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云南土司制度
(一)土官及其他土官老板制度在云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是云南土司制度施行的重要时期,明、清王朝究竟在云南设置有多少土司,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近年来,笔者将明、清两代记载有云南土司的所有史籍搜寻殆遍,翻阅了云南五十年代的大量民族调查资料并实际作了一些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出来的明清云南土司数字是五百八十七。兹分述如下。按职衔品级②是——正二品土官一家:土都指挥使一;正三品至从三品土官一十六家:土都指挥佥事一,土宣慰使一十四,土都司一;正四品至从四品土官二十九家:土知府二十二,土宣抚使七;正五品至从五品土官八十一家:土知州二十九,土宣抚司同知二,土府同知五,土守备九,土千户一十四,土副千户一十一,土宣抚副使三,土安抚使八;正六品至从六品土官一百二十六家:土长官三十六,土百户六、土百夫长三十七,土州同七,土千总四十;正七品至从七品土官九十七家:土知县五,土把总七十二,土副长官一十四,土州判六;正八品至从八品土官一十三家:土县丞九,土府经历三,土宣抚司经历一;正九品至从九品土官一百一十家:土县主簿五,土宣抚司知事一,土府知事三,土府照磨三,土巡检九十五,土外委三。职、品不详及未入流(无品级)土官九十四家:土驿丞二十五,土典史一,土盐课司副使一,土盐井司副使二,土总管一,土寨长一十七,土舍一十九,土目九,土营长三,土通事一,土把事七,土通把二,土巡捕四,土巡缉一,土火头一;名称不详土官二十。按设置地区③是——云南府设土官一十二家:土都指挥佥事一,土知州一,土知县一,土县丞一,土巡检七,土驿丞一;大理府设土官四十家:土知州二,土正千夫长二,土副千夫长一,土千总五,土把总一,土副长官一,土县丞一,土府经历一,土主簿一,土巡检一十九,土盐井司副使二,土典史一,土驿丞三;临安府设土官四十三家:土守备一,土知州三,土知县二,土把总一,土州判一,土正长官一,土副长官七,土县丞一,土主簿一,土巡检五,土外委一,土寨长一十七,土楚雄府设土官三十家:土知府二,土府同知二,土州同知二,土州判官二,土县丞一,土主簿三,土府照磨一,土巡检八,土驿丞一,土通事一,土把事五,土通把二;澂江府设土官六家:安插土知府一,土知州一,土州判官一,土巡检三;广南府设土官三家:土府同知一,土知州一,土驿丞一;顺宁府设土官二十一家:土知府一,土宣抚使二,土知州一,土千户二,土长官一,土巡检七,土驿丞六,土总管一;(附)镇边厅设土官二十一家:土都司一,土守备四,土千总四,土把总五,土外委二,土目五;曲靖府设土官二十家:土知府一,土宣抚使一,土知州七,土千夫长一,土知县一,土县丞二,土府知事一,土巡检三,土驿丞一,土把事二;丽江府设土官九十五家:土知府三,土府同知一,土守备三,土知州三,土千户一,土千夫长二,土千总一十,土把总三十八,土百夫长二十,土州同二,土州判一,土府经历一,土府知事一,土府照磨一,土巡检四,土盐课司副使一,土驿丞二,土舍一;普洱府设土官三十八家:土宣慰使二,土知州一,土千总六,土把总一十八,土目二,名称不详九;永昌府设土官一百四十三家:土都指挥使一,土宣慰使一十二,土宣抚使四,土知府三,土宣抚同知二,土知州四,土宣抚副使三,土府同知一,土副千户一十,土安抚使八,土长官二十三,土千总三,土百户六,土百夫长一十六,土把总五,土县丞一,土宣抚司经历一,土宣抚司知事一,土巡检一十七,土驿丞七,土目二,土火头一,土巡捕一,职衔不明一十一;开化府设土官一十五家:土长官一,土副长官四,土府经历一,土舍九;东川府设土官三家:土知府一,土千户二;昭通府设土官三家:土知府二,土千户一;镇雄直隶州设土官五家:土知府一,土长官四;景东直隶厅设土官六家:土知府一,土府知事一,土巡检二,土驿丞二;蒙化直隶厅设土官八家:土知府一,土千夫长二,土县丞一,土巡检三,土驿丞一;永北直隶厅设土官一十三家:土知府一,土知州二,土长官四,土百夫长一,土千总一,土州同二,土州判一,土巡检一;广西直隶州设土官一十四家:土知府一,土知州二,土州同一,土照磨一,土舍五,土营长三,土巡缉一;武定直隶州设土官一十二家:土知府一,土知州一,土知县一,土巡检六,土舍二,土巡捕一;元江直隶州设土官二十八家:土知府一,土守备一,土千户一,土千总一十一,土把总四,土副长官二,土县丞一,土巡检六,土巡捕一;镇沅直隶厅设土官三家:土知府一,土长官二;黑盐井设土官五家:土巡检四,土巡捕一。有女土官六十二员。(二)土司制度的形成云南土司制度的起源,有人说起源于汉代,有人说起源于元代。云南土司制度形成的时间,有人说形成于元代,有人说形成于明代。我认为:云南土司制度是开始于元代,完备于明代。总观封建王朝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自汉迄宋是施行的羁縻统治;元、明、清王朝是实行的土司制度。西汉中叶,在滇池地区居住着“滇”、“劳浸”和“靡莫”族群,以“滇”为最大,自称“滇王”。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王朝发巴蜀兵数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迫使“滇王降汉”,“请置吏入朝”。随后,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并赐“滇王”王印,令其仍为“长帅”,这是封建王朝对云南施行羁縻统治的开始。后三国时,诸葛亮任用“平南中功居多”的原俞元大姓李恢为建宁郡太守,用所谓“执忠绝域”的原永昌大姓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唐代,唐玄宗封南诏王皮罗阁为台登郡王,赐名归义,任命他的儿子阁罗凤为阳瓜州剌史;宋代,天庆七年(1117年),宋王朝封“大理”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大理王”等,这些是自汉以降封建王朝继续对云南施行的羁縻统治。这种“羁縻”统治的特点是:封建王朝只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首领们表示“归附”,王朝就给予一个封号,并不过问其内部事务。故《后汉书·南蛮传》说:“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这和元代以后开始施行的土司制度是不相同的。元、明、清封建王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实行的土司制度。这种土司制度是开始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有人说云南土司制度是开始并形成于元代,说元王朝在云南设置有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各司,并任命了不少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官,这种说法是依据不足的。首先,元王朝虽在云南设置了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各司,但元王朝设置的这些职司并不只是云南民族地区,而是全国各地。仅长官司才是专设在民族地区统治少数民族。因此,元王朝设置的这些机构,只能说是具有了某些土司制度的因素。到明代,宣慰、宣抚、安抚和长官等司,完全成为专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机构,这些职官职称,也成为只用于少数民族首领的一套职官职称,这才能说土司制度已经形成。再谈元代“任命了不少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官”的问题,查寻各书,元王朝任命云南少数民族首领为官的计有:信苴日、高阿康、举宗、禄余为行省参政知事,高寿为行省左丞、实卜为行省右丞,大理阿庆、蒙庆招南通、乌撒禄余、曲靖举宗为宣慰司土官,大理信苴日、丽江察罕不花为宣抚司土官,东川普圻、元江普双、车里寒赛为总管府土官,木安招三斤、孟杰混盆、普定客苴为府土官,共计是十八人次。可能还有一些小土官史籍没有记载,但其数也不会是很多的。这与前述笔者搜集整理的明代有职衔品级的土官三百多家,如明、清合计是四百七十三家(无职衔品及职衔品级不明的尚未计入),土官人数则以千计,相比起来,元代任命的土官实在是寥寥可数。而且元代所任用的这批少数民族上层,多为省、府各级属吏,并不是象后来明代的各级土司,具有相当的独立权力。再是,土司制度是否已经形成,还要看王朝对土司的管制如何。《元史·仁宗本纪》载:“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继之,无则妻承夫职。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权职以行。”这说明元代对土官的管理是非常松驰的,就是土官的承袭,权职都是多从本俗。又《元史·刑法》载:“诸内郡官仕云南省,有罪依常律,土官有罪,罚而不废。”对土官犯法,处理也是格外宽容。可见,元代对所任土官尚无多大的控制支配之权。但明代,王朝已经形成一套严格控驭土司的办法。《明会典》卷六《吏部·土官承袭》说:凡老土司亡故,其子继承之时,“务要(经王朝中央吏部)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其宗枝图本,并官吏等人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部附选,司勋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颁给诰敕。”又见《土官底簿》记载的土官承袭,一个个土官承袭都明文记录着:“奉圣旨”、“奉钦依准”、“不世袭”、“还不世袭”字样,表明土司官职“乃朝廷所授”,王朝有任免全权,土司必须唯命听从。明王朝对土司的犯科,处理也是很严的,反叛必诛,违法必究,在史籍中随处都有某某土司“因叛伏诛”、某某土司“有罪职除”、某某土司“罪徙”等记载。明王朝对土司的控制与土司对王朝的反控制事件虽然层出不穷,但都一一地被王朝平定了,土司始终是处于王朝的严格控制之下。从上述各方面表明,云南土司制度是开始于元代而完备于明代这是很清楚的,这是可以下定论的了。(三)施行土司制度的目的在于统一民族政策关于封建王朝建立土司制度的目的,这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是封建王朝“为了皇朝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土司制度”;有人说是封建王朝为了“达到大一统的目的,藉以显示国势之盛”;有人说是封建王朝为了“边地内域化,政治一般化”;有人说是封建王朝为了“以夷治夷”,等等。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未能确切地说明封建王朝建立土司制度的真实目的。这里谈谈我的看法。第一,说封建王朝“为了皇朝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土司制度”,这种说法仅仅提出了封建王朝建立土司制度的一般目的,并未揭示出这一措施的深刻原因。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一种与内地有别的土司制度,这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统治手段,以便利用土司(抓住该地民族首领)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更为切实有效的统治。因此,它并不仅仅是一般地“为了皇朝自己的利益”。第二,封建王朝要达到国家的“大一统”、“藉以显示国势之盛”,成为强大的封建国家,这当然是封建帝王所希冀的。但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如果没有各民族地区社会本身的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客观上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的需要,只有封建王朝的主观愿望,也是办不到的。而且,如此的宏图伟业,这是所谓的英明君主的“文治武功”的结果,不是建立土司制度的结果。就是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也是全靠用“文治武功”来实现的。第三,对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边地”与“内地”的统治方式逐步划一,这诚然是统治者的愿望,但这并不是封建王朝施行土司制度的直接目的。第四,“以夷治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委任少数民族首领为官,让他从其俗统治本民族。这显然是统治手段,不是目的。我认为,封建王朝施行土司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稳固的统治。《明史·土司传·总序》说:“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这里把明王朝建立土司制度的目的说得很清楚,就是要少数民族的首领们听从王朝的“驱调”;要对少数民族征收“赋役”。明、清王朝在云南建立土司制度后,是达到了这个目的的。在要少数民族首领听从“驱调”方面:封建王朝授给少数民族首领一个官职,少数民族首领就是朝廷的“命吏”,就得听从王朝的“驱调”。除了以朝廷命官身份世世代代在其所辖地区代表王朝统治本民族外,还要经常听从朝廷的征调,哪里统治不安宁了,就带领土兵去协助王朝镇压。如明初的麓川思氏叛乱,明王朝几次进行征讨,云南凡未卷入思氏叛乱的大大小小土司,都是带领土兵去协助王朝军队征讨过的。嘉靖六年(1527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之乱,明朝统治阶级调动了四川、贵州、湖广以及云南未反叛的所有土司军队,把这次叛乱平定下去。崇祯四年(1631年)的普明声叛乱,其后(1645年)的沙定洲叛乱,也是全靠一些未叛土司带领土兵平定。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普洱地区的傣、哈尼族反抗,嘉庆元年(1796年)顺宁府(今双江)地区的拉祜、佤族反抗,嘉庆六年(1801年)维西、永北地区的傈傈等族反抗,无一不是王朝军队加上征调的土司军队把这些反抗镇压下去的。这表明土司制度的建立,确实能够使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稳固的统治。在对少数民族征收“赋役”方面:据《万历会典》卷三十七“金银诸课”条所载,明一代对云南各土司所征差发银的总数是八千八百九十两五分。各土司差发数散见各书可考者有车里宣慰司黄金五十两、麓川宣慰司白银二千五百两、木邦宣慰司白银一千四百两、孟养宣慰司白银七百五十两、蛮莫安抚司白银一千两、干崖宣抚司白银一百两、陇川宣抚司白银四百两、南甸宣抚司白银一百两、丽江土府白银七百六十两、孟定御夷府白银六百两、孟艮御夷府黄金六十两、威远御夷州白银四百两、镇康御夷州白银一百两、弯甸御夷州白银一百五十两、芒市长官司白银一百两、孟连长官司白银二百两、大侯长官司白银二百五十两。到清代有很大增加,清一代对云南土司征收差发银的总数未见记载,但就蒙化、景东、宾川、会泽四个小厅州县,仅康熙年间就征收差发银十六万七千四百四十五两。对各土司各年征收差发银、米数,临安府有土司四十三家,据《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载其中的十五家小土司是:思陀副长官司(后改土舍)银一百八十三两一钱七分、米二十九石,溪处乡土舍银三百二十八两一钱四分六厘、米二百一十二石一斗,瓦渣乡土舍银三百二十八两一钱四分六厘、米二百一十二石一斗,左能乡土舍银一百一十二两六钱三分九厘、米三十九石七斗,落恐乡土舍银六十八两七钱三分三厘、米十九石三斗三升七合八勺,阿邦乡土舍银七两一钱五分、米七石四斗三升,慢车乡土舍银六十两、米六十石,猛喇寨长银一百两,茨桶坝寨长银三十两,五亩寨长银一百二十四两八钱八分、米十七石,五邦寨长银三十七两七钱五分、米二十五石,者米寨长银八十两,猛弄寨长银四十四两、米七石,马龙寨长银三十九两六钱、米十石,宗哈瓦遮寨长银三十六两八钱八分、米八石八斗一升。再是“贡赋”,明代云南进贡的物品有:象、马、黄金、象牙、犀角、琥珀、珍珠、玉石、麝香、孔雀、鹦鹉、蟒蛇胆等。到清代,除上述物品外,又增加了许多,如呈贡的宝珠梨、陇川的大芋、芒市的香橙等,都列入贡品之列。明、清王朝对云南少数民族所征收的这些“赋役”,在当时民族地区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这当然是极其苛重的榨取。总之,土司制度的设置,土司可以借重封建王朝的封号,提高自己的地位,镇慑人民,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封建王朝则可以利用土司在少数民族中的传统势力和影响,建立和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四)剥削人民土地明、清王朝,特别是清王朝,曾大规模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对此,一些人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改土归流后,加重了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剥削,“严重地阻碍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人认为改土归流取消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具有极大的反动性”。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下面谈谈云南的情况。施行土司制度的初期,由于与王朝和内地联系的加强,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发展曾经起过有益的作用。但不久,随着土司统治的强化,各级土官为了保持其半割据的政治地位,往往有意抵制汉文化影响,提倡保留落后习俗,这就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到明清之际,越来越显示出它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阻碍作用。土司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它具有较强的割据性。如麓川思氏、车里刀氏、丽江木氏等土司,他们辖地百里、数百里,拥兵数万、数十万,骄横恣纵,称霸一方。象丽江土知府木氏,不仅领地方圆数百里,“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且还在丽江与鹤庆交界的地方,设有名为邱塘关的关隘。“出入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远方来者必止,阍者入白,命之入,乃得入。故通安诸州守,从天朝选至,皆驻省中,无有入此门者。即诏命至,亦俱出迎于此,无得竟达。巡方使与查盘之委,俱不及焉。”⑥土司割据一方,兼并征战,拥兵叛乱,弄得地方不得安宁。如前面说过的丽江木氏与藏族统治者为争夺中甸、维西、宁蒗地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进行的战争,使滇西北的几千平方公里土地烽烟不绝,人民备受灾难。又如清康熙四年(1665年),滇东南地区土司禄昌贤、王耀祖叛乱,兵至数万,连续攻陷临安、蒙自、嶍峨、宁州、石屏、宜良等地,使整个云南为之震动。粗略统计,明、清两代云南土司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朝的叛乱,彼此之间的攻杀,大小不下百次之多。土司在其辖区内更是称王称霸,享有无上特权,残酷压迫剥削人民。土司“可以任意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土司一日为子娶妇,则土民三载不敢婚姻。”人民受其苛虐压迫,有冤无处申。在经济上的剥削,更是残酷。如镇源土府,“每年岁额征米一百石,今每岁应纳米一千二百一十二石零;每岁应征银三十六两,今每岁应纳银二千三百四十八两零。是其征之私橐者不啻百倍,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还肆无忌惮地掠夺农民土地。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奏报姚安府土同知抢占农田的情况说:“姚安府大姚县所属苴却、十马地方,四周三百余里,民户极多,土地饶衍,现今土同知高厚德之祖高映为吴逆川东道时始行侵占,至高厚德又贿嘱流官将地方断归伊管,钱粮断令伊征。于康熙四十七年以进京费用为名,派苴却、十马银五千两,民不能措,逐捏写卖照,令土目带众持械压民照写,各民畏威,吞声写给。”土司抢占农民土地后,农民无以维生,又多沦为土司家奴,丽江木土司有这样的家奴二千三百四十四人。本来,封建王朝设置土司,就是在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既然这些土司如此凶顽强暴,对抗朝廷,互相攻杀,扰乱地方,作威作福,鱼肉人民,不但影响了封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稳定,而且影响了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征收,迫使封建王朝不得不改弦更张,将这些土司黜革改为流官统治。明王朝时早在正统八年(1443年),因鹤庆土知府高伦“屡逞凶恶,屠戳士庶”,其家族内又争夺官职“互相贼杀”,明王朝即将高伦等人杀害,“擢泸州知府林遒节为知府”,开始了云南第一家土官的改土归流。继鹤庆府改流后,云南靠内地区先后被改流的土府有:成化十三年(1447年),寻甸土府改流;成化十七年(1481年),广西土府改流;嘉靖五年(1526年),芒部(按:当时隶四川,后属云南)土府改流;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元江土府改流;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顺宁土府改流。至终明之世,云南一共改流了县级以上土司二十六家。到清代,清王朝一开始就有意削减土司势力,有一小部分土司清初就未曾准许袭职。清王朝除零星改流者外,前后有两代皇帝大规模地进行了改土归流。先是康熙年间改流了八家,康熙四年(1665年):废教化三部长官司,以其地为开化府,设流官;废王弄山长官司,以其属地开化;废宁州土知府、土判官;废嶍峨土知县、土主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废剑川州土千户;废鹤庆土千夫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废阿迷州土知州。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废蒙自县土县丞。后是雍正时候,由于封建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大大增长,从而有条件大规模地进行改土归流。在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年一1735年)间,先后改土归流了二十二家。雍正元年(1723年),改丽江军民府为流官知府,降土知府为土通判。雍正三年(1725年),裁者乐长官司。雍正四年(1726年),裁威远州土知州,改设流官;邓川州土知州远革职,安置江西;阿迷州改置流官;东川土府平定,置东川府,镇沅府土知府裁革,改设流官;沾益州土知州裁除,改设流官;鲁甸改置流官。雍正五年(1727年),姚安府土同知革职,安置江南;乌蒙土知府裁革,(六年)改设流官;会泽县改设流官;镇雄府土知府裁革,改流。雍正六年(1728年),镇雄州土州同裁职、土州判裁职;乌蒙米贴改置流官。雍正七年(1730年),普洱府普洱设流官;攸乐同知裁职;思茅六版纳改设流官。雍正九年(1731年),昭通府恩安县改流;昭通土同知裁革。雍正十三年(1735年),普洱府普洱(附郭)置流官。经过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后,云南土司的势力已大大地削弱下去了。明、清王朝进行改土归流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增加赋税收入。凡改流的地区,流官取代了土官的统治后,即将原有的大小土官,对反叛者或杀或迁,不留一人,“以绝盟叶”;对一般的土官处理较宽,有的是降职使用。将改流地区加强了控制,在改流地区驻防设泛,以“弹压抚绥”。又在民间收缴武器,以防止再有反抗。鄂尔泰说:“凶器不尽缴,凶寨不尽除。”再是编户口,设保甲,严密地把各族人民统治了起来。在增加税收方面,一些地区改流后,流官大肆进行搜刮,如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罗雄州改流后,“有司横征无度,岁额之外,溢千三百余金。”在清雍正年间改流后,王朝的税收更是大大增加,不仅在改流的地区进行种种苛虐索取,就是在改流的毗邻地区,在改流的威势下,也促使其多出贡赋。《圣武记》卷七《西南夷改流记上》说:“广南府土同知、富州土知州各愿增多粮二、三千石,并捐建府州城垣,孟连土司献银厂;怒江野夷输皮币。”改土归流从封建王朝的主观意图来说,当然是为了加强统治和剥削,但在客观方面,取消了土司的野蛮残酷统治,打破了土司领地的疆界隔绝,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增多,促进了各族特别是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些是有利于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这方面的进步作用是为后来各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发展所证实了的。(此未及详述,将另文专论)(五)土官统治对云南的统治对土司制度的评价,史学界的看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看法:一是对土司制度完全肯定的态度,说土司制度是完全适合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制度;一是对土司制度完全否定的态度,说土司制度是极其反动的制度;一是两点论,说土司制度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作用。这三种看法,我觉得都还有商讨的必要,我认为土司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它。元代。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平定大理政权以后,将云南各少数民族先后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是,由于各少数民族的激烈反抗,到处杀官抗赋,使蒙古统治者在很多地区难于直接统治下去。于是,便大量任用当地的各族首领为各级官吏,这就是元王朝在云南开始施行的土官统治。元王朝采取的这种办法,对于元王朝能够在这些地区统治下来是起了作用的。后随着元蒙统治者不断地招降归附的各民族上层分子为官,逐步扩大其统治区域,建立了云南行省,并巩固地统治了下去。自此以后,云南再也没有出现过象汉代的“滇”、唐宋时的“南诏”“大理”那样的政权;各民族首领成为元王朝的命官,在其所辖地区对巩固王朝的统治、维护王朝的利益方面是起了不小作用的;勤劳的各族人民,在王朝和土官的双重压迫剥削下,仍是努力地发展了社会生产,推动了社会前进。这就是元代在云南推行土官统治的基本情况。明代。公元1385年(洪武十五年),明王朝用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后,把云南最大的农奴主段氏和蒙古贵族迁到了北方安置。但是其他农奴主、奴隶主割据势力仍是不断进行反抗,特别是芒部、东川等地的罗罗奴隶主,与丽川百夷农奴主互相呼应,企图在全省范围内掀起更大规模的叛乱。这时,明王朝虽在云南靠内的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但还是无法进行统治,连几十万大军都陷于“好生无粮”的境地。明太祖朱元璋才不得不下令“顺而抚之”,仍用元代“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史称“踵元故事”),承认元朝授予各族首领的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等官职,对于元朝在各族聚居的府、州、县所设的土官,也多以原官授职。又“加以兵剿”。这样,明王朝在云南各民族地区的统治才算是稳定下来。随后,又相继在元代未设土官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授了许多民族首领为官。明王朝又作了土官的承袭、衔品、考核、贡赋、征调等一系列规定,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土司制度。明王朝的这套土司制度,无论是对明王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稳固,还是对云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统治方面,明王朝施行土司制度后,不但把元王朝统治的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全巩固了下来,而且还吸引了境外广大地区的许多民族首领“率众来属”、“敬献方物”、“称臣纳贡”。在经济文化方面,土司制度固有其浓厚的封建割据、隔绝、保守性,但既在封建王朝的“大一统”下,各民族间的先进经济文化交流,还是无法完全阻止的。如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廷从四川买了耕牛万头,发给云南军屯户,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增多了,些邻近军屯户的少数民族,也效法使用耕牛耕田,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据记载,明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砼供应合同方合同
- 基坑开挖施工合同范本完整版
- 全国赛课一等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课件
- 2024版高中艺术教育合作合同2篇
- 山林租赁合同
- 活动承办合作协议
- 许可合同2024年度商标许可使用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中高档社区住宅买卖合同
- 年购销合同范本2篇
- 老王教育课件图片
- 幼儿园大班健康《保护我们的牙齿》课件
- 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参考题型专练一曲线图类含解析
- 中国全光网络建设行业需求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定制旅游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素材)-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高中生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设计
-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 WAT电性参数介绍-2022年学习资料
- 项目托管合作合同协议书
- 【真题】2024年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中小学新教材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课文:18刘胡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