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情景导入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峰极,有唐一代诗人名家辈出,如果我问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许答案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李白的飘逸,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然而我若问唐代哪位诗人的身份最显达,那恐怕就没什么争论了。诗人多是在困厄中磨砺好诗,如果抛开李世民那种写诗的皇帝不论的话,做官的诗人中,最飞黄腾达的就要数高适了。高适官至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评价他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据《史记》记载,汉将李广与战国赵将李牧都是威震匈奴的一代名将,但李广出战多败绩也多,而李牧守边致力于防守,很少出战,最后以一战大获全胜,“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及其叙述角度,分析诗歌环境渲染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边塞诗的内涵和多重主题,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提升赏析运用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英雄战士骁勇善战,慷慨赴死,勇往直前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不体恤士兵的讽刺;作者简介简介诗词描绘生平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世称高常侍,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笔力雄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简介高适《燕歌行》是高适所有边塞诗中最为杰出的一篇。高适写诗是为了博得名声好谋得富贵功名,所以当他五十岁做官以后就没有再写诗了。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2]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者生平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讽时诗指对统治者骄奢淫逸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有些诗作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作者简介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深刻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表示同情,他还写过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边塞诗艺术特点(代表人物)1.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2.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文学常识3.判断边塞诗: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文学常识边塞诗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常见意象: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有关动物:马、雁、鹰等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解题“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标题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伶官传序》《史记·太史公自序》序是惜别赠言时,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如果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小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看课下背景介绍)交代时间交代事情交代写作缘由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领奉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战胜并有所收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以求报效国家。由但是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高适对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的行为感慨颇深,因写此篇。而和摐金旌旆逶迤碣石单于烈火照狼山赛草腓斗兵稀蓟北飘飖度义而后动hèchuāngjīngpèiwēiyíjiéchánféijìdǒuyáo初读正音前置作业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出师战败相思被困战役全过程战死整体感知文本探究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自由诵读。2、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10分钟自主学习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事:人:景:战争将帅士卒(征人)思妇塞外秋景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燕歌行》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一、初读感知(用诗句或序文回答)1.体裁:2.题材:3.写作起因:4.时间:5.地点:6.诗中人物:7.环境:8.战况: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歌行体边塞诗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秋东北榆关孤城边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力尽关山未解围汉将/天子/校尉/单于/胡骑/战士/美人/将军/战士/思妇/征人多种意象构成一幅幅萧瑟凄凉、悲壮豪迈的沙场征战图。景物:金鼓、旌旆、穷秋、衰草、血刃、羽书、狼烟、铁衣、玉箸、刁斗等

二、诗人所见所感?所见:(想象)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感”唐军声威牺牲。“感”思乡盼归之情。

“感”军中苦乐不均。所感:征戍之事“感征戍之事”

3.诗中哪几句是写将帅的?哪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写帅将:写士卒:精神风貌:男儿本自重横行;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战士军前半死生力尽关山未解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整体感知——分析鉴赏

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从诗中找出依据并分析。譬如:1、从战争过程角度概括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2、从道义的角度:一场正义的战争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4、从士兵的角度:一场英勇爱国的战争5、从将军的角度:一场腐败轻敌的战争6、从征夫思妇的角度:一场生离死别的战争7、从忆李将军的角度:一场呼唤良将的战争从诗中找出依据并分析。整体感知——分析鉴赏

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从诗中找出依据并分析。譬如: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一场正义的战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胡骑凭陵杂风雨仗势侵犯

烽烟起敌军侵袭

暗含对戍边战士保家卫国,舍身牺牲的精神的肯定和赞美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辽远孤城落日开阔边庭飘摇那可度荒凉绝域苍茫无所有苍茫烘托渲染: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一场英勇爱国(英勇牺牲、奋不顾身)

的战争

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短兵相接

视死如归士兵:质朴善良勇敢可悲一场失败(腐败轻敌)的战争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身当恩遇常轻敌美人帐下犹歌舞纵情声色腐败无能

骄傲轻敌贪功冒进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背景补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场催人泪下(生离死别)

的战争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征夫久戍思亲思妇日夜悲愁征夫思妇:生死离别,饱受相思之苦、却相会无期一场泣血呼唤,渴望良将

的战争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呼唤良将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也是用爱惜士卒、英勇善战的名将作标尺,对比诗中所写将领,给予无情的鞭挞。分析鉴赏——思想情感多重主题

本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反映,揭露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蕴含了什么含义?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文本探究第一节21:29这次战役师出有名还是师出无名?第一句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天子派了什么部队去作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三句可以看出来是精锐部队,非常有信心,天子非常重视。这支军队有没有赢?所以你认为“横行”解释为“纵横驰骋”还是“轻敌”比较好?【明确】这里有“轻敌”之意,但解释成“纵横驰骋”更好,这样衬托出将军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与皇帝的喜悦与张扬相呼应。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为什么没有赢?从第四句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飞”、“照”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文本探究第一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小结2:接八句写战斗危急失利。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苦乐不均,死生迥异。将领身受皇恩轻敌冒进以求赏;士卒竭力奋战难解关山重围。暗示必败的原因——战斗力从内部被瓦解。

(愤慨)对比全诗的中心,前后转折的关键。上层写将领,下层转入写士卒。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唐军兵力(枯竭),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衬托出战事惨烈,唐军伤亡惨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①(手法)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②(体现/写出了)士兵奋力迎敌,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③(作用或意义)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④(表达了)作者对军中不平极大的愤慨和讽刺。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对比烘托愤慨之情手法☞作用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文本探究“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领和士兵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第二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借指战士。〔玉箸〕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南朝梁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注释】:被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蓟州(今属天津)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这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21:2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请简要分析。【明确】①“久”字最为关键。②“久”字说明了穿着铁衣的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③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2)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对战争的控诉。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文本探究第三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城遥远,难可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从空间上写出士兵飘零孤独之苦;下一句从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征战生活?

文本探究第三节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文本探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将领有何不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拓展补充明晰主题本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反映,揭露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艺术特色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拓展总结边塞诗地名景色武器音乐人物怎么写【手法】表达什么情感主旨写什么【内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战争场面两地相思楼兰阳关玉门关夜郎阴山蓟北塞外黄河落日秋月雪山大漠风沙烽火狼烟大雁金鼓战马金甲铁衣旌旗旌旆羌笛琵琶《关山月》《折杨柳》《阳关三叠》戍卒将帅征人单于胡人思妇用典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言今突出强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相映成趣,拓展意境初来乍到久经沙场冷静旁观①雄浑壮丽奇异独特的风光赞颂

②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③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赞美】④征人久战不归的哀痛,思乡思亲之苦【思妇】⑤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⑥外族入侵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愤懑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和平安宁的珍视向往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做笔记课堂小练塞上行作刘得仁〔唐代〕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1、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理解和同情;2、对边塞将士的激励;3、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1.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2.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3.高适《燕歌行》中“

”描写行军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4.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课堂检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5.高适《燕歌行》中“

”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一句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6.高适《燕歌行》中“

”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7.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8.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9.高适《燕歌行》中“

”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10.高适《燕歌行》中“

”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11.高适《燕歌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