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49张PPT)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49张PPT)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49张PPT)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49张PPT)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4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意—情意—创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入门】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目标牌】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重点)2.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体会作者说理的特点。(难点)3.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诗意—情意—创意诗意篇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记文常

题目意思是: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题目是文章的论点,以此为题,文章自然眉目分明,主旨显露。[解题目][辨文体]慧心—爱心—悟心诗意—情意—创意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韩非子》等。【自学径】记文常[知作者]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自学径】记文常[知作者]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自学径】记文常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他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扬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发扬儒家学说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查背景]【自学径】立基础畎(quǎn)亩胶gé(鬲)

拂(bì)士百里奚(xī)曾(zēng)益其所不能傅说(yuè)孙叔敖(áo)夯(hāng)实行拂(fú)[记音形]慧心—爱心悟心诗意—情意—创意【自学径】立基础(一)古今异义1.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3.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不可以)(二)词类活用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显露,流露)2.拂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释词义]【自学径】立基础(三)通假字1.“曾”通“增”。例句:曾益其所不能2.“拂”通“弼”,辅佐。例句:法家拂士3.“衡”通“横”:梗塞、不顺。例:衡于虑[释词义]【自学径】立基础(一)特殊句式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4.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使……坚忍)[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二)逐句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解释:(1)发:兴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地。(3)举:选拔、任用。(4)筑:捣土用的杵。译文: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解释:(1)心志:意志,感情。(2)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饿,使……经受饥饿之苦。(3)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4)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解释:(1)所以:用这些办法。(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3)曾益:增加。曾,同“增”。译文:

(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解释:(1)恒:常常。(2)过:犯错误。(3)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4)作:奋起,指有所作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于色:表现在脸上。喻:了解、明白。译文: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解释:(1)入:指在国内。(2)法家:守法度的大臣。(3)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弻”,辅佐。(4)出:指在国外。译文: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1)然后:这样以后。(2)生于忧患: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3)死于安乐: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译文: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祸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三)全文翻译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如果)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祸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译诗意]【自学径】立基础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划节奏]【感知石】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石】划结构本文先接连举事例,再讲道理,最后明确观点。1.第一段:列举历史上圣贤们大苦大难的遭遇,证明了人常处于困境之中才能振作奋发的道理。2.第二段:由人到国家,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慧心—爱心—悟心诗意—情意—创意情意篇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解读园】析文本[导向厅](一)第1段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经受了怎样艰苦磨难?共同点是什么?经受这些磨难的目的是什么?(二)第2段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三)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四)孟子如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的?(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六)分别阐述孟子在本文中所谈及的两个方面问题。【解读园】析文本[善思堂](一)第1段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经受了怎样艰苦磨难?共同点是什么?经受这些磨难的目的是什么?1.磨难:内心“苦其心志”、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2.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在经历了艰难的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解读园】析文本[善思堂](二)第2段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三)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解读园】析文本(四)孟子如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的?1.第1段运用举例论证。(1)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2)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2.第2段运用了正反论证方法。(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语气强烈地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2)正反论证。正:“人恒过…而后喻”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反:“入则…国恒亡”。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3)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证明了前面所举六人获得成功和国家导致亡国的原因。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3.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中心论点)。【解读园】析文本[善思堂](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1.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解读园】析文本[善思堂](六)分别阐述孟子在本文中所谈及的两个方面问题。1.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1)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2)指出人要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这样才会有所作为。2.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1)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由个人说到国家。(2)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之存亡极端重要。【解读园】探主题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堕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读园】绘板书【拓展林】拓思维(一)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1.这一观点不正确。2.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越要居安思危。①优越的条件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②即使在优越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③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得以提高。3.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拓展林】拓思维(二)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能激发斗志,增强凝聚力,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富强。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炼意志,树立信心,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拓展林】拓思维(三)比较本章节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论证方面的不同。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创意篇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赏文亭】赏写法1.论点鲜明。本文具有短论的特色,作者抓住实质问题——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论证,中心鲜明突出,又有不少警句,读后发人深思。2.论证有力。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3.句式整齐。例如列举历史人物,论述人的遭遇之苦均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储积累】积累台(一)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逆境中磨炼的名言警句。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3.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谁经历的忧患多,谁懂得东西多。【储积累】积累台(二)请再列举几例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道理。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弧愤》。3.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4.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储积累】积累台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7.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8.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结语碑】

我们都渴望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过于优越的条件往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失去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却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得好:“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训练池】一、选择填空1.作者孟子,名

,字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家大师,被尊称为“

”,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

》《

》《

》合称为“四书”。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训练池】二、理解默写1.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

。2.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

。二、理解默写1.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训练池】3.本文中心论点。警策激励人要有忧患意识的名句:

。4.文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5.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6.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是:

。3.本文中心论点。警策激励人要有忧患意识的名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文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训练池】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筑:捣土用的杵。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选拔、任用。3.苦其心志心志:意志,感情。4.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饿,使……经受饥饿之苦。三、词语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畎亩()。筑()。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3.苦其心志心志()。4.饿其体肤()。饿()。【训练池】5.空乏其身()。空乏()。6.行拂乱其所为()。拂()。乱()。7.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心忍性()。8.曾益其所不能曾益()。曾()。5.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6.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7.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办法。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8.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训练池】9.人恒过恒()。过()。10.衡于虑,而后作衡于虑()。衡()。作()。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喻()。9.人恒过恒:常常。过:犯错误。10.衡于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