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下丘脑使其分泌激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垂体细胞有甲状腺激素和TRH等激素的受体C.图示调节过程和水盐调节过程中都存在负反馈调节D.该概念模型可以解释胰岛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过程2.下列表示细菌细胞中的一个反应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另外的氨基酸。①~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Z代表不同的酶。所有氨基酸对生命都是必需的。原始种的细菌在培养时只要有氨基酸①就能生长,而细菌变异种培养时只有在有氨基酸①、②、⑤时才能生长。变异种中不存在的酶是()A.V、W B.W、Y C.Y、Z D.V、Z3.下列有关癌变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升高B.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吸收物质的速率将会降低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同时表达的细胞才会变为癌细胞D.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控制癌症患者的病情4.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A.杂合子自交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B.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比C.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与DNA的组成元素相同 B.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C.ATP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6.如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中仅示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C.图示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D.该细胞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表为某患者的抽血化验结果。检测指标化验结果参考范围单位血清游离T322.203.08-6.47pmol/L血清游离T458.0011.45-22.14Pmol/L促甲状腺激素0.030.30-4.50u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8.500-1.50IU/L(1)人体长期缺碘也会导致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请根据上表化验结果分析,该患者最可能患_____(填“Graves病”或“大脖子病”)。请推测上面表格中的检测指标血清游离T3和T4应该都属于图中的_____(填“A”或“B”或“C”)。(2)图中D细胞为_____,其来源于_____。(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raves病是一种_____病。Graves病患者体内C比正常人的分泌量多,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②_____。8.(10分)如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1)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1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3)激素b作用于肝脏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______细胞受损导致激素a分泌不足。9.(10分)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下图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及增殖过程。请回答:(1)参与过程⑤⑥的酶是_____,此酶是以病毒的_____(填“正义RNA”或“反义RNA”)为模板合成的。(2)人体感染SARS-CoV-2后,经常出现发热等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发热过程中人体饮水较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首先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产生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毒素。(3)图中被SARS-CoV-2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能被_____识别,最终裂解死亡,这种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免疫。患者痊愈后,SARS-CoV-2再次侵入机体时,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10.(10分)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能够使人及时意识到危险,提高生存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通路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______________,实现镇痛。(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①、②、③代表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2)图1中的微藻和线虫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和_____(用字母表示),图2中的①主要代表____________过程,在①、③过程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4)在食物网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中,若要使鸭子增重1kg,从理论上分析,至少需要微藻的质量_______kg。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寒冷刺激下丘脑使其分泌TRH的过程中,下丘脑相当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垂体细胞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有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分泌的TRH等激素的受体,B正确;C、图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和水盐调节过程中都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D、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神经直接控制,不是分级调节,不能用图示模型表示,D错误。故选D。2、D【解析】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原始细菌中,酶V能将氨基酸①转化成氨基酸②,酶W能将氨基酸②转化成氨基酸④,酶Y能将氨基酸④转化成氨基酸⑥,酶X能将氨基酸②转化成氨基酸③,酶Z能将氨基酸④转化成氨基酸⑤,进而满足细菌生长需要。细菌的变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①、②、⑤才能生存,说明变种细菌中氨基酸①不能转化成氨基酸②,因此缺乏V酶;氨基酸④不能转化成氨基酸⑤,因此缺乏Z酶,所以变异种中不存在的酶是V、Z,D正确。故选D。3、D【解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详解】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故A错误;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且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因此,吸收物质的速率可能将会升高,故B错误;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因为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两类基因若正常表达则不会出现癌细胞,故C错误;抑制癌细胞DNA复制过程,也就阻断了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癌症病情,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B【解析】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杂合子自交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现象,A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即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B项正确。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C项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这不是孟德尔提出的,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C【解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与DNA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A正确;B、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B正确;C、ATP的化学性质较活泼,C错误;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故选C。6、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分裂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观察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出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详解】A、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观察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出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C正确;D、题图中的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Graves病②.C③.浆细胞④.B细胞和记忆(B)细胞⑤.自身免疫⑥.一方面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⑦.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解析】1、据图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浆细胞,会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2、据表格分析,患者的血清游离T3、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含量偏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详解】(1)该患者是由于自身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增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属于于Graves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患者血清游离T3、T4均增多,应属于甲状腺激素“C”;(2)图中D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可以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3)Graves病患者是由于产生了针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的抗体为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高的原因:一方面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C分泌增多,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点睛】本题突破点:题干中“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可得出因为抗体的产生使甲状腺激素增多,且因为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抗体,反馈调节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促甲状腺激素减少。8、(1)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2)①.体液调节②.⑥⑦⑧(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胰岛B【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小问1详解】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b都是由胰腺分泌的,其中a激素使得血糖浓度下降,为胰岛素;b激素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为胰高血糖素。【小问2详解】图1种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实现的,属于体液调节;当血糖升高时,a激素(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抑制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降低。【小问3详解】b激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小问4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a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9、(1).RNA聚合酶(RNA复制酶)(2).正义RNA(3).体温调节(4).甲状腺(5).渗透压感受器(6).效应T细胞(7).细胞(8).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繁殖过程,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该正义RNA既能作为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如图中③,同时又能作为模板合成反义RNA如图中⑤,反义RNA又能作为模板合成正义RNA如图中⑥,蛋白质再和正义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详解】(1)过程⑤⑥为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RNA复制酶)催化。此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通过图中过程③翻译形成,以正义RNA为模板合成的。(2)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人体感染SARS-CoV-2后,经常出现发热等症状(产热大于散热),原因之一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得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发热过程中人体饮水较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毒素。(3)被SARS-CoV-2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能被效应T细胞识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接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SARS-CoV-2,这种特异性免疫属于细胞疫。患者痊愈后,体内存在相关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SARS-CoV-2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效应。【点睛】该题重点考察了新冠病毒的特征,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该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特征,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免疫、神经调节等进行逐步分析,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10、(1)①.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2)①.特异性受体②.释放痛觉神经递质(3)①.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抑制痛觉递质的释放②.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补充答案:海洛因具备和痛觉神经递质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影响痛觉神经递质与受体的作用;海洛因可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4)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减少或脑啡肽受体减少,对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增加【解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痛觉形成过程中,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产生了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小问2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使得膜电位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实现镇痛作用。【小问3详解】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若兴奋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则不会产生疼痛。据此推测,①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抑制痛觉递质的释放;②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从而具有镇痛作用。【小问4详解】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具有镇痛作用,吸毒成瘾者由于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减少或脑啡肽受体减少,对感觉神经元释放致痛递质的抑制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增加,故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点睛】本题结合痛觉的形成、脑啡肽和海洛因的镇痛作用考查突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