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理科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睛】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B、循环系统可以为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细胞代谢废物运出体外,所以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内环境中各项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所以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温的恒定与神经调节无关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D.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应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知识解题。【详解】A、人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与神经调节有关,A错误;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只能单向进行,C错误;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D正确。故选D。4.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参与身体平衡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是()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答案】B【解析】【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故参与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故选B。【点睛】5.如果某人支配左侧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患者()A.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 B.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C.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 D.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点睛】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的结构是()A.树突 B.突触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所通过的结构是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树突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呈放射状,属于下一个神经元,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通过突触结构,B正确;C、突触前膜只属于上一个神经元,C错误;D、突触后膜只属于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故选B。【点睛】7.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详解】A、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时间长,A正确;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B正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送,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的点是容易把体液等同于激素,体液调节除了包括激素调节外,还包括化学物质的调节。8.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作用是()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反馈调节 D.以上三项都不是【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作用,二者为拮抗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健康人进食1小时后血糖升高,其血液中会明显增多的物质是()A.胰蛋白酶 B.胰岛素 C.胰淀粉酶 D.胰高血糖素【答案】B【解析】【详解】健康人进食1小时后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所以血液中会明显增多的物质是胰岛素,选B。【点睛】10.随着冬季的来临,人体产热有所增加,下列激素的分泌将增多的是()A.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选D。【点睛】1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抗原属于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B不属于。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分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12.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 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细菌C.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D.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D、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点睛】1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的特异性免疫,要求学生牢记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根据根据相应的功能解题。【详解】A、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分泌淋巴因子,但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正确;D、吞噬细胞能识别和处理抗原,但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C。14.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A.T淋巴细胞 B.造血于细胞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导致人死亡.【详解】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故选A.15.除下列哪项外,都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A.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C.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既能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详解】A、既能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具体表现之一,A错误;B、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具体表现之一,B错误;C、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具体表现之一,C错误;D、低浓度和高浓度都起作用,只是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16.将燕麦胚芽鞘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将()A.直立生长 B.停止生长 C.向左侧弯曲 D.向右侧弯曲【答案】A【解析】【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最终导致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题中胚芽鞘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因此不会接受单侧光的刺激。【详解】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胚芽鞘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因此左侧光不能透过锡纸小帽,光照对胚芽鞘没有起到作用,故胚芽鞘将直立生长。故选A。【点睛】17.“红柿摘下未成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催熟的“气”是()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这里的气主要是指乙烯,乙烯的合成部位植物的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是正在进行分裂的器官如幼嫩的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A、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B、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B错误;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正确;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C。【点睛】18.下列哪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现象()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会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的现象,A错误;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的现象,B错误;C、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株的生长,不会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的现象,C错误;D、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会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的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19.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②表示单子叶植物 B.曲线②表示双子叶植物C.曲线①②都表示单子叶植物 D.曲线①②都表示双子叶植物【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图中曲线①在浓度低时促进作用明显,而曲线②在浓度高时促进作用明显,所以代表单子叶作物的是曲线②,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曲线①。【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作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中①表示双子叶植物,②表示单子叶植物。故选A。【点睛】20.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 B.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顶端优势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详解】A、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该现象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A错误;B、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B错误;C、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既促进又抑制的特点,C正确;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21.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次生演替,A错误;裸岩上没有生物及土壤条件,故发生初生演替,B正确;弃耕的农田上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演替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22.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两者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这两者的关系是()A.种内斗争 B.竞争 C.捕食 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学生根据几种种间关系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详解】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是两个物种,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逐渐增加,大草履虫数量逐渐减少,说明二者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又因两者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以下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种群密度 B.形态特征 C.性别比例 D.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形态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B正确;C、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错误;D、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错误。故选B。【点睛】2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D.草本植物较为低等【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详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25.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湿度 C.食物种类 D.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故选:C。26.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相反,不能活动的植物或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虫卵常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只有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才选择诸葛计数法。【详解】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故选B。【点睛】注意:目测估计法是统计物种丰富度的方法之一。27.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以下关于S型曲线K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K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 D.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A正确;
B、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B错误;
C、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为环境容纳量,C正确;
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故选B。2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营养结构越复杂【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的丰富度:
1、概念: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学上有多种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的数目,A错误;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正确;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C正确;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D正确。故选A。【点睛】29.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来源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种群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目判断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类型.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比例多,老年的个体比例少,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稳定性是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比例相当,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衰退型是幼年个体比例少,老年个体比例多,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三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相等,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甲种群幼年个体比例高,老年个体的比例低,属于增长型;乙种群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比例低,老年个体比例高,属于衰退型。故选A。【点睛】3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答案】B【解析】【详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故选B【点睛】31.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包括:
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
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详解】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A正确;B、呼吸作用是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B错误;C、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C错误;D、自由扩散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与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32.以下不属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是()A.人均耕地减少 B.人均自然资源少C.加剧环境污染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答案】D【解析】【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详解】ABC、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口增长会引起人均耕地减少、人均资源减少、加剧环境污染等后果,ABC正确;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会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影响,D错误。故选D。33.以下各项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蜜蜂跳舞C.昆虫的性信息素 D.萤火虫发光【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B、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C、昆虫的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D、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B。3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A【解析】【分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说明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详解】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故选A。3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碳循环的特点: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抑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物质循环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选A。【点睛】36.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答案】D【解析】【详解】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D正确【点睛】37.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适时有计划地捕获成鱼C.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D.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B、适时有计划地捕获成鱼有利于种群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C、采用人工繁殖技术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等,C正确;D、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A.【点睛】3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详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A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故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故C错误;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点睛】本题考点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9.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说,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不包括()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 D.商品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方面来分析。【详解】A、直接使用价值: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体现在①药用价值,②工业原料,③科学研究价值,④美学价值.如三七药用、橡胶作为工业原料等,A错误;B、间接使用价值:野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保持水土的作用,调节碳氧平衡的作用,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等,B错误;C、潜在使用价值:大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如紫杉醇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病有特殊疗效,被预测为21世纪最畅销的抗癌药物,C错误;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不滥捕乱杀,不买卖野生生物。因此,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不包括商品价值,D正确。故选D。40.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系统的()A.组成成分 B.气候环境 C.无机环境 D.地理位置【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详解】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可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主要与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41.甲乙两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请据图回答:(1)乙图表示_________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2)信息从细胞①传递到细胞②的速度比细胞③传递到细胞④的速度_________。(3)如果细胞②表示胰岛B细胞,则它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4)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_________图所示的调节有关。【答案】(1).神经(2).反射(3).慢(4).胰岛素(5).甲、乙【解析】【分析】1、看图可知:甲是体液调节,分泌物通过体液的传送到达作用部位,乙是神经调节。2、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于体液调节。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4、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详解】(1)看图可知:乙表示的是神经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体液调节慢于神经调节,信息从细胞①传递到细胞②速度比从细胞③传递到细胞④的速度慢。(3)如果细胞②表示胰岛B细胞,则它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4)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即与图甲乙所示调节有关。【点睛】本题考查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共有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2)图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3)如果猫头鹰要增加0.5千克体重,至少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千克。(4)春末夏初,雄蛙发出高声呜叫以吸引雌蛙,雄蛙发出的此信息属于_____。【答案】(1).5(2).3(3).竞争和捕食(4).12.5(5).物理信息【解析】【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植物→田鼠→猫头鹰、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鸟类→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营养级。(2)猫头鹰能捕食蛇,同时还与蛇竞争田鼠,因此蛇与猫头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如果猫头鹰要增加0.5千克体重,至少要消耗绿色植物0.5÷20%÷20%=12.5千克。(4)春末夏初,雄蛙发出高声鸣叫以吸引雌蛙,雌蛙发出的这些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点睛】4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__。(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消费者(2).分解者(3).生产者(4).光合作用(5).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分析图碳循环模式图,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详解】(1)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生产者。(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生产者,依据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流是双向的,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而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元素释放到环境中。44.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激素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A、B的含量将___________,我们称此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2).垂体(3).甲状腺(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促甲状腺激素(6).下降(7).(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2)激素A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激素A、B的含量将降低,我们称此种调节为负反馈调节。【点睛】解答此题学生需知道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的过程,又存在反馈调节的过程,而且能区分出二者的不同。45.图是进行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将种植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时期的燕麦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处于自然条件下;B切去胚芽鞘尖端;C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黑纸罩;D在胚芽稍尖端以下套上黑纸筒。然后从暗处取出一起放至窗台,使光线从单侧照射,试分析:(1)四种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5.3.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说课稿
- 2025年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年春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 2025年幼儿园保洁卫生工作计划
- 2025年集团会计核算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老师年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服装店工作计划书
- 边牧抚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 2025年店长工作计划书
- 2024年道路清障拖车服务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建设工程检试验工作管理实施指引
- 软件租赁合同范例
- 汇川技术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管理档案制度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电气自动化年终总结
- 第2章-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与理论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