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C.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酶X所处溶液pH向光侧比背光侧低D.被激活的酶X催化纤维素分子间的多糖链断裂,使细胞壁松散后细胞吸水伸长2.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错误的是()A.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B.碳元素通过①进入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C.②、③和④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3.下表表示退耕还林后20年间某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荻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但物种总量不变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但生物种群会因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C.只有人为的活动才能导致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且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若限制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环境因素只有阳光,则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会持续增加4.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产物分别是()A.DNA、RNA、蛋白质 B.RNA、DNA、氨基酸C.RNA、DNA、核酸 D.RNA、DNA、核苷酸5.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6.如图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②处丙酮酸分解产生CO2B.①处产生ATP与O2C.②处产生ATP与[H]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抗体可分为中和性表面抗体和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下图表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上皮细胞的过程,请同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起抵抗作用的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属于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________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蛋白,据图分析其作用是________。(3)已知新冠病毒可被某活性荧光染料(可进入活细胞)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出红色荧光的新冠病毒。现要验证新冠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材料:表达ACE2的HeLa细胞(科研上常用的一种可在体外大量培养的细胞),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新冠病毒,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等。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8.(10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1)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2)据图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_____,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结合图1所示的食物网,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大于/等于/小于)7.6%,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和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4)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使该生态系统被破坏,从生态学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9.(10分)沉水植物对湖泊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沉水植物表面会出现大量附着藻和螺类。为探讨沉水植物、附着藻和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湖泊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在湖泊生态系统成分中,沉水植物和附着藻都属于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水植物和附着藻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研究表明,沉水植物能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螺类栖息在其茎叶上,螺类能够采食附着藻,这体现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湖泊的富营养化是由于N、P元素,尤其是N元素含量超标所致。为研究湖泊中螺的作用,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N元素可以促进附着藻的生长,与正常氮负荷相比,三倍氮负荷条件下,螺类对附着藻的抑制作用_______。可以推测,在富含N、P的环境中,沉水植物数量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写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它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覆盖在土壤生物表面时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呼吸,与其他有毒物质结合会毒害土壤生物,故对生态系统具有严重的危害。根据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它的大量堆积导致很多地方成了“不毛之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2)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分析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是自然状态的土壤,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3)提倡垃圾分类对微塑料造成的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请结合题干信息,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11.(15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研究小组做了两组杂交实验:(1)植株花色至少由_____对基因控制。(2)若控制植株花色的基因为一对用A/a表示,两对用A/a、B/b表示,三对用A/a、B/b、C/c表示,依次类推,种群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种,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3)现以亲本植株为实验材料,确定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4)若控制该植株花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组实验中F1表现型均为紫色,实验二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H+在ATP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壁,H+进入细胞壁后使细胞壁的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水解,细胞壁松弛,细胞伸长,细胞膜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详解】生长素起调节作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H+的运输增加,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B正确;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酶X所处溶液pH向光侧比背光侧高,C错误;被激活的酶X催化纤维素分子间的多糖链断裂,使细胞壁松散后细胞吸水伸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2、D【解析】据图分析,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详解】A、碳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进入无机环境,即②③④,A正确;B、乙表示生产者,生产者可进行光合作用将碳元素转化成含碳有机物,从而使碳进入群落,B正确;C、由分析可知,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作用,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D错误。故选D。3、B【解析】群落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物种的总量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种群会因为自然选择发生进化,符合进化论,B正确;C、并非只有人类活动才能影响群落演替,环境因素同样也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例如火山喷发等,C错误;D、群落演替达到顶级群落,有机物积累量不再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B。4、A【解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或蛋白质)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1)DNA分子复制后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1)转录后形成RNA分子;(3)翻译后形成蛋白质。BCD错误,A正确。故选A。5、B【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③水和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故选B。【点睛】技巧点拨:“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6、B【解析】题图为线粒体的结构,其中①为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空隙,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详解】AC、②为线粒体基质,其上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H]、CO2和少量ATP,A、C正确;B、①是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隙,不是有氧呼吸的场所,不产生ATP与利用O2,B错误;D、③为线粒体内膜,其上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H]与O2结合生成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物质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一②.非特异性(2)①.中和性表面②.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3)①.实验思路: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②.预期结果: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2)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图中抗体1可与新型冠状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结合,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小问1详解】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起抵抗作用,由于第一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据题干信息“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故可知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据图分析ACE2作用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小问3详解】要验证新型冠状病毒需要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根据实验目的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ACE2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中是否出现新冠病毒,可通过用表达ACE2的HeLa细胞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来控制自变量,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中是否出现红色荧光表示新冠病毒是否进入细胞,实验设计时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思路为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新冠病毒通过与ACE2结合感染细胞,故预期结果为:能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调节和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和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8、(1).丙和丁(2).捕食和竞争(3).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大于(5).传递给丙和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或污染程度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1)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据图可知包括丙和丁;丁与丙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两者又共同竞争乙,故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2)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值表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图2中,水草、藻类流向乙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甲,因此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及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3)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识记能量流动的渠道,识记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答题。9、①.群落②.生产者③.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④.竞争⑤.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⑥.降低(下降、变低、变小、减弱、小、低、弱等)⑦.减少(下降、变低、变小、减弱等)⑧.引入适量的沉水植物;控制流入湖泊的N、P元素的量;引入适量的螺类动物(天敌)【解析】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绿色植物能和附着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详解】(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集合,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在湖泊生态系统成分中,沉水植物和附着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都属于生产者,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2)沉水植物和附着藻之间竞争阳光、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沉水植物、附着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沉水植物能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螺类栖息在其茎叶上,螺类能够采食附着藻,这体现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图中的自变量为负荷情况、有无螺类,因变量为附着藻生物的干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N元素可以促进附着藻的生长,与正常氮负荷相比,三倍氮负荷条件下,螺类对附着藻抑制作用降低(下降、变低、变小、减弱、小、低、弱等),可以推测,在富含N、P的环境中,沉水植物数量减少(下降、变低、变小、减弱等)。(4)根据图形和(3)小题可知: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可引入适量的沉水植物;控制流入湖泊的N、P元素的量;引入适量的螺类动物(天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和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1).群落(2).次生演替(3).使用微塑料覆盖的土壤(4).取样器取样法(5).垃圾分类后微塑料被单独放置,减少了毒害土壤生物的机会,进而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属于多个物种。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该地发生的演替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可能还有一定的植被,故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实验目的为“分析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微塑料的有无,故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是自然状态的土壤,实验组应使用微塑料覆盖的土壤;土壤中小动物比较微小,且活动能力弱,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3)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污染,可将垃圾分类后微塑料被单独放置,减少了毒害土壤生物的机会,进而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点睛】本题以微塑料污染为背景,考查群落定义及演替等相关知识,并对垃圾分类进行考查,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11、(1)2#两(2)①.3#三②.aabb、aaBB(或aabb、AAbb)(3)让F2白花植株与亲本红花植株杂交,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4)红花:紫花:白花=1:2:1【解析】1、分析两组实验可知,由于F2表现型比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