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五组易混修辞格辨析(判断下列例句中所用修辞格是比喻还是比拟)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3: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例4: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 (
)例5: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 (
)例6: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
)[辨析指导](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分析:例1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例3以“花朵”来形容“儿童”,二者有相似点;例4把“海啸”模拟成“愤怒狂野之人”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故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分析:例5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6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5是比喻,例6是比拟。(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判断下列例句中所用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
)例2:他端起杯子,有嗞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
)例5: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
)例6: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
)[辨析指导](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分析: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分析: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例5是借喻,只出现喻体“完美的苍蝇”,喻指敌人。例6是借代,只出现借体“白衣天使”,代指护士。(判断下列例句中所用修辞格是对偶还是对比)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3: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著是情感铸就。
(
)例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例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6: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依赖您稳如磐石。
(
)[辨析指导](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分析: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例3的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是对偶;例4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相同,是对比。(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例5、例6既是对比也是对偶。[辨析指导](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的结构必须相同,字数必须相等。(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几个句子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允许重复用字的。(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分析:例1是排比,“心灵”是提挈语;例2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其中例3是对偶,上下两句构成一联,不仅结构相同,而且字数相等。例4是排比,它仅仅是结构相似,字数并不相等,更主要的是它是三句以上的排列。因此,辨析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例5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6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判断下列例句中所用修辞格是反问还是设问)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3: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例4: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不是“小沈阳”,而是平凡的劳动者。(
)[辨析指导](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分析: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例3是反问,能明确肯定“互相关心”的意思;例4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二、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例析(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的三者并不一起出现。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3.作用(1)可以化未知为已知。(2)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3)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4.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结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白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①生活是海洋。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③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①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②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5.辨析比喻时应注意的问题(1)下面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具体的比较。如“他的眼光还像先前那样明亮”。②表示猜度。如“他好像把这件事情忘了”。③表示想象。如“我好像又听到了她那悦耳的歌声”。④表示举例。如“像雷锋、焦裕禄等都是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的英雄人物”。(2)词的比喻义与比喻修辞的辨析。比喻义和比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常常有人辨识不清或混为一谈,有必要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词的比喻义在历史上是由比喻用法发展而来的。比喻义是词的引申意义,最初是通过词基本意义的借喻而形成的。如“包袱”本义为“包裹着衣物的包儿”,其比喻义“思想上的负担”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心脏”本义指“心”,比喻义指“事物的中心、核心”,也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区别:词的比喻义是通过比喻形成的固定义项,而比喻本身永远是临时的组合,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离开这个语言环境,其比喻义就消失了。如:①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学习,注意力能集中吗?②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自下而上的血路的东西。例①中“包袱”直接运用了其比喻义“思想上的负担”。例②把“小品文”比喻成“匕首”“投枪”,离开了这个环境,“小品文”就没有“匕首”“投枪”的意思,这就是比喻。(二)借代1.概念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3.作用(1)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2)可充分表达作者的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4.种类(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作借体。例如:①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②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例①中“花白胡子”是一个人最鲜明的特征,用它代替那个“长花白胡子的人”。②中“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2)专名代泛称例如:①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②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雷锋”“诸葛亮”都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都成了一类人的名称。(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①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②“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昌黎”代韩愈,他自称郡望昌黎;“柳州”代柳宗元,曾被贬为柳州刺史;“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4)部分代整体例如:①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眉”代“头”;“一针一线”代“所有的东西”,指群众利益。(5)具体代抽象例如:①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②枪杆子里出政权。“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枪杆子”代“武装斗争”,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有可感性。(6)结果代原因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即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例如:①大兴土木。
②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土木”是造房子搞建筑的基本材料,用来代亭台楼阁等;“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5.运用借代时需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本体、借体不能同时出现。(三)比拟1.概念指把物当做人来写,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特点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3.作用(1)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2)运用比拟,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运用比拟,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4.分类(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2)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做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四)夸张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当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3.作用(1)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3)可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4.分类(1)扩大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3)超前夸张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物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物或行为同时发生。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5.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1)夸张的基础是事实,夸张不是浮夸。(2)夸张和事实距离不能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如:屋子里静极了,连一根钉子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钉子”换成“针”就合适了)(五)对偶1.概念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3.作用(1)具有形式美。(2)使内容更凝练、更集中。(3)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形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4.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1)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现介绍前三类。(1)正对: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反对: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对偶。串对句在语气上紧密衔接,一气直下。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排比1.概念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2.特点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3.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条理清晰,阐发透彻。(3)结构整齐,节奏鲜明。4.分类(1)短语排比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王蒙《海的梦》)(4)段落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4.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只需两个词语或句子的出现,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句子,才能构成。(八)设问1.概念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自拟他答。3.作用(1)引人注意,发人思考。(2)承上启下,过渡衔接。(3)波澜起伏,避免呆滞。4.分类(1)一问一答式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2)一问两答或数答式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例如: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九)反问1.概念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3.作用(1)加强语气以利论辩。(2)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3)引起思考以求共鸣。4.分类(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例如: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例如: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阅卷样本一2010·全国卷Ⅱ推荐指数★★★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评分:________)[评分细则]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阅卷抽样]考生甲答案博大是一种大敌当前的镇定;博大是一种大爱无疆的奉献;博大是一种心胸阔大的宽容。评卷考试得分:4分。阅卷评析:在所给的例句中“临危不乱的从容”“宠辱不惊的淡定”“卓尔不群的大气”,前面的定语都体现了后面中心词的特点,而答案中“大敌当前的镇定”的“大敌当前”不能体现“镇定”的特点,因为人在大敌当前会有不同的表现,也可能不镇定,所以此句与例句不能达到“意谐”,本句不得分,扣掉2分。考生乙答案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博大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宏伟;博大是一种看破红尘的释然。评卷考试得分:4分。阅卷评析:本答案有两点不足:一是“包罗万象”与“宏伟”不太一致,二是句意太重,如“看破红尘的释然”,所以扣去了2分。[专家析题]此题是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满分之答](6分)(示例一)博大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博大是壁立千仞的胆魄;博大是汪洋浩博的豪放。(示例二)博大是学富五车的丰厚;博大是胸怀坦荡的宽广;博大是大气磅礴的雄伟。阅卷样本二2008·全国卷Ⅱ推荐指数★★★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评分:________)[评分细则]
句式采用判断形式,并且运用比喻,且又是排比句,给3分;句意内容贴切,意思逐步加强,给3分。[阅卷抽样]考生甲答案一个坏蛋,是一个躁动的小偷;一排坏蛋,是一队暴躁的流氓;一群坏蛋,是一帮无恶不作的恶棍。评卷考试得分:0分。阅卷评析:本答案根本就没有使用比喻,本体“坏蛋”与喻体“小偷”“流氓”“恶棍”本质上是一样的,且内容粗俗,故不得分。考生乙答案一棵小树,是一个绿色的希望;一片小树,是一组蓬勃的生机;一山小树,是一本美丽的童话。评卷考试得分:2分。阅卷评析:内容上递进不严格,“希望”“生机”“童话”这三者并非递进关系,故失去4分。[专家析题]这是一道仿写题。做题前首先要认真分析例句。例句共有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一个判断句,从修辞的角度讲又是一个比喻句,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另外由“一朵”、“一排”、“一江”以及“音符”、“旋律”、“乐章”可以看出,三个分句在语意上又构成递进的关系。[满分之答](6分)(示例一)一棵树,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排树,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树,是一汪生机勃发的海洋。(示例二)一朵桃花,是一个清新的意象;一枝桃花,是一首优美的诗篇;一树桃花,是一本陶醉情感的诗集。话题式仿写即命题式仿写,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例1]
(2010·安徽高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5分)[解题指导]本题虽然是要求补写,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命题式仿写“深刻思想”“审美情趣”即是给定的话题。[自主尝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例2]
(2010·浙江高考)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尘: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重点在于理解汉字的构造与含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自主尝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尘:别看我只是小小的灰土,却有着飞扬的个性。舒: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现真我的风采。命题式仿写题的解题方法1.审清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句式保持一致(如例句结构、思想感情等)。2.分析被仿写句的修辞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所用的修辞保持一致。3.看清题中要求仿写的话题,不要脱离要求另立话题。4.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自由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句而进行的仿写。[例3]
(2010·全国卷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自由式仿写。做仿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分析题目所给的示例。本题的示例句是一个排比句,同时每一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与宾语之间有着恰切的联系,但要注意的是,“圆润而不腻耳”“甘甜而不燥舌”“明亮而不刺眼”有着好而不过、恰到好处的意思。仿写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事物的特征,并使三句话形成排比。[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示例一)大度是一种坦荡而不自我的胸怀;大度是一种清纯而不世俗的品质;大度是一种美丽而不妖艳的花朵。(示例二)优雅是一抹妩媚而不矫饰的浅笑;优雅是一束清香而不刺鼻的茉莉;优雅是一盏清洌而不刺激的凉茶。(示例三)柔情是一种真诚而不腻烦的絮语;柔情是一种缠绵而不羁绊的牵手;柔情是一种刻骨而不伤怀的惦念。(示例四)从容是一条舒徐而不滞缓的溪流;从容是一缕和暖而不熏蒸的春风;从容是一次淡定而不盲目的攀登。[例4]
(2010·新课标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弘毅绿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江西省高安二中2024-2025学年统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毽球运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民航商务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蛟河市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通化市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赣州地区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天祝藏族自治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西安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
-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21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竖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DL∕T 1475-2015 电力安全工器具配置与存放技术要求
- 四川省泸州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产褥期生活护理及月子餐制作含内容课件
- 投诉法官枉法裁判范本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正式版)G-B- 20052-2024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