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_第1页
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_第2页
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_第3页
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_第4页
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仍然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明确提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的要求。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1.1水功能区的划分1.1.1概念根据水体的自然特性、人类对水体的影响以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对不同的水体赋予适当的使用功能,作为管理的依据。胡四一: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相应水域按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1.1.2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到80%左右;到2030年,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基本实现达标。1.1.3区划目的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划分水功能区,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可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调控开发强度、优化空间布局,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利于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省界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1.1.4区划指导思想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改善水资源质量、遏制水生态系统恶化为目标,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生态系统保护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划定水功能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5区划原则(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划以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要求,确定水域主体功能;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前瞻和预见,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保障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资源。(2) 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区划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划体系和区划指标既考虑普遍性,又兼顾不同水资源区特点。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和具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水域,划为保护区或饮用水源区并提出重点保护要求,保障饮用水安全。(3) 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区划充分考虑各水资源分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污染及水环境、水生态等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水生态保护的需求。部分仅对水量有需求的功能,例如航运、水力发电等不单独划水功能区。(4) 尊重水域自然属性的原则区划尊重水域自然属性,充分考虑水域原有的基本特点、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的基本特点。对于特定水域如东北、西北地区,在执行区划水质目标时还要考虑河湖水域天然背景值偏高的影响。1.1.6水功能区的划分体系根据《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水功能区划为两级体系(见下图),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一级水功能区分四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水功能区将一级水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

一级区划在宏观上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地区间关系,同时考虑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确定水域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的关系。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系统见下图。1.1.7我省水功能区的区划成果《陕西省水功能区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21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于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陕政办发【2004】号文件下发至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表1-4 陕西省河流水功能区区划成果统计表流域及省区名 称 分级分类水功能区1)区划成果个数(个)河长(Km)陕西省黄河流域合计保护区381538.7保留区191264.0缓冲区22702.5其中省际缓冲区11379.6一级区水功能区合计793505.2饮用水源区301166.3工业用水区25894.5农业用水区342059.1

渔业用水区1121.3景观娱乐用水区672.3过渡区14311.0排污控制区25198.5二级区水功能区合计1354823.0水功能区合计2148328.2保护区502767.6保留区502625.9缓冲区481.4其中省际缓冲区481.4一级区水功能区合计1045474.9饮用水源区796.8工业用水区18274.7农业用水区692渔业用水区110景观娱乐用水区00过渡区00排污控制区00二级区水功能区合计32473.5水功能区合计1365948.4保护区884306.3保留区693889.9缓冲区26783.9其中省际缓冲区15461一级区水功能区合计1838980.1饮用水源区371263.1丁业用水区431169.2农业用水区402151.1渔业用水区2131.3景观娱乐用水区672.3过渡区14311排污控制区25198.5二级区7水功能区合计1675296.5水功能区合计35014276.6陕西省合计陕西省长江流域合计1.1.8全国重点水功能区划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1) 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2) 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

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3) 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4) 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包括我省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38条主要河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了水功能区的划定。已确定的水功能区被划分为两级:一级区和二级区。一级功能区:共区划77段,其中保护区17段,河长1013.2km;保留区24段,河长1766.7km;缓冲区36段,河长1137.0km。图1.2陕西省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划个数比例图16.5.2%14.6%11.1%2.1%2.8%4.9%11.8%图1.2陕西省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划个数比例图16.5.2%14.6%11.1%2.1%2.8%4.9%11.8%口保护区口保留区口缓冲区口饮用水源区口工业用水区口农业用水区口渔业用水区口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渔业用水区3段,河长216.8km;景观娱乐用水区4段,河长53.4km;过渡区7段,河长128.5km;排污控制区10段,河长78.1km。详见图1.2。1.2考核水功能区的选择及水功能区达标率的分解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对《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批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制度,分解制定我省各市(区)2015年、2020年、2030年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指标,建立对各级政府的责任考核体系,我厅组织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流域委提出的控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研究,完成了《陕西省各市(区)水功能区考核指标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2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的要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达到60%,2020年要达到80%,据此水利部确定以COD和氨氮两项指标统计,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5年达到62%,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提高到78%;按照这一要求,经与流域机构协调,以COD和氨氮两项指标统计,陕西省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79%;陕西省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提高到79%、2020年达到87%,2030年全部达到95%以上(详见下表)。陕西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目标地区2015年2020年2030年黄河60%79%95%长江79%87%95%全省69%82%95%以2010年为基础,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入河量和纳污能力,综合考虑,确定陕西省2015年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69.7%,其中长江流域达标率应不低于81.6%,黄河流域应不低于60.8%;2020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82.31%,其中长江流域达标率应不低于88.24%,黄河流域应不低于79.17%;2030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95%。1.2.1考核水功能区的选择原则按照流域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依据下列原则选定:(1)陕西省黄河、长江流域2015年考核评估水功能区83个;流域考核我省的缓冲区上游的重点水功能区3个;不涉及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行政区(铜川、韩城),选取我省非重点水功能区4个;根据以上原则,选取我省考核水功能区共90个。分布在26条河流上,其中黄河流域52个,分布在14条河流上,长江流域38个,分布在12条河流上。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60.0%,长江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79.2%,全省重点水功能区覆盖率67.7%。表1 陕西省考核水功能区分布情况表地市名称流域河流重点水功能区个数其中国家重点的功能区个数一级水功能区个数二级水功能区个数合计榆林黄河黄河444孤山川1122黄浦川111窟野河1122无定河1344小计491313延安黄河黄河222清涧河111无定河111延河1455小计3699宝鸡黄河渭河555小计555长江嘉陵江222小计222合计2577咸阳黄河渭河444泾河333小计777杨凌黄河渭河111小计111西安黄河渭河111黑河1233小计1344铜川黄河沮河123小计123渭南黄河黄河222渭河1122

1.2.2各地市考核的水功能区包括榆林13个,延安9个,宝鸡7个,咸阳7个,杨凌1个(杨凌在我省350个水功能区中就只有1个),西安4个,铜川3个,渭南5个,韩城2个,商洛13个,汉中19个,安康7个。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及附表(除铜川拟考核的3个、韩城1个水功能区之外,其余86个全部为国家重点水功能区)。1.2.3黄河流域达标目标的分解原则(1) 现状已达标的水功能区2015年应至少保持现状水质。(2) 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3) 控制污染物入河量任务较轻,污染治理经济技术可行区域的水功能区,原则上应在2015年达到水质目标要求。(4) 水质现状较差、控制污染物入河量任务较重的区域,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需求,综合确定2015年阶段性污染物控制量,水平年水功能区达标目标应逐步提高,污染物控制量明确阶段控制量。1.2.4长江流域达标目标的分解原则(1) 2015年的水功能区达标率,按年分解到2013-2015年,并对应到各水功能区。(2) 现状已达标的水功能区2015年应保持或优于其水质目标要求。(3) 现状未达标的保护区、保留区,原则上应在2015年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4) 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工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排污控制区下断面的水质应达到下一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目标要求。(5) 控制污染物入河量任务较轻,污染治理经济技术可行区域的水功能区,原则上应在2015年达到水质目标要求。(6) 水质现状较差、控制污染物入河量任务较重的区域,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需求,综合确定2015年阶段性污染物控制量,水平年水功能区达标目标应逐步提高,污染物控制量明确阶段控制。1.2.5各地市考核水功能区分年度达标率确定以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遏制水生态恶化,改善水资源质量为目标,根据各地市重点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按照水功能区所在流域达标率分解原则,结合各水功能区水质现状、现状入河量与纳污能力的多少以及逐年好转的趋势进行达标率确定。根据重点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与拟定的2015年的目标达标率,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以及近10年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逐年好转的趋势,结合“十二五”期间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随着陕北能源化基地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建设的发展,将实现西咸经济一体化,西安国际现代大都市的形成,同时带动周边的城镇群聚集发展,我省城镇化水平将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水资源保护的任务日趋紧迫。同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启动、国家南水北调对陕南水源地水质的保护要求,国家对水资源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实施。确定“十二五”各年度考核水功能区目标达标率。分解情况详见表2。陕西省拟考核水功能区90个,其中黄河流域52个,长江流域38个。黄河流域现状达标率37.8%,拟定2015年达标率61.5%,按照达标率逐年递增的原则,拟定拟定2013年达标率46.2%,拟定2014年达标率55.8%,2015年达标率61.5%的目标;长江流域现状达标率71.1%,拟定2015年达标率81.6%,按照达标率逐年递增的原则,拟定2013年达标率76.3%,2014年达标率78.9%,2015年达标率81.6%的目标。其中:榆林现状达标率33.3%,拟定2015年达标率53.8%,拟定2013年达标率38.5%,2014年达标率46.2%,2015年达标率实现53.8%的目标;延安现状达标率28.6%,拟定2015年达标率44.4%,按照达标率逐年递增的原则,拟定2013年达标率33.3%,2014年达标率44.4%,2015年达标率实现44.4%的目标;宝鸡市包括黄河、长江两个流域的7个水功能区,其中黄河流域5个,长江流域2个,现状达标率42.9%,拟定2013年达标率57.1%,2014年达标率57.1%,2015年达标率实现71.4%的目标;咸阳市拟考核水功能区7个,现状达标率40.0%,拟定2013年达标率42.9%,2014年达标率42.9%,2015年达标率实现57.1%的目标;西安市拟考核水功能区4个,现状达标率50.0%,拟定2013年达标率50.0%、2014年达标率75.0%、2015年达标率实现75.0%的目标;铜川市拟考核水功能区3个,现状达标率66.7%,拟定2013年达标率66.7%、2014年达标率100.0%、2015年达标率实现100.0%的目标;渭南市拟考核水功能区5个,现状达标率20.0%,拟定2013年达标率40.0%,拟定2014年达标率40.0%,2015年达标率实现40.0%的目标;杨凌区只有一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按照达标率不低于现状、逐年递增的原则,以后必须每年都达标;韩城市你考核2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按照达标率不低于现状、逐年递增的原则,以后必须每年都达标;商洛包括长江、黄河两个流域的13个水功能区,其中长江流域10个,黄河流域3个,现状达标率66.7%,拟定2012年达标率69.2%,2013年达标率69.2%,2014年达标率76.9%,2015年达标率实现76.9%的目标。汉中市拟考核水功能区19个,现状达标率73.7%,拟定2012年达标率78.9%、2013年达标率84.2%、2014年达标率84.2%、2015年实现达标率84.2%的目标;安康市拟考核水功能区7个,现状达标率71.4%,拟定2012年达标率71.42%、2013年达标率71.4%、2014年达标率71.4%、2015年实现达标率85.7%的目标。

陕西省各市区考核水功能区分年度达标率地市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拟定2013年达标率%拟定2013年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拟定2014年达标率%拟定2014年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拟定2015年达标率%拟定2015年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拟定2015年监测评价水功能区个数拟定2020年达标率%拟定2020年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榆林33.338.5546.2653.871375.0024延安28.633.3344.4444.44973.9117宝鸡42.957.1457.1471.45790.9110咸阳4042.9342.9357.14784.6211杨凌10010011001100111001西安5050275375341004铜川66.766.721003100331003渭南20402502402562.55韩城1001002100210022100.002商洛66.769.2976.91076.9101388.2415汉中73.784.21684.21684.2161987.521安康71.471.4571.4585.76790.009黄河流域合计37.846.22455.82961.5325279.3877长江流域合计71.176.32978.93081.6313888.2445全省合计5358.95365.65970639082.43122二、陕西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概况2.1入河排污口的基本概念2.1.1入河排污口定义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排放废污水的口门;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含扩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统称入河排污口设置。2.1.2入河排污口分类根据排放废污水的性质,入河排污口分为: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和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三种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是指接纳企业生产废水的入河排污口。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接纳生活污水的入河排污口。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接纳市政排水系统废污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入河排污口。对于接纳远离城镇、不能纳入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风景旅游区、度假村、疗养院、机场、铁路车站等,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人群聚集地排放的污水,如氧化塘、渗水井、化粪池、改良化粪池、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和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工艺等集中处理方式的入河排污口,可结合实际情况视为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2.1.3污染物入河方式暗道、暗管、暗洞、干沟、干涸沟渠、管道、涵洞、阴沟、涵闸、明渠、潜设、箱涵。2.1.4污水排放方式间歇、连续。2.1.5入河排污口种类企业单一、事业单一、市政等。2.2我省入河排污口概况根据《陕西省入河排污口登记报告》,我省全省共有排污口969个,其中黄河流域排污口606个,长江流域排污口363个。2.2.1全省350个水功能区内入河排污口概况(1)、排污口分布全省350个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632个,黄河流域功能区内排污口407个,长江流域功能区内排污口2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其中,榆林水功能区内排污口36个;延安市水功能区排污口98个;铜川市水功能区排污口57个;宝鸡市水功能区排污口64个;咸阳市水功能区排污口48个;西安市水功能区排污口30个;渭南市水功能区排污口56个;韩城市水功能区排污口7个;商洛市水功能区排污口62个;汉中市水功能区排污口84个;安康市水功能区排污口90个。各地市水功能区内排污口统计表序号地市排污口个数所占比例序号地市排污口个数所占比例1榆林365.7%7渭南568.9%2延安9815.5%8韩城71.1%3铜川579.0%9商洛629.8%4宝鸡6410.1%10汉中8413.3%5咸阳487.6%11安康9014.2%6西安304.7%12合计632100%(2)入河量统计陕西省功能区632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5.62亿吨/年,化

学需氧量入河量为13.13万吨/年,氨氮入河量为1.075万吨/年。其中,黄河流域功能区内407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71亿吨/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为12.44万吨/年;氨氮入河量为1.014万吨/年。长江流域功能区内225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0.91亿吨/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为0.69万吨/年;氨氮入河量为0.061万吨/年。!:n2.2.2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排污口概况我省144个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286个。黄河流域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有排污口173个,长江流域113个。其中榆林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30个,延安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49个,铜川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0个,韩城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4个,宝鸡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44个,咸阳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29个,西安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6个,渭南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15个,汉中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35个,安康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40个,商洛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共有排污口34个。各地市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内排污口统计表序号地市排污口个数所占比例序号地市排污口个数所占比例1榆林3010.5%7渭南155.2%2延安4917.1%8韩城41.4%3铜川00%9商洛3411.9%4宝鸡4415.4%10汉中3512.2%5咸阳2910.1%11安康4014.0%6西安62.1%12合计286100%2.3入河排污口的达标评价概况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以及各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以COD和氨氮评价项目,对排污口是否达标排放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省功能区内632个排污口,达标排放149个,达标排放率为23.6%。其中,黄河流域功能区内407个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的130个,达标排放率为31.9%,长江流域功能区内225个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的19个,达标排放率为8.4%。由此可见,能够达标排放的排污口所占比例太小,废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三、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考核方案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考核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的指标之一。《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规定:到2015年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我省水源地考核目标2015年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3.1陕西省考核各地市水源地的确定原则按照一个地市一个水源地的原则,首先确定我省12个副市级以上城市的供水水源地;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我省包括黑河金盆水库水源地,咸阳市地下水水源地、冯家山水库水源地、王瑶水库水源地4个水源地;列入《陕西省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我省共31个水源地;同一个城市中,首先确定供水量大和供水人口较多的水源地;尽量选取使用权和归属权一致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选取表1中水源地作为“十-二五”期间考核的水源地.3.2水源地采样和监测3.2.1采样要求水源地采样应符合《水环境监测规范》的要求:采样频次暂定为每月一次。水库型水源地采样断面布设应在水库出入口、中心区等水域分别布设采样断面;河流型水源地采样设在取水口及其上游1000m处布设采样断面;地下水采样原则为:在入水厂前采样。3.2.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地表水水源地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项目: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铭(六价)、铅、氤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氯离子、硫酸盐、铁、锰、硝酸盐氮26项基本项目水库水源地增加营养化监测项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叶绿素a,其中叶绿素a为必评项目;地下水水源地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20个项目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氤化物、砷、汞、铭(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等20个项目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3.2.3监测方法地表水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项目相应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地下水水源地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规定: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3.2.4监测质量控制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水质监测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水质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采样、实验室内部、实验室外部、监测评价数据等方面严格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的要求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监测成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3.3评价标准和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地表水采用GB3838为基本标准(包括表1、表2中除水温、化学需氧量、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项目),水库营养状态评价采用SL395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进行评价,水库型水源地达到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营养评价达“中营养”及以上,称为达标;地下水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达III类标准以上称为达标。水库型水源地营养状况评价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透明度、叶绿素a,其中叶绿素a为必评项目。河流型水源地应同步监测或收集监测断面所在河段的流量;水库型水源地应同步监测或收集所在水库水位及蓄水量;地下水监测井应同步监测或收集监测井的水位。3.4评价方法水源地水质项目评价代表值应按《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规定的方法确定:只有1个水质代表断面的水源地,以该断面的水质数据作为该水源地的水质代表值。有多个水质监测代表断面的饮用水源地,应以最差断面的水质数据作为水质代表值。单次水源地水质达标评价应根据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规定的评价内容进行。水源地所在河流没有进行水功能区划的水源地以满足III类水质为目标,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同时达标的水源地为水质达标。水质类别达标评价和营养状态达标评价的方法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相关条款规定进行评价。水质类别评价应该进行汛期、非汛期及全年评价。

表1陕西省“十・二五”期间考核水源地名录序号水源地所在地市名称水源地名称类型水源地所在河流或流域供水城市是否列入国家重要水源地名录是否列入陕西省重要水源地名录所在水功能区所在水I能区水/目标1西安黑河金盆水库水源地水库黑河西安是是黑河周至饮用、农业用水区II2宝鸡冯家山水库水源地水库千河宝鸡是是宝鸡饮用、工业、农业用水区III3咸阳咸阳市城区水源地地下水渭河咸阳是是4铜川桃曲坡水库水源地水库沮河铜川否是铜川饮用水源区III5渭南洗河水库水源地水库洗河渭南否是渭南饮用水区III6延安王瑶水库水源地水库杏子河延安是是延安饮用、工业、农业用水区III7榆林红石峡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榆溪河榆林否是8汉中东郊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汉江汉中否是9安康马坡岭水源地河流汉江安康否是安康城关工业、农业用水区III10商洛城区地下水源地浅层地下水丹江商洛否是11杨凌杨凌新华水务有限公司水源地地下水渭河杨凌否否12韩城薛峰水库水源地水库潺河韩城否是韩城保留区II21(3)年度水源地达标评价应在单次达标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在评价年度内,达标次数不小于80%的水源地为年度达标水源地。年度水源地达标率应按下式计算:FD=竺x100%

FN式中:FD——年度水源地达标率;FG——年度水源地达标次数;FN——年度水源地评价次数。3.5水库营养状况评价(1) 评价项目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共5项。(2) 评价标准富营养化控制标准表营养状态分级EI=营养状态指数评价项目赋分值En总磷(mg/L)总氮(mg/L)高锰酸盐指数(mg/L)贫营养100.0010.0200.150WEIW20200.0040.0500.4中营养300.0100.101.020<EI<50400.0250.302.0500.0500.504.0富营养轻度富营养50<EI<60600.101.08.0中度富营养60<EI<80700.202.010800.606.025重度富营80<EI<100900.909.0401001.316.060评价方法查评价标准表将参数浓度值转换为赋分值,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可采用相邻点内插;几个评价项目评分值取平均值;用求得的平均值再查表得到营养状态等级。营养状态等级判别方法:0WEI<20,贫营养;20<EIW50,中营养;50<评分值<100,富营养;评价结果的表示:营养状态评价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个等级。3.6数据上报陕西省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考核数据以陕西省水文机构监测数据为准;各地市水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省水文机构的采样工作,缺测一次,计为一次不合格。如遇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加密监测频次,直至水源地水质达标。全省重要水源地水质达标考核从文件发布之日开始试行。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4.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各市区是否清楚辖区内的水功能区;——辖区内水功能区内的断面设置是否满足监测规范的要求;——是否对辖区内的水功能区进行确界立碑;——是否对辖区内的水功能区按要求进行监测;——是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是否建立水功能区信息管理系统。(2) 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是否对辖区内的水功能区进行纳污能力核定;——是否向辖区环境保护部门通报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 是否有限制排污总量方案。(3) 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否将限排总量作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依据;——是否有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4) 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是否对辖区内功能区内的排污口进行监督检查,并且有监督检查记录和监督检查报告;——排污口设置是否都有设置审批、登记手续;——是否有排污口整治规划。4.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1) 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是否依照《水法》三十三条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否有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是否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应包括水量达标和水质达标两部分。(2)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否设置排污口;——是否对饮用水水源地内已设排污口限期拆除。(3)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是否对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监测;——是否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4) 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是否有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并得到批复;——是否有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且得倒批复(5)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是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备用水源。《水法》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拟定,分别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第三十四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二00三年五月三十日附件:《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水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等地表水体。本办法所称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功能要求、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相应水域按其主导功能划定并执行相应质量标准的特定区域。本办法所称水功能区划,是指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的成果,其内容应包括水功能区名称、范围、现状水质、功能及保护目标等。第三条水功能区分为水功能一级区和水功能二级区。水功能一级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四类。水功能二级区在水功能一级区划定的开发利用区中划分,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七类。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水功能区的划分,并制订《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原七大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划分,并按照有关权限负责直管河段水功能二级区的划分。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功能一级区和其他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水功能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划分。第五条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原七大流域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编制形成全国水功能区划,经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上一级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本地区的水功能区划,经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六条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水功能区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功能区划进行调整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科学论证,提出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审查批准。第七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水功能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各自管辖范围及管理权限,对水功能区进行监督管理。具体范围及权限的划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取水许可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等法律法规已明确的行政审批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结合水功能区的要求,按照现行审批权限划分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管理。第八条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应向社会公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按管辖范围在水功能区的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标志式样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负责监制。第九条水功能区的管理应执行水功能区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区禁止进行不利于功能保护的活动,同时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区作为今后开发利用预留的水域,原则上应维持现状。在缓冲区内进行对水资源的质和量有较大影响的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批准。开发利用活动,不得影响开发利用区及相邻水功能区的使用功能。具体水质目标按水功能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第十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水功能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公布结果。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审核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同时抄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审定的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对水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以及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组织对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状况进行统一监测,建立水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公布水功能区质量状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水质未达到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可能对水功能区有影响的取水、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等活动的,建设单位在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提交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或申请文件中,应分析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期间对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的影响。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应对水功能区内已经设置的入河排污口情况进行调查。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登记。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应按照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和水资源保护规划要求,编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的,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征得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进行取水、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以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水功能区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或本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保障防洪和工程设施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以及对排污口使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前款所称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设置。第三条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管理单位对其管理权限内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第五条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除下列情况外,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一) 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该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二) 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审批;(三) 设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但是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需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第六条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下称排污单位),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依法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或者取水许可审批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在提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的同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依法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和取水许可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在设置入河排污口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第七条设置入河排污口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二) 建设项目依据文件;(三)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四) 其他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明显轻微的,经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可以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只提交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的简要分析材料。第八条设置入河排污口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排污单位提交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申请中应当包含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有关内容,不再单独提交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排污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应当包含入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