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地地平式日晷(晷面水平,晷针与地轴平行),其中L为晷针,α为晷针与晷面夹角,L’为某日某时刻晷针影子,且L´位于L正下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平式日晷(
)A.
晷面时间刻度均匀
B.
与当地纬度互余C.
晷影呈顺时针运动
D.
该日晷影长度不变2.
若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4:00,则该地最可能位于(
)A.
拉萨
B.
成都
C.
武汉
D.
上海3.
年内晷针影子L´较短时,则(
)①尼罗河处于汛期②阿尔卑斯山雪线年内较低③长江处于枯水期④天山牧民转场到高山牧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C
2.A
3.B【解析】【1题详解】地平式日晷的特点:地平式日晷的晷针与晷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B错误;安放时,应保持晷面水平。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刻度不均匀,需要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再结合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刻画晷面的刻度,A错误;太阳东升西落。影子转动是自西向北,再向东,为顺时针转动,C正确;日晷影长度当地正午最短,日出、日落最长,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依据题意:且L´位于L正下方,说明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向,当地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14:00,120°E为14:00,当地为12:00,时间相差两小时,经度相差30°。依据东早西迟,当地为90°E,与东经90°E吻合的大致是拉萨。排除B、C、D。故选A。【3题详解】年内晷针影子L´较短时,说明,当地的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2日左右,节气夏至,北半球夏季,①尼罗河处于汛期,北半球夏季,正确;夏季气温高,阿尔卑斯山积雪下限较高,②错误;③长江处于丰水期,北半球夏季;④天山牧民夏季转场到高山牧场,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B。【点睛】赤道式日晷的特点:日晷的暑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面刻度均匀刻画,晷针要穿过晷面,并与晷面垂直。安放时,晷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相同,晷针指向北极。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凌晨2时30分,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登陆莫桑比克,登陆时甲乙两地风暴潮强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贡贝”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贡贝”登陆时(
)A.
受偏东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小B.
受偏北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C.
受偏南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D.
受偏西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小5.
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
)A.
先增强再减弱
B.
先减弱再增强C.
持续增强
D.
持续减弱【答案】4.C
5.B【解析】【4题详解】读图中的纬度可知,图中纬度为南纬,因此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台风“贡贝"在登陆时,北部的甲港吹偏北风,为离岸风,风将海水吹离岸边;而南部的乙港盛行偏南风,为迎岸风,风将海水向岸吹送,受到陆地的阻挡,潮位高;因此乙港比甲港的风暴潮更强、更猛烈。排除A、B、D。故选C。【5题详解】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从M运动到N处,是由陆地到海洋的过程,在陆地上由于没有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实力减弱,但到达海洋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会越来越强,故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先减弱再增强,排除A、C、D。故选B。【点睛】台风登陆时,离岸风一侧,风暴潮强度小,向岸风一侧,风暴潮强度大。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为1951~2020年东亚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逐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下列年份中,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
)A.
1956年
B.
2001年
C.
2018年
D.
2020年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
季风强度存在规律性的周期变化
B.
陆表与海表温度之差存在年际变化C.
海洋与陆地比热容年际变化显著
D.
海陆热力差异具有规律性周期变化【答案】6.C
7.B【解析】【6题详解】东亚副热带季风是指在东亚大陆-日本一带,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读图可知2018年的夏季风指数最高,说明夏季风势力最强,导致雨带北移速度快,且长期在北方停留,因此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2018年。故选:D。【7题详解】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由图可知东亚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即夏季风强度有强有弱,存在年际变化,这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无固定的周期,B正确,AD错误;图中只能推测出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之差,无法判断比热容的年际变化,C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4-5月份在,南岭一带,华南雨季;约6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至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停留1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雨带迅速南撤,10月份夏季风从我国大陆上退出,雨季结束.当副高势力加强,北移速度加快时,则会造成北涝南旱;相反,则北旱南涝,给我国东部地区造成严重的旱涝灾害。下图为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
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
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9.
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
10°~10°
B.
40°~60°C.
20°~30°
D.
70°~90°10.
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C.
下垫面性质
D.
大气环流条件【答案】8.D
9.B
10.B【解析】【8题详解】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纵坐标表示高度,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错;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错;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C错;根据图中温度计算,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故选D。【9题详解】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低部40°~60°处气温最高,超过了-40°C,而其它纬度皆低于-40°C,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海拔越高,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越快,B正确;由图可知,纬度位置、下垫面状况等对流层上部的气温影响不大,AC与题意不符;大气的升降运动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与对流层上部的热量差异,但不是造成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原因,D与题意不符。故选B。【点睛】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各层的气温变化特点:(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降0.6℃);(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3)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山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高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分布情况。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相对低矮的杂草类比例逐渐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无关的是(
)A.
枯落物减少
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12.
中度退化区,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原因(
)A.
莎草竞争力强,成优势物种
B.
优势物种衰退,各类杂草丛生C.
土壤退化严重,适合杂草生长
D.
降水适中,适宜多种草本生长13.
推测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变化情况为(
)A.
增大
B.
减小C.
先增后减
D.
保持不变【答案】11.D
12.B
13.A【解析】【11题详解】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可能是有机质来源减少,即枯落物减少,A不符合题意;也可能是缺乏植被的保护而使土壤遭受侵蚀。由图示可知草地为退化时有机质含量高,随着草地的退化,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草地退化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盐碱、内涝、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危害,使地表裸露,而裸露的地表受雨水淋洗或者风力侵蚀,会使土壤表层营养物质易流失,土壤条件变差进一步导致植被退化的恶性循环。BC不符合题意;与冰川侵蚀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解】高寒草地退化至一定程度后,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杂草丛生,从而增加了植被多样性。B正确,A错误;土壤退化后,有机质含量减少,不适合杂草生长,C错误;中度退化区降水的淋洗作用强烈,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流速快,使土壤表层营养物质易流失,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要注意看二者的变化情况,地上生物的变化速度显然快于地下的根系等生物量,但地上生物量减少也会逐渐造成地下生物量的减少,据此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变化情况。随着草地的退化,地上生物量快速减少,而地下的生物量减少慢于地上的生物量,这是因为地上生物是植株高大的莎草,且莎草对水、养分敏感,残存的莎草需要更发达的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地下生物量大,导致地下生物量变得高于地上生物量,所以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草地退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雨水淋洗或者风力侵蚀影响较大,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产生恶性循环。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风向
C.
热量
D.
光照15.
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面扩大,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B.
陆地降温,冬季风更强C.
三地位置邻近,无高大山脉阻隔
D.
此期间,动物迁徙活跃【答案】14.C
15.C【解析】【14题详解】依据图中信息可知,末次冰盛期时气温的不断降低,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路线表现为由西西伯利亚向小兴安岭-长白山-华北地区(燕山以南)、山东半岛、朝鲜半岛等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所以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正确,ABD错。故选C。【15题详解】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陆冰,导致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顺利扩散,C正确;末次冰盛海面缩小,A错;陆地降温,冬季风更强,但区域冬季风盛行西北风,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扩散方向不一致,B错;与此期间动物迁徙活跃关系不大,D错。故选C。【点睛】研究表明:在东亚,由于纬度相对欧洲较低,受到末次冰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北方地区同样出现了大面积的苔原与荒漠,树木生长的北限向南移动了20个纬度。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下水盐度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柽柳作为黄河三角洲优势植物,耐盐能力强,枝叶中含有大量盐分。土壤氯离子含量是盐度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2020年8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某一柽柳附近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盐渍化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A.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B.
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C.
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D.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17.
图中雨季柽柳附近土壤呈现“盐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柽柳灌丛截留降水,淋溶作用强②植物附近土壤盐分被快速吸收③柽柳冠层遮雨,阻止地下水位上升④柽柳冠层遮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18.
柽柳对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体现不明显的是(
)A.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B.
调节局地气候,增加区域降水C.
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D.
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肥力【答案】16.D
17.B
18.B【解析】【16题详解】黄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高;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分随水分蒸发向地表集聚,易形成盐渍化,ABC不符合题意;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农业,D符合题意;题目要求选择不是盐渍化严重的原因,故选D。【17题详解】据图可知,雨季柽柳附近土壤离柽柳越近土壤盐度逐渐减小,且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盐度变化小,土壤盐度较低,形成了“盐谷”,原因可能是:柽柳灌丛截留降水,地表径流在地面停留时间更长,盐分被溶解,随地下水下渗,淋溶作用强;柽柳冠层遮阴,地表温度相对较低,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返盐作用不明显,①④正确;植物吸收盐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②错误;柽柳冠层遮雨不明显,且不能阻止地下水位上升,③错误;故选B。【18题详解】柽柳对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柽柳可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肥力。ACD不符合题意;调节局地气候,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耐盐植被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耐盐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减少表土水分蒸发,抑制地下水位上升;根系不断扩展可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枯枝落叶分解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涵养更多水源,稀释土壤盐分。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多发育“U”型岩溶槽谷地貌,地势高差大。近年来,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下图示意该山区“U”型岩溶槽谷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不属于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的原因是(
)A.
发展经济作物
B.
撂荒C.
生态修复
D.
城镇化占用耕地20.
为保障粮食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
B.
谷坡开垦梯田,保障耕地种植面积C.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D.
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答案】19.D
20.C【解析】【19题详解】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种植非粮作物如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经济收入高,A不符合题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B不符合题意;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为恢复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增加,C不符合题意;但当地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两侧平地少,交通不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不突出,当地自然条件不利于城镇建设,故无关的是城镇化占用耕地,D符合题意。故选D【20题详解】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C正确;当地地形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A错误;谷坡开垦梯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B错误;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种植量减少,不利于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C【点睛】保障粮食安全,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正进行大规模“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该区域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互补性。下图示意雅砻江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在季节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是(
)A.
夏季:水能冬季:太阳能
B.
夏季:风能冬季:太阳能C.
夏季:太阳能冬季:水能
D.
夏季:太阳能冬季:风能22.
雅砻江流域中下游“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是(
)①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②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维护国家资源安全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维护国家环境安全④减少森林资源破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21.A
22.C【解析】【21题详解】当地在季节尺度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是太阳能—水能。从当地的气候特征出发,雅砻江处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雅砻江径流量大,同时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此时阴雨天多,太阳能资源较少;而冬季降水少,水能较少,但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水能资源形成互补。故选A。【22题详解】“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增加我国能源来源渠道,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①③正确;“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主要开发的是清洁能源,对森林资源影响较小,资源包括的很广,②指代不具体,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雅砻江上的二滩、锦屏、两河口三大水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储能系统,流域枯水季正好是风电和光伏多发的季节,水电的快速启停功能够保障风电和光伏的优先送出;相反在雨季,风电和光伏出力减弱,水电正好可以多发甚至满发。三种清洁能源通过智能化的运行调度系统“深加工”之后打捆外送,将原来波动频繁发电曲线变成近乎直线的稳定输出,不仅能够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能将优质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坐落于林芝的中心。林芝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南迦巴瓦峰南坡拥有十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下左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谱。林芝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均相当突出,且夏季活动尤为强烈。材料二:色东普沟位于西藏林芝东部,沟内冰川发育。易发生冰崩、岩崩,形成碎屑流冲入雅鲁藏布江,堆积后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近些年来,色东普沟堰塞体堵江事件频发带来严重危害。右图为色东普沟的位置示意图。(1)试解释林芝冰川为何夏季活动尤为强烈(2)推测近些年来,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3)判断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类型,并给出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理由【答案】(1)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雪)充沛,海拔高,温度低,冰川不断形成;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多,坡度陡,冰川移动速度快;冰川融水渗入底部,促进冰体滑动。
(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气温升高,冰川运动性增强,冰崩、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加,易搬运碎屑物质,在沟谷堆积。
(3)热带季雨林带;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相对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样。【解析】【分析】本题以林芝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及色东普沟堰塞体堵江事件为材料设置试题,下设3个小问,涉及气候特点分布及成因,河流的综合治理,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林芝冰川夏季活动强烈的原因的是夏季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以降雪的形式不断在山上累积;夏季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渗入冰川底部;地形陡峭,冰川下滑速度快;最终导致冰川在夏季活动剧烈的情况。【小问2详解】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对山体沉积物冲刷力度增大;气温升高,冰川下滑,崩塌导致的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多,侵蚀能力增强,将大量碎屑物搬运至勾股形成堰塞体。【小问3详解】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海拔高、相对高差大,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自然带较多。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暑期姜老师去西北环游,某日清晨考察位于甘肃兰州的树屏彩丘(如下图所示),沿途被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并了解到相关信息:①彩丘所在盆地内,发育了厚度超过5公里的白垩系沉积。从沉积岩层的剖面看,上部为砂岩夹泥岩,中部为杂色泥岩,底部是砾岩。②一般地貌的侵蚀速率非常小,而树屏彩丘侵蚀速度很快。目前我们看到的树屏彩丘,出露的大多是中部偏上的杂色(紫红、青灰色为主)泥岩,上部的砂岩夹泥岩已基本被侵蚀殆尽。
(1)推测考察当日的天气状况。(2)运用地质作用原理,简述树屏彩丘形成过程。(3)分析树屏彩丘能经常保持鲜艳色彩的原因。【答案】(1)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风力较小。
(2)盆地内河湖相碎屑沉积;地壳运动抬升成山地;流水侵蚀,杂色泥岩出露地表,形成彩丘。
(3)裸露的岩层表面被风化;流水冲刷侵蚀;侵蚀速度快,新鲜的岩层不断出露。【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和地貌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依据题意,沿途被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说明早晨气温低,大气稳定,风力小,空气中的水汽易于凝结,天空中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差,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树屏彩丘位于陇中断陷盆地,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断裂。地势较低,发育河湖,接受沉积,形成河湖相沉积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工程项目技术保证措施
- 2025年实验小学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 机场保安保洁服务方案
- 老年公寓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 儿童派对场地租赁合同示例
- 农场节能生产管理制度
- Xx医院急救响应机制管理制度
- 临时发电机组租赁合同模板
-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工程设计论文
-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的粉末标准曲线xrf检测方法研究
- 脊柱四肢及肛门直肠检查
- 地理科学导论(上海师范大学-白润光)课件
- 我有一个想法三年级作文300字
- 骨科运用PDCA降低平均住院日品管圈成果汇报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扬州的兴衰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公共英语(二)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医学微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印刷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 HL002A031从创业者的角度分析自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