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放开,某些地区的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B.人口种群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C.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反映了该地人口密度的大小D.年龄结构较稳定的人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较小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主要与浆细胞有关B.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相应的过敏症状C.机体中细胞毒性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疫苗一般分多次注射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大,使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血红蛋白的渗出B.在肺微血管内外液体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都基本相同C.血浆中的成分有90%可回到组织液,有少部分会进入淋巴D.肺微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会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6.在减数分裂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A.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B.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D.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动物体内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特定的“VNUT蛋白”,就能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降低血糖浓度。进一步研究发现VNUT蛋白能将三磷酸腺苷搬运和储存到细胞的囊泡内,三磷酸腺苷分子可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若无VNUT蛋白,则三磷酸腺苷既不会蓄积在囊泡内,也不会释放到细胞外,胰岛素的分泌量不再受到遏制。现有人认为某种药物X可能会影响WNUT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最终影响小鼠的血糖浓度,该药物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为确定药物X是否有此功能,某人欲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人类而言,目前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_____,其作用机理之一是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2)若进行实验探究,需要检测的指标有VNUT蛋白含量、_____和_____。(3)实验过程:将60只血糖浓度偏高的小鼠(雌雄各50%)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_____,乙组注射_____(作为对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上述指标并记录实验结果。(4)若题干所述观点是正确的,则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检测到的指标_____下降,_____升高,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8.(10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上述相应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同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随IAA浓度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______________,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4)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拟南芥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现有某种类型矮生拟南芥突变体若干株,为探究该突变体所属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研究显示,生长素类似物2,4-D的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2,4-D现已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下面是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1)实验原理2,4-D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即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与方法①取材:将杨树枝条剪成相同长度的若干小段。②实验: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图甲),一段时间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实验数据。③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如下数学模型(图乙)。(3)结果分析①根据实验目的,从图乙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③为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甲所示的实验处理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_____(填“R”或“S”)型细菌的_____(至少写两种)等物质。(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②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③检测放射性④搅拌、离心,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3)该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填序号)。(4)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理论上离心之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_____,导致该部分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11.(15分)激素调节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拮抗作用的两种激素有________(列举一例),它们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研究表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不是因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而是因为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以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实验思路:选取四块大小相等的琼脂块,记做甲、乙、丙、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丙、丁放在同一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下收集生长素(丙、丁不接触),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琼脂快分别移到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四组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预期结果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特征包括: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详解】A、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A正确;B、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因此人口种群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B正确;C、人口数量作为单一指标不能反映人口密集程度,即人口密度的大小,应结合区域面积大小进行判断,C错误;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较小,能够保持自然增长率趋于0,保持人群年龄结构稳定,D正确。故选C。2、D【解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二次免疫的原理: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或浆细胞来对抗抗原。【详解】A、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毒性T细胞有关,A错误;B、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发生的反应,第一次接触不发生过敏症状,B错误;C、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机体中浆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错误;D、疫苗一般分多次注射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故选D。3、B【解析】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详解】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主要原因是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理解: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血浆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转化为淋巴液但是淋巴液不能转化为组织液。4、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该病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血浆蛋白的渗出,A错误;B、血管内为血浆,血管外为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错误;C、组织液中的成分有90%可回到血浆,有少部分会进入淋巴,C错误;D、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正确。故选D。5、C【解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详解】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C。6、D【解析】减数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性母细胞中,使级性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暂时加倍,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胰岛素②.胰岛素分泌量③.血糖浓度④.适量的药物X⑤.等量的生理盐水⑥.VNUT蛋白含量、血糖浓度⑦.胰岛素的分泌量⑧.药物X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人体内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目前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其作用机理之一是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2)根据题意可知,若进行实验探究药物X的作用,需要检测的指标有VNUT蛋白含量、胰岛素分泌量和血糖浓度。(3)实验过程的设计如下:1、实验分组:将60只血糖含量偏高的小鼠(雌雄各50%)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2、设置自变量:需要注意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意在,故甲组注射适量的药物X,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观察记录结果: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4)若题干所述观点是正确的,药物X可能会影响VNUT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则检测到的指标应该是甲组比乙组VNUT蛋白含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偏高,血糖浓度偏低,该实验的结论为药物X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对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属于中档题。8、(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②.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3)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4)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②.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解析】极性运输(又称纵向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也有横向运输,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所以通过它们进行的物质运输也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是非极性运输。【小问1详解】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可以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在韧皮部是横向运输,即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A处理或者B处理的较低点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较小,因此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的条件下对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图示可知,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小问3详解】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因此先在4℃生长的拟南芥比在22℃生长的拟南芥存活能力更强。【小问4详解】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只要添加外源激素就作用增强,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即使添加了外源激素也不能增强作用,因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结果分析能力。9、(1)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2)扦插枝条生根数目(3)①.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条的芽数相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等③.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每组生根数目的平均值【解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较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在最适宜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大,低于最适宜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高于最适宜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小问2详解】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因此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扦插枝条生根情况,因此观察对象可为扦插枝条生根数目。【小问3详解】①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根据图乙可知,2,4-D浓度在400mg/L左右时生根数目最多,因此得出的结论为: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如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条的芽数相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等。③为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即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每组生根数目的平均值。【点睛】本题考查探究2,4-D促进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及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10、(1)①.S②.DNA、蛋白质、多糖、RNA(任答两点给分)(2)①.同位素标记②.②①④③(3)④①(4)①.上清液②.沉淀物③.搅拌不充分【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①R型+S的DNA→长出S型菌和R型菌;②R型+S的RNA→只长R型菌;③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④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⑤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该实验的结论是S型菌的DNA是使R型菌发生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问2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是:②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适当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该过程中标记噬菌体的时候需要首先获得分别带有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因此需要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去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小问3详解】DNA中的P元素位于磷酸基团中,氨基酸中的S元素在R基中,因此,用32P标记的是DNA中的①磷酸基团,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中的④R基。【小问4详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而实际上会由于搅拌不充分导致侵染的噬菌体颗粒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因而与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因而导致沉淀物中会含有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