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如皋中学、宿迁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B.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C.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2.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3.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的农田先长出一年生的杂草,接着又长出多年生的杂草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4.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既可感知血糖浓度变化也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胰岛B细胞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胚胎移植时可用囊胚期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将胚状体,不定根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制成人工种子C.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组织培养可获得抗毒苗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常用灭活的病毒和聚乙二醇等诱导细胞融合7.下表是新冠病毒(RNA病毒)突变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德尔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株刺突蛋白突变数量15个32个传播速度快,15天传五六代传播速度是德尔塔的2倍,每3天增长速度翻一倍传染性极强,无接触14秒可传播极强,使疫苗效果锐降70%毒性重型、危重型比例增加目前数据不足,无法确定症状1/3~2/3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疲倦,并伴有轻度咳嗽,非常口渴A.宿主细胞基因突变导致刺突蛋白突变B.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播速度加快是病毒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C.两种突变株的根本区别是核酸种类不同D.新冠病毒一旦发生变异将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8.(10分)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且阳光直射的地方二、非选择题9.(10分)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______(2)由gxh过程形成的m__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4)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______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1是某动物(2N=4)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图2是其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请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A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其下一个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2)图1中,细胞B含有_____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3)图1中,细胞A所含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量相当于图2所示的_____时期。(4)图2中,②时期所示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表明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11.(14分)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受重力影响,近地侧IAA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_____,根向地弯曲生长。(2)将水稻根分成8组,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之后对各组分别进行处理,放入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根尖的生长情况1黑暗中垂直生长2某处理负向光生长3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负向光生长4遮住根尖垂直生长5完全剥除根冠6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约在1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后仍负向光生长7切除根尖0.5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8切除根尖2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对2—8组应给予_____,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第8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据表推测_____是根的感光部位。(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图2、图3可知_____。(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表:处理弯曲度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100μmol·m-2·s-1)63184498黑暗0418418据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IAA_____,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5)结合(3)(4)推测水稻根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IAA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向,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6)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是_____。1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c点,图中________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详解】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A错误;B、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部分也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B错误;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者生存,故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C正确;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但有些物种之间也存在生态位的重叠,D错误。故选C。2、A【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项正确;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项错误;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C项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项错误。【点睛】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名称对应生长调节剂应用生长素萘乙酸、2,4-D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赤霉素赤霉素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细胞分裂素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乙烯利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矮壮素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17.3、A【解析】1、初生演替为在从来没有植被或者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不存在,但是土壤条件保留,还保留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详解】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弃耕的农田先长出一年生的杂草,接着又长出多年生的杂草,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A。4、B【解析】胰岛B细胞可以直接感受血糖浓度,也可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详解】A、根据图示调节过程可知,胰岛B细胞既可感知血糖浓度变化也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A正确;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B错误;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C正确;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故选B。5、B【解析】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详解】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马尾松与松毛虫在数量上出现倒金字塔模型,A错误;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B正确;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能量可用D+F表示,C错误;D、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食物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仍然是“S”型增长,D错误。故选B。6、C【解析】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种植物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详解】A、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与内细胞团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会参与胎儿的形成,因此可用来进行性别鉴定,A正确;B、人工种子中包埋的是顶芽、腋芽、不定芽、不定根或胚状体,B正确;C、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植物除去病毒,获得脱毒苗,而不是抗毒苗,C错误;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聚乙二醇PEG、灭活病毒、电刺激等方法,D正确。故选C。7、B【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的RNA发生突变,导致刺突蛋白的突变,A错误;B、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播速度加快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病毒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B正确;C、两种突变株的核酸都是RNA,根本区别是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新冠病毒发生的变异不一定导致其所有抗原发生改变,因此不一定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D错误。故选B。8、D【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正确;B、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台盼蓝染液可以排除死酵母菌,从而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正确;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正确;D、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基因突变②.新基因和新性状(2)①.不是②.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级,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白色:红色=1:1(4)①.1/8②.F2③.性状分离【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cde是单倍体育种,cgn是杂交育种,ch是多倍体育种,cf是诱变育种。【小问1详解】由c到f的育种过程属于诱变育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小问2详解】g与h杂交产生m位三倍体,三倍体不育,因此m不是新物种。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为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3详解】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可育的花粉只有b,而卵细胞有B和b两种,比例为1:1,因此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1:1。【小问4详解】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则c的基因型为AaBbDdFF,共有3对等位基因,所以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1/2×1/2×1/2=1/8。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1).2(2).一(3).初级精母细胞(4).4(5).4(6).二(7).精细胞(8).①(9).二【解析】分析图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2:①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无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图1中,细胞A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4条。(2)图1中,细胞B含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3)图1中,细胞A所含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相当于图2所示的①时期。(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故所示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表明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慢(2)①.单侧光②.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③.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④.根冠(3)蓝光增强了IAA氧化酶活性,使IAA减少(4)分布不均(5)单侧光促使IAA向背光侧运输,蓝光提高了IAA氧化酶的活性,促使向光侧的IAA氧化分解得多(6)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另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影响发生向下弯曲生长,茎负向地生长【解析】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进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小问1详解】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为促进作用,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慢,根出现向地弯曲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小问2详解】要研究水稻根在不同的处理下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光的影响下),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1为对照组处于黑暗中,对2~8组实验组应给予单侧光处理,观察其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根据第6、7组结果可知,第5组完全去掉根冠,由于有伸长区,根尖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因此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垂直生长;第8组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后,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由图表信息可知,有根冠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无根冠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推测根冠是根的感光部位。【小问3详解】分析图2和图3曲线可知,与黑暗和白光处理比较,蓝光处理的IAA含量明显减少,但IAA氧化酶活性增强,从而说明蓝光增强了IAA氧化酶活性,使IAA减少。【小问4详解】由表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