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rdna和wsp基因的中国和韩国和美国的杉木氏果蝇种群感染wolbacha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基于16srdna和wsp基因的中国和韩国和美国的杉木氏果蝇种群感染wolbacha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基于16srdna和wsp基因的中国和韩国和美国的杉木氏果蝇种群感染wolbacha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基于16srdna和wsp基因的中国和韩国和美国的杉木氏果蝇种群感染wolbacha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16srdna和wsp基因的中国和韩国和美国的杉木氏果蝇种群感染wolbacha的比较研究

wolbacia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四肢体内的共生菌,通过母系颗粒遗传(wrryietal.,2008)。Wolbachia检测常用的基因有16SrDNA,ftsZ和wsp(Machtelinckxetal.,2012)。根据不同的基因,在系统进化上将Wolbachia分成A~H组,其中侵染昆虫纲的主要是A组和B组(O’Neilletal.,1992;Zhouetal.,1998)。Wolbachia可调控宿主生殖方式,直接影响宿主生物学(Serbusetal.,2008)。Wolbachia的感染还可能影响宿主种群适合度或宿主种群生态学,如研究发现外来种入侵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远远低于原产地种群的感染率,入侵种群的成功入侵可能与逃避Wolbachia的负面影响有关(Shoemakeretal.,2000;Tsutsuietal.,2003;褚栋等,2005a,2005b)。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suzukiiMatsumura(又称斑翅果蝇)属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该虫最早于1916年在日本发现(孙鹏等,2011)。在中国的已报道的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种组67种果蝇中,铃木氏果蝇是分布面积最广泛的种类之一,它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南部22个省市自治区(钱远槐等,2006)。该虫主要危害草莓、樱桃、葡萄等水果,与其他果蝇为害腐熟果实或落果不同,铃木氏果蝇可取食收获之前未完熟的果实(Leeetal.,2011)。铃木氏果蝇雌性成虫在樱桃等水果有损伤的部位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迅速污染整个果实,使果肉变软松散,还容易导致产卵部位的再次污染,造成烂果,严重影响了樱桃等水果的产量(Leeetal.,2011)。近年来,铃木氏果蝇传入到北美和欧洲等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这些地区破坏性极大的入侵害虫(Boldaetal.,2010)。据报道该虫对美国经济水果造成的损失率高达80%(Drevesetal.,2009),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先后对该虫发布预警或将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孙鹏等,2011)。在2012年8月韩国大邱召开的第24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XXIV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Entomology),“铃木氏果蝇生物学与控制”(Biologyandcontrolofspottedwingdrosophila,Drosophilasuzukii)被单独作为一个学术专题进行讨论,可见铃木氏果蝇的危害已引起了许多昆虫学家与植物保护学家的广泛关注。鉴于Wolbachia对宿主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铃木氏果蝇国内种群感染该菌。为了进一步揭示铃木氏果蝇体内Wolbachia感染特点,本研究利用Wolbachia的16SrDNA和wsp基因特异引物(分别为16S-F/16S-R和81F/691R)对铃木氏果蝇7个地理种群(中国的5个种群、韩国的1个种群和美国的1个种群)的Wolbachia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感染个体体内Wolbachia的16SrDN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确定了我国铃木氏果蝇体内Wolbachia的分类地位。这些结果为研究Wolbachia感染对铃木氏果蝇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1材料和方法1.1周延甲、周延甲和日本爱国国家的种群本研究中果蝇成虫分别采自中国山东泰安、山东威海、浙江温州、陕西西安、云南红河的5个种群,韩国首尔的1个种群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1个种群(表1)。样品采回后,参照Steck等(2009)方法先进行室内形态鉴定并在-20℃条件下低温保存。1.2应用组织/细胞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单头果蝇是在1×TE(Tris-EDTA,pH8.0)缓冲液中冰浴匀浆,应用组织/细胞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北京博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取基因组DNA(具体提取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提取的DNA样品取3~4μL通过1.0%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质量,检测合格后保存于-20℃备用。1.3pcr扩增及测序本研究采用Wolbachia的16SrDNA和wsp基因特异引物(分别是16S-F/16S-R、81F/691R)标记来检测果蝇是否被Wolbachia感染,以超纯水代替模板DNA为阴性对照。引物序列(Heddietal.,1999)如下:16S-F:5′-CGGGGGAAAAATTTATTGCT-3′,16S-R:5′-AGCTGTAATACAGAAAGTAAA-3′;wsp-81F:5′-TGGTCCAATAAGTGATGAAGAAAC-3′,wsp-691R:5′-AAAAATTAAACGCTACTCCA-3′;PCR扩增总体系是25μL,其中包含2.5μLPCRbuffer,0.5μLdNTPs,上下游引物各0.5μL(10μmol/L),Taq酶0.25μL(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模板3μL,ddH2O17.75μL。PCR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3min,35个循环(94℃变性30s,55℃退火1min,72℃延伸1min),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每个样品各取5μL,用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大小、纯度及亮度,并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记录,2个基因产物的目的片段长度均为600bp左右。如有目的带,将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1.4srdna分析感染Wolbachia的所有种群中,每个种群挑选3头被感染个体DNA进行PCR产物测序,得到15条16SrDNA序列。将测序结果拼接后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Blast.cgi)搜索,以确保获得的序列片段为16SrDNA基因的序列片段。从GenBank基因数据库中检索所有果蝇的共生菌Wolbachia的16SrDNA序列并下载。同时,用DNAman软件对同源基因进行比对得到相似性分析,寻找不同的Wolbachia感染品系。使用MEGA5.0(Tamuraetal.,2011)基于Kimura’s-2-parameter模型计算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bootstrap)均进行1000次重复检验。2结果分析2.1srdna基因目的片段的检测和感染率本研究分别用16SrDNA和wsp两个基因检测了我国5个种群以及美国和韩国2个种群的果蝇共计188头个体(表1)。我们发现所有个体都没有检测到wsp基因,而有78头个体检测到16SrDNA基因目的片段,除浙江温州与山东泰安种群外,其他地区的雌虫中Wolbachia的感染率都比雄虫中的感染率低,平均感染率为41.5%(雌、雄个体感染率分别为38.8%和44.4%)。在我国铃木氏果蝇种群中个体感染率为54.6%,其中我国山东泰安和浙江温州果蝇体内的Wolbachia感染率超过50%(分别是74.1%和80.0%),但在美国和韩国2个种群中并没有检测到Wolbachia感染。2.2wolbachia菌16srdna的聚合酶链反应将所有16SrDNA序列进行BLAST搜索,以确保所测序列是Wolbachia的16SrDNA基因序列。通过DNAman人工校对截取569bp长度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15条序列碱基组成是相同的,即没有发现变异位点,也就是仅有1种单倍型,将该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KC287134)。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Wolbachia16SrDNA序列是来自本研究自测序列和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相关物种感染的Wolbachia的16SrDNA基因序列(表2),通过MEGA5.0软件采用NJ邻接法对这些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图1),来自中国的这15条相同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KC287134)被聚类在WolbachiaA组里(bootstrapscore=100%),并且与感染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株系(Greece-Dmel)、果蝇Drosophilasechellia株系(USA-Dsec)、拟果蝇Drosophilasimulans株系(USA-Dsim;Hawaii-Dsim)(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Z28983,U17059,X64264和X64265),以及感染寄生蜂仓蛾姬蜂Venturiacanescens(France-Vcan)、Redivivasaetigera(Africa-Rsae)和Odontosemaanastrephae(USA-Oana)的Wolbachia菌(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399793,HM111618和JX182384)聚在一个分支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所得到的Wolbachia菌的16SrDNA的序列与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拟果蝇D.simulans感染株系(GenBank登录号为X64264)和夏威夷拟果蝇D.simulans感染株系(GenBank登录号为X64265)(Roussetetal.,1992)的16SrDNA序列完全一致。使用最大相似度法(maximum-likelihoodtree,ML)和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相似。3wolbachia为基础的感染传播资料表明,Wolbachia在许多果蝇如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拟果蝇D.simulans中均有感染(Venetietal.,2012),而铃木氏果蝇体内检测到Wolbachia则是首次报道。研究中我们发现Wolbachia在中国5个种群的平均感染率为54.6%,而在美国、韩国的2个种群未检测到该菌。据我们分析,造成美国入侵种群Wolbachia感染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检测样本的数量有限(30个);入侵种群的瓶颈效应或奠基者效应,美国种群可能来自于未感染或感染率低的种群。韩国种群Wolbachia感染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采集种群有限或者种群确实没有感染该共生菌所致。如果美国入侵种群没有(或具有较低)Wolbachia的感染率,那么美国铃木氏果蝇可能逃避了Wolbachia的感染,这种逃避Wolbachia感染后种群适合度及其生态学效应如何,是否逃避Wolbachia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种群密度的上升或种群的入侵(Shoemakeretal.,2000;Tsutsuietal.,2003;褚栋等,2005a,2005b),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Wolbachia的传递方式主要为垂直的母系传播(Hoffmannetal.,1990),该菌在节肢动物不同宿主间也能够借助宿主拟寄生物的寄生作用进行水平传播(Jiggins,2002;Baldoetal.,2006)。目前,已知的水平传播的途径有3条,分别是:(1)在同种宿主不同个体间的水平传播;(2)在亲缘关系较远的昆虫间的水平传播;(3)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之间的水平传播(董鹏和王进军,2006)。Wolbachia在我国5个铃木氏果蝇种群内的感染率比较高,感染种类比较单一(均属于A组),与来自美国夏威夷和洛杉矶的拟果蝇D.simulans的Wolbachia16SrDNA序列碱基一样,和感染其他果蝇的Wolbachia菌也有较高的核苷酸相似性。铃木氏果蝇的Wolbachia菌与其他果蝇的Wolbachia菌的16SrDNA有如此高的相似性,与其他物种Venturiacanescens,Redivivasaetigera和Odontosemaanastrephae在进化树上共享一个支系的现象,推测可能是与该菌的第2种水平传播方式有关:即Wolbachia在一种宿主体内感染之后,可能通过拟寄生物做纽带,被携带到另一种宿主体内传播扩散。这就产生了宿主间的谱系与其体内共生菌的品系在系统分类上不一致的现象(RigaudandJuchault,1995)。同样道理,毛里求斯果蝇感染的Wolbachia(Mauritius-Dmau)与其他果蝇感染的该菌不在同一支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毛里求斯果蝇感染的Wolbachia(Mauritius-Dmau)与其他物种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