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级高一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题卡上填写清楚。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他们的社会生活,最佳途径是2.据2021年“考古中国”报道,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A.施岱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C.人类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D.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A.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处于聚族而居阶段D.社会分工开始出现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这里的“封建子弟”)A.旨在整顿社会习俗B.延续商朝治国思想C.是以嫡庶之制为本D.使王权与族权分离5.《治国通史简明教程》中写道:“就思想领域来说,当时学派之多道理之深刻,空气之活跃,都是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和当时历史环境相联系的。”这里的“历史环境”是指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6.周王的乐舞谓之八佾,共八列八行,孔子听说(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他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此孔子提出崇德重礼的主张。孔子此举目的是A.维护等级秩序B.表达对现实不满C.强调文化差异D.迎合贵族的需求7.春秋战国时期,楚、晋、秦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反映出A.封建政治体制的形成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D.传统的旧制度已被废除8.周人将分封的诸侯之地称为“诸夏”,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中国”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一变化A.呈现中央集权化的趋势B.利于华夏认同的增强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认同D.反映出列国纷争激烈9.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人版图。这些举措(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B.消除了地方上分裂意识C.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0.图1是泰朝政治体制示意图。据此可知秦朝A.分封制代替郡县制B.实现了“天下共主”到“天下独主”的转变D.实现了“方国盟主”到“天下共主”的转变A.皇权至上B.天命神授C.皇位世袭D.等12.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A.秦朝的人口增长C.秦朝的严苛法律D.秦朝社会经济的发展13.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以被擢用。直到公元前128年,各地仍未重视,甚至推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说明A.汉朝时期人才匮乏C.选官方式不合时宜D.中央集权亟待加强14.在西汉前期,教育主要依靠私学,传授内容仍是百家之学,但从西汉中期开始,官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一变C.统治者人生经历变化D.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15.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其墓中出土的玻璃残片,经检测后与流行于公B.时代变化影响价值取向D.社会变革决定儒学地位C.南宋时和平繁荣的景象D.南朝南方经济发展成就2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后期28.某同学在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后制作了图3。该制度A.A.以门第为主要选拔标准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促进了读书重学的风气D.主要考察人的道德水平图329.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不事农业。传至中国后,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等观点。这反映出A.佛教与道教思想逐渐趋同B.思想文化发展多元性C.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发展渐趋本土化30.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下表为唐朝的诗歌成就,这些诗歌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A.说明唐朝社会危机严重C.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气D.折射出唐朝民族关系的融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些出来以补不足的地方),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褥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从西汉前期郡的数目看,全国54个郡中,分封给诸侯王的有39个,中央直辖那只有15个,其中还有不少公主和列侯的封邑。汉初的行政区分布如下:中、西部少半地区是中夹直辖郡,北、东、南大半地区是连成一片的诸侯王封地。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推测王国地区和中央直属地区的人口之比约为10:5.29。西汉前期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依赖于中央直辖郡县经济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国地区经济的发展。王国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汉武帝时山东遭受水灾,百姓陷入饥乏之中,最高统治者立刻“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材料三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遇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6分)材料二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对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特点。(6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谁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希望?钱穆《国史大纲》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东晋南朝代表着三国西晋以来中国历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不过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或衔接,即南朝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学者的学术观点,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清晰,史实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