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_第1页
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_第2页
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_第3页
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_第4页
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唐初192名护士长氏的非同寻常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著名的古今历史人物,有着不可战胜的声音。他知道很多人,也知道很多人的母亲和孩子。贞观年间(627-643年),他努力工作,忽视了皇帝的严格要求。他精心建成了古代社会管理的一个示范项目“贞节管理”,品味优雅的古今哲学家,为现代哲学家汗流浃背。然而在开创这一治世华章的进程中,不应该忘却一位特殊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为该工程的铸就竭尽心力,贡献智慧,这便是唐太宗的“贤内助”长孙皇后。一、母及皇室长孙皇后(600—636),河南洛阳人,生于隋文帝开皇20年(600),出身世代高官显宦之家。先祖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姓拓拔氏,后改姓长孙氏。父长孙晟“涉书史,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3470母乃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皇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2164幼罹不幸,父亲去世后,“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后及(兄)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216513岁嫁于李世民,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被册封为秦王李世民妃。武德9年(626)6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被册封为太子李世民妃,同年8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旋被立为皇后,贞观10年(636)病逝,享年36岁。高宗上元元年(674)上尊号文德顺圣皇后。自与李世民结发起,遭逢隋末唐初乱世,备历艰难,对于成就李世民的人生功业多有裨益,功不可殁,所谓“古者创业之君,必得贤后以为内助,共定大业”,7762长孙皇后之谓也。二、广受争议之前,国国政府和国家主权利益互依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帝业的起点,也是李世民走向人生辉煌的开始。纵观李世民数十年的军政生涯,就其惊心动魄的程度看,似乎还没有那个事件能超过玄武门之变,惟其是李世民帝业和走向人生辉煌的起点,故对其在李世民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怎样比喻都不过分。在这场攸关李世民生死成败的政变中,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互相配合,彼此砥砺,并且利用其特殊角色,在特殊环境下积极奔走,多方斡旋,为李世民最终赢得政变的胜利发挥了特殊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在后宫折冲樽俎,左右逢源,从容应对,为李世民缓解与后宫的矛盾,减轻来自后宫的压力,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唐朝建立伊始,李建成即被确立为太子。作为创业垂统之君的唐高祖恪守“君之嗣适,不可以率师”187出征的古训,李建成平素在朝要辅佐高祖习理朝政,高祖外巡,则坐镇京师“居守监国”,代替高祖处理朝廷日常军政要务。于是,翦灭群雄,统一天下的繁重任务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事实上,武德6年(623)前,李世民始终是人不解甲,马不离鞍,征战沙场,渐次荡平各路诸侯。长期带兵在外,远离京城,使李世民不便于和高祖李渊后妃改善关系。其实,李世民原本就不善于也不注重处理与后宫的关系,“每总戎律,惟以抚接才贤为务,至于参请妃媛,素所不行,”王世充被消灭后,“高祖遣贵妃等驰往东都选阅宫人及府库珍物,因私有求索,兼为亲族请官,”李世民竟“以财簿先已封奏,官爵皆酬有功,并不允许,因此衔恨弥切”。2415相比之下,太子李建成在此方面则占有绝对优势,“内联必行,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2416所以,在李建成的唆使下,使李世民与后宫本身就不和谐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张、尹二妃经常挑拨是非,制造矛盾,使李世民动辄无端受到李渊的责备而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长孙皇后利用其特殊角色,在后宫积极奔走,多方斡旋,“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3470为李世民缓解与后宫的矛盾,减轻来自后宫的压力,发挥了特殊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二)积极与秦王府集团核心人物精心策划一方面,长孙皇后在后宫折冲樽俎,左右逢源,从容应对,为李世民赢得主动;另一方面,私下又围绕发动政变积极与秦王府集团核心人物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对此,史书上没有留下详尽具体的记载,只是于《旧唐书·房玄龄传》里有所透露。贞观10年(636),房玄龄“因微谴归第”,黄门侍郎褚遂良上书太宗,极力为房玄龄说情,其中说道:“(武德)九年(626)之际,机临事迫,(房玄龄)身被斥逐,阙于谟谋,犹服道士之衣,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2463这就足以表明长孙皇后于政变前和秦王府集团核心人物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为秦王制订切实可行的政变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不仅在政变前和秦王府集团核心人物房玄龄等人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制订政变方案,更是直接参与。在间不容发的危险时刻,长孙皇后亲自接见并勉励参与政变的将士,鼓舞斗志,使将士群情振奋,士气高涨,为打败宫府集团奠定了基础。史载高祖武德9年(626)6月初4,“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2164通过上述,不难看出玄武门之变前后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对于李世民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做出了宝贵贡献。三、“贤妃”、“哲妇”是皇室干政问题的代表后妃作为中国古代女性群体中的特殊阶层,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社会进程中始终发挥着正反对比鲜明的两个方面的作用,自西周至清朝概莫能外,“三代之政,莫不以贤妃开国,嬖宠倾邦。秦、汉以还,其流浸盛,大至移国,小则临朝”,2162“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2781“历观前古邦家丧败之由,多基于子弟召祸;子弟之乱,必始于宫闱不正”,2162“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127“历代宫闱,正由内出,鲜不为祸”。3503所以,古代某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或正统学者,立足封建王朝长治久安,总是从“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3503“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兴亡系焉”3468的高度看待后妃干政问题的。而长孙皇后则无疑是其中“贤妃”、“哲妇”的代表。贞观年间(627—649),长孙皇后在特殊的岗位上,在恪守“妇道”的前提下,尽心尽力,以其卓越见识与非凡智慧,与君臣们一道励精图治,精心打造“贞观之治”这一治世品牌工程。(一)母仪宫廷,垂范天下“俭以养德”。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治世的重要表现和应有之义。贞观时期之所以能够出现“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185的良好社会风气,固然是作为创业之君的唐太宗充分鉴取隋亡惨痛教训,大力倡导和积极培育的结果,但同时也与长孙皇后的厉行节俭和率先垂范密不可分。据《旧唐书·长孙皇后》记载:“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2164此即是说长孙皇后在衣食生活方面严格按规定行事,决不滥用权势恣意妄为。长孙皇后何以如此,除了其“俭约”心性使然,更深层次的用意在于母仪后宫,垂范天下。“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6120太子李承乾乳母遂安夫人经常于长孙皇后面前唠叨“东宫器用阙少”,2166“请增东宫什器”,3471长孙皇后不允,进而晓之以理:“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2166尤为难得的是长孙皇后对自己后事的安排,更是体现了其高风亮节、不凡识见和深远用意。贞观10年(636)6月,长孙皇后病危,太宗前来与其诀别,她向太宗谈及关于自己的葬仪的想法:“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葬。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2166中心意思就是薄葬。太宗从其请,并勒石“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6122—6123在长孙皇后的启发下,翌年(637)2月太宗下诏,谈到自己的“身后之日”问题,为了免除“劳扰百姓,崇厚园陵”,要“务从俭约,于九嵕之山,足容棺而已”,47同时要求“王公以下,爰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州府县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在京五品已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188不言而喻,长孙皇后的言行作为对于贞观时期形成以节俭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风尚,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支持和鼓励臣下进谏,设明主之“和事”虚怀纳谏是唐太宗迥异于古代其他政治家的突出品格,“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63激浊扬清,政治清明也是作为治世的“贞观之治”不同于古代其他治世而彪炳史册的显著特点。这些固然与唐太宗鉴于隋炀帝拒谏饰非,独断专行,致使众叛亲离,国破身死的惨痛教训而刻意的结果,“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46但也与长孙皇后支持百官进谏,巧妙进谏,遗嘱太宗纳谏分不开的。长乐公主是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女儿,“太宗特所钟爱”。贞观6年(632),长乐公主将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亲上加亲,复以“太宗特所钟爱”,于是,太宗“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即高祖女永嘉长公主)”。对此,魏征表示反对,上书太宗:“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2165太宗征询长孙皇后意见,她感慨地说:“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6095不仅欣然同意魏征意见,而且提醒太宗“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2166又“遣中使赍钱四百缗,帛四百匹以赐征”,并告诉魏征:“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无转移也”。6095—6096以此来支持和鼓励臣下进谏。长孙皇后不但支持和鼓励臣下进谏,同时又以巧妙的方式进谏。有两件事尤为典型,一件事是:太宗曾有一骏马,“无病而暴死”。太宗便迁怒养马宫人,“将杀之”。于是,长孙皇后劝谏道:“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怒遂解,又感慨地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58另一件事发生在贞观6年(632)3月,魏征于朝堂激烈顶撞太宗,使太宗难以下台。回宫后,太宗生气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问为谁”?太宗回答说:“魏征每庭辱我。”于是“后退,具朝服立于庭”。由于朝服是皇后“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6096所以,太宗“惊问其故”,长孙皇后说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6096太宗顿时转怒为喜。由上述两件事可以看出长孙皇后说话艺术之高超与进谏方式之巧妙。同时,长孙皇后还能够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高度考虑,遗嘱太宗要注重纳谏。贞观10年(636)6月,长孙皇后病危时,叮嘱太宗以后要“纳忠谏,屏谗慝。”6121由此也充分体现了长孙皇后的政治头脑和识见。可见,贞观时期所形成的臣僚敢言直谏,君主从善如流之良好政治风气和激浊扬清,政治清明之良好政治环境,应该说是与长孙皇后的积极努力和促成分不可的。(三)处理皇室的任命,是在观上出现偏差,具有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明确对建议的内容外戚是中国古代一支特殊而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各个朝代都不同程度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只不过多属于消极和不光彩的。他们狐假虎威,飞扬跋扈,炙手可热,“世家贵戚,旧号难理,汉、晋以来,不能禁御”,71祸国殃民,害人害己,“自古后族,能以德礼进退,全宗保名者鲜矣。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4721尤以两汉为甚,“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4035“汉世外戚,自东、西京十有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619李贤注道:“高帝吕后、昭帝上官后、宣帝霍后、平帝王后、章帝窦后、和帝邓后、安帝阎后、桓帝窦后、顺帝梁后、灵帝何后等家,或以贵盛骄奢,或以摄位权重,皆以盈极被诛也”。619有鉴于此,长孙皇后能够立足保全家族和维护唐朝社会长治久安的大局,对于防范家族势力膨胀采取了诸多努力,从而对贞观以至整个唐朝历时近300年绝少外戚干政现象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长孙皇后胞兄长孙无忌,“少与太宗友善”,2446“识量宏远……才资文武”,55“英冠人杰”,2465身历从晋阳起兵、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的所有重大事件,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以至于唐太宗有“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2454的感慨,被太宗视为有“佐命之功”。51惟其如此,所以太宗拟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对此,长孙皇后多次表示反对,并以西汉外戚干政的后果说服太宗打消固有想法,她说:“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谓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职”。2165但是太宗并未采纳,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无奈之下,长孙皇后又私下仰求其兄长孙无忌辞职。在这种背景下,太宗不得已,改授长孙无忌为职位虽高却无实权的开府仪同三司。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长孙皇后临终前夕又言辞恳切地叮嘱太宗不要让其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她说:“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2166这和东汉众多皇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401相较,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长孙皇后的高风亮节和政治识见由此可见。(四)权威人士,道德教育,血压大,成文礼则长孙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即受到良好教育,文化修养较高,知书达理,言行举止,必循法度,所谓“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2164“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3470这种情况贯穿其整个一生。如前所述,贞观6年(632)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女儿长乐公主将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亲上加亲,复以“太宗特所钟爱”,于是,太宗“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表示反对。当太宗将这一情况告知长孙皇后时,她不仅不忌恨魏征,反而被魏征的秉公行事所感动,进而给魏征以丰厚赏赐。在此也体现了长孙皇后“造次必循礼则”的一贯作风。贞观8年(634),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宫,不幸染病,且日渐加剧,太子李承乾见状私下言之长孙皇后:“医药备尽,尊体不疗,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长孙皇后听后表态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着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2166承乾不敢奏明太宗,便通过宰相房玄龄告知太宗,太宗感慨再三,同时朝臣也“咸请肆赦”,太宗同意了。长孙皇后闻知后坚决反对,不得已太宗只能放弃。长孙皇后还私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