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先生与中国历史文献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1.gif)
![陈垣先生与中国历史文献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2.gif)
![陈垣先生与中国历史文献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e9b437ea726542f52b366aa3398235d5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垣先生与中国历史文献学
陈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作家。他在宗教史、元代史、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为建设现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献奠定了基础。陈垣先生一生撰写了16部专著,近200篇论文,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的开山大师”。陈垣一生以校勘为治学之基础,所校典籍甚多,辨误乙正无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校勘《元典章》,作出校记一万二千条,撰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又称《校勘学释例》),是对传统校勘学进行理论总结的重大成果。校勘学在以前并未形成专门的学问,清代虽然考据校勘风大行,但是并没有总结成理论的方法,陈垣的《校勘学释例》总结归纳了古籍文字致误各种形式的通例和特例,探讨了古籍文字致误的原因,为人们校勘指明了途径。《校勘学释例》把校勘的基本方法总结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四种校勘方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运用方法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对校勘学有开创性的意义。胡适先生赞扬说:“陈援庵先生校《元典章》工作,可以说是中国校勘学第一次走上科学的路。”(一)《清咸丰原书》,明确本陈垣强调:“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422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校异同,不校是非。陈垣指出必用对校法的两种情况:其一,“有非对校决不知其误者,以其文义表面上无可疑也”。如沈刻《元典章》卷一有“大德三年三月”,元刻本作“五月”422。再如沈刻《元典章》“刑部”卷一“延佑四年正月”,元刻本作“闰正月”422。只看字的表面,如无版本之间的对校,不可能知道错在哪里。其二,“有知其误,非对校无以知为何误者”。如沈刻《元典章》卷七有“每月五十五日”,元刻本作“每五月十五日”422。文中的错误很容易发现,但如果没有版本之间的对校,则无法知道错在何处,搞不清是五日还是十五日。由此可以看出对校是校勘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步骤,必须使用的方法。《释例》中强调对校的地方很多。如“误连上下文例”说:“又有两段或两段之间,中有脱文,遂至两条混为一条,非发现脱文,不知其症结何在。”423发现脱文只能靠对校。此外,“地名误作非地名,有时也是对校不可”。涉及书籍内容的具体方面,也只有靠对校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对校法的主旨在于“校异同,不校是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校勘古籍时,几乎不可能都得到作者原稿,所见最多是较早的传本,故对校虽能发现异同,但有时难以判断正误,所以不能单纯地只运用对校一种方法,仅仅用对校一种方法是很难还古籍本来面目的。因此陈垣提出了另外三种校法:本校、他校和理校。凡校勘古籍,应该首先用对校,然后依次用本校和他校,最后才能用理校,这是陈垣校勘学理论中的基本方法体系。这三种校法的共同点,就是可以帮助判定是非,改正错误。(二)本前后互证,互证应先目录后,书校表。在本陈垣说:“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422本校法是在对全书内容、体例包括作者情况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在没有别的版本可供校勘的情况下,采用本书前后互证,以发现矛盾之处。陈垣最初校勘《元典章》,“曾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422,发现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取得了初步成果。至于全书字句前后矛盾或难以疏解的地方,有时不必需要异本对校,仅依据本书就可以得出正确判断。(三)“同时书”校法陈垣说:“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423校法要求搜集掌握他书有关本书的资料,作为校勘参考。如陈垣曾经用《通典》和《册府元龟》补过《魏书》、《周书》的缺页,这是利用他校法最精彩的案例,久为学术界惊叹。陈垣还强调古人引书并不一定全引原文,有时是节录或转引大意,这是在利用他校法时必须注意的。(四)理校兼顾文史资料。规范教陈垣引用段玉裁的话说:“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424“定其是非”的过程,就是理校法。他进一步指出:“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鲁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424陈垣认为理校法也是科学的校勘方法,但他强调要慎重,要掌握分寸。他的原则是:“非有确证,不敢藉理校而凭臆见。”理校也要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以理校为借口而随意改动。在校勘实践中,陈垣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通鉴胡注表微·校勘篇第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鄱阳胡氏覆刻《通鉴音注》,其有一条胡三省的注:“世固有知之言之而不能究于行者韩偓其人也。”断句为:“世固有知之言之,而不能究于行者,韩偓其人也。”陈垣认为这个注不可理解,因为胡三省与韩偓有相似的遭遇,胡三省不可能这样评价韩偓。这就是理校法,是根据自己丰富通达的学识对这段文字提出疑问。至于问题出在哪里,还要进一步查证。陈垣后来看到元刻本和明刻本,果然是胡刻意改“行”为“能”,原文应该是:“世固有知之言而不行,究于行者,韩偓其人也。”完全是胡三省称赞韩偓的话。不用对校,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利用对校,则豁然通晓。在校勘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场物品存放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铝合金提拉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顶链链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双门自控电烤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沙滩越野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微电脑纸箱抗压试验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壁挂式圈存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汽车香水座运输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办公室装修项目设计变更及签证合同
- 2025年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数据分析报告
- GB/T 889.1-2000I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
- 构建物联网系统原型-教学设计
- (完整word版)家谱WORD样本
- 无主之地2全装备代码
- 小升初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测试模拟卷(解答题)有解析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血液透析应急流程图+
- 京东考试答案参考
- 建筑施工图-剖面图
- 我国动车组各型车辅助供电分析与比较
- SMT车间温湿度点检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