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解释_第1页
成语接龙解释_第2页
成语接龙解释_第3页
成语接龙解释_第4页
成语接龙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头到老báitóudàolǎ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典故出处]《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近义词]白头偕老[反义词]白头不终[成语举例]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到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老气横秋lǎoqìhéngqiū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典故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近义词]老态龙钟[反义词]老成持重、老当益壮、朝气蓬勃[成语举例]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秋高气爽qiūgāoqìshuǎ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典故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近义词]秋高气肃[反义词]春雨绵绵[成语举例]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爽心悦目shuǎngxīnyuèm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典故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近义词]兴高采烈[反义词]愁肠百结[成语举例]黄天明《边疆晓歌》第21章:“旅客们从背后大山上招着风,爽心悦目地随着客车一个劲奔泻到灼热的峡谷中来。”[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目不斜视mùbùxiésh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典故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近义词]目不转睛[反义词]左顾右盼[成语举例]在些在走过以后,还要扭头看一看,但改霞目不斜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视死如归shìsǐrúguī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典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近义词]舍生忘死舍生取义[反义词]贪生怕死[成语举例]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归心似箭guīxīnsìji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典故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近义词]归去来兮、归心如箭[反义词]浪迹天涯[成语举例]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箭不虚发jiànbùxūfā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典故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近义词]百发百中、剑无虚发、弹无虚发[反义词]无的放矢、百无一存[成语举例]《三国演义》中的马超箭不虚发,百发百中。[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发扬光大fāyángguāngdà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典故出处]《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近义词]踵事增华[成语举例]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发扬光大,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精神的与物质的遗产。(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大获全胜dàhuòquánshè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近义词]胜利而归[反义词]一败涂地[成语举例]这次足球比赛,我省代表队大获全胜,载誉归来。[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胜任愉快shèngrènyúkuà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典故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近义词]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反义词]无能为力、一无所能[成语举例]骑士坐在上面喑呜叱咤,却还很能胜任愉快,虽然有些人见了,难免觉得滑稽。(鲁迅《准风月谈冲》)[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快人快语kuàirénkuàiyǔ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快:爽快,痛快。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典故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近义词]心直口快、快嘴快舌[反义词]支吾其辞、拖泥带水、拐弯抹角[成语举例]宋大帅真是快人快语!来,干一大杯!(陈白尘、贾霁《宋景诗》二十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重心长yǔzhòngxīnchá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典故出处]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近义词]言近旨远、微言大义[反义词]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成语举例]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劫了我的心。[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长话短说chánghuàduǎnshuō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典故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六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近义词]言简意赅[反义词]说来话长[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我们现在长话短说,胡老板这方面,你到底怎样?”[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说一不二shuōyībùèr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典故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近义词]言而有信、一言为定[反义词]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成语举例]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梁斌《红旗谱》十八)[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二龙戏珠èrlóngxìzhū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成语举例]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珠联璧合zhūliánbìh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典故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近义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成语举例]便是你两个,当日无心相遇,也想不到今日珠联璧合,作了同床姐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合情合理héqínghélǐ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符合情理。[典故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近义词]入情入理[反义词]不合情理[成语举例]学校认为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就定为制度。★柯岩《特邀代表》[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理屈词穷理屈词穷lǐqūcíqió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典故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成语举例]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穷兵黩武qióngbīngdúwǔ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近义词]兴师动众[反义词]和平共处、解甲归田[成语举例]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穷兵黩武,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武艺超群武艺超群wǔyìchāoqú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近义词]武艺高强[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群雄逐鹿群雄逐鹿qúnxióngzhúl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典故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成语举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8章:“福建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鹿死谁手lùsǐshuíshǒ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典故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近义词]龙争虎斗、明争暗斗[反义词]和衷共济、和平共处[成语举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手到病除shǒudàobìngchú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典故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近义词]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反义词]无济于事[成语举例](1)我病很久,请位专家一看,手到病除,效果极好。(2)他手到病除,车床的故障排除了。[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除暴安良chúbàoānliá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典故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近义词]锄强扶弱、除残去秽[反义词]仗势欺人、以强凌弱[成语举例]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良药苦口liángyàokǔkǒ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典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近义词]忠言逆耳[反义词]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甜言蜜语[成语举例]夫良药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口蜜腹剑kǒumìfùji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典故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近义词]甜言蜜语、佛口蛇心[反义词]心直口快、心口如一[成语举例]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剑胆琴心jiàndǎnqínxī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典故出处]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近义词]侠骨柔肠、剑气箫心[成语举例]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剑胆琴心。(欧阳山《三家巷》二十)[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心猿意马xīnyuányìmǎ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典故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近义词]三心二意、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反义词]心安神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成语举例]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马放南山mǎfàngnánsh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典故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近义词]马入华山[反义词]兵荒马乱[成语举例]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山高水长shāngāoshuǐchá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典故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近义词]山长地远[反义词]一朝一夕[成语举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长生不老chángshēngbùlǎ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典故出处]《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近义词]长生久视[反义词]昙花一现[成语举例]逍遥自在,超为上仙。正是:玉室丹书著姓,长生不老人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老王卖瓜lǎowángmàiguā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典故出处]杨啸《大字报》:“这是我出的大字报呵!那不成了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吗?”[近义词]王婆卖瓜[反义词]谦虚谨慎[成语举例]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不是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嫚子!孔秀才窝里那些‘屎客郎’怎么能认出你这只金凤凰!”[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瓜李之嫌guālǐzhīxiá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典故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近义词]瓜田李下、瓜田之嫌[成语举例]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嫌贫爱富xiánpínàif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典故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近义词]欺贫爱富[反义词]劫富济贫[成语举例]艾芜《手》:“我要是嫌贫爱富,我嫁来这里做啥子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富贵荣华fùguìrónghuá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旧时形容有钱有势。[典故出处]《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近义词]家财万贯、富可敌国、鲜衣美食[反义词]升义之禄、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成语举例]亏得儿子已得了官,还有富贵荣华日子在后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华而不实huáérbùshí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典故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成语举例]做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华而不实,夸夸其谈。[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实话实说shíhuàshíshuō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典故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实话实说,您两只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个儿媳妇来伺候着。”[近义词]实不相瞒[成语举例]王朔《橡皮人》:“我不聪明,实话实说,但我自扪还没到笨蛋那份上,而且我还算多少了解你的吧?”[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说长道短shuōchángdàoduǎ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典故出处]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近义词]说三道四、议论纷纷[反义词]守口如瓶、一言不发[成语举例]这些缙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说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短小精悍duǎnxiǎojīngh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典故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近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反义词]五大三粗、人高马大、长篇大论[成语举例]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郭沫若《涂家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悍然不顾hànránbùg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典故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顾。”[近义词]专横跋扈[反义词]顾虑重重[成语举例]张佩纶悍然不顾,照自己的决定行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顾全大局gùquándàjú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典故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顾全大局呢,也有个无可奈何的时候;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就不能不自己开解自己。”[近义词]顾大局,识大体[成语举例]我们要坚持真理,顾全大局。[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局促不安júcùbù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典故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近义词]坐立不安、忐忑不安[反义词]落落大方、无拘无束[成语举例]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安邦定国ānbāngdìngguó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典故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近义词]安邦治国、济国安邦[反义词]祸国殃民、暴虐无道[成语举例]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国富兵强guófùbīngqiá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典故出处]《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近义词]国富民强[成语举例]林语堂《论利》:“一面羡慕人家国富兵强,工业发达,科学昌明。”[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强颜欢笑qiǎngyánhuānxià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典故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近义词]强颜为笑[成语举例]王朔《橡皮人》:“‘我得走了。’我摇摇晃晃站起来,强颜欢笑,‘胖白玲在等我。’”[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笑里藏刀xiàolǐcángdā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典故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近义词]佛口蛇心、口是心非[反义词]心口不一、推心置腹[成语举例]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刀耕火种dāogēnghuǒzhò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典故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近义词]火耨刀耕、刀耕火耨[成语举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刀耕火种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日积月累rìjīyuèlě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近义词]积少成多、成年累月[反义词]一曝十寒、挥霍无度[成语举例]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累卵之危lěiluǎnzhīwē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累:堆积。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其危险。[典故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卷三:“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如累卵,得臣则安。”[近义词]危如累卵[反义词]泰山之安[成语举例]大兵见屯临潼关下,损兵杀将,大肆狂暴,真累卵之危,其祸不小。(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五回)[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贬义词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亡羊补牢wángyángbǔlá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典故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近义词]知错就改[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成语举例]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牢不可破láobùkěpò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典故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近义词]稳如泰山、坚不可摧[反义词]溃不成军、一触即溃[成语举例]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破釜沉舟pòfǔchénzhō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典故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成语举例]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舟中敌国zhōuzhōngdíguó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典故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近义词]众叛亲离[成语举例]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尔辈无恐,即舟中敌国,不能为我害也。”[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国泰民安guótàimí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典故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反义词]兵荒马乱、国弱民穷、国破家亡[成语举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安居乐业ānjūlèyè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典故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近义词]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反义词]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成语举例]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使广大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只能四处逃亡。[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业精于勤yèjīngyúqí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典故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成语举例]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业精于勤。[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勤学好问qínxuéhǎowè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典故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成语举例]他习惯勤学好问,进步很快[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问一答十wènyīdáshí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侯,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拔事情。”[近义词]问十道百[成语举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八回:“他问一答十,连老爷也没法奈何,故叫送来见小姐。”[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十指连心shízhǐliánxī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典故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近义词]休戚相关[成语举例]京剧《杜鹃山》第五场:“可是,亲人遇险,十指连心哪!”[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典故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近义词]心胆俱裂、魂飞魄散[反义词]神色不惊、镇定自若[成语举例]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跳梁小丑tiàoliángxiǎochǒ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典故出处]《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近义词]害群之马、势利小人[反义词]正人君子、志士仁人[成语举例]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丑态百出chǒutàibǎichū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近义词]摇头摆尾、挤眉弄眼、嬉皮笑脸[反义词]威风凛凛[成语举例]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出神入化chūshénrùhuà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典故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近义词]炉火纯青[反义词]平淡无奇[成语举例]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秦牧《虾趣》)[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化整为零huàzhěngwéilí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典故出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反义词]化零为整[成语举例]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零敲碎打língqiāosuìdǎ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典故出处]毛泽东《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近义词]零打碎敲[反义词]一气呵成[成语举例]毛泽东《的序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打抱不平dǎbàobùpí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近义词]仗义执言、见义勇为、扶弱抑强[反义词]欺软怕硬、欺贫重富、见死不救[成语举例]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总爱打抱不平。[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平心静气píngxīnjìngq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近义词]心平气和[反义词]意气用事[成语举例]希望你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不要意气用事。[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器宇轩昂qìyǔxuāná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近义词]气宇轩昂[成语举例]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陈毅同志体魄魁梧,器宇轩昂。”[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中性词昂首阔步ángshǒukuòb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典故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新郎昂首阔步,在他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近义词]高视阔步、昂首挺胸[反义词]低头碎步、畏缩不前、垂头丧气[成语举例]新郎昂首阔步,在他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步履维艰bùlǚwéiji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典故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近义词]步履蹒跚、进退维谷、寸步难行[反义词]昂首阔步、一帆风顺、健步如飞[成语举例]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艰苦卓绝jiānkǔzhuóju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典故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近义词]艰难竭蹶[反义词]花天酒地、好逸恶劳[成语举例]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章炳麟《诸子学略说》)[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绝顶聪明juédǐngcōngmí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典故出处]郭沫若《庄子的批判》:“庄子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的门徒大约也是些~的人。”[近义词]聪明绝顶[成语举例]庄子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的门徒大约也是些绝顶聪明的人。(郭沫若《庄子的批判》)[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明辨是非míngbiànshìfē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典故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驾行之。”[近义词]是非分明[反义词]是非莫辨[成语举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3章:“但是我希望你明智的心中,还能保存一点冷静的明辨是非的理智。”[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非同小可fēitóngxiǎokě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典故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近义词]非同寻常、非同一般[反义词]区区小事、无足轻重[成语举例]进了郑家门,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可歌可泣kěgēkěq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典故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近义词]悲喜交集[反义词]歌功颂德[成语举例]《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可歌可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泣不成声qìbùchéngshē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典故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近义词]痛哭流涕、涕泗滂沱[反义词]笑容可掬、欢天喜地[成语举例]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声嘶力竭shēngsīlìji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典故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近义词]大喊大叫、大声疾呼[反义词]默默无言、心平气和[成语举例]老舍《四世同堂》:“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竭尽全力jiéjìnquánl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典故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近义词]声嘶力竭、尽心竭力[反义词]养精蓄锐[成语举例]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去支援这项水利建设工程。[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词典>力不从心的解释力不从心lìbùcóngxī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典故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近义词]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反义词]得心应手、力所能及[成语举例]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心花怒放xīnhuānùfà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典故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近义词]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反义词]黯然销魂、五内俱焚[成语举例]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放虎归山fànghǔguīsh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典故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近义词]养虎为患[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成语举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山盟海誓shānménghǎish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典故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近义词]海誓山盟、海约山盟[反义词]见异思迁[成语举例]想当初山盟海誓,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势不两立shìbùliǎngl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典故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近义词]你死我活、誓不两立[反义词]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成语举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立功赎罪lìgōngshúzu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以立功来抵偿罪过。[典故出处]《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近义词]将功补过、将功折罪[反义词]罪上加罪[成语举例]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罪恶滔天zuìètāoti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典故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近义词]罪大恶极[成语举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天长地久tiānchángdìjiǔ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典故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近义词]日久天长、天长日久[反义词]稍纵即逝[成语举例]她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久负盛名jiǔfùshèngmí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典故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近义词]闻名遐尔[反义词]默默无闻[成语举例]桂林山水久负盛名[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名垂青史míngchuíqīngshǐ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典故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近义词]万古流芳、名垂千古、名垂后世[反义词]遗臭万年、不见经传[成语举例]无不希望捧着张献忠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名垂青史。(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史无前例shǐwúqiánl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典故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近义词]前所未有、空前绝后[反义词]接连不断、史不绝书[成语举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一页。[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例行公事lìxínggōngsh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典故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近义词]依样葫芦、公事公办[反义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成语举例]她这个秘书,每天只不过处理些文件例行公事而已。[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事倍功半shìbèigōngb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典故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近义词]得不偿失、舍本逐末[反义词]事半功倍[成语举例]〖示例〗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半途而废半途而废bàntúérfè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典故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近义词]功亏一篑、有始无终、浅尝辄止[反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成语举例]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废寝忘食fèiqǐnwàngshí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典故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近义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反义词]饱食终日[成语举例]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食古不化shígǔbùhuà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典故出处]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近义词]泥古不化、墨守成规[反义词]推陈出新[成语举例]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就会食古不化。[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化险为夷huàxiǎnwéiyí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典故出处]唐·韩云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近义词]转危为安[反义词]得而复失、如履薄冰、千钧一发[成语举例]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怡然自若yíránzìruò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喜悦而无拘无束。[典故出处]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成语举例]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依然如故yīránrúg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典故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近义词]依然故我、依然如旧、一仍目贯[反义词]变幻无常、荡然无存、摇身一变[成语举例]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叶圣陶《一个朋友》)[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故步自封gùbùzìfē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典故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近义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反义词]勇往直前、一往无前[成语举例]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封刀挂剑fēngdāoguàji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典故出处]《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近义词]金盆洗手[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剑拔弩张jiànbánǔzhā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典故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近义词]一触即发、千钧一发、箭在弦上[反义词]销兵洗甲[成语举例]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剑拔弩张,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张冠李戴zhāngguānlǐdà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典故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反义词]无可非议、毫厘不爽[成语举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戴罪立功dàizuìlìgō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典故出处]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近义词]立功赎罪、改邪归正[反义词]负隅顽抗、顽抗到底、死不改悔[成语举例]我们希望那些犯过罪的人能够戴罪立功。[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功败垂成gōngbàichuíché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典故出处]《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近义词]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反义词]大功告成[成语举例]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败得失chéngbàidéshī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近义词]成败利钝[成语举例]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失魂落魄shīhúnluòpò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典故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近义词]魂不守舍、惊慌失措[反义词]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成语举例]冰心《南归》:“杰从满怀希望与快乐中,骤然下坠。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魄散魂飞pòsànhúnfē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恐惧害怕。[典故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近义词]魂飞魄散[反义词]镇定自若[成语举例]那女学生见逢之在前探头探脑,便也停住脚步,望了他几眼,更把他弄得魄散魂飞。★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飞蛾投火fēiétóuhuǒ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典故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近义词]自取灭亡、飞蛾赴火[成语举例]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火上浇油huǒshàngjiāoyó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典故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近义词]推波助澜、如虎添翼[反义词]釜底抽薪[成语举例]这么一来,大家的情绪就象火上浇油似的。[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油嘴滑舌yóuzhuǐhuásh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调,到底算个甚么?”[近义词]虚头滑脑、油腔滑调[反义词]一本正经[成语举例]这个人油嘴滑舌的,很使人烦。[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舌剑唇枪shéjiànchúnqiā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典故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近义词]唇枪舌剑[成语举例]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枪林弹雨qiānglíndànyǔ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典故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近义词]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反义词]和平共处[成语举例]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雨消云散yǔxiāoyúnsà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典故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近义词]烟消云散[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散兵游勇sǎnbīngyóuyǒ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典故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近义词]残兵败将[反义词]坚甲利兵[成语举例]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勇冠三军yǒngguànsānjū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典故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近义词]勇者无惧[反义词]畏敌如虎[成语举例]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军令如山jūnlìngrúshā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典故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近义词]岿然不动[成语举例]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山重水复shānzhòngshuǐf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典故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语举例]清·戴名世《自序》:“其或为山重水复,幽径相通,明月青松,清冷欲绝也。”[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腹背受敌fùbèishòudí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典故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近义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反义词]金蝉脱壳、各个击破[成语举例]他只有奋力冲上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滴水成冰dīshuǐchéngbī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典故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近义词]冰天雪窖、冰天雪地[反义词]骄阳似火、赤日炎炎、风和日丽[成语举例]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冰清玉洁bīngqīngyùji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典故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近义词]冰清玉润[反义词]浅尝辄止[成语举例]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洁身自好jiéshēnzìhà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典故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近义词]明哲保身[反义词]同流合污[成语举例]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汉文学网|在线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文转拼音|文言文字典|繁体字转换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成语词典首页|成语搜索|成语谜语|成语歇后语|成语故事|成语附录成语名称按拼音检索按部首检索提示:支持拼音查询,例:“yiyanjiuding”;“yi1yan2jiu3ding3”。在关键字中加“?”或“*”可模糊查询,分别表示一个或多个汉字占位,例:“?言九鼎”;“?言?鼎”;“一言??”;“一言*”等。成语词典>好事多磨的解释好事多磨hǎoshìduōmó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典故出处]宋·晁补之《安公子》词:“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金·董解元《西厢》一:“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近义词]一波三折、节外生枝、好梦难成[反义词]一帆风顺、无往不利[成语举例]哪知好事多磨,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磨杵成针móchǔchéngzhē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典故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近义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反义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语举例]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真凭实据zhēnpíngshíjù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确凿的凭据。[典故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个安分良民,人家说我私贬鸦片,都是雠扳,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近义词]铁证如山、信而有征、有目共睹[反义词]荒谬之谈、无稽之谈、捕风捉影[成语举例]处理任何案件,都必须有真凭实据。[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据理力争jùlǐlìzhē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典故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近义词]力排众议、理直气壮[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成语举例]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据理力争。[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争先恐后zhēngxiānkǒnghòu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典故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近义词]力争上游[反义词]退避三舍[成语举例]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后来居上hòuláijūshà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典故出处]《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近义词]青出于蓝[反义词]一代不如一代[成语举例]今老矣,乐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其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上行下效shàngxíngxiàxiào词典解释[成语解释]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典故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近义词]如法炮制、鹦鹉学舌[反义词]源清流洁[成语举例]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笑逐颜开xiàozhúyánkā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近义词]眉开眼笑、喜眉笑眼[反义词]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成语举例]陈残云《山谷风烟》第38章:“大多数人都很满意,笑逐颜开,连刘财发家都分了一张八仙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开宗明义kāizōngmíngy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典故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开宗明义章第一。”宋·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近义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反义词]旁敲侧击、转弯抹角[成语举例]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义愤填膺yìfèntiányī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典故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近义词]天怒人怨、满腔义愤[反义词]麻木不仁、卑躬屈膝[成语举例]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鹦鹉学舌yīngwǔxuéshé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典故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近义词]拾人牙慧[反义词]独辟蹊径[成语举例]浩然《艳阳天》第131章:“这不是真的,这是鹦鹉学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舍生忘死shěshēngwàngsǐ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典故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近义词]奋不顾身[反义词]贪生怕死[成语举例]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死里逃生sǐlǐtáoshē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典故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近义词]死中求生、九死一生[反义词]死路一条[成语举例]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生擒活捉shēngqínhuózhuō词典解释[成语解释]生:活;擒:捉。活捉对手[典故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故此是天然蜕下,气候俱到,肋节俱完的,与生擒活捉、寿数未满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近义词]生擒活拿[成语举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6回:“被明军生擒活捉,扛抬而去。”[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捉摸不定zhuōmōbùdì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近义词]变化莫测[成语举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顶天立地dǐngtiānlìd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典故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近义词]英姿勃勃、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反义词]瞻前顾后[成语举例]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地主之谊dìzhǔzhīyì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典故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近义词]东道之宜[成语举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异军突起yìjūntūqǐ词典解释[成语解释]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典故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近义词]别树一帜、独树一帜、别开生面[成语举例]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起早贪黑qǐzǎotānhēi词典解释[成语解释]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典故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郭全海说,气急眼了。”[近义词]夙兴夜寐、起早摸黑[反义词]无所事事、饱食终日[成语举例]为了革命工作,他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黑白分明hēibáifēnmíng词典解释[成语解释]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典故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成语举例]再翻下去是穆少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象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明镜高悬míngjìnggāoxuán词典解释[成语解释]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典故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近义词]铁面无私[反义词]贪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