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学派对《诗》的接受与研究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的儒家大师,他们为建立、传播和普及儒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谈话或为文时都曾引用《诗经》里的诗句,并且都从不同的学术角度阐述过评论。据统计,《论语》中记述孔子谈论《诗经》有20次,《孟子》中有40次,而《荀子》中则多达90次。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必修课,所以,孔子这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和孟子、荀子二位儒学大师的《诗经》观,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汉代儒家学派及其经典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以来,这些论述逐步被经典化和系统化,指导和影响着二千年来《诗经》学的研究。然而,通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三位大师征引和谈论《诗经》的目的与角度、所涉及的内容与风格等又各不相同。一、孔子的《诗经》观从三家用《诗》的角度来看,孔子论《诗》多用于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孟子论《诗》多用于某一学术观点的辩论,而荀子则多用作比喻来阐发《诗经》文学方面的问题。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西周礼乐制度还没有彻底崩溃,社会上赋《诗》以言志,借《诗》以评人的古韵余风犹存。作为教育家的孔子,非常注重弟子的伦理道德修养,以便达到儒家学派“克己复礼”的崇高理想。从思想和道德方面来评价《诗经》的教育价值,孔子曾有过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P11)。《论语》中多次记述了他与弟子们关于修身、齐家和治天下的言论,借用《诗经》中的诗句来抒发个人的志向,便是孔子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最著名例子的要算孔子与子贡和子夏的说《诗》: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P9)子贡所引用的是《诗经·卫风·淇奥》第一章中的两句诗文。毛《传》曰:“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业,听其规劝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也。”(P12)孔子师徒在讨论道德修养问题,子贡提出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对一般人来说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可是孔子在肯定之余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尺度,要求子贡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境界。子贡举一反三,又马上想到了《诗经·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并问孔子这几句诗是否指此而言。孔子高兴地说:“子贡呀,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认为子贡懂得了学习《诗经》的三味。又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P23)子夏所引的前两句诗文见于《诗经·卫风·硕人》,后一句未见,这可能是逸诗中的三句。诗句的意思是,女孩的笑脸上有俩酒窝,两眸分明又闪亮,白丝绸的衣服上秀有花纹,这一切都更衬托出一位女孩的漂亮。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是,要绘画就应当先打好绘画的白色底子。这已经脱离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含义,而子夏却从夫子的回答中领悟出“礼产生于仁义之后”道理,这个大胆的联想连老师孔子也受到鼓舞和启发,认为可以和子夏研讨《诗经》了。对上引两诗,孔子都是离开其本意、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议论的,这正是孔子《诗》教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孔子认为,只有修好身,才能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他著名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观点,正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概括的,由此可见,孔子是把《诗经》当作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教科书的。孟子晚于孔子一百多年,已经进入“贵诈力而贱仁义”的战国时代。那时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互辩难,学术活跃。受此影响,孟子征引《诗经》与孔子有很大不同,他很少利用《诗经》来启发和陶冶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是多用于对某一论点的阐发和辩难上。如: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长,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橐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P36-37)孟子之所以征引上述《诗经》中的话,是由于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好色”。孟子分别引用《诗经·大雅》中的《公刘》和《绵》两首诗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两首出自《大雅》的诗歌,曾被史学界公认为是研究西周的民族史诗,记述了早期周民族因迫于外族的侵袭而进行的关乎生死存亡的两次大迁徙:公刘从邰迁到豳,古公亶父又从豳迁到岐。孟子为了说服齐宣王实行仁政,也管不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指的是公刘为了这次部族大迁徙准备粮食物资一事,与齐宣王“好货”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而一概论之为“好货”。而《绵》中“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本意是说古公亶父和太妃姜氏一起去岐地察看地形,哪里有“太王好色”的意思!至于孟子的“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更是子虚乌有的自我发明而已,可见,孟子为了说服别人,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来说《诗》。咸丘蒙引《小雅·北山》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问孟子:舜作了天子,他的父亲瞽叟为什么不是王臣?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儒家坚持“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王权至上伦理观。对此,孟子说:“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孟子没有直接回答弟子提出的舜与其父亲瞽叟的伦理关系问题,却诠释起全诗的含义来。有人认为这是孟子反对断章取义来引《诗》,这实际上不了解孟子引《诗》的特点。引《诗》不同于说《诗》,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征引哪部分,孟子便引用诗歌的哪部分,这是先秦说《诗》的惯例,没有引此而取彼的。像《北山》中的这几句诗,荀子征引过,《战国策》和《韩非子》也都引用过,其引用之义与咸丘蒙同。只是当孟子觉得难以回答时,便转换命题,逃避正面回答。有时候孟子也正视现实。如万章引《齐风·南山》问孟子:“《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无法据《诗》回答,便说:“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P209)孟子认为舜娶妻如果告诉父母,这门婚事就要告吹,但为了传宗接代这一人之大伦,可以不告父母而为之。孟子此时无法再用《诗经》作为标准来衡量和评判婚姻大事必告父母的传统习俗,干脆绕开《诗经》。实际上由于时代发生了变化,《诗经》中的某些道德和伦理观点并不符合已经变化了的现实,所以孟子往往也不盲从《诗》、《书》等的某些内容和道德观。他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P325)。在与咸丘蒙论说《北山》这首诗时,也说过:“《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P215)上例说明,到了战国时期,不仅其他学派不再盲目遵信《诗》、《书》中的某些内容,就连儒家学派也不完全把它当成至理名言了。偷梁换柱,转换命题,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了驳倒对方,各家学派常常运用,孟子也难以摆脱这种风气。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治学兴趣很广,对当时流行和曾经流行的各个学派都有研究。他为文引《诗》,与孔、孟二家多有不同。还是以《淇澳》为例,他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P622)荀子首先说明,人们对于文化知识学习和掌握,就像治玉一样。一个“犹”的使用,就告诉读者,他这里征引《诗经》是用比喻,把做学问比喻成治玉。据统计,荀子引用《诗》文来比喻说明问题,在《荀子》中大约占其引《诗》的一半。如: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尊道。如是则贵名起之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P123)此诗出自于《小雅·鹤鸣》,意思是说,仙鹤在九曲沼泽中鸣叫,它的声音却传播到九霄。这两句也是用来作比喻,而荀子引用,把“声”用作“名声”,以此喻君子。可见,荀子引《诗》多是借诗为喻,说明事理。综观三家用《诗》,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多用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辩论家的孟子多用以辩说论难,而作为学者的荀子所征引的《诗》句常常用作修辞材料。二、孔子的“以意逆志”论孔子以兴说《诗》,孟子以意说《诗》,荀子则从文学的角度说《诗》。他们除了在不同场合征引《诗经》外,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诗经》发表过议论。孔子对《诗经》的社会教育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在《论语·阳货》篇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P185)这就是孔子关于《诗经》经世功能的“兴观群怨”说。“兴”,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朱熹在《朱子语类》进一步发挥说:“使人兴起有所感发,有所惩创”,杨伯峻在《论语辞典》中则直接解释为“联想,由此而想到彼”。“可以观”,郑玄认为是“观风俗之盛衰”,杨伯峻把它解释为“提高观察力”。“可以群”,孔安国的解释是“群居相切磋”,杨伯峻则解释为“锻炼合群性”,也就是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可以怨”,孔安国解释为“怨刺上政”,杨伯峻说成“学得讽刺方法”,也就是批评方法。(P420)这四种社会功能,重点是“兴”。以“兴”说《诗》,就是通过联想探求诗歌的引发意义。前面引的孔子与子贡、子夏说《诗》的例子就是典型。子贡、子夏说《诗》由于善于联想,得到老师的首肯。“兴”并不是孔子的发明。据《周礼》记载,周人开设两种学校,一种是国子(贵族子弟)进入的学校,他们不但要学习“六德”、“六艺”、“六仪”,还要学习“乐德”、“乐语”和“乐舞”。这“乐语”的第一条就是学“兴”,即培养学生对诗中“乐语”的联想力。另一种是培养乐工(多为盲人)的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是“六诗”,掌握对诗的歌颂和演奏技巧。这“六诗”中也有“兴”。孔子的学生大多出身贫寒,没有资格进入贵族学校,而孔子又有“用世”的思想,希望他培养的学生将来用儒家的思想经世,因此他的教育内容必然要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接轨,自然也会与贵族学校的教学内容有所接轨。针对社会上特别是贵族或者各国交往时盛行的赋《诗》言志风气,也自然要把学“兴”放在《诗经》学习的第一位了。孔子还强调人际交往中灵活用《诗》的重要性,他说:“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P135)“为政不达”和“使于四方,不能专对”是指学而不能致用。所以,孔子说《诗》着重于“兴”。孟子则不同。他回答咸丘蒙引《北山》诗所问之后,接着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P215)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诗》的人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诗句,也不要拘泥于诗句而误解诗意;只有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求和理解作者的本意,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这就是孟子所发明的著名的“以意逆志”的说《诗》理论。无疑,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比其前人更好的说《诗》和探求诗意的方法,这种《诗经》研究方法论在《诗经》研究史上乃至整个学术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提出了读者如何与作者沟通的学术问题。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作诗者与说诗者之间的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乃至两者之间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等都发生了变化,读者之意也就很难符合作者之意。所以,孟子的这个“以意逆之”说《诗》理论,如果运用不科学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有人觉得孟子的方法论与他的实践存在着矛盾,其实不然。用《诗》可以断章取义,但说《诗》必须探求本义,这是两个不同的治学问题。孟子故意混淆这两个问题,把咸丘蒙的引《诗》说成是说《诗》,然后加以否定以逃避所问。其实,孟子的“以意逆志”论,从阐释学的角度看,很有似于今天的接受理论。如果今天参以有关资料,加以科学的治学方法,孟子“以意逆志”的方法仍然是相当科学的。可惜的是,孟子出于驳倒论敌或者其他目的,往往把“意”随意地扩大,引向了随心所欲的程度。博学的荀子引用《诗经》时是把它当作体现前代圣贤思想的文献的,但他又是第一个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诗经》的儒家学者。他在《大略》篇中说:《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小雅》不以于污上,自引而居下,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P627)先秦时期,《诗》和乐是合二为一的,因此荀子评价《诗经》的艺术性时,往往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荀子对《诗经》的音乐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是相当重视的,他曾经评价道: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P437)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故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辩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P433)荀子认为《诗经》中的《雅》、《颂》可以诱导和约束人们行动,感动人们的行善之心,并且使人们免于肮脏的风气的浸染。上述论点的确是荀子对音乐艺术感染力的真知灼见。由此可见,三位大师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诗经》社会功能的,孔子注重讨论和阐发《诗》中的“兴”,也就是其引发意义;孟子注重论说辩难,故说《诗》着眼于“意”;而学者兼作家的荀子主要从艺术的角度着眼说《诗》。三、孔子的《诗》,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儒学观总而言之,孔子说《诗》是体现长者的风范。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教育家的孔子,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且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他的教育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P68)。他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和弟子们谈论理想和抱负时,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P119),先让弟子们消除顾虑,畅所欲言。他的话如绵绵细雨、涓涓细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道德,增加了智慧。他的《诗》教也是如此,带有长者的之风,是时代造就了孔子,也是时代赋予了他开创学派、培养人才的重任。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是一个“圣人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P155)的时代。在此情况下,要想复兴儒家学派,就要起来大力批驳其他学派,就难免使用纵横家的论辩方法。其弟子公都子曾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感到委屈和无奈,发出“吾亦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词,亦承三圣。予其好辩哉!予不得已”(P155)的感叹。但孟子确实善辩,他把一切人当成他辩驳的对象,连他的弟子也不例外。所以,孟子说《诗》免不了带有辩士之风。荀子处于战国末期,他借鉴各家学说,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儒家理论体系。所以有人说他是法家人物或者是阳儒阴法,因而把他一些关于《诗经》的卓见抹煞了。由于荀子博学多才,而且对文学艺术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发明,所以他的文章体现出较为成熟的诸子散文的风格。相比而言,《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孟子》大多为辩难性的散文,篇幅较长,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荀子》却是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商业地产租赁与经营权分配
- 2024年度商场陈列设计施工合同
- 2024版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合同
- 浙江省衢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度商场租赁合同补充协议
- 烘焙市场增长趋势
- 农村公路养护培训
-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 2024版云计算服务年度合作协议
- 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
- 2024化粪池清理协议书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蚂蚁做操》
- 桥式起重机定期检查记录表
- 2024年互联网营销师(中级)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冶金工程职业生涯规划
- 医疗卫生机构反恐
- 2024年广东普通专升本《公共英语》完整版真题
- 数据中心储能白皮书
- 化学实验室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浅谈美食类自媒体《日食记》的商业价值和运营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