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人口流动,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是常事。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开始流动。一般来说都是小规模人口流动比较多。不过有时候也有大规模的,比如战争、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不过也有特殊,比如清朝末期的人口流动。这并不是政治因素,都是民间自愿的。当时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首先是走西口,走西口多数都是山西人走出去的比较多。明清时期,晋商比较繁荣。晋商为了和关外进行贸易,开始走西口。一般说来,“走西口”之人,开始是春去秋回的“雁行人”,主要是些揽长打短的青壮年男子,后来逐渐发展为携家带眷永久性的移民定居。其次是闯关东。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占领我国东北大量领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地广人稀,没有人居住。所以沙俄才有机可乘。清朝这时才发现自己的龙兴之地快要不保了,所以开始放宽限制。当时还有就是国内战争频发,还有外敌入侵,导致民不聊生。很多人为了生计开始迁往东北。最后看一下下南洋。南洋是一个地域名词。大致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南亚一带,这一片被当时的人称为南洋。我国东边的日本被称为东洋。欧洲各国被称为西洋。之所以用下这个字,因为这些去南洋的人都是被迫的。他们到了南洋之后多数都是靠体力劳动才活下来,干的都是最底层的活。所以才称为下南洋。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上面所说的这种人口流动,就称为人口迁移,那么请你认真思考这三类人口迁移有什么共同的规律?为什么这种人口流动可以称为人口迁移?1.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入区人口流动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2)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原因: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推力拉力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城市生活医疗食物和平收入工作教育贫困请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说一下你认为的推力和拉力因素都有哪些?2.影响因素推力拉力自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人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以____________为主欧洲殖民主义:欧洲人移居______,大量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贩运到_____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_____________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变为人口净迁入区(移民),拉丁美洲变为净迁出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_成为人口净迁入区。_________成为人口迁入区(战乱)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欧洲殖民主义: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大量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贩运到美洲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变化: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欧洲变为人口净迁入区(移民),拉丁美洲变为净迁出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成为人口净迁入区。欧洲成为人口迁入区(战乱)黑奴贸易外籍工人难民3.国内人口迁移(1)时期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工业化以后经济因素:从农村向城镇迁移(2)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1949年之后)①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②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巩固练习1.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

②投夫(妻)者

③购房者

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民

A.①⑤⑥ B.①③⑦C.③④⑦ D.②⑤⑥D(2)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影响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②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③解决城市交通困境

④导致城市住房紧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会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可能导致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住房紧张,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加剧城市交通困境。故C②④正确,ABD错误。1.答案:(1)D;(2)C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迁入城市的人群中,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均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形成的人口迁移;其他人口迁入城市应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故D②⑤⑥正确,ABC错误。C2.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题。(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B(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2.答案:(1)B;(2)C

解析:(1)从坐标图可知,纵轴表示平均每年各个国家的人口迁入量,不难看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都是负值,说明发展中国家是人口迁出的趋势,而发达国家是人口迁入的趋势。B正确。

(2)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C正确。C3.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

)

A.少年儿童 B.青壮年

C.大中学生 D.老年人

(2)导致该地甲年龄段人口迁出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因素 B.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属于(

)

A.上海 B.浙江 C.广东 D.广西

(4)人口迁出对该区域的影响是(

)

A.缓解老龄化 B.增大就业压力 C.缓解人地矛盾 D.加剧环境污染CBDD3.答案:(1)B;(2)D;(3)D;(4)C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迁出率14-49岁占比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2)青壮年外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故D正确;与选项中的其它因素关系小,故可排除。

(3)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排除,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D正确。

(4)本题考查人口迁出的影响。人口迁出对该区域的影响是加剧老龄化,A错误;‍降低当地的就业压力,B错误;缓解人地矛盾,C正确;减轻环境污染,D错误。第三节人口容量第一章人口人教版第二册

新课导入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1、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带来了种种困扰。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人类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独立自学人口不断增长地球能不能承受之重粮食问题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到底能供养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人口数量资源环境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量。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距离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最兴盛时岛上人口到了8千到2万人。由于开垦耕地、造船捕鱼和运送石像等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随之鸟类也逐渐灭绝,也无木头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过度依赖粮食导致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岛上仅剩111人。问题: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复活节岛的悲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当人口数量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人口减少。环境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映。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警戒值和最大值。特点:(1)不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是变化的。(2)相对确定性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思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1自然资源状况【数量和质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耕地水矿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有限,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森林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引导探究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

某地区或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决定的。我国西北、青藏地区估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各是什么?水资源

热量

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

某地区或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决定的。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A、以色列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水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土地资源也很紧张,人均1亩地,但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上一流的农业,一个农民能养活90个人,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

得益于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B、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口资源能源,发展科技。C、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何有利影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调入区的资源紧张问题,有利于缓解人口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在保证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2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②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日本列岛的神话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8万km2多山地、丘陵地形,平原面积狭小,且多火山地震,可居住面积11万km2,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6.5/平方公里的7.5倍。日本资源极其匮乏。

日本人口约1.26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问题:日本靠什么养活1.26亿人口,并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3人均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比如按美国生活标准,地球只能容纳10亿人,而按中国标准能容60亿。按美国消费水平,印度能容纳的人口就比现在少得多.美国的城市印度的火车※4对外开放程度深圳,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4对外开放程度总结: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素相关性影响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超严重的后果。乐观者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你赞成那种估计,为什么?3、不同观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1、概念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人口合理容量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意义:①影响人口战略②影响人口政策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2、保持人口容量的紧迫性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每增长十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资源短缺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环境问题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社会问题招聘会现场城市贫民窟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合理容量看似是一个人口问题,实质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我们应该以人口合理容量为核心,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并思考解决措施。人口容量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人口容量②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人口容量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口容量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提倡合理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容量目标升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图示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区别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相同点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人口容量当堂诊学:(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决定人口容量的为最小资源供应量。第2题,内蒙古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