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_第1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_第2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_第3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_第4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题注意掌握书中出现的缩写符号!选择10分,填空20分,缩写符号翻译10分,问答和论述40分,名词解释20分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把水势。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小孔扩散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总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这就是小孔扩散律。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典型的细胞水势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概念及简写符号是什么?水势的单位是什么?典型植物细胞水势中w是由4个势组成的:Ww二中s+^p+^m+中g式中,Ww为细胞水势(waterpotential);中s为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中p为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中m为衬质势(matrixpotential);中g为重力势(gravity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用负值表示,也称溶质势。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大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剧烈蒸腾时,压力势会呈负值。衬质势(matrixpotential):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重力势(gravitypotential):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以正值表示。水高1m时,重力势是0.01MPa。水势的单位为N/m2,为Pa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与代谢和抗逆性有什么关系?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植物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但抗逆性较强。根系吸水的部位和途径?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根尖吸水最活跃的区域是:根毛区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条:质外体途径一一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阻力小,速率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速率慢根系吸水的方式和动力是什么?什么现象证明植物根压的存在。根系吸水的方式:主动吸水方式-根压(root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是主动吸水方式。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0.05~0.5MPa。被动吸水方式-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pull):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根系吸水的动力动力:根压和蒸腾作用条件:土壤的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和吐水)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这种吸水的能力完全是由蒸腾拉力所引起的证明根压存在的两个证据:伤流(bleeding):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溢出液体的现象。从伤口流出的汁液叫伤流液(bleedingsap)。吐水(guttation):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潮湿环境中的植株,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生理意义:a)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b) 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c) 能够降低叶片温度高温和低温影响根系吸水的原因是什么?低温:(1)原生质粘性增大,对水的阻力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2) 水粘度增加,扩散速率降低;(3) 根系呼吸速率下降,主动吸水减弱;(4) 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面积的扩大。高温:⑴提高根的木质化程度,加速根的老化;⑵根细胞中各种酶蛋白变性失活。(喜温植物和生长旺盛的根系吸水易受低温影响,对根系吸水不利。)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单盐毒害: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称为离子拮抗。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不可缺少性: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不可替代性: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缺素病症,只有加入该元素这种缺素病症才可被消除;直接功能性:该元素对植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长条件等原因所产生的间接作用。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a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N、P、S);b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c起电化学作用,参与渗透调节、胶体的稳定和电荷的中和等;d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如Ca2+。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a被动吸收:指离子(或溶质)跨生物膜不需要代谢能量,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过程。b主动吸收:是指植物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物质的过程。c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质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胞内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简称为胞饮)。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一)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不成比例。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二)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是指植物根系吸收离子的数量与溶液中离子的数量不成比例的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植物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不同。(三)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单盐毒害: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单盐毒害的特点是:单盐毒害以阳离子的毒害明显,阴离子的毒害不明显;单盐毒害与单盐溶液中盐份是否为植物所必需无关。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叫离子对抗(颉顽)。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放能并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P/O:所谓P/O比是指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或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至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测定结果表明,NADH经呼吸链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比值为2.5;而FADH2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比值为1.5(亦有认为NADH的P/O比为3,FADH2的P/O比为2)。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氤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氤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对CN—不敏感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氤呼吸)。简述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类型以及呼吸代谢各途径发生的部位?概念: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意义: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能量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增强植物抗伤痛能力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习惯是称为发酵。途径:呼吸代谢的底物主要是糖类,呼吸作用实际上是细胞内糖类物质降解氧化的过程,包括EMP(糖酵解)、TCA(三羧酸循环)、PPP(戊糖磷酸途径)途径EMP:发生在细胞质中TCA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PPP:发生部位细胞质试述呼吸代谢多样性的表现及其生物学意义?(答案来自百度文库)答案1:表现:(1)底物氧化降解的多途径(2) 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条(3) 末端氧化酶的多种意义:这些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表现。答案2:植物的呼吸代谢有多条途径,表现在底物氧化降解的多样性、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等。不同的植物、器官、组织、不同的条件或生育期,植物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的对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使植物在不良的环境中,仍能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例如,植物能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暂时维持生命。植物呼吸底物氧化降解的三条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PPP途径的生理意义有哪些?EMP(糖酵解)、TCA(三羧酸循环)、PPP(戊糖磷酸途径)PPP:发生部位细胞质生理意义:①为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剂为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和适应力。植物在干旱、染病和受损等逆境条件下,戊糖磷酸途径所占比例要比正常情况下有所提高。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如何影响呼吸商?当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而又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1;如果呼吸底物是一些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或蛋白质,则呼吸商小于1;如果呼吸底物只是一些比糖类含氧多的物质,如以局部氧化的有机酸,则呼吸商大于1。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成员分哪两种。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中放出的CO等量时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量,这个2时候外界的co含量就叫做CO补偿点 2 2 2光合磷酸化: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而发生电荷分离,将光能变为电能,产生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引起水的裂解放氧和NADP+的还原,同时形成跨类囊体膜的H+运转,并推动ATP合酶形成ATP,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爱默生效应:红光和远红光两种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叫做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具体能量转变如何?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根据光合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光合色素可分为哪两类。依功能不同,光合色素可分成天线色素(聚光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两类。天线色素捕获光能,并将光能传给反应中心。极大部分光合色素都起这一作用。反应中心色素的作用是以光能来引起电荷分离及光化学反应。它的主要成分是特殊的叶绿素a,其存在状态和光谱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叶绿素a。光合电子传递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非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II和PSI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NADP+的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路。特点:电子传递路线是开放的,既有02的释放,又有ATP和NADPH的形成。环式电子传递:指PSI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I的电子传递。特点:电子传递途径是闭合的,不释放02,也无NADP+的还原,只有ATP的产生。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II和PSI,最终传给02的电子传递。亦称为Mehler反应。特点:有02的释放,ATP的形成,无NADPH的形成。电子的最终受体是0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C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作用?3羧化阶段:即co2从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固定阶段。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生成PGA的过程。还原阶段:即co2固定产物的还原阶段。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过程,形成第一个三碳糖。再生阶段:即co2的受体RuBP的再生阶段。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C4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作用?(答案来源百度百科)羧化: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把CO2固定为草酰乙酸(OAA),后转变为C4酸(苹果酸或天冬氨酸);转移: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与还原: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4酸脱羧产生CO2,CO2再通过卡尔文循环被还原为糖类;再生: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丙酮酸或丙氨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再生成PEP。试述光呼吸概念、特点及生理意义。概念: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2和放出CO的过程特点:1.光呼吸的全过程需要由叶绿体、2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协同完成。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故称C2循环。O2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CO2的释放发生在线粒体。C2循环中,每氧化2分子乙醇酸放出1分子CO2,碳素损失>25%。生理意义:1.消除乙醇酸的毒害:通过C2循环,可将乙醇酸转化为丙糖磷酸或氨基酸。防止高光强对光合机构的破坏:在高光强低Co2的条件下光反应形成的超氧阴离子(O.-)2,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可消耗过剩的NADPH,减少(O.-)2的形成。消除o2的伤害:即降低瓦布格效应,光呼吸消耗大量氧气,可降低叶绿体周围的o2/co2比例,保证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此外,光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甘氨酸、丝氨酸也是对氨基酸合成的补充。7,试比较光呼吸和暗呼吸有什么不同?光呼吸与暗呼吸的区别光呼吸暗呼吸底物在光下由Rubisco加氧反应形成的乙醇酸,底物是新形成的可以是糖类、脂肪或蛋白质,但最常见的底物是葡萄糖。底物可以是新形成的,也可以是贮存物代谢途径乙醇酸代谢途径(C2循环)EMP、TCA、PPP…发生部位只发生在光合细胞里,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3种细胞器协同作用下进行在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进行对O2和CO2浓度的反应在O2质量分数1%~100%范围内,光呼吸随氧浓度提高而增强,高浓度的CO2抑制光呼吸一般而言,O2和CO2浓度对暗呼吸无明显影响反应部位、条件光下,绿色细胞光、暗处生活细胞C和C植物在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方面的差异?C3与C4植物的叶片解剖学差异:C4植物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比较大,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目多,个体小,有基粒。C3植物无“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很少叶绿体。

«00G、G、CAM植勒的光合和生理生态特性的比较特ttG鞘物G植物CAM植物1.叶辱构BSC不我达,内大叶憬BSC发达,内有叶绿BSC不发攻*叶肉箍胞的随体*无"花环”靖牧体.1T花珏”结梅泡也无“花薄”结构ACOj固定圜RublscdPEPC、RubiscuPEPC、Rubisco3一最拗COj受伟RuBPPEP光下RuBF.曜中PEP4.光台初产物PGAOAA光下PGA,暗中OAA土同化力蒋求理论值];3"15-216,52(COi:ATP;NADPH)&最大光台速率g嗾枚量)ft(10^25)痈(25-50)械低(1~3】7.0Q1补眷点1讪・L“)商(40~7Q)保(5-1Q)睹期(3),光F(0-2OT)S-Warburg效应明城不明显明晶9.光呼睨高,麟科出低.奉侧出信,麟出10.叶爆素51/V3.91Q.62,5-3.0点■大日照的1/4~1/2最大日照必上不定12.米台肇造型度(t>ft(U~30)禺(30-47)E(*35>13.生蛀■适曜度怛X14.■旱性弱强槌强13,龙台产物运磁速率小大16,■大干物生辰率H(19.313.9)高(30.3±13.8)17,■大越生产址少<22.0X3,3)寥(3A.fi±16.9)壁社大(t-hni-y-■}{&,薰■系敷大(450-«0)小{250-350)极小(50~150>19,增埔立土眦干物直的保进大小请解释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来源豆丁网)枝叶繁茂的大树下,光线弱,当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以下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不利于草的生长;同时从光质上考虑,对光合作用有利的红光和蓝光,被大树叶片大量吸收,漏下来的大部分是对光合作用不利的无效光,也不利于草的生长,因此,大树底下无丰草。为什么秋末枫叶变红银杏叶变黄?(答案来源豆丁网)枫叶变红是由于花青素合成增加引起的。银杏叶变黄是因为秋末气温降低,叶绿素的降解速率大于合成,而类胡萝卜素较为稳定,使叶片变为黄色。光合作用的同化力是什么?同化力:ATP和NADPH光调节5种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二磷酸核酮糖:RuBP甘油醛-3-磷酸(GAP)脱氢酶:核酮糖-5-磷酸(Ru5P)激酶:果糖二磷酸(FBP)酯酶:景天庚酮糖二磷酸(SBP)酯酶: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比集运量: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代谢源: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代谢库:指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源-库单位:在输导组织或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简述源库之间同化物分配的规律?a优先供应生长中心b就近供应,同侧运输c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d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同化物运输的途径、方向、形式和度量分别是什么?途径:包括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胞内运输:指细胞内、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方式:扩散作用、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囊泡的形成以及内含物的释放等。胞间运输: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1) 共质体运输一主要通过胞间连丝。(2) 质外体运输一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3) 交替运输一物质在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的运输形式。长距离运输:环割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长距离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方向: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是从源(source)到库(sink),即从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例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等)到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例如植物的幼叶、根、茎、花、果实、发育中的种子等)。形式:利用蚜虫吻刺法法证明:蔗糖是有机物质的主要运输形式。度量:运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移动的距离,常用m・h-1或mm・s-1来表示。比集运量(SMT):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什么是压力流动学说?有哪些证据支持该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明希(E.Munch)于1930年提出的。要点: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证据:(1)韧皮部汁液中各种糖的浓度随树干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差与有机物向下运输相一致)。(2) 秋天落叶后,浓度差消失,有机物运输停止。新梢发出后,浓度差恢复的同时,运输也随着恢复。(3) 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存在正压力。压力流动学说不能解释的问题?(补)答:①筛管内物质的双向运输;②与有机物质运输的主动过程相矛盾。第七章植物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映的一系列过程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来源百度文库)信号、受体、跨膜信号转换、信号转导网络植物的胞间信号、胞内信号分别有哪些信号?(答案来源百度文库)胞间信号主要包括化学信号:主要是植物激素物理信号: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胞内信号主要有:cAMP,cGMP,DAG,IP3,Ca2+等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是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转移到作用部位,在低浓度下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乙烯的三重反应:黄花豌豆幼苗对乙烯的生长反应是“三重反应”,即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偏上生长)。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效应?(1) 生长素的生理效应:①促进伸长生长;②引起顶端优势;③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④诱导单性结实;⑤影响性别分化;⑥参与向性反应的调节。(2)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细胞分裂分化;③打破休眠;④促进抽薹开花;⑤促进坐果;⑥诱导单性结实;⑦影响性别分化。(3)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②促进色素的生物合成;③促进芽的分化;④延迟叶片衰老;⑤促进侧芽发育;⑥促进果树发芽分化。(4) 脱落酸的生理效应:①抑制生长;②促进休眠,抑制种子萌发;③促进脱落;④增强抗逆性;⑤促进气孔关闭;⑥影响开花。(5) 乙烯的生理效应:①三重反应与偏上生长;②促进果实成熟;③促进脱落和衰老;④促进某些植物的开花与雌花分化;⑤乙烯的其他效应。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是什么?(答案来源百度文库)激素合成前体生长素色氨酸赤霉素甲瓦龙酸(MVA)细胞分裂素甲瓦龙酸(MVA)脱落酸甲瓦龙酸(MVA)乙烯蛋氨酸(SAM,甲硫氨酸);直接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简述IAA极性运输的机理。(答案来源道客巴巴,教材P20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可用化学渗透性扩散假说进行解释,基本内容为:质膜上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从细胞质释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PH较低(PH=5),生长素的PKa是4.75,在酸性环境中羧基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亲脂,IAAH被动的扩散透过质膜进入胞质溶液,同时阴离子型(IAA-)通过透性酶主动地与H+协同转运进入胞质溶胶。胞质溶胶的PH高,所以胞质溶胶中大部分IAA呈阴离子型,阴离子型比非解离型较难透过质膜。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它们集中在细胞基部,可促使阴离子型被动的流到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这就形成了极性运输。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植物生长曲线协调最适温度:比生长的最适温度(生理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这个过程称生长大周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请叙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和适宜的温度。生理生化变化:a种子吸水的变化,急剧吸水,停止吸水,再重新大量吸水b呼吸作用的变化,急剧上升,滞缓,再急剧上升,显著下降c酶系统形成d有机物转变,糖类水解,脂肪水解,蛋白质水解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a急剧吸水,由于细胞内容物中亲水物质引起的吸涨作用(物理过程)b停止吸水,细胞利用已吸收的水分进行代谢作用c再重新迅速吸水,由于胚的迅速长大和细胞体积的加大,大量吸水,是与代谢作用相连的渗透性吸水。何谓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何相关性?生产上可采取哪些措施控制植物的根冠比?(答案来源豆丁网)植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称为相关性。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之间有维管束联络,存在营养物质、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地上部分可提供给根系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根系可提供给地上部分水分、矿质、N,CTK.一般的说,根系生长良好,其他部分的枝叶也比较旺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根冠比调节其措施有以下几种: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增加光照等措施可加大植物的根冠比。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赤毒素(GA)等措施可降低植物的根冠比。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光敏素的概念及性质?(答案来源百度词条)光敏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蛋白。(光敏素+发色团=>光敏色素)有钝化型和活化型两种形式,分别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而相互转化。植物主要通过这种色素接收外界的光信号来调节本身的生长和发育。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情况?向性运动:指外界对植物单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指外界对植物不定性刺激所引起的运动。分为生长运动(不可逆的运动)和紧张性运动(有叶枕膨压引起的可逆的运动)论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间接作用:光是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加速蒸腾促进有机物的运输。(2) 直接作用:①光对茎伸长有抑制作用。自由IAA转化为结合态IAA。②光可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因为光促进根内形成ABA。③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化的过程。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红光、蓝紫光抑制植物生长,紫外光抑制更明显。第十章植物的成花与生殖春化作用:某些花卉必需低温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的现象就称春化作用。也称感温性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光只作为一个信号去激发受体,推动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最终表现为形态结构的变化)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诱导:植物只要得到足够天数的适合光周期,以后再放置于不合适的光周期条件下仍可开花的现象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长短发生反应的现象。春化作用感受的时期和部位是什么?设计实验证明植物感受春化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时期:①一般在种子萌发和苗期进行,如小麦、黑麦②有些植物只能在苗期,如月见草、胡萝卜部位:茎尖端生长点和嫩叶实验证明:将芹菜栽培在温室中,只在茎尖给予3°C低温处理(用细胶管缠绕起来,并通过冷水)的芹菜,均通过春化,在适宜光照下开花结实;如果将芹菜栽培在低温条件下,给予25C的较高温度处理(细胶管中通过温水),则不能开花。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的类型及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光周期反应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a长日植物:是指必须长于其临界日照长度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延长光照,则加速开花;缩短光照,则延迟开花或不能开花。属于长日植物的如小麦、黑麦、胡萝卜、甘蓝、天仙子、洋葱、燕麦、甜菜、油菜等b短日植物:是指必须短于其临界日照长度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如适当缩短光照,可提早开花;但延长光照,则延迟开花或不能开花。例如美洲烟草、大豆、菊花、矮牵牛、苍耳、水稻、甘蔗、棉花等c日中性植物:是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例如番茄、茄子、黄瓜、辣椒和菜豆等光周期的感受部位:叶片简述花器官发育基因控制的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外到内分为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基本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三大组。花的4轮结构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分别由A,AB,BC,C组基因决定,而且A组和C组在功能上拮抗。A组基因功能缺失会使萼片变成心皮,花瓣变成雄蕊;B组基因缺失会使花瓣变为萼片,雄蕊变成心皮;C组基因缺失会使雄蕊变成花瓣,心皮变成萼片试述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春化处理:使萌动种子通过春化的低温处理,称为春化处理。经过春化处理的植物诱导加速,提早开花、成熟。在育种时利用春化处理,可加速中性作物育种过程控制开花: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或晚上闪光使暗间断,则可使花期延后。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长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引种:一个地区的外界条件,不一定能满足某一种植物开花的要求,因此,在同一地区引种植物到另一地区时,必须首先考虑植物是否及时花结实。一些麻类是短日植物,在我国北方较偏南的地区,麻类作物生长旺盛季节的日照较长,因此,南麻北种,可以增加植株高度,提高纤维产量。花粉与柱头的识别机制。这种识别反应靠花粉壁蛋白质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膜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花粉壁的外壁蛋白,是花粉与柱头相互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为胞子体不亲和性的识别蛋白。柱头表面的蛋白质膜,是识别作用的感受器。当花粉粒落到柱头表面时,花粉壁蛋白质在花粉与柱头接触的最初几分钟内即释放到柱头表面,并相互识别。若二者亲和,花粉粒吸水萌发,紧接着消化柱头细胞壁角质层的酶系统被活化,柱头表面的角质层被消化,花粉管穿入花柱进一步生长,最后伸达胚囊,实现受精。不亲和花粉落到柱头表面,经识别后,可诱使柱头乳突细胞产生胼月氐质,阻碍花粉管的穿入。花粉粒本身,由于不被“认可”,通常不吸水、不萌发。有的虽然萌发,但在进一步活动中,会遇到诸如花粉管不能穿入柱头,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受阻,精子不能进入胚囊等方面的障碍,致使精子与卵的结合不能实现。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与衰老衰老: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体发育成熟后,随年龄的增加,自身组织结构逐步发生退行性变化,机体器官的机能减退,内环境自稳能力减弱、对内外环境损伤因素的抵抗力降低,趋向死亡的自然现象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之后又下降的现象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生理性的细胞死亡,其死亡过程是由细胞内已存在的、由基因编码的程序控制,所以人们称这种细胞自然死亡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说明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对乙烯反应的差别?(1) 跃变果实:外源乙烯只在跃变前起作用,诱导呼吸上升与乙烯的自我催化作用,但不改变跃变高峰的高度;它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一旦反应发生后,即可自动进行下去,即使将乙烯除去,反应仍可进行,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所用乙烯的浓度无关。(2) 非跃变果实:外源乙烯在整个成熟期间都能起作用,促进呼吸增加,其反应大小与所用乙烯浓度高低成比例;它所引起的反应是可逆的,当处理乙烯除去后,其影响也会消失,呼吸下降,恢复原有水平,同时不会促进乙烯增加。种子休眠的原因?生产上如何打破休眠?种皮限制、种子未完成后熟、胚未完全发育、抑制物质的存在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1、机械破损2、温度处理:35-40度、日晒等,3化学处理:GA处理,4、清水冲洗种子外壳含抑制物质5、物理因素处理:X-射线,超声波处理、电磁场等6、层积处理:以完成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成熟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油料作物种子成熟时脂肪代谢的特点是什么?种子成熟过程,实质上就是胚从小长大,以及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种子成熟期间的物质变化,大体上和种子萌发的变化相反。主要有机物的变化是可溶性糖含量逐步下降,而形成较多的贮藏物质,如淀粉含量上升,油料种子中脂肪含量不断上升,非蛋白氮转变为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特点: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提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应降低,因此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的。成熟期所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随种子的成熟,游离脂肪酸逐渐合成复杂的油脂,使酸价逐渐降低。种子成熟时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由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油脂碘值随种子成熟度而增加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类型。(1) S形生长曲线: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S形生长曲线,例如苹果、番茄、菠萝、草莓等(2) 双S形生长曲线:一些核果及某些非核果的生长曲线呈双S形,例如桃、杏、樱桃、葡萄等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甜味增加:未成熟果实贮存许多淀粉,所以早期果实无甜味,到成熟末期,不溶性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并积累在细胞液中,使果实变甜.酸味减少:随着果实的成熟,一些有机酸转变为糖,有些则由呼吸作用氧化为CO2和H2O,还有些被K+、Ca2+等离子中和生成盐,因此酸味明显减少.涩味消失: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单宁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过氧化物或凝结成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涩味消失.香味产生:果实成熟时产生一些具香味的挥发性物质.果实变软: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胶酶和原果胶酶活性增强,把原果胶水解为可溶性果胶、果胶酸和半乳糖醛酸,果肉细胞彼此分离,于是果肉变软.此外,果肉细胞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也是使果实变软的部分原因.色泽变艳:随着果实的成熟,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分解,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仍较多且稳定,故呈现黄色,或由于形成花色素呈现红色.维生素含量增高.脱落和休眠的类型。与脱落有关的酶有哪两种。脱落的三种类型正常脱落:衰老或成熟引起胁迫脱落:由于逆境条件引起生理脱落:因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引起休眠的两种类型强迫休眠: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生理休眠: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植物本身内部的因素而造成的与脱落有关的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第十二章植物抗性的生理基础活性氧:体内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是电子在未能传递到末端氧化酶之前漏出呼吸链并消耗大约2%的氧生成的渗透调节:在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形成和积累渗透调节的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使植物保持体内水分,适应胁迫环境的现象。耐逆性:指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的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害,从而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御逆性:通过一定形态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处于逆境时,其生理过程不受或少受逆境影响在逆境下植物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1) 逆境感受,例如低温胁迫时,质膜液化。(2) 信号转导例如水分肋迫时,根部形成的信号分子(ABA、CTK、ET)会转导至地上部。(3) 基因表达,例如,玲冻胁迫时产生的抗冻基因;高温胁迫时产生的热激基因。(4)蛋白质合成例如,抗冻基因合成抗冻蛋白;热激基因形成热激蛋白;其他蛋白质合成其他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