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_第1页
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_第2页
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_第3页
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_第4页
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清王朝的宫廷建筑看盛京宫廷的时代特征

人们通常将玻璃产品分为三种类型:祭祀玻璃、家用电器和建筑玻璃。其中建筑琉璃构件以具有极高的装饰性、防水性、防火性、耐久性等特征,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皇家建筑而生,是我国古代建筑礼制的重要载体。琉璃在北魏时期被用到建筑构件中,唐宋年间得以发展,明清时期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古建筑得到普遍使用。大家熟知的北京紫禁城,就是琉璃艺术精华之大成者。而作为我国仅存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的沈阳故宫,这里的琉璃饰件展现着清朝入关前琉璃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逐渐渗透过程,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清王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统一女真各部到建立后金政权,最终奠都沈阳。此时具有高超琉璃烧造技术的山西侯氏家族归附后金,琉璃建筑构件才开始被广泛应用。皇太极时期的建筑作为盛京皇宫的中期建筑群,见证了清王朝的开国史,构筑成一定规模的宫殿布局,琉璃饰件的艺术特点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进步特征。而到乾隆时期对这座关外皇宫进行增修和改建,形成盛京皇宫的晚期建筑。因此,如今所呈现的占地六万平方米的盛京皇宫建筑群是三个不同时期积累式面貌。高耸殿堂、悠长深宫、别致庭院蔚为壮观,到处覆盖着黄琉璃瓦镶绿琉璃瓦剪边的外衣,琉璃构件在形制标准和制作技艺及使用方法都有很多独特的创造,更彰显了满清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君权至上的尊贵地位。由于盛京皇宫为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具有从明朝到清朝、清初到清中期的琉璃构件基本特点。本文通过盛京皇宫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琉璃饰件精品,展现各民族琉璃构件的文化元素在清代古建筑上逐渐吸收和深入的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宫殿琉璃构件的风采和建造者赋予它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一.明代期的建筑在沈阳故宫众多建筑中,大政殿无疑是盛京皇宫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创业之初,统一满族与明朝抗衡之时作为办事衙署修建的。因此,此时的建筑特点与紫禁城汉王宫相比满族地方特点更多,从造型、色彩、图案等设计上看,并没有被传统建筑理念和制度所束缚,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天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对地域、民族、文化差异的少数民族特色,形成建筑上互补与共融。汉文化元素虽有应用,但与其他民族特色相比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只是在个别的建筑构件上体现出来。琉璃构件是这一时期建筑上最形象、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满、汉、蒙、藏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承与融合。大政殿建于明朝未期。此时蒙、回、藏等民族、部落都派人到盛京来朝拜大清皇帝,以示接受清王朝的统治和管辖。此外,东北地区原是汉、满、蒙等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也是满、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集中体现。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的帐殿风格,殿身八面为八个木格扇门围成。殿顶覆盖五彩琉璃瓦,采用了黄琉璃瓦镶绿色剪边的色彩搭配,可以说开创了盛京皇宫宫殿建筑色彩的先河,与北京皇宫的殿顶全用黄琉璃瓦铺顶,俗称“一堂黄”迥然不同。这里延续了辽金以来,少数民族宫殿殿顶喜用多种颜色的特点,特别是他们长期身处山林、草原,对绿色尤为喜爱。大政殿顶部的主要琉璃饰件非常有特点,它是将藏传佛教的艺术式样巧妙地结合在满族建筑风格之中,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殿顶为一高大的佛教彩色琉璃“宝顶”,由黄色素面圆柱体束腰将宝顶分为四个部分。顶端为莲花宝座托起的二层火焰宝珠,黄色琉璃装饰的宝珠由蓝色白边的火焰所包围,由下层的八面火焰逐渐集中到上层的四面火焰至到顶点。下面为一个巨型宝珠,此宝珠在黄地上塑有突起的蓝色二龙戏珠图案,间有橘色火焰和白绿色祥云缭绕。再下为二层绿色塑有几何纹饰的腰盘,中间夹缝较小,形成须弥座式。最下面即是宝顶的顶座部分,是由黄绿相间的圆形顶座。顶座上等距离的分布八个黄色拱形壸门,壸门之间为八个如意纹,上面盖有错落有致的二层黄釉仰莲纹。宝顶的形式是我国藏传佛教中典型的装饰手法。在殿顶八条垂脊上,分别站立琉璃烧制的蒙古力士,手执铁链,凶悍威武,链系宝顶,象征着“八方归一”,增加了整个建筑的雄伟壮观之感。殿出八角,是满族八旗制度的象征。在八个屋顶角部檐下挑出的椽头上,有一种叫摩羯的琉璃饰件,是盛京皇宫内其它宫殿所没有装饰构件。摩羯是藏传喇嘛教想象的怪兽,传说这种怪兽是生活在海里,力大无比,经常袭击海上行使的船泊。清初统治者在飞椽椽头采用这种琉璃饰件也是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用来避邪。此外,大政殿的建筑结构,八角重檐、廊柱式、大木架结构、飞檐斗拱以及殿内的降龙藻井等,都属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须弥座式台基、殿内天花上的梵文装饰源自蒙古族和喇嘛教。二.红字云中的瑶画石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赞承大统后,拓建自己的皇宫,形成今日盛京皇宫的中期建筑。在这组建筑群里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并接受王臣及外国使臣朝贺。这批建筑群见证了清朝的建立,并走向一统中原的成功之路。皇太极统治时期从制定各种政治制度,到吸收汉族官员,多方面加强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在建筑上也有突出的表现。从建筑形式上看,大多采用等级较高的硬山式建筑,房顶琉璃以本民族建筑习俗黄琉璃瓦绿剪边装饰。琉璃饰件比努尔哈赤时期吸收了更多汉文化元素,显得为华丽雄伟。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当年文武百官候朝之所,同时亦是领赏、谢恩、校射等场所。史料记载,皇太极多次临御大清门颁赏文武官员及外国使节,康熙、乾隆等皇帝东巡盛京时举行活动的场所。如此重要的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必定有独特之处,琉璃构件是表现最明显的。房顶正脊为黄琉璃瓦上塑五彩赶珠龙纹,两端为翘首华丽的螭凤琉璃正吻,是由一螭首与一凤头相背组合而成,与螭首相比,凤头就显得小巧了很多。螭首犄角树立,相对而视,吻口大张共同叼住正脊,高高卷起的尾翼粗壮有力。背部剑把部位各塑有似风火轮的琉璃构件,中心分别镂空雕饰“日”“月”二字,其寓意有二:一象征皇帝权势恢弘如宇,手托日月,一统天下;二“日”“月”二字将“明”字分开,“明”廷的瓦解正是清入主中原的先决条件。这种琉璃装饰手法在盛京皇宫内正脊出现较普遍,适合当时清朝统治者创业之初的政治理念。大清门有一个北京紫禁城也没有的琉璃装饰构件,叫墀头,它紧贴在两侧山墙的前后两端,由三个装饰面相连,每面以黄琉璃为底,由黄色混砖和上下相连的仰覆纹将墀头分为四部分。最上一层为白琉璃塑飞翔仙鹤两侧伴有五彩如意头云纹;下层为一红一黄,两只鹿在云中觅食、穿梭,下面为绿色江涯;第三层为墀头的核心部分,正面为高浮雕技法塑一蓝琉璃升龙,下有蓝白装饰的海水江涯,像一腾出水面、呼之欲出的巨龙;两侧图案相同为从天上而来的降龙,但龙头却扭转向上,又有腾空而起的样式。第四层为一只五彩雄狮,周身伴有火焰、绣珠和橘色飘带。其中一、二、四层三面的图案相同。这组琉璃构件造型美观,设计巧妙,选用了象征皇权和吉祥的图案,使大清门更加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崇政殿是议政之所,俗称“金銮殿”,屋顶瓦饰仍然采用黄琉璃瓦绿剪边,宫殿建筑顶部的正脊、垂脊、戗脊、博风等构件均为黄地,采用龙纹、花卉、宝珠等浮雕文饰用绿、红、蓝色的琉璃表现出来,正脊上镶嵌着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的五彩琉璃赶珠龙,吻兽卷尾高达1米多,气魄雄伟。垂兽是建筑物屋顶的主要琉璃构件,起到垂脊由高变低的过渡作用。崇政殿的垂兽代表了清初垂兽的式样,昂首远眺,双眼圆瞪、嘴大张、上唇突出、颈部较长并有明朝特点的鱼鳞纹饰,颜色为五彩琉璃,这些特点与清中后期的风格有很大的变化。崇政殿五彩琉璃正脊螭吻,山尖加饰的琉璃悬鱼,上部为圆形,内浮雕螭龙,下为如意状花饰。崇政殿的墀头与大清门基本相同,但色彩和纹饰有些不同,主要在第三层核心部分的纹饰与大清门相反,中间为降龙,两侧为升龙,为蓝底黄龙。第四层为一身披橘色火焰的蓝色麒麟穿梭在山林之中。盛京皇宫独有墀头琉璃装饰,在清初限有的条件下丰富了建筑装饰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建筑等级,展现了满族人们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三.脊建筑的装饰效果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帝后寝宫建在高台之上,这与北京紫禁城截然相反。至高点位于凤凰楼,是三层建筑,一层作为通往台上寝宫的通道和楼门,余二、三层皆为皇帝与后妃的逸乐之所。登上凤凰楼,当年整个盛京城全景尽收眼底。此楼为歇山三滴水建筑,三层楼顶及楼檐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楼顶正脊两侧为六条五彩行龙相向而对,正脊两端为五彩螭吻。在戗脊的端部排列着数量不同的走兽,由于盛京皇宫的多次维修,现在使用的走兽是按清式做法重新修补的,不能完全代表清初的式样,但可据走兽数量判断居住者的身份等级。走兽的颜色间初期有黄色、绿色或蓝色,而后期则皆为黄色。通过凤凰楼一层楼门,呈现的是庭院式“四合院”建筑形式,这里有皇太极五位地位显赫的后妃生活之所。五座建筑形式皆为硬山式建筑,从屋顶的琉璃构件上看正脊、螭吻、戗脊、垂兽等与崇政殿相似,但纹饰略有不同。五个寝宫正脊两侧都有前进状的行龙间五彩火焰珠和展翅欲飞的凤凰、宝相花等图案。垂脊除清宁宫饰龙纹外,其他四宫均与正脊相同,戗脊琉璃方砖都作含苞待放的荷花及莲藕纹饰,悬鱼也以花卉为主要图案。寝宫中的琉璃构件没有前朝装饰复杂,但简单朴素的装饰风格仍不失皇家高贵和静雅。五宫高台四周砌有高墙围绕,高墙下为更道。每当夜幕降临时值更的禁卫军披挂整齐,开始了紧张严肃的巡更守夜。更道宽不足1米,五彩琉璃的装饰虽然只是黄绿相间的简单龙纹瓦当、一排作游动状行龙构件、海棠式龙纹滴水等一些简单的琉璃构件,却使大内宫阙更显得森严而静谧,也许这就是五彩琉璃带人们的艺术魅力。四.文溯阁黑琉璃构件不单单是实用与装饰的材料,更是历史与社会形态的缩影。清朝入关后,乾隆皇帝来盛京皇宫祭祖时修建了代表盛京皇宫的晚期建筑群。从琉璃构件上看,不难发现,随着满汉民族进一步发展,汉化的标志在这里越发明显,屋顶形式受汉文化的全面吸收而丰富起来,屋顶的琉璃装饰与早期、中期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更贴近紫禁城琉璃装饰风格。鸟瞰盛京皇宫,宫内有一所建筑独树一帜,其屋顶满铺黑琉璃瓦,并镶以绿琉璃瓦边。按五行之说黑、绿、蓝色是水和木的象征,可祛灾避火。此处即乾隆年间为贮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文溯阁。文溯阁的琉璃饰件不同与其它建筑以龙纹装饰为主,正脊、垂脊上均采用的是海水流云纹琉璃雕刻构件,即使正脊两侧的吻兽及戗脊前的套兽等古建筑常用的兽状构件装饰也都被水云状的琉璃构件所代替,都有以水压火之意。文溯阁屋顶满饰黑琉璃瓦镶绿剪边,前檐廊东西山墙处各有卷门,上悬砌绿琉璃垂花门罩,古朴素雅。太庙是清皇室的家庙,是奉祀祖先之所。从建筑内部体量上看很小,不像等级很高的建筑。但屋顶采用了等级较高的歇山顶外,琉璃瓦也使用汉族礼制中等级最高的黄琉璃瓦来凸显太庙的建筑等级。这也是寓“以崇典祀”之意。琉璃瓦的使用和封建等级制度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封建王朝的建筑礼制体系。在正脊和垂脊的交叉节点上的龙吻也叫鸱尾,在其背部也有象征性地插入一把剑,将其镇在屋顶有降雨、消灾之意。这与中期建筑正脊吻兽背上雕有“日”“月”字,形似风火轮的琉璃构件演变而来,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昌盛繁荣、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含意。垂兽也一改前期的特点,嘴完全闭严、上唇平直、脖子逐渐缩短、口中有卷毛,整个垂兽完全为黄色。此时太庙屋顶琉璃颜色已采用与北京紫禁城相同的“一堂黄”。五.清代皇室与居民中的满族文化盛京皇宫琉璃构件色彩艳丽、类型丰富加之如此数量庞大的琉璃砖瓦其制造者又是何人呢?《海城县志》中《重修缸窑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云:“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始由千总侯振举采访此地之土可制琉璃瓦,因赏振举世袭盛京工部五品官,管理黄瓦窑,监督带领之,催匠役壮丁烧造琉璃瓦,以备修理陵寝、宫殿之用。”可见,努尔哈赤在营建宫殿时使用的琉璃砖瓦,是位于海城境内的黄瓦窑烧制而成,烧造者为海州析木乡侯氏家族成员。山西琉璃的烧制技艺闻名遐迩,北京烧琉璃的赵家就出自于此。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之前侯氏家族就伴其左右,建立后金以后,曾祖侯振举竭尽忠诚,为之设计蓝图、烧造釉色艳丽的琉璃瓦,为盛京皇宫的建立创下丰功伟绩。皇太极在位期间,盛京皇宫龙楼凤阙也由侯振举及能工巧匠竭力完成。入关后,又赐封侯振举为琉璃厂世袭提督,统辖十二厂千总以及众壮丁差务,隶海州析木城正黄旗,为上三旗包衣。侯振举也成为清代琉璃烧造工艺的第一人。史料记载,海州黄瓦窑提供专用的琉璃构件,这一制度一直延用到清朝未期,盛京地区的皇家宫殿建筑的增建和修复,一直都产至于此并由侯氏家族掌管负责。随着大清王朝的终结,海州窑各窑乃逐渐坍塌荒废,最终沦为少人问津的前朝遗址,只成为考古、文物研究者的考察对象。从黄瓦窑遗址中出土的琉璃构件来看,有大吻、正脊、垂脊、筒瓦、板瓦、滴水、瓦条、各种琉璃砖墙和残件及多种窑具、模具等物件,做工考究,工艺水平堪称一流。在许多砖瓦的背面、侧面还划刻有清晰的纹饰和铭文,可见烧造盛京皇宫琉璃制品的海州黄瓦窑在清代曾盛极一时,但由于它属于官办的皇家窑厂,主要制品是供给皇家宫廷建筑,因此当清朝末叶国家败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