧气室之间;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排气阀只有一种,安在空气管与大气之间,控制压缩空气与大气的通/断。4.电子调节悬架的气源装置构成:直流电动机、单缸空气压缩机、干燥器和排气阀。工作:直流电动机由电子悬架的电控单元控制,驱动空气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进入空气管路前经干燥器除去水分,排气阀将空气弹簧中压缩空气排至大气中,排气时也经干燥器,以保持化学干燥剂的干燥。三、电子调节悬架的工作(丰田车系)四个车身高度传感器输入车身高度信号,转高传感器输入转向角度和转向速度信号,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向电子悬架电控单元提供节气门位置信号。电子控制悬架的电控单元综合以上信号,对车身高度、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力进行综合控制,各自有“低”、“正常”、“高”三种工作状态。具体状态由电控单元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和驾驶员通过控制开关选定的控制状态来拟定。1.车身高度控制自动高度控制:良好路面上,驾驶员操纵高度控制开关选择为“高”或“正常”后,不管承重如何变化,汽车保持所选的高度。高车速控制:车速高于控制车速后,汽车高度会自动减少一级。点火开关关闭控制:当汽车停车,点火开关断开后,由于承重变化面使汽车高度高于目的高度时,能使汽车高度降至目的高度。2.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控制防侧倾控制:急转弯时,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为“高”状态,有效克制侧倾使汽车的姿势变化降至最小,改善操纵性。防“点头”控制:急制动时,调节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为“高”状态,克制“点头”,使汽车的姿势变化降至最小。防“后仰”控制:高速时,不管驾驶员选择何种控制状态,电子调节悬架自动使弹簧刚度为“高”状态,减振器阻尼力为“正常”状态,改善高速时稳定性和操纵性。不平路面,颠动、跳振控制:不平路面时,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为“正常”或“高”状态,克制路面不平造成的颠动和跳振,提高乘坐舒适性。三、课堂小结51电子调节悬架与传统悬架的不同。2电子悬架的工作。四、课后作业(5’1.如何进行车身高度控制2.如何进行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的控制一、复习提问(5’1电子调节悬架与传统悬架的不同2如何进行车身高度控制二、讲授内容7§4-4汽车巡航控制装置(CCS)一、巡航控制装置的作用与构成作用:使汽车在发动机有利转速范畴内,保持车速恒定的自动行驶。构成:指令开关、车速传感器、电控单元、节气门执行器。工作:电控单元接受两个信号,一种来自指令开关的指令速度信号,另一种来自车速传感器伯实际车速信号,电控单元检测两个输入信号之间误差后产生一种控制信号到节气门执行器,节气门执行器调节节气门开度以修正电控单元所检测的误差值,从而保持车速恒定。二、电子巡航控制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指令开关:普通为杆式开关,安在转高柱上,有4档开关位置,端部有按钮,是巡航控制装置的总开关(CRUISRON-OFF),按下后,批示灯亮,表达进入运行,再按一下,按钮弹起,装置处在关闭。向下板动开关手柄为巡航速度的设定开关(SET-COAST),向上推动开关手柄是取消开关(CANC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