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丹溪医案探析朱氏辨治特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1.gif)
![从朱丹溪医案探析朱氏辨治特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2.gif)
![从朱丹溪医案探析朱氏辨治特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78129b01ee64936486892c9eccffb5c3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朱丹溪医案探析朱氏辨治特色
朱丹溪,元代富源人,也被称为丹溪先生。他是金元的四大英雄之一。他既得河间之传,又融合了易水学派和攻邪学派的思想,虽有养阴派之称,他博采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等名家之所长而熔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主张和治病方法,开创了内伤杂病治疗的新局面。丹溪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等传世著作,现谨就所载医案,探析其临证诊治特色,以飧读者。1健脾和通养药,调和阴病阴病纵观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之医案,不难发现朱氏用药极为精炼,方多五六味药物,且喜用单方治病,如青皮汤治疗奶岩、以田螺治噤口痢等。对于脾胃虚弱患者,朱氏擅用人参白术两药培补脾土之本,以滋气血生化之源,疗效颇佳。以下两案,丹溪用药简练,效验如神即可窥见。如“又一妇人年三十六”案中,患者“自七八经断,八月小腹下有块偏左,如掌大……夜发热”,朱丹溪初诊谓其脾胃气虚,至夜发热,小腹兼有痞块,予以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开胃,外用三圣膏消积化痞,数剂后痞渐消、热稍退;二诊加木香理气解郁,桃仁祛瘀生新,尽此剂而病除。又如“一男子年三十岁”案,患者“因酒发热”,嗜食酒品,湿热之邪内生积聚,久致痰热,朱氏以青黛、瓜蒌仁、姜汁清热化痰开胃,每日数匙入口中,三日便愈。参、术两味为补气药中尤善培土滋生化之源者也,朱氏识此而灵活用之每每奏效。如“一老人年七十”案中,患者“饮酒作痢,下血淡水脓后,腹痛”,因饮酒导致下痢者,当治其湿邪,但考虑患者年高面白气弱,朱氏用人参、白术为君益气健脾,佐以甘草、滑石、槟榔、木香,下保和丸二十五丸,调理月余痊愈。又如“一人年二十余”案,患者“发热头痛,妄言见鬼,医与小柴胡汤十余贴而热愈甚”,本案本为虚寒病误服寒凉,现病热愈甚,其形肥,朱氏以正虚辨治,用人参、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黄芪为佐,加附子一片为使,“得大汗而愈”。2以疏肝补脾、疏肝利减《素问·五脏别论》云:“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中医治病尤重体质因素,它是决定治疗方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叶天士言:“凡治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朱丹溪在临证施治过程中,善于利用体质因素,处方用药独具特点。以下四案,朱氏熟识体质异同,正合《内经》“因人制宜”之旨。如“又一邻人”案中,患者“年三十余,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疮…夏初患自利,膈上微闷”,患者“性狡而躁”即为肝气素盛,胆火内伏之体质,朱氏治以当归龙荟丸去麝通闭泄热,四贴之后利减。肝盛气虚之体,应以疏肝补脾为要,如“东阳陈兄”案中,患者“露筋骨,体稍长,体虚而劳,头痛甚”,患者体瘦形长为肝盛气虚之体质,朱氏予以人参、白术、川芎、陈皮等药培土生金,佐以疏肝。又与小柴胡汤加减,五六贴而安。胖瘦之形,最易暴露内在疾病之根本,如“永康吕亲”案中,患者“形瘦色黑,平生喜酒……忽十日,大恶寒发战”,朱氏以黄芪一物与干葛汤煎服之,表实热散,次日清晨即安。本案患者形瘦色黑,色黑即是气阴俱不足之体质,喜酒则湿热内蕴。又如“浦江义门郑兄”案,患者“秋间大发热,口渴……视其形肥,面赤带白”,其人形肥面色乃是气虚之体,寒凉下迫,无阳失其所而上越,故见面赤、脉浮洪。朱氏以黄芪白术汤治之,益气散寒,半月而安。3“清”字,固护气《格致余论》中云:“夫邪所客必因正气之虚,然后邪得而客之。”朱氏提倡“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反对滥用攻击之法。《金匮钩玄》中云:“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朱氏临证广泛应用四君、四物加减,补益脾胃,养血益气。四君、四物为补气、养血之祖方,朱氏随证化裁,处处固护正气。如“一人患泄泻”案,患者出现“手足如冰,身如火……”之症,手足如冰为脾肾虚寒所致,身如火为阴寒内盛逼阳于外。朱氏据证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佐以姜、附温里回阳,芍药、泽泻敛阴止泻,数贴而愈。又如“一人好色有四妾”案,患者“中风,四肢麻木无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无力为脾气虚,好色多欲则相火易亢致肾阴耗伤。朱氏以四物汤补血调血为主,加人参、白术、黄芪等益气生津。又如“一人患中风满身如刺疼”案,患者麻为血虚,木为痰阻,刺痛为血燥而生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朱氏用四物汤补血养阴,佐以荆芥、防风、蝉蜕、蔓荆子等祛风之品,十几剂后痛减身安。又有“一人患泄泻”案中,患者“四肢强直,昏不知人,呼不回顾……”,肢强、神昏不知人乃脾虚累及心阳,心阳不振。朱氏以四君子汤培土益气,加木香、乌药温脾理气,干姜、附子温阳散寒,服数贴而愈。4分阴、阳经并病朱氏擅长从经络辨证疾病,区分六阴、六阳经之不同,再寻其发病之根源经脉,循经论治。如将疟疾分为少阴疟、厥阴疟、太阴疟治之,治疗妇人乳痈时用青皮疏厥阴之滞、石膏清阳明之热。刘完素言:“病热甚而反觉自冷,此为病热,实非寒也。”从朱丹溪医案可以看出其治病必求于本,如遇恶寒、恶热,不从表面现象论治,而细审虚实分阴阳。仲景创六经辨证之法,朱氏承而用之,兼分阴、阳经之异。如“又一李兄年四十余”案,患者“面稍白,神甚劳,忽胁下生一红肿如桃”,有医认为太阳经多血少气,用流气散、十宣散杂投,朱氏诊之曰:“此阴中之阴也……虽曰多血,气运不到”,故患者面白、神疲乏力,宜与滋补之品益气养血。又如“又邻鲍六年二十余”案,患者“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朱氏认为此乃恶血入经络证,血热凝滞经络,久不治将致偏枯,予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又配以针刺委中穴,令出黑血近三合而安。病有真热假寒、真寒假热,又有寒热错杂之类,朱氏擅从表象探本质,辨虚实分阴阳。如“进士周本道年逾三十”案,患者得“恶寒病”,旁医令其服附子数日而病甚,朱氏诊其脉弦而似缓,恶寒非寒,用江茶入姜汁、香油少许,周即减绵大半,又曰“燥热已多,血伤亦深,须淡食以养胃”。又如“又司丞叔”案,患者“平生脚自踝以下常觉热,冬不可加绵于上……”,朱氏视之,知其恶热非真热也,乃阴气耗散,阳无所附,浮越于外,告诫其曰:“此足三阴之虚,宜早断欲事,以补养气血”,其却笑而不顾,年五十时患痿而死。5阴为名,善泻相火朱丹溪理论上博采《内经》、仲景、河间、洁古、子和、东垣等众家之长,力倡“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虽以滋阴为名,善于泻相火、补真阴,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649:2025 EN Chemicals for the leather tanning industry - Determination of cyclosiloxanes
- 【正版授权】 ISO 3518:2025 EN Essential oil of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 【正版授权】 ISO 18162:2024 EN Biotechnology - Biobanking - Requirements for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2025年度标准托盘租赁及全程跟踪服务协议
- 二手机械二手交易与环保处理服务合同(2025版)
- 2025年度二手房购房贷款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办公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合作协议
- 生产计划的周期性评审与调整
- 农业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计划
- 如何制定子女的教育基金计划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 级本科诊断学绪论+问诊课件
- 初中足球选拔测试标准
- 《现代汉语词汇》PPT课件(完整版)
- 法社会学(上课)
- 沉积学与古地理
- 生理学教学大纲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 环保铁1215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 “君子教育”特色课程的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