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_第1页
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_第2页
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_第3页
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_第4页
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基基门》的和声配置

穆特特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ymosverwalti,1839-1881)是俄罗斯现代现实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也是新俄罗斯“五人势力集团”中最重要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揭露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充满着反映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思想。他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朗诵旋律和表现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穆索尔斯基的这种改革和创新对以后的俄罗斯作曲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所创作的钢琴组曲。作品以他的亡友维克托?哈特曼遗作展览会中的十幅画为素材进行创作。作曲家用音乐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画面中的景色和人物,再现画作的精美构思和意境。这一钢琴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钢琴作品,而且其特殊的结构和“漫步主题”的插入使其成为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后被拉威尔改编为管弦乐演奏版本。《基辅大门》作为该套曲中的最后一首,灵感来自哈尔特曼为基辅大门绘制的象巨人一样气势宏伟的设计图。音乐像民众的欢腾,在辉煌的音乐形象中气势磅礴地结束。下面就《基辅大门》的和声风格与配置来进行分析。从中力图对穆索尔斯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和声运用魅力进行探索。一、作品的风格特点(一)第二音乐形象的运用这种跨学科的交融体现了其独特的作品创作思路。画面中所描绘的“基辅大门”是哈曼特为基辅的城门而创作的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古俄罗斯风格,既有民族色彩的装饰图案,也有城门同教堂毗连的景观。穆索尔斯基采用三个音乐主题形象来刻画出这一画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出现的是作品的第一音乐形象,是最直观的庄严、宏伟壮丽的城门形象,它像一首庄严的颂歌,具有辉煌的音响。例1其次,作品的第二音乐形象是为图中城内的教堂所设计的平静而虔诚的圣咏,崇高而和谐,体现了画面中的音乐性。好像一群僧侣或教徒站在城门前,虔诚而刻板。例2最后,是一段钟声般的音响,庄重而不失活泼,这也是作品的第三个音乐形象,刻画了基辅古城全民欢腾的热烈场景。先是四分音符节奏的钟声,低音区加以回声般的音响,显得庄严而稳定;随后高音区三连音节奏的融入使原本庄严的钟声活跃起来,高音区分解式的和弦和低音区钟声的回荡相互衬托,描绘出格外昂扬而庄严的基辅钟声形象。这一主题使肃穆的圣咏在教堂的钟声中活跃起来,使这一主题具有黄金分割意义,对于改变音乐形象和主题再现的准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例3用音乐主题来刻画形象与场景早在古典乐派时就已经广泛用于作品中,作曲家采用这样的创作手法是为了明确画面内容,使听者用耳朵来“看”画。这种通感技巧的运用,突破了欣赏画面视觉上单一的局限性,丰富了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艺术鉴赏性的效果。(二)和弦结构的运用在该作品的创作上,主题旋律在不同的位置上频繁出现,有时出现在高声部,有时却在内声部,为了使主题在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每次出现时主题在音区、节奏上都做了变化。例如乐曲开始第一次主题出现时出现在高声部,柱式和弦,低音进行与旋律呈反向,恢弘而壮美。第二次相同主题出现在第22小节开始,增加了bE音构成的主持续低音,使音乐形象更加宏伟浑厚。第三次则出现在第47小节处开始,主题旋律出现在低音声部,上方声部加以音阶式的上、下行八度重叠的伴奏,显得稳固恢弘中具有活泼的情趣。第55小节处巧妙的将高声部的下行音阶转移到低声部中,反之主题在高声部出现,与上一次主题在音区上遥相呼应,高音区的主题显得更为明亮、光辉,低声部的八度叠置音阶像澎湃的海涛剧烈的起伏,烘托着高高在上的光辉的基辅大门形象。第四次出现在第114小节处,主题在这里变形,同样以柱式和弦结构将高音声部的主题节奏进行扩展,时值加长,2/2拍和大三连音节奏的使用使拉长的旋律线条隐藏在作品的高声部和中声部中,使再现的宏伟的主题形象更加的高大、雄壮;最后第一出现在作品的第162小节处,由于bE音构成的主持续低音和高低声部反向的倚音写作,将作品推向高潮,在欢腾庄重的音响中结束。例4(三)第三乐章:圣咏音乐形象的呈现由于作品主题形象鲜明,内容结构简洁,所以在音乐强弱的表现上对比较为突出,起到了戏剧性的效果。虽然乐谱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力度标记,但是第一个主题所表现出的宏伟的音乐形象,展现了建筑的壮丽,在持续强力度的主题之后,第30小节乐曲进入第二个带有教会调式的圣咏音乐主题时,盛庸的演唱带有平静、安详和肃穆的音响,所以在第二个音乐形象出现时与第一个音乐主题比较而言是较弱的力度,在乐曲的第三个音乐主题中,由于作曲家描写了基辅大门钟声欢腾的场面,所以在力度上再次采用了强的力度,全曲强——弱——强——弱——强的力度对比体现了高度的对称美,开始与结尾处的主题与力度体现了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用辉煌的音乐旋律结束全曲。二、声音的风格特征(一)民族彩体的和声特点整首作品的和弦配置安排除按照常规的和弦进行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之外,大量的副和弦与副属和弦的使用为作品的音响增添了新的和声色彩,极大的丰富了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效果,为和声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穆索尔斯基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所以在和声的安排和使用上打破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将大量的民族和声运用到作品中已经不足为奇。由于副属和弦的出现有短暂离调的感觉,使得音乐旋律的衬托效果丰富多彩,所以在该作品的第二个主题形象中副属和弦大量出现,这种大量副属和弦的使用也是为了适应教会调式音阶形式的需要。例5(二)和弦外音的音乐性《基辅大门》这首作品的第一个主题形象与第二个主题形象的调式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由于同主音大小调转调属于远关系转调,所以变和弦的出现更好地调节了转调的调性色彩,例如30小节:例6这个和弦作为两个段落的共同和弦,既是上一段降bE大调的b3IV和弦,又是下一段be小调的iv级和弦。bE大调的b3IV和弦就是一个带有丰富和声色彩的一个变和弦。此外,为了使第一个音乐形象更加地流畅、有力,在第47小节开始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音阶式经过音。低音区柱式和弦浑厚有力的将第一主题形象进行着雄壮地歌唱,高声部八度叠置的音阶式音程上行、下行由于汹涌的海涛,推动者音乐前进的步伐,在这里,和弦外音的音乐性强于其理论性,所以不能用传统的六种外音形态来解释。这样的创作手法与主题第一次呈示时完全的柱式和弦的手法有所不同,织体的变化使主题形象变得更加新鲜。例7(三)用主持续音的手法进行调性设计作品从第81小节开始,主持续音一直贯穿在其各个声部,分别出现在高音声部、中音声部,还有的在两个声部内同时出现。第81—84小节持续音在高声部:例8第85—88小节持续音隐藏在高声部内部:例9第89—92小节持续音在内声部:例10第107—110小节持续音同时出现在高音和中音声部:例11作曲家在这个段落中选用了主持续音的写作手法是为了有效地巩固调性,强调主功能,在这段中变和弦、副属和弦频繁出现,调的中心极容易松动,离调的感觉尤为突出,但在主持续音长时值的衬托下无论和弦的变化多么灵活都无法脱离调性的中心,对于稳定调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调用函数的性能(一)f—转调的使用该作品在调式结构上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方式,由bE大调转为be小调再回归到bE大调,整首乐曲调性经历了bE—be—bE—be—bE的过程,与前面谈到的f—p—f—p—f相呼应,也体现出高度的对称美。远关系转调由于调号差异较大,所以在色彩的明暗对比上显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主和弦中三音的变化,使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色彩在瞬间产生强烈的对比,使听者在音响上很直观的捕捉到调式变换所带来的音响差异,作曲家选用这样的转调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音乐主题形象的发展需要。(二)洛克里亚的咏叹调《基辅大门》的第二个主题形象是图画作品中城内的教堂。作曲家想象出教堂中传出的平静虔诚、庄严肃穆、崇高和谐的咏叹调,这个咏叹调是用教会调式创作而成,采用了洛克里亚的音阶排列方式。例12体现了洛克里亚音阶上行:例13体现了洛克里亚音阶下行:使用这样的中古调式体现出西方教堂的圣洁,信教徒虔诚的歌唱,以及西方传统的宗教仪式活动的庄严,这些虽然并未在图画中一一展示,但是作曲家却用音乐的语言和手法将其内容填充的非常完整。教会调式的出现为整首作品注入了新的音乐内容。四、用于纺织特征和终止形状的使用(一)柱式和弦为主的节奏织体该作品织体写作手法清晰,为了符合整首作品的内容,作曲家采用了以柱式和弦为主的伴奏织体,无论是描写宏伟、雄壮的城门,还是虔诚的圣咏与明亮钟声都适合主题形象的需要。(二)其他和弦的继续结构设计终止式出现在作品的第168-174小节,这个终止式并非是传统终止式的进行,而是采用功能和声中其它和弦代替属到主的进行来结束全曲。例14这里的Ⅱ级和弦属于属功能和弦,Ⅲ级和弦属于主功能和弦,最后进行到I级和弦之后,又使用和弦转位来调整音响结构,最后在3小节长时值的主和弦中结束全曲,这种长音的应用稳定了调性,加强了终止式的结束感,更加强调了基辅大门宏伟的音乐形象。用声乐作品建构自己的节奏感,并将其作为人们所接受的音乐,使城市黄粱梦画《新闻》,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