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情感与喻义的异同
1.民族文化的内涵语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内容。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赋予同一动物的情感和喻义也不同,最终形成独特的民族动物文化。本文通过对“牛”、“马”在中西文化中的联想对等、联想替换以及联想空白进行陈述与分析,探究其成因,并找出有效的翻译策略。2.联想意义t语言学家GeoffreyLeech在Semantics一书中,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类型: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并将内涵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界定为非理性意义,用概括性术语“联想意义”表示(P13-25)。所谓联想意义,即是指人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是人在使用语言时个人情感的流露,它从广义上显示了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因而也被语言学家们称为社会文化意义(social-culturalmeaning)(P130-131)。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联想意义有所不同,体现为联想对等、联想替换以及联想空白。2.1“体壮如牛的人,fig工作”的涵义联想对等指的是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联想。即使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特定动物的形状、性格与特征也是大同小异的,故而,不同民族对于这一特性所衍生出的动物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往往有惊人的一致性。例如,“牛”因其身躯庞大、力大无穷,在中西文化中都常用来指代身形健壮、力大无比的彪形大汉。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施耐庵就作诗借“牛”表现黑旋风李逵的力大无穷:闲向双溪磨巨斧,闷来岩畔砍乔松。力如猛牛坚如铁,撼天动地黑旋风。(杨元刚,2003)在英语世界,bull也有“体壮如牛的人,彪形大汉”之意(P224)。BBCNEWS在对美国关于伊拉克的进程报告中正是使用bull的这层含义:ItderivesfromabrieftripwedidwithGeneralRaymondOdairmothesecondmostseniorAmericanmilitarycommanderinIraq,agreatbullofamanwithashavedhead.这个标准是在一次简单旅行中想到的。当时和我们同行的是雷蒙德·奥丹尔默将军,他是美军驻伊拉克高级指挥官的第二把手。他身体强悍、剃着光头。同时,英汉两语中,“牛”(bull)都有“牛皮”、“胡说八道的废话”之意。例如:I’vehadenoughofyourbull.你的套废话我已听够了。Heisfullofbull.他是牛皮大王。不仅是“牛”(bull),“马”(horse)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共同的联想意义。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通常用“马”指代女人,性事方面更是有“骑马”、“马上风”一说。西方文化中,人们也倾向于用母马来比喻女人,俚语中更将horse作动词,表达makelovewithsb(P911)。2.2形象的联想替换联想替换指的是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事物产生相同的联想。虽然一些事物相互间存有差异,但他们之间也有部分共同特征,使人们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不仅如此,不同的生活背景也可能赋予不同的形象以相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中西“牛”、“马”文化的分析,我们发现“牛”、“马”形象的联想替换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国“牛”和西方“马”在联想上的替换,例如:汉语中常以“牛”喻人,或形容其健壮彪悍——气壮如牛,或表现其踏实肯干——老黄牛。但在英语中则以“马”喻人:asstrongasahorse,awillinghorse。再如,描述一个人说大话时,汉语用“吹牛”,英语中则是“talkhorse”。第二种是中西“牛”、“马”形象与其他动物形象产生相同的联想意义,例如:汉语熟语“杀鸡用牛刀”在英语中对应为:breakabutterflyonthewheel;害群之马则以英语羊(sheep)为替代对象theblacksheepoffamily。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露出马脚(letthecatoutofthebag);非驴非马(neitherfishnorfowl),不一一例举。2.3中国古代隐喻联想空白指的是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事物无法产生联想。也就是说,由于文化差异,一种动物在特定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意义。中西方对“牛”、“马”形象的联想意义也存在无法替代的联想空白。在中国,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游戏,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马后炮”、“马前卒”由此发展而来。然而,由于西方人缺少这种文化背景,使之无法理解这一含义。还有一些中国古代成语典故也是如此。例如:成语“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中文读者一看便知,但英语读者无法产生相应联想义(P965)。英语语言中也有类似情况。“Trojanhorse”源于古希腊传说: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用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之计,使特洛伊城城门大开并沦陷。后来就成为“包藏祸心的事物”的代名词。类似的例子还有Irishbull(自相矛盾的说法)horseandhorse(并驾齐驱)等。3.“牛”、“马”与“牛”、“马”的形象联想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一个通过对中西“牛”、“马”形象的联想意义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英汉双语体系对这两种动物的联想意义存在趋同和趋异现象(即联想对等、联想替换以及联想空白),并且汉英两个民族赋予中西“牛”、“马”形象的联想意义趋异现象多于趋同现象。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形象会有如此不同的联想,究其原因就在于个人生活的文化背景差异。L·ASamovar表示,人类占有词义,词语表达词义。我们可以对同一词汇有不同定义。人们根据自身生活背景赋予词汇以意义①(P152)。因此,只有从文化角度出发,结合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才能找出“牛”、“马”的联想意义趋异的原因。3.1“牛”的特殊地位劳动创造世界,也创造语言。不同民族对同一概念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与他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牛”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人们凭借牛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中解脱,对其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神牛图腾”、“牛王护神”、“鞭打春牛”、“酬牛传统”等都反映了“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P77-81)。然而,在畜牧业发达的英国,人们不以牛为贵,牛只是提供肉类和乳制品的动物。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故有throwthebull(胡言乱语)一说。对他们而言,马才是用于杂役、运输、耕地的牲畜,“把西方农业拉进近代农业的门槛”。因此产生asstrongasanhorse和worklikeahorse等习语。3.2“牛”“马”的内涵“牛”在中西方褒贬不一。牛默默奉献的品质在中国备受推崇。南宋李纲在《病牛》中深情赞扬牛的品质: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以此歌颂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节操。无独有偶,鲁迅先生也赞扬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并以此劝勉自己为人民无怨无悔地工作。但在西方人眼中,牛往往与与恐吓、粗暴等令人讨厌的事物相关。牛,尤其是公牛的粗暴特质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在中西方,“马”所包含的都是较好的联想义,但是其内涵略有不同。在中国,马以其潇洒、俊逸的外表,勤恳忠诚的品性受国人喜爱。大师徐悲鸿就对马情有独钟。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都代表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的民族精神。在西方,马则主要因其强壮、温顺而被称赞。还有的则是与赛马有关的褒义词,如darkhorse。3.3与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习语西方对斗牛的热爱,产生许多与之相关的习语,如takethebullbythehorns(喻“当机立断”)起源于斗牛士勇敢地抓住牛角,制服公牛并杀死它;aredragtoabull(比喻惹人恼怒/激怒人的事情)源于斗牛士舞动红布逗弄公牛。英语中还有些与赛马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习语。如,darkhorse原指比赛前不为人知的最后获胜的冷门马,现比喻爆冷门者。fromthehorse’smouth原指赌马人幻想赛马会告诉自己它能获胜,现比喻从有关人员那里直接得知消息。backthewronghorse则用于表示下错赌注。而在中国古代,马主要是用于交通运输和战争,产生如:马革裹尸、兵荒马乱、招兵买马、汗马功劳这类成语。3.4nbll一书中的人物形象特殊的文学作品也会对中西“牛”、“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JohnArbuthnot在TheHistoryofJohnBull一书中形象刻画当时英国人盛气凌人、欺辱弱者的形象,之后John?Bull就成为“英国人”的代名词。中国语言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儒家思想学派的历史典籍、文学作品以及传说故事中,有大量牛的喻象,经过千百年的研习传诵,广为人知,如:“老牛舐犊”(喻父母疼爱子女)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牛衣对泣”(喻夫妻共同过穷困的生活)源于《汉书·王章传》;“牛刀割鸡”(喻大材小用)源自《论语·阳货》。3.5ab对英国化学即人类命运的塑造历史事件也会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1816年,LordAmherst代表英国政府出使中国与清王朝交涉,结果一无所获。当时多家英国报纸刊登一幅名为ABullinaChinaShop的漫画,把阿姆赫斯特勋爵描绘成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对这个行事鲁莽、遭到失败的外交官进行淋漓尽致的讽刺。这幅漫画不仅传神,且一语双关:china既指瓷器又指中国,bull既指公牛又指英国。此后,该习语就成了一个形容笨拙迟钝、鲁莽闯祸、毛手毛脚之人的隐喻。4.“形式”还是“内容”?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不可分割。翻译承担了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王佐良教授曾说,“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P19)。同时,美国翻译家奈达也借助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划分,提出翻译不单是信息(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对等,而且尽可能要追求形式的对等。她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就等于改变意义,二者应尽可能兼顾(P125)。因此,在翻译包含中西方“牛”、“马”形象的文本时,我们必须尊重并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充分考虑信息和形式的对等,针对联想对等、联想替换以及联想空白现象,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4.1习语的翻译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有其重合部分,应努力追求其信息和形式的对等。中西方文化中,“牛”、“马”之间有部分文化意义可以完全匹配(即联想意义对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直译手段翻译习语。例如:牛脾气:bullish牛眼睛:oxeye他是牛皮大王:Heisfullofbull.做牛做马:livelikeoxenandhorses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alllayloadonthewillinghorse瘦死的骆驼比马大:losedeadcamelaratioahorsegreatly人有失手日,马有失蹄时:ahorsestumblesthathasfourlegs在上述例子中,目的语中现成的习语,能准确、全面表达源语言中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实现了最大化再现源语言的语义和语用,充分介绍源语言文化,达到翻译的目的。4.2“铁”wheel虽然奈达十分强调兼顾形式与内容的对等,但他提出,如果严格的形式翻译造成源于文本联想意义的歧义,就应调整译文,以便反映源语中的联系意义。因此,在联想替换的情况下,翻译时应采用套用法,将源语言的喻体改变,用其他目的语中的相关喻体代替。例如:壮如牛:asstrongasahorse牛饮:drinklikeahorse老黄牛:awillinghorse.害群之马:theblacksheepoffamily露出马脚:letthecatoutofthebag非驴非马:neitherfishnorfowl杀鸡用牛刀:breakabutterflyonthewheel多如牛毛:asplentifulasblackberries中西方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如果以原本的喻体直接翻译,读者在阅读时就会出现歧义或无法理解译文。因此,在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对译文进行调整,通过借用习语等方式,使其文本内在特点,包括用词、句法等,与目标语言相适应,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4.3对“牛”、“马”的解释翻译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源语言所传承的文化含义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也没有相应的表达方法,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设备技术合同范文
- 202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抵押担保借款合同
- 2024施工图设计委托合同参考范文
- 2024工程机械租赁的合同书
- 沈阳理工大学《MATAB技术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建筑钢材供应合同样本
- 2024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劳动合同
- 深圳大学《中国社会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体土地房屋征收协议书(2篇)
-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Getupontime!教案陕旅版
- 风机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三角形钢管悬挑斜撑脚手架计算书
-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案
- 剪纸教学课件53489.ppt
- 旅游业与公共关系PPT课件
- 劳动法讲解PPT-定稿..完整版
- 彩色的翅膀_《彩色的翅膀》课堂实录
- 假如你爱我的正谱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检测报告可修改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