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_第1页
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_第2页
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_第3页
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_第4页
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

一、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历史意义1896年首次奥运会诞生后,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一项规模大、影响巨大的人类社会运动,并成为世界文化。而近百年来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增删演变,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在鼎力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振兴我国的体育事业,有必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因此,研究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加深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把握未来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基本走向,对于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国际体育运动发展潮流的竞技体育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历史回顾纵观奥运会竞赛项目发展的历史,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分为战前和战后两个发展时期。(一)战前发展时期1896-1936这一时期实际上举行过10届奥运会(第六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未举行),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大项“大小”增加不多这一阶段包括1896—1912年的第一至五届奥运会。此阶段正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步时期,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具有变化大、随意性强和无规律可循的特点。例如,第一届奥运会设9个运动大项,计43小项。第二届就突增至14大项,98小项。至第四届时,大项又猛增至21项,小项却增加不多,共计100项。第五届时大项竟锐减为13项,小项为108项(表1)。当时设置的一些比赛大项有的仅保持了两三届,有的仅在一届奥运会上昙花一现,便从此退出奥运赛场。这样的项目包括英式橄榄球、高尔夫球、兜网球、槌球、壁球、马球等。一些比赛小项若按现在的标准衡量,也很不“正规”。例如,当时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设有200米栏、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立定跳高、拔河、掷壶铃、左右手推铅球、左右手掷标枪、左右手掷铁饼、4英里团体跑、40公里马拉松等项目,游泳比赛中有跳水竞远、60米潜泳,举重有单手举,体操有爬绳,马术比赛有跨越高度、跨越距离等项目。此外,由于当时尚未单独举行冬季奥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中还有花样滑冰。此阶段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可谓五花八门,但它真实地反映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初的发展状况。2.从大项到小项包括1920—1936年的第七至第十一届奥运会。在这一阶段中,奥林匹克运动逐渐走向成熟,有了很大的发展。此阶段的奥运会项目设置虽然仍带有第一阶段遗留下来的不稳定、无序的痕迹,但在某些方面已开始表现出逐步向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趋向。1920年的第七届奥运会设21大项,计160小项。不仅大项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最高水平,小项又有新的突破。然而到第八届时大项就减为17项,小项也减至129项。第九届大项继续降至15项,小项也减至109项。待到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时,竞赛大项又回升到19项,小项也回升到129项。这种几起几落的无规则变化表明,这一阶段的项目设置仍具有随意增删的时代特征。在这几届奥运会上,仍保留了后来被淘汰的橄榄球、马球等大项。第七、八两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仍设有拔河、掷壶铃、团体越野跑等早期项目。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还别出心载地增设了登山项目。值得注意的是,第八届奥运会时,马拉松比赛的距离已固定为沿用至今的42.195公里,而不再是以前曾使用过的40公里、40.26公里或40.75公里。从第九届开始,田径比赛中除女子80米栏(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改为100米栏)外,其余全部是一直保留至今的标准化项目。从第十一届起,男子体操比赛中也不再设技巧、轻器械操和爬绳项目。特别是从1924年开始,夏季奥运会不再设花样滑冰、冰球等冬季项目,这些项目归入单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冬季和夏季奥运会分开举行,是奥运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奥运会项目设置走向现代化和标准化的重要转折。(二)现代奥运发展的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重新恢复了生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自1948年至今,共举行了12届夏季奥运会,奥运会上正式设置的竞赛项目几乎每届都有新的增长。回顾战后奥运会项目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相对稳定和项目激增两个阶段。1.第1阶段2433年:高增长期这一阶段包括1948、1952、1956和1960年的4届奥运会。在此阶段中,尽管参加奥运会的国家数和运动员人数都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高纪录,且不断有所增长,但奥运会上设置的比赛大项却从战前1936年的19项减至17项,并始终稳定不变。小项虽然从战前1936年的129项增至1960年的150项,但增长幅度不大(约为16%),平均每届仅增加5.25项。因此,大项保持稳定,小项略有增加是这一阶段奥运会项目发展的特点。这可以说是奥运会项目发展史上很少见的一个相对稳定时期。2.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迅速膨胀,但对了小项的影响巨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速度加快,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1964年,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多达94个,参赛运动员有5000多人。这届奥运会打破了战后十几年间奥运会项目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增设了两个大项,即东道国日本的强项柔道和排球。小项也从上届的150项猛增至163项(表2)。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迅速膨胀的帷幕从此拉开。据统计,自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起至1992年的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比赛大项从原来的17项增至25项,增加了47%(8项),平均每届增加1项。比赛小项也从原来的150项增至257项,增加了71%(107项),平均每届增加13.38项。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这种无休止的高速增长,已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构成了威胁。尤其是1984年(增17小项)、1988年(增17小项)、1992年(增20小项)。最近3届奥运会,项目膨胀速度之快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每届增加18小项。三、有关奥运会项目的发展,非常复杂在研究奥运会项目的发展时,有几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无法描绘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貌。(一)女子大赛项目的发展现状虽然妇女的解放是本世纪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体育又被认为是这种进步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历史上男子和女子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平衡,奥运会男、女竞赛项目的设置至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为女运动员敞开了大门。但当时只有11名女运动员参赛,还不到男运动员人数(1319人)的百分之一,而且仅增加了网球项目的比赛。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2年的第五届奥运会,向女子开放的奥运会比赛大项累计有网球、射箭、花样滑冰和游泳。但实际上每届有女子参赛的最多不超过2个大项,设女子项目最多的一届也只有3个小项。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女子参赛大项增至4项,女子小项也增至15项。然而,女子小项只占当时小项总数(129项)的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奥委会奉行积极发展女子体育运动的政策,致力于扩充女子参赛项目,奥运会的女子项目每届都有增加。从1948年至1992年,男子参赛大项增加47%(8项),小项增加36%(42项)。而同时期中,女子参赛大项从5项增至19项,增加280%(14项);小项也从19项增至86项,增加353%(67项)。若比较每届增加的小项,也是女子远远超过男子:男子小项平均每届增加3.82项,女子小项平均每届增加6.09项。特别是从1984年至今的最近3届奥运会,女子小项平均每届增加12项。1948年时,男子小项数约占总小项数的86%,女子小项数占14%(表3)。此后,由于女子项目的飞速发展,男、女小项数占总小项数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至1992年,男子小项数已降至总小项数的62%,而女子小项数上升为33%。对奥运会女子参赛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也可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1948年奥运会设17大项,女子参赛大项仅田径、游泳、体操、击剑、皮划艇5项,只占当时大项总数的29%,参见表2、表3。40多年来,女子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已使女子相继跨进了大部分男子“世袭领地”,不仅无女子参赛的项目所剩无几,甚至出现了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这样的纯女子项目。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全部25个比赛大项中,有女子参赛的除原有的5项外,还包括赛艇、射击、自行车、篮球、帆船、曲棍球、马术、柔道、排球、手球、射箭、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4项,共计19大项,已上升至大项总数的76%。目前,奥运会无女子参赛的项目只剩下拳击、摔跤、举重、足球、现代五项、棒球等6个所谓的传统男子项目,但这种局面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已很难说。迄今为止,女子举重、女子摔跤、女子足球运动已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开展,并都已举办过正式的世界锦标赛。鉴于包括萨马兰奇在内的一些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如今仍对促进女子体育运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这几个新兴的女子项目将来很有可能进入奥运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运会男、女竞赛项目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也可发现很能说明问题的现象。自1964年进入项目激增时期以来,奥运会新增加了柔道、排球、手球、射箭、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8个大项。目前,这8个大项中仅棒球无女子参赛,其余7项不仅都有女子参赛,而且在小项设置上都已实现绝对的“男女平等”(见表2)。如果再加上其它已先后消灭男女差别的项目:帆船(1952年)、马术(1956年)、篮球(1976年)、曲棍球(1980年)、游泳(1984年),奥运会比赛大项中男、女小项相等的已达12项,占大项总数的48%。而1948年时,奥运会17个大项中竟找不到一个男女参赛机会相等的项目。这一分析对比说明,国际奥委会在努力缩小原有项目的男女差距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新增项目时尽量不再造成新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在奥运会项目设置上逐步实现“男女平等”,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以上奥运会男、女竞赛项目发展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女子体育运动开展很不普及,奥运会上设置的女子项目为数不多,充其量不过是男子比赛的陪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子体育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奥运会女子项目迅速增加,增加速度远远超过男子项目。但由于历史上男、女项目数量差距悬殊,所以尽管这一差距日益缩小,却依然存在。(二)单独设置女子项目的方法奥运会公开项目的设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前进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女子体育运动的蓬勃兴起,女运动员争取增加奥运会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奥运会上逐渐增设女子项目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国际奥委会顺应时代潮流,将一些原有的男子项目向女子开放,允许女子报名同男子一起参加比赛。据统计,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尚无公开项目。但从1952年起,帆船(1952年)、马术(1956年)和射击(1968年)项目陆续向女子开放。奥运会上设置的公开项目从1952年的1个大项、5个小项(占小项总数的3%),逐步发展到1972年的3个大项,20个小项(占小项总数的11%),参见表3。1972年以后,奥运会项目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女子项目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72年以前平均每届增加4项,1972年以后为8.6项。因此,单独设置女子项目的方法成为解决男、女参赛项目差异的主流,而利用公开项目缓和矛盾的方法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居次要地位。公开项目的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至1992年奥运会,公开项目已从1972年高峰时期的20项减至12项,约占总小项数的5%。(三)从3个小项的数量看奥运时期的小项数量的变化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设田径、游泳、摔跤、自行车、体操、射击、举重、击剑、网球9个比赛大项,共计43小项。其中田径和游泳共设16小项(田径12、游泳4),占小项总数的37%。不言而喻,在那个时代,易于开展的田径和游泳运动是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当时正值十九世纪末,从世界范围来看,体育运动的开展很不普及,报名参加奥运会的只有英、法、德、美等13个欧美国家。这种项目设置比例反映了当时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应当说是有其道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日益成长、壮大,而各种体育运动也在全世界逐渐普及、推广。1948年奥运会设17大项,136小项。大项比1896年增加89%(8项),小项增加216%(93项)。其中田径、游泳两个大项共设有49小项(田径33,游泳16),占小项总数的比例仍然高达36%。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体育运动的发展,已使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田径和游泳项目在奥运会小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代以后,体育运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一些原来不被重视的运动项目和一些新兴运动项目日益流行,奥运会不得不为新项目打开大门。至1992年,奥运会比赛大项已增至25项,小项也增至257项。虽然田径和游泳的小项也“水涨船高”,增至81项(田径43、游泳38),但它们占奥运会小项总数的比例却下降为32%。尽管这一比例目前仍然偏高,不能正确表现田径、游泳与其它项目的关系,但它的下降表明,随着时代的前进,各种项目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除田径、游泳这两个主要的“金牌大户”外,目前奥运会项目中小项达15项以上的还有摔跤(20项)、皮划艇(16项)、体操(15项)。这三个比赛大项加上田径、游泳,共有132个小项,竟占奥运会小项总数的51%。此外,比赛小项较多的还有赛艇(14项)、柔道(14项)、射击(13项)、拳击(12项)。众所周知,奥运会比赛金牌多的运动项目一般都更有可能受到各国体育组织的重视,从而有希望获得较多的发展经费。因此,少数运动大项长期垄断奥运会比赛的大部分金牌,无疑是不公平的,对其它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普及极为不利。国际奥委会曾多次声明,任何一个项目的奥运会比赛,无论如何不应成为世界锦标赛的翻版。萨马兰奇1992年3月也曾表态:“……至于那些庞大的体育项目,我们将会考虑把有些比赛归入世界锦标赛。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员增加过多,但也不会做得过分。”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能使奥林匹克运动增添新的活力,为了使新项目将来能进入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在以提高某些项目的报名标准的方法压缩奥运会参赛人数的同时,还有可能对原有的“过于庞大”的项目的小项进行适当的削减。展望今后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应该是在既尊重历史,又考虑未来的前提下,逐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把“大而全”留给各个运动项目的世界锦标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奥运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使尽可能多的有影响的运动项目跻身奥林匹克大家庭,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列入奥运会比赛的,是各个运动项目中精选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小项。总之,由于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问题相当复杂,要想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要保证各项目的绝对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调整各种运动项目在奥运会赛项中所占的比重,正确处理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是今后奥运会项目设置改革的大趋势之一。(四)新增加的大项数量和添加量计算分析表明,在整个战后时期(1948—1992年),奥运会大项增加了8项,小项增加了121项(见表2)。然而,在这121个小项中,属于新增加的8个大项的共有35小项,仅占小项增加总数的29%;而原有的17个大项共增加了86小项,占小项增加总数的71%。由此可见,增设新的大项并非是奥运会竞赛项目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奥运会项目膨胀主要是小项,特别是原有运动大项的小项激增的结果。(五)冬季项目的开发与总结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也基本上可分为战前和战后两个发展时期。1.年生女性冬奥会第一届冬奥会举行于192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6年,共举行了4届冬奥会。这4届比赛均设有滑雪、滑冰、雪车、冰球4个运动大项。运动小项最少的一届(第二届)为13项,最多的一届(第四届)为17项(见表4)。前3届女子仅参加了滑冰大项中花样滑冰女子单人和男女双人两个小项的比赛。第四届女子参赛大项增至滑雪、滑冰两项,小项为3项。这一时期冬季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发展缓慢,大项稳定不变,小项稍有增长。这可以说是冬奥会项目发展的初级阶段。2.第一阶段:大项稳定不变,小项递增这一时期冬奥会项目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①1948—1960年的4届冬奥会。运动大项始终为4项,保持战前水平。而小项从战前的17项增至27项,增加59%(10项),平均每届增加2.5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大项不变,小项稳步增长。②1964—1984年的6届冬奥会。运动大项从4项增至6项(新增冬季两项和雪橇),增加50%;小项从27项增至39项,增加44%(12项),平均每届增加2项。其中1964年冬奥会新增两大项,计7小项。这与当年的夏季奥运会项目增长情况(新增两大项,计13小项)相似,堪称“合拍”。此阶段的发展特点是大项和小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③1988—1992年的两届冬奥会。运动大项虽稳定不变,小项却从39项猛增至64项,增加64%(25项),平均每届增加12.5项。显然,这两届冬奥会项目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项稳定不变,小项激增。从小项激增这一点来看,也与近两届夏季奥运会项目的发展态势合拍。冬奥会的男、女竞赛项目历史上也曾存在较大差距。1948年,冬奥会设4大项,22小项。其中女子参赛大项为2项,占50%;女子小项4项,仅占小项总数的18%(表5)。至1992年,女子参赛大项增至4项,约占大项总数(6项)的67%。女子小项增至23项,占小项总数(57项)的40%。可以看出,女子项目的增长速度高于男子项目,男、女项目虽仍有差距,但差距已逐渐缩小。冬奥会的主要赛项集中在滑雪、滑冰两大项中。在这两大项中,男、女小项的数量目前已相差无几(表6)。例如,滑雪共设25小项,其中男14,女11;滑冰设18小项,其中男8,女8,混合项目2。由于冬奥会起步较晚,冬季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冬奥会比赛项目目前又仅局限于雪上和冰上两大类,因此无论是在参赛国家数、参赛运动员人数以及所设置的竞赛项目的数量上,还是在对全世界的影响力方面,冬季奥运会都无法同夏季奥运会相比。尤其是冬奥会上设置的竞赛项目,远未达到夏季奥运会的“超负荷”状态。假如说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已达到高级阶段,那么冬奥会项目的发展目前至多仍处于中级阶段。因此,相对而言,冬奥会的竞赛项目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余地。四、动大项和小项入库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不仅与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运动发展的背景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国际奥委会是领导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利机构。国际奥委会的政策与各种规定,制约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因此,《奥林匹克宪章》中的有关规定和国际奥委会对项目问题的态度,是影响未来奥运会项目设置的重要因素。1991年版《奥林匹克宪章》第52条规定,运动大项要列入奥运会,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至少在4大洲和75个国家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3大洲和40个国家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夏季奥运会;——至少在3大洲和25个国家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冬奥会;——运动大项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至少在有关的奥运会召开前7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有任何变动。运动分项列入奥运会比赛的标准与运动大项相同。而运动小项要列入奥运会,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至少两次被列入世界锦标赛或洲锦标赛;——至少在3大洲和50个国家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3大洲和35个国家的女子中开展的小项;——小项列入比赛项目,必须在有关奥运会召开前4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有任何变动。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奥运会新增大项和小项的标准,都是女子低于男子。这表明国际奥委会仍坚持大力扶持女子体育运动发展的立场,为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保留了方便之门。此外,引人注目的是,新版《奥林匹克宪章》中入选夏季奥运会的运动大项的标准比以前有所提高(原为男子项目3大洲50个国家、女子项目3大洲35个国家),说明国际奥委会已下决心采取措施控制奥运会项目的膨胀。无疑,今后增加新的项目将越来越难。而且,与增加女子项目相比,在未来奥运会上增设男子项目更是难上加难。(二)电视的影响已扩大到现代社会的框架内进入80年代后,国际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利用广告赞助和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增加收入,已成为美国、英国、瑞典等许多国家竞技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史无前例的“商办”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也极大地刺激了奥运会的商业化进程。商业化解决了举办奥运会的经费来源,甚至为国际奥委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奥运会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也使出资赞助奥运会和做广告的各大公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某个运动项目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立刻就会身价倍增。于是,精明的商人们开始打项目设置的主意。例如,现已引咎辞职的原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美国奥委会前任主席赫尔米克,仅1990年就接受了几个大企业以咨询费名义提供的12.7万美元。而这些“投资者”中,就包括企图利用赫尔米克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影响,使保龄球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一家保龄球用品公司,以及企图达到同样目的的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当今世界,电视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自洛杉矶奥运会起,奥林匹克运动就逐渐进入了依赖巨额电视转播费的轨道。奥运会组委会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收入的增长非常惊人;洛杉矶奥运会2.28亿美元,汉城奥运会4.07亿美元,巴塞罗那奥运会6.2亿美元。商业性电视台在慷慨付钱之后,便开始对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时间安排和某些项目的竞赛规则等一系列问题指手划脚,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一些适合电视播映、吸引观众的奥运会项目倍受电视台、广告商和赞助商的青睐,而有些项目则因不适合播映或引不起广告商和赞助商的兴趣而受到冷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电视的影响已扩大到直接关系一个运动项目兴衰的程度。那些观赏性强、受观众欢迎的项目前途无量,而没有电视观众的项目,或迟或早总要被淘汰,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鉴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受到众多批评的情况下,目前仍持“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欢迎奥运会商业化”的态度,如果奥运会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如果奥运会无法摆脱对巨额电视转播费日益增长的依赖,我们在研究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时,就必须考虑到商业化的冲击和电视转播的影响。(三)其他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还受到举办奥运会的东道国,以及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的范围和成员的影响。1.对日本申请增设东道国成绩的反思在奥运会历史上,举办奥运会的东道国对竞赛项目设置的影响不乏先例。譬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设了日本的强项柔道和排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东道主南朝鲜的强项射箭的小项,也由2项增至4项。此外,国际奥委会现已决定,女子垒球将作为特例(一次性)成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一决定无疑也具有照顾东道国的含意,因为美国是垒球运动的发源地,而女子垒球至今仍是美国的强项。这种在奥运会竞赛项目中增设东道国强项的做法得到认可,或许是出于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对东道国申办奥运会的行动的赞许和回报,也有可能属于一种考虑到未来的“情感投资”。总之,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东道国拥有这一特殊的有利条件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我国若有幸赢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便可利用东道国的优势提出增设我国的强项的要求。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由于武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体育项目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以增设女子举重对我国最为有利。2.运动项目的规模批准增设或撤销某个奥运会项目,均需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标准,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讨论和投票表决。有权参与讨论和进行投票的委员们的态度,是决定一个运动项目的命运的砝码。因此,在分析研究一个运动项目是否能进入或保留为奥运会赛项时,除了看它是否符合《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的标准,还要考虑到有权参与投票表决的人员的构成。1991年版《奥林匹克宪章》52条第七款中规定:批准设置或撤销运动大项,属于国际奥委会全会的权限;决定列入或撤销运动分项或小项,属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的权限。这就是说,未来奥运会运动大项的取舍,最终掌握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的手中,而运动分项或小项的命运,最终掌握在国际奥委会全体执行委员的手中。五、世界博览会的决定和项目改革趋势现将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历次会议中涉及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决定,以及国际奥委会主要领导人和有关人士关于项目改革的观点综述如下。(一)欧盟关于项目改革的决定1.“传统”项目的未来萨马兰奇早在1989年就曾提出警告:“奥运会的巨大畸形是一种危险,对竞赛项目的增长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刹车。”由于国际奥委会已明确表态,要将参加未来奥运会的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人数控制在15000人(其中运动员10000人)以内,实际上已不存在单纯增加竞赛项目的可能性,最多是一种替换。也就是取消一些已经过时的、失去普及性的所谓传统项目,增设那些符合“现代潮流”的项目。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前任主席斯米尔诺夫认为,这应理解为“流行的、省钱的和最容易参加的项目”。2.比赛项目的调整1991年6月举行的第97届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对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做出了调整决定:1.取消花样游泳比赛的单人、双人项目,改设团体项目;2.现代五项、马术在团体或个人项目中只可选择一项作为奥运会项目,具体处理方法由单项联合会定夺;3.取消皮划艇障碍回旋项目。3.增加新的运动项目1991年第97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还决定,女子垒球将作为特例(一次性)成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4.自由事务以来为控制奥运会参赛人数的急剧增长,1989年,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决定,从1996年夏季奥运会和1994年冬奥会开始,取消历史上沿袭多年的设置表演项目的惯例。5.已认可的运动项目尽管国际奥委会近年来一再表示要严格控制奥运会项目的增长,但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仍千方百计地想使自己的项目进入奥运会。目前虽未列入奥运会,但已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运动项目有航空模型、地掷球、掷冰壶、定向跑、回力球、保龄球、板球、壁球、轮滑、滑水、空手道、潜水、蹦床、技巧、跆拳道、高尔夫球、铁人三项。在这些项目中,影响较大、已造出声势积极要求进入奥运会的有铁人三项、保龄球、高尔夫球、跆拳道、滑水、掷冰壶、轮滑等项目。其中滑水、掷冰壶、轮滑等项目曾先后提请国际奥委会会议讨论,结果均未获批准。(二)女子项目或女子高尔夫球场根据国际奥委会对项目问题的基本立场,综合近年来国际奥委会有关人士的讲话和一些国外报刊披露的信息,可分析、归纳出以下项目改革动向。·由于田径、游泳的小项过多,排列过密,而且在奥运会比赛小项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太大,这两个大项中某些要求运动员发展同样素质,且有着相同训练过程的小项有可能被削减。·现代五项和马术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已不符合现代潮流的项目。如果国际奥委会真能排除阻力彻底砍掉一些运动大项,那么这两个项目便会首当其冲。·皮划艇和赛艇项目将面临较大调整,部分小项可能被削减。·拳击是多年来一直引起争议的项目。萨马兰奇曾表示,他个人认为拳击是一项不适宜的运动,其危险不仅是比赛时易伤人,平时训练也对人脑损伤较大。1991年10月,国际奥委会要求有关国际医学组织写出报告,以便作出分析,考虑是否取消奥运会拳击比赛。·萨马兰奇曾公开表态:“很多项目中男、女运动员人数很不均衡,从国际奥委会来说我们不能支持对妇女的歧视。”因此,在削减一些原有男子项目的前提下,一些新兴的女子项目可能会进入奥运会。这样的项目有可能包括女子举重和女子摔跤。·国际足联有关人士在1991年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将女子足球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是国际足联近期努力的首要目标。根据国际足联的设想,女子足球将在2000年进入奥运会。·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新兴项目铁人三项近年来发展迅速,进军奥运会的呼声极高·沙滩排球因其场地设施要求不是很高,易于开展,进入奥运会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仍有扩充余地,女子冰球将进入冬奥会。六、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趋势做出以下结论:(一)对我国下奥运竞赛项目设置的展望和建议(一)近百年来,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分的战前和战后两个发展时期。在战前发展时期的初始阶段,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变化大、随意性强,且项目种类繁杂,无标准可言。进入逐渐定型阶段后,奥运会项目设置尽管仍具有随意增删的时代特征,但已开始表现出逐渐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冬、夏季奥运会分开举行,是奥运会项目设置走向成熟的标志。(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此时期中,奥运会项目的发展最初经历了一个为期不长的相对稳定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