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柳宗元简介黔驴技穷《黔之驴》

第二页第二页,共61页。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碣、石渠、石涧、小石城山。第三页第三页,共61页。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四页第四页,共61页。自学指导1听录音:1.画出生字词。2.注意句子的节奏。第五页第五页,共61页。初读读准字音看请字形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

读一则游记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第六页第六页,共61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为坻

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

huáng

quán

chí

kān

cēncī

chù

qiăochuàng第七页第七页,共61页。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huáng(

)竹篁清liè()冽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xī犬牙差互()quánchíkān

cēncīchùCīhù第八页第八页,共61页。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第九页第九页,共61页。再读读出味道揣摩标题小石潭____记小石潭记_____

读一则游记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游游第十页第十页,共61页。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体介绍《桃花源记》《核舟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第十一页第十一页,共61页。柳宗元小石潭记(游记散文)第十二页第十二页,共61页。自学指导2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第十三页第十三页,共61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感到快乐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发出声响砍伐向下靠近第十四页第十四页,共61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格外,非常清凉。冽,寒冷(潭)以整块石头做潭底作为遮掩缠绕,摇动下垂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来,往下走就出现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形成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高耸的大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使.....快乐第十五页第十五页,共61页。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第十六页第十六页,共61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大约表不确切依托透射愣住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若隐若现像狗牙一样都在空中向下映互相逗乐那能代溪水第十七页第十七页,共61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副词,大约好像依靠愣住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太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曲折能够、可以看见译文: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明或现,也能够看见。溪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第十八页第十八页,共61页。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向下一直射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第十九页第十九页,共61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围绕使……凄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忧伤的样子幽静深远凄清停留去:离开隶:跟从因为于是,就之:代这景致而:表顺承名叫随从寂静幽深第二十页第二十页,共61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环绕合抱忧伤的样子连词,因为凄清,冷清停留副词,就离开随从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就离开了。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一页,共61页。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同我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二页,共61页。

译读读懂词语意思从小丘西行心乐之

伐竹取道水尤清冽可百许头皆若空游似与游者相乐斗折蛇行其岸势

凄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三页第二十三页,共61页。

译读读懂词语意思(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冷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四页第二十四页,共61页。

译读读懂词语意思(4)差长短不一,形容词:参差披拂

交错,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

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卷石底以出(6)乐以……为乐,感到快乐:心乐之

逗乐,嬉戏:似与游乐者相乐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五页第二十五页,共61页。

译读读明句子含义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似与游者相乐。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六页第二十六页,共61页。

串读读懂文章内容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第一段:小小的石潭,奇异的景色第二段: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第三段:蜿蜒的小溪,参差的石岸第四段:凄清的景色,孤寂的感受第五段:同游的人物,跟随的小生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七页第二十七页,共61页。串读读清文章线索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边氛围记同游者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

读一则游记第二十八页第二十八页,共61页。结构内容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第二十九页第二十九页,共61页。1.解释下列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4)隶而从者(

)2.写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

(4)乃记之而去(

。第三十页第三十页,共61页。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一页,共61页。整理文言词语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二页,共61页。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以如鸣佩环竹树环合西南而望记之而去水尤清冽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玉环环绕表修饰表承接(承接,不译)(由于、因为)清澈冷清(介词,用)助动词,能够第三十三页第三十三页,共61页。①乃记之而去②佁然③小生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今异义第三十四页第三十四页,共61页。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第三十五页第三十五页,共61页。第二课时第三十六页第三十六页,共61页。

学习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第三十七页第三十七页,共61页。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理解。自学指导1、第三十八页第三十八页,共61页。思考与讨论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1、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三十九页第三十九页,共61页。

赏读描绘一幅美景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赏一幅美景请打开大脑的电视机,勾勒小石潭的轮廓。给这些景物染上色彩吧!让这些景物动起来吧!再用生动的词语描绘你脑中的景物和画面。请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喜欢____图,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十页第四十页,共61页。读一则游记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赏一幅美景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一页,共61页。读一则游记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赏一幅美景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二页,共61页。读一则游记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赏一幅美景第四十三页第四十三页,共61页。赏读积累一组美词如鸣珮环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往来翕忽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第四十四页第四十四页,共61页。小石潭记景清全景潭中景潭上景神凄感受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游鱼:不动远逝动静结合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静孤凄悲凉形象比喻第四十五页第四十五页,共61页。小石潭记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

潭水:清澈透明

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孤凄悲凉的情感隔、闻、伐、取、见气氛:幽深冷寂水——清石——怪树——青感受:孤凄悲凉侧面描写第四十六页第四十六页,共61页。

赏读读出文章技巧第一段: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第二段:定点特写,一笔两用第三段:由近及远,留有悬念第四段:环视四周,情景交融赏一幅美景品一种情怀诵一篇美文赏一幅美景

第四十七页第四十七页,共61页。探究深化

1、《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第四十八页第四十八页,共61页。小石潭的“奇”(1)潭石奇——异石纷呈

①“全石以为底”。(最独特之处——石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潭水奇——声悦水澈①“如鸣佩环”,写水声奇美,突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声悦)

②“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水澈)(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折)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多姿)

③“不可知其源”。(神秘)(4)潭境奇——清幽凄凉①“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清幽)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凉)第四十九页第四十九页,共61页。2、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奇丽的小石潭面前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这是为什么呢?明确: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寥落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的抒发。第五十页第五十页,共61页。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zuò)难振兴,谤(bàng)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柳宗元(773—819)品一种情怀读一则游记赏一幅美景诵一篇美文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一页,共61页。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思考: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二页,共61页。文章前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