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冬奥会会馆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_第1页
多视角下冬奥会会馆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_第2页
多视角下冬奥会会馆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_第3页
多视角下冬奥会会馆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视角下冬奥会会馆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

1环标志的设计和使用奥运会协会也被称为世界博览会,它是奥运会最相关的形象象征。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了会徽设计的基本框架,五环标志必须体现在会徽的设计当中,并明确规定和限制奥运会徽的使用范围和途径,体现了奥运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纵览历届冬奥会会徽的设计风格,结合冬季奥运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会徽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1924-1936)、成形期(1948-1960)、发展期(1964-1988)、成熟期(1992年至今)。1.1实体构图式设计前4届冬奥会会徽作为会徽设计的初创阶段,主要在于二战的爆发,隔断了会徽设计理念的延续,且在这4届冬奥会会徽的设计样式上也均以实体图画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如首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会徽延续了前6届夏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与风格,继续呈现招贴画的设计样式,振翅的雄鹰、雪橇运动的场景、皑皑的雪山场地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都无不完整的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与意蕴(如图1)。此后3届会徽中的飘扬旗帜、滑雪场景和雪山赛道都是以实体图画作为设计的主要成份,缺乏对标识符号的凝练和抽象艺术色彩的渲染。1.2确立以“艺术”为原则的背景设计的表现手法这4届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外观在色彩方面较为单一,但这4届会徽在经历二战硝烟后,在标识的设计上注重图形轮廓与抽象表现,进一步丰富了会徽设计的表现手法。第6届挪威奥斯陆冬奥会(1952年)会徽设计图形中,以抽象艺术手法勾勒出奥斯陆新市政大厅的外部轮廓,突显了举办城市挪威的市容风貌。第8届美国斯阔谷冬奥会(1960年)会徽由美国国旗中的三个三角形与奥林匹克五环组成,而几个三角形的叠加所产生的立体效果使它看起来像一颗星星或一枚雪花的结晶(如图2)。1.3设计中的“花镜”设计在第9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1964年)之后,冬奥会会徽从色彩、图形、内涵等设计思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范性与象征性也在前期基础上更加合理和鲜明。会徽设计原则和基本要素都趋于稳定,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会徽设计的整体布局直观,呈上下、上中下、环形三种样式排列;二是会徽合成元素均符合四要素:五环、图标、城市英文名、举办日期;三是会徽色彩鲜艳,目的指向性极强。如第11届札幌冬奥会(1972年),会徽设计以日本国旗标志和白色雪花图案作为会徽元素,既让世界友人记住本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也希望通过会徽体现日本冬季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第13、14、15届冬奥会将会徽的图形元素以线条式手法勾画出抽象的石柱、雪山与雪花图案,并在色彩搭配与线条运用方式上蕴含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象征。1.4“三维”设计,打造多元立体设计视角冬奥会会徽设计历了16届的探索与升华,以精炼、规范、创新的理念引领会徽设计发展的新航标。在此后的6届冬奥会会徽设计中,会徽的创意思路突破了二维空间向立体三维空间的过渡,向世人传达更强烈的视觉信息。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此届会徽突破了平面设计理念开始迈向三维立体设计视角,如图3所示,会徽以山脉之光、现代性和运动要素构成,会徽主元素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动感的弧线设计配有横线条纹背景,映衬出火焰燃烧的层次之感。再如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会徽以粗细长短不一,但规则有序的线条勾勒出阴明交错的立体北极光造型,暗示着举办国是在北方的挪威,再加上点、面结合的手法渲染出空中飞舞的雪花效果,凸显了举办城市与冬季运动的不解之缘(如图4)。将抽线与立体感浑然一体的会徽要数第20届都灵冬奥会,19世纪建造的安东内利木质尖塔利用视觉距离差的绘画构图方式,将尖塔描述得栩栩如生、立体感极强。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会徽的拟人化设计理念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会徽的数码设计理念中,会徽不但重视精巧的图形设计,而且注重理念的传达,从而使会徽设计思路更加开阔和新颖。2冬奥会会徽对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会徽作为奥运视觉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成为主导奥运理念、展示奥运举办城市、延续奥运精神及提高人民奥运情怀的概念标识,其设计的理念丰富且具有时代感、民族感、美感等多元文化内涵,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冬奥会会徽对提升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2.1冬奥会会徽的符号内涵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分为“能指”与“所指”,“能指”是由物质、行为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称或指向,它是较确定的,在冬奥会会徽设计中的符号含有“能指”成分,意在直观、明示符号指代的物体、建筑、自然、人物、运动等具体事物。而“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传播和表达的,具有非确定性、联想性、渲染性,就冬奥会会徽而言更具备“所指”意味,其会徽符号的能指具体而直观,其目的是映射出符号所承载的具有联想和情感色彩的政治、经济、科技等举办城市的地容地貌、发展现状、历史沿革等相关信息。纵观历届冬奥会会徽的符号化演变过程,会徽在符号应用上具有三种特征:系统性、抽象性、关联性。系统性表现在会徽符号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以色彩、点面、线条、数字、字母等要素构成具有内涵传达功能的指向性语言;抽象性体现在符号概括性的描述一类事物或现象,使之抽象地表达出每届冬奥会之间的地点、时间、主题、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形象专指特征和意义专属价值;关联性是指符号在内容形式、组合方式和要素类型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并且在表达理念上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2对立统一规律和对称与均衡法:从标准设计到理念传承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都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是通过线条、形态、色彩、质感等一系列元素整体呈现出来的,冬奥会会徽的图案设计也不例外。冬奥会会徽作为延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必然在设计上注重审美需求,符合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步伐,给世人以最佳的视觉享受。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形式从早期的招贴海报到现代会徽的成熟经历了近90年的光阴,会徽的设计过程体现了形式的提炼、精髓的内敛、理念的升华。会徽的设计要素既不错综复杂、也不光彩夺目,它通过几个字母、几行数字、几支线条、几个图形就能够让奥运精神尽显其中,并成为每一届冬奥会举办的风向标。从美学视角评述冬奥会会徽,其具有三类基本特征: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是历届冬奥会会徽设计的基本法则,求异更是冬奥会与夏奥会在某些设计层面上最大的差别。由会徽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变化是必然的,时代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是奥运前进的动力,也是会徽变化的根源。统一又称和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上的运用,更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在会徽的构成要素类别上体现出了统一性,字母、数字、五环标志、图形组合布局成为会徽外观上的统一,而理念上的统一更为明显,每一届图形的象征含义均有相似之处,建筑、山脉、桥梁,场地、运动瞬间等图形都成为历届冬奥会会徽理念表达统一性的鲜明写照。对比与调和是会徽设计理念传承的中介,在设计前对比与参考往届会徽的设计理念,探索规律,从而突破理念实现创新,这同样是美学法则重要手段之一。而调和与对比相反,在对比中建立一种调和的秩序,让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实现理念的延续。每一届冬奥会会徽设计都独树一帜,各色千秋,设计者既希望能展示会徽的庄重与严肃,又希望能表现举办国家的综合实力,并让世界所接受和喜爱。在会徽设计元素中,除字母、数字、五环之外,雪花、山脉、建筑等象征图形的使用较频繁,在会徽设计前对使用元素的对比有其必要性,让元素间通过对比进行调和,在创新思路上保持理念的继承。但第14、15届冬奥会会徽如出一辙的雪花造型和色彩搭配,使人不由得称之为“姐妹会徽”,如此相似的设计也许就缺乏了对比性。在调和性的方面并未在元素应用上得到体现,而在色彩方面运用有道,如第16届到第21届冬奥会会徽,红、蓝、绿、黄、灰、白色彩的搭配使会徽更加生动且富有动感,第17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会徽蓝白相间的条纹样式将北极光的穿透力,以及展示的地域特色一览无余。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更是将色彩调和得淋漓尽致,会徽上伊拉纳克的头部为绿色,双臂为深蓝色,躯干为天蓝色,双腿分别为红色和金色,将五环色运用其中,既体现奥运精神,又彰显民族风情。对称与均衡是标识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主要根据视觉映像原理考虑各元素间的布局与搭配。对称的布局使人在心理和视觉上感受力量的平衡,即使图标没有对称,也要考虑布局的均衡,使会徽设计更具亲和力。在对称设计方面,第6、9、10、11、12、14、15、19届共8届冬奥会会徽呈现出明显的左右对称布局,其它届次的会徽图形设计虽然没有考虑对称因素,但在均衡方面都考虑的十分全面。譬如第13届普莱西德湖冬奥会(1980年)完全脱离对称的布局,但在设计上以半括图形包拢举办城市与时间符号,让人感到会徽“形不称而意不乱”(如图5)。均衡表现更为明显的一届是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会徽,五环、字母、数字的宽幅造型与顶端玲珑塔尖的布局,让人感受到意大利所举办的奥运具有稳固的根基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办好冬奥会的决心(如图6)。2.3对标识性符号特征的发展在冬奥会会徽的初创期与成形期(1924-1960),奥林匹克主义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会徽的设计受到前现代艺术与设计形式和风格的影响,延续着前6届奥运会徽发展的节奏,以招贴商业海报的形式向标识性符号特征发展。在会徽的发展期(1964-1988),国际局势从二战中复苏,相对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奥林匹克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冬奥会会徽在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影响下,开始遵循美善并举的设计原则,对色彩的调和,标识承载的理念,以及在不同时代所要展示的不同风格都做了缜密的思考。在会徽的成熟期(1992至今),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奥运视觉形象的各个要素都得到全面开发,标识信息传达与商业品牌的双重作用加速了冬奥会会徽设计的成熟。2.4民族特色和形象的表现结合冬奥会会徽是举办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体育精神的艺术表现。会徽设计在时代文化背景下,会不自觉地使用象征思维所具有的创造性、比附性、幻想性等特点来展示民族文化的内在涵义。冬奥会会徽的图形设计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此来传递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归纳总结历届冬奥会会徽具有民族色彩的图形样式,建筑和山脉出现的次数居多,以著名的雪山或标志性建筑作为向世界展示举办国地域特色和民族象征。譬如第2届冬奥会会徽图形展示的是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映衬下,蓝色的背景既代表瑞士清澈的蓝天,又象征着瑞士与世界人民的纯洁友谊。再如第13届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会徽将山脉(奥林匹斯山)与建筑(爱奥尼亚式的石柱)融为一体,使人遐想到奥运发源地雅典。第9届与第12届冬奥会都是在因斯布鲁克举行,两届会徽仅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会徽当中嵌入了因斯布鲁克环抱下的两座桥梁,体现了奥地利人民期望与世界各族人民团结在奥运旗帜下,共享奥林匹克带给世界的欢乐与和平。较为明显的带有民族特征的应该是在日本举办的两届冬奥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