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劝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劝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劝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劝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常用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学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人的知识、道德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解题“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劝勉。“劝学”即“劝勉学习”。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课文串讲

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可以用”的意思。在本文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③已:停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译文: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②之:代词,代指“冰”,它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④于:介词,意为“比”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⑦规:圆规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②有:通“又”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⑤槁暴:枯干、晒干⑥挺:直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⑨然:代词,这样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①故:所以②受绳:经墨线量过③则:就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⑤就:动词,靠近、接近⑥砺:磨刀石⑦利:锋利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①博:广泛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③参:cān,动词,检查④省:xǐng,与“参”同义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⑥知:zhì,通“智”,智慧⑦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⑧行:行为⑨过:过失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意义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论述学习对人规范。青胜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为轮曲不复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超越从前改变特质智慧明达学习的意义第二段理清思路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意义:超越从前,改变特质,智慧明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金人变化提高变化不可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尝:曾经须臾:片刻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博:广博,宽广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加:增加彰:明显,显著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车马的人,没有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假:借助舆马:车马利足:善于奔走致:到达能水:善于游泳绝:横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①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借助舆马借助舟楫弥补不足助人成功学习的作用(善假于物)思不如学登高博见学有所获理清思路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要靠后天学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学习空想借助外力弥补不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兴:起②焉:兼词,意为“于此”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译文: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①生:生长②焉:兼词,意为“于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而:表顺承,“就”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得:获得备:具备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类,学习使:普通人--君子--圣人人性恶-积善-成德―得神明―备圣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骏马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镂:雕刻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强:qiáng,强劲的意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意为“由于、因为”,“心”意为“心思”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六跪:跪,蟹脚;蟹实际上是八条腿。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而:表并列,和螯:áo,蟹钳。躁:浮躁,不专心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坚持专心研究性探讨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他到底劝人们学什么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学习做人)(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全文论证思路“学不可以已”理清思路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写作特点关于设喻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锲而不舍: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輮”通“煣”,使……弯曲。“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zhì),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非能水也5、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每日(名作状)向上、向下(名作状)游泳(名作动)使‥‥快(形容词的使动)专一(数词作形容词)一词多义:于(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青,取之于蓝(介词,比)(介词,从)一词多义:而(1)蟹六跪而二螯(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吾尝岐而望矣顺风而呼(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登高而招(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无以至千里判断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固定句式特殊句式輮以(之)为轮省略句式分析“至”和“致”有何区别?“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jí,积累)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ǔ,低劣)

C.锲而不舍(shě,遗弃)

D.金石可镂(lòu,雕刻)D强化训练2.选出对下面句中加点字“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3、选出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蚓无爪牙之利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先帝不以臣卑鄙C“青,取之于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段运用了那种论证手法。()A:对比论证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D:举例论证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属于什么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B:定语后置C:判断句式D:定语前置C下列字运用了名词作动词的是()A:輮以为轮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假舟楫者,非自己水也D:上食埃土C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